陆游被称为什么多篇

陆游被称为什么多篇

陆诗的地位 篇一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黄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人物简介 篇二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是什么诗人 篇三

陆游字务关,号放翁,是南朝的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写过很多诗词作品,我们都是从小背诵着他的诗词长大的,但是大家又可否知道陆游是什么诗人呢?

首先,陆游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也是谈到陆游是什么诗人常人立刻会想到的一点。陆游逝去后,留下了很多他的诗词著作,一共有9300多首,是中国史上存诗量多的诗人。而他的很多诗词作品都是表达了他对于抗金杀敌和收复中原的伟大报复。比如说《示儿》、《浪淘沙》、《长相思》等等作品,语句都其悲壮和豪迈,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怜惜和敌人的仇恨,洋溢着他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陆游还是一名重感情,专一的诗人。陆游二十岁的时候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与唐琬结婚了。婚后,陆游母亲一直处处针对唐琬,最终,唐琬和陆游被母亲强行拆散,陆游伤心不已,悲痛欲绝。陆游和唐琬离异后,陆游便写下了《钗头凤》、《沈园》等诗词来追忆和唐琬在一起的这段美好的时光。

最后,陆游也是一名谦逊,卓越的诗人。陆游会经常看一些其他诗人写的作品,他善于去学习其他诗人的作诗风格和精华部分。因此,他诗词作品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比如说他的有些诗词是和李白的作诗风格有些类似,所以被诗人称为“小李白”,以及和杜甫同被世人称为“诗圣”等等,这些称号都是对于陆游诗词作品的肯定。

如今,陆游虽已逝去,但他的诗词作品和他身上的优良传统美德会一直源远流长着,供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爱国诗人陆游 篇四

公元1203年,64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到任伊始,他听说79岁高龄的诗人陆游回到绍兴郊外的家乡闲居,便坐上轿子前去探望。看到这位当了多年地方官的老人居住的房子十分破旧,就几次打算用官方钱为他建房,没想到性情耿直的陆游说什么也没答应。

陆游(1125——1210)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于北宋南迁的前两年,出生在一条行驶于淮河中的船里。在他还不懂世事时,淮河变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整个中原论入金人的手中。

陆游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小有名气的学者,家中藏书十分丰富。宋高宗绍兴年间,朝廷向全国征求私人藏书,陆家报送的图书目录就有珍本13000多卷。

陆游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正是宋、金两国战火不息的年代。金兵的长驱南下,使他过着“儿时万死避胡兵”的流离转徙的逃难生活。一直到南宋定都临安后,父母才带他返回了家乡。

这段时期,南宋朝廷内部抗战与投降两派整日激烈斗争,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学者,他的家中常聚来一帮学人志士,他们在一起时总是对祖国山河的残破和朝廷的腐朽,激昂陈词疾首痛心,有时谈到激动时,竟会相对痛哭,食不下咽。这一切都给陆游留下深刻印象。

受家庭影响,陆游从小就爱好读书。14岁那年,他看到父亲的藤床上放着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集,便兴致勃勃地拿在手中阅读。18岁时,他几乎可以背下唐人王维的整篇诗句。陆游29岁那年参加省试,原本考取了第一名,却因为同时参考的秦桧的孙子被排到了他后边,引起秦桧的不满,第二年殿试时竟被除去了名字。

就在陆游进仕受挫时,他又遭遇了来自感情上的另一份折磨。原来,陆游从小与舅父家的表妹唐婉定婚,婚后俩人情投意合彼此相爱。可是,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这个儿媳妇,硬是强行拆散了他们。

10年后,也就是被秦桧削名不久,陆游到绍兴的沈园(这里是他与唐婉常来的地方)重游,竟意外地同已经改嫁的表妹在桥头相遇,真是令人感慨万千。陆游在惆怅之余,当即作了一首词,题写在园中的墙上,这首词就是有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0多年后,陆游已是年近古稀的老翁,当他又一次来到沈园时,只见池台非旧,可墙上的《钗头凤》却是磨痕犹存,于是引起旧憾,又吟诗一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潸然。

不幸的初恋竟影响了诗人一生。

由于朝中政局的混浊,陆游一直到34岁以后才开始入朝为官。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完成他儿时起便印在脑海中的宿愿,从他入朝为官开始,就积极呼吁并参与北伐金朝的事业。

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即位,一边为岳飞平反,一边启用抗战将领张浚准备北伐金朝。陆游此时正在朝中的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供职,亲自参加了北伐的筹划。但是,宋军出兵不久就在符离(金安徽宿县)打了一个败仗,造成全线溃退。北伐失败以后,主张求和的大臣硬说张浚用兵是受陆游的怂恿结果,不仅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被罢官回了老家。

10年以后,负责川陕一带的军事将领王炎听到了陆游的名声,专程派人把他请到汉中做自己的幕僚。这时已是48岁的陆游认为又有机会收复失地驰骋疆场,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上任后,陆游常骑马到大散关边侦察巡视。有一次,他正带着士兵走在巡逻的路上时,忽然在草丛中窜出一只猛虎,就在士兵们惊慌失措时,只见他大喝一声,一个箭步迎了上去,将长矛直刺向猛虎的咽喉。

陆游不仅是个文人,同时也是一位深通兵法的战略家。他曾向王炎提出过一个如何进兵收复汴京的战略方案。可惜这一次和上次一样,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久,王炎就被调回了临安,陆游收复中原的宏图也随之付诸流水。

陆游一生怀着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但一直到他去世,这一宿愿也没能成为现实,他在65岁那一年再次回到了山阴老。

虽然这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手不释卷,读书劲头不减当年。他家藏书很多,桌上床上到处都是,因而他自称其房间为“书巢”。他经常闭门谢客,一心在这个书巢中埋头读书。

陆游还有另外一间书屋名叫“老学庵”,是取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他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老学庵笔记》这本书流传到日本,有一年日本皇家图书馆失火,向中国的明朝政府请求赠书,在所开的书目中就有这本《老学庵笔记》

陆游一直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留下了9000多首诗,差不多是我国历代人中写诗最多的一个。

嘉定三年(121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86岁的诗人因病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他将儿孙们叫到床边,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