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方法的优缺点精品多篇

成本管理方法的优缺点精品多篇

标准成本管理缺点 篇一

(1)成本管理工作并不能涵盖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和部门标准成本管理统计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产环节,而忽视了口常管理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费用和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耗费的成本,这样以来,对不完全的成本对象的管理工作很难能够对降低企业成本的因素做深入挖掘,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影响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被忽略。总的来说,标准成本管理方式己经很难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2)成本动因单一,责任分配模糊

在成本差异分析阶段,标准成本管理方式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不能够把实际成本比照标准成本多出的成本合理地分配到相关责任人,成本动因单一而且责任分配模糊。

(3)适用于生产的短期计划和控制

标准成本管理被用于生产的计划、调整和控制,由于单批产品的生产耗用时间短,因此,标准成本管理只能对短期内的生产进行计划和控制。

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以企业为成本控制对象,企业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战略和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以进行成本的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增加呈正比例变化的成本,混合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增加呈正向变化但非按正比例变化的成本。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保持竞争优势息息相关。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管理均较为重视,成本管理水平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还不是非常高,仍有许多部分值得提高。

(一)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进行成本管理研究,从成本计划理论到投入产出率等理论,均体现了我国成本管理理论水平的提高。但是与国外成本管理理论相比,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进行了企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研究,但是与国外先进成本管理理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实践中的贯彻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成本管理缺乏战略性

大部分企业均能够意识到成本管理较为重要,但是企业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往往仅看到成本管理的某个局部,成本管理不够全面。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但是部分企业往往更为关注成本管理带来的眼前利益,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从内容方面来看,企业往往仅仅对企业生产成本加以管理和控制,忽略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产品生产流程来看,部分企业仅仅注重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略了产品设计阶段和产品营销阶段的成本控制;从业务经营流程方面来看,部分企业仅仅对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较为关注,忽略了原材料采购及产品售后成本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来看,部分企业忽略了成本控制与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仅对企业短期效益和眼前成本控制较为关注,忽略了成本控制的战略性。

(三)成本信息不够准确

成本管理需要以准确的成本信息为基础,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果。目前,部分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较为落后,会计成本核算本身不够准确,因此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准确,对企业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核算和计量,导致企业成本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成本预测、计划和控制。部分企业成本信息的不准确,直接导致成本管理效果不佳。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成本管理理论水平

企业应强化成本管理理论,结合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理论,建立成本控制方法体系。企业成本管理者应结合会计核算特点,以最新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勇于开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可以结合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以理论强化管理,促进管理理论向实际的转化,提高企业生产力,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效果。并以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措施为基础,建立企业成本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强化成本管理理念

目前,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优化产品流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市场份额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事,部分技术人员对设计工艺、制造技术优化对于产品成本降低所起的作用还不甚清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生产经营各项环节、业务活动各项流程均是由人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应强化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的理念。首先应帮助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概念和意义,将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使他们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理解到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是企业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应引入和培养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专业人才,有意识的举办成本管理培训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业务保障。

       (三)引入战略性成本控制策略

目前,企业面临了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产品种类多样化,消费者对于产品在时间、质量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现代企业生产流程更为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生产也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常根据外部环境和竞争情况制订出企业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企业必须采用战略性成本控制策略,采用将前瞻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的新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应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研究影响企业成本的'全过程,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选择降低成本的方式。

(四)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准确度

成本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因此,应强化成本管理信息的准确度,规范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为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应强化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整合与成本相关的各方面的数据,例如采购、库存、生产经营、销售等各方面的数据,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源。可以建立成本核算管理分析系统,对企业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成本进行核算,对相应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和预测分析,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成本管理情况的重要参考。

(五)强化成本保障体制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它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及时了解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还应该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及时预报,使企业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做出反应。

结论

企业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否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赢得竞争,取得不败之地。因此,应强化企业成本管理,通过提高企业成本理论研究,树立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并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保障体制,强化市场反馈和内部考核机制,促进企业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篇三

企业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种方法有: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预算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基于标杆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基于价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用来描述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产品过程中,其作业与产品价值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例如:存货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只起到有备无患的预防作用,它的存在并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种作业成本。

半成品在企业生产部门的传送作业也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应运用网络规划的科学方法合理布局企业的生产车间,来减少半成品传送作业使其传送成本最小化。

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增值作业与价值不增值作业,应尽量减少价值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2、零库存与准时生产

由于存货管理是价值不增值作业,所以目前许多企业追求零存货,但是,零存货给企业产品生产带来很大风险,一旦供货商违约延时供货或所供材料有质量问题,这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零存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货商与客户。

与此相关的就是及时生产方法—JIT,在这种生产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只有在接到订单时,才准时生产,并且生产线上的各种生产部件都在下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时生产。这种生产方法要求企业不但能及时、有序的获得各种订单并开发设计产品,同时也要求各种零部件具有高质量高水准、生产工人的技能熟练程度也要达到极高。

因为一旦一个生产环节出错,整个生产过程都要停下来。因此,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还要具有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旦出现故障或产生废品要及时处理。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成品的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

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加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至于最终减少成本。

3、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被认为是上世纪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它的核心是产品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西方制造业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isfree)”,也就是说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获得的收益问题,因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返修、销售退回等,要付出额外成本、大幅度冲减收益。

其内涵就是“为顾客提供质量上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对待质量问题,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长期利益进行运用,追求质量上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不顾一切代价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意味着企业要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占有份额,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应顾客的需求而设计产品,其终点是保证这种产品令顾客满意。

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满意的程度。追求质量当然要付出成本的,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它们是企业为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付出的费用。世界上许多成功的大公司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英国的英国通讯公司、日本的富士和丰田公司等都把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他们9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