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扇判案

画扇判案

大唐才子踏歌来 篇一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在《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骚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他们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击节高歌,为后世留下了近两千首唐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

江山无处不风流,为什么唐代诗人独独钟情于浙东山水呢?除却峰隆峻、潭壑镜彻,物产丰厚、足食足兵,佛国香城、仙源道踪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诗人流连忘返的是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魏晋是士族统治的时代。东晋以后,王、谢、何、庾等侨姓士族争相到浙东一带抢置田业,经营山居,隐逸于斯,待时而出。尤其是王、谢家族位居士族之冠,书法艺术以琅邪王家为优,诗歌文学以陈郡谢家为先。他们纵意丘壑,优游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适,此时,山水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成为思想和情感的寄托。王羲之修兰亭,诗书俱在,名垂青史;谢灵运伐山开径,行吟泽畔,传颂千古……所有这些,足以让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寻幽访古,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和文学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壮游》诗中写道:“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唐代诗人之于浙东,不仅是佳山胜水的游赏,而且是对魏晋风度与名士风尚的敬拜与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精神的彷徨,都会在对前人足迹的踏寻和凭吊中,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丰富和浸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寻寻觅觅之李清照 篇二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丘明水镇)。她仰慕陶渊明,佩服他蔑视权贵、回归田园的精神,渴望寻找一份心灵的净土,于是,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为书房题名为“归来堂”,又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之句,自号易安居士。清照的这个自号里,寄托了她的傲视情怀,即使身居陋室也觉得心安。可是,她的心真的能安定吗?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学识渊博,是当时著名学者。他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母亲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识礼。可以说,李清照一出生,就掉在蜜罐子里,她是在温暖幸福中,度过了十分快乐的童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小就受到了诗书礼乐的熏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再加上家中往来客人,多是文人政客、达官贵人,独特的政治氛围,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所以,她小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独特的环境氛围,文学艺术的濡养,很自然地熏出一颗诗心来。清照用一颗敏感诗化的心,细细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寻觅着内心的美好和纯真。她写景抒情,品评他人,头头是道。她的才气也随着她的诗文,流传开来。她十余岁时就作了《如梦令》,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她在诗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她流连于花间溪畔,沉醉忘了归路。同时,少年也是情窦初开之时,对异性有了敏感与好奇。她在诗中编织着自己的爱之梦。

18岁那一年,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两人都出身于官宦之家,可谓门当户对。他们都喜诗词,爱文学,日日在一起调琴吟诗,猜书斗茶,乐不可支,更为重要的是两人有共同的志趣爱好——金石研究。特殊的家庭门第,才子佳人的相知相悦,他们的结合该是多么的幸福!

李清照和赵明诚就是一对恩爱的鸳鸯,灵魂合一,爱心相印。这在那个不能自由恋爱的封建时代,有这样美满的爱情,是多么的难得!

新婚时,清照就是那个含羞带娇、温婉多情的小女子,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她的词《减字木兰花》记录了当时喜悦自矜的心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是清照爱情幸福的起点。此后,她常和赵明诚在婚姻的小溪里如鱼戏水,恩爱相欢。曲径回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内,卧榻之上,两人吟诗接续,调琴作画,研究金石,留下了多么难忘的生活画面!然而,明诚在外做官,清照闲居在家,两人聚少离多。

一次次,离歌声声,似乎有意在考验我们的女词人,为她提供创作的灵感。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从这些凝聚了清照才情和愁思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赵明诚的眷恋是多么的深浓?无论是相守还是分离,她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王后,他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王子。

如果清照和明诚就这样一直相守到老,该多好。可是,天妒红颜,命运偏偏弄人。从个人角度看,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无疑是幸福的,但他们的婚姻又受到政治和时局的影响。

李赵两家在政治的舞台上时浮时沉,而李清照也因赵明诚的失官和复官,与他时聚时散。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围攻汴京,掠走了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等数千人,北宋灭亡。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被破坏,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她和明诚的婚姻,也在战乱中经历着考验。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平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之和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她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一改易安词婉约愁苦的风格,慷慨激昂,讽刺当时朝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不思进取,表现了她坚强豁达、叛逆勇敢的爱国情怀。这首词也似乎暗含有对丈夫赵明诚的不满和警示。

这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柔软女子的心声呢?倒像一个视死如归的勇士在引吭高歌!字字有力,铿锵悦耳,锤击着失节的赵明诚的心。他听着清照吟咏这首诗,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第二年(1129年)赵明诚被诏回京复职,但不幸病倒,不治而亡,年仅49岁。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如一叶孤舟,居无定所,各地漂泊,身心疲惫。在无数个晨昏交替中,她用回忆和思念慢慢疗伤,书写着心灵深处的恋歌,诉说着无尽的凄凉和愁苦。

画扇判案 篇三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那人就一直闯进大堂上去了。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有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新鲜事到处传颂,你传我传,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讲呢。

悲情卓文旧 篇四

那年,卓文君17岁,窈窕妩媚,才气过人,精诗文,善弹琴。可惜命运不济,上天和她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她年纪轻轻,未聘夫死,成了名门新寡。她绮年玉貌,被幽禁在寂寞深闺中,但一颗芳心如三月含苞的桃花,在春日里熠熠生辉。司马相如的出现,则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一下子催开了她爱情的花蕾。

一次卓文君父亲卓王孙宴请宾客,风度翩翩的司马相如来了,带来了他的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司马相如大胆直率的表白,一下子点燃了卓文君爱的激情。她朱颜玉貌,他诗情过人,才子佳人两相遇,瞬间碰撞出电光石火般的爱情。

她和他一见钟情。他爱上了她,她也委身于他。两人相吸相悦,却遭到了卓父的强烈反对。卓父岂肯把如花似玉的千金嫁给一个穷书生?无奈,卓文君只得随司马相如夜奔。

相爱时,爱情就是止渴的鸩酒,哪怕中毒,也要以最美的姿态,一饮而尽。相爱时,哪管山高路远坑深,就是走尽天涯道路,也要把他紧紧追随。卓文君就这样,放弃了富裕的家庭,跟随穷书生走了。

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只得放下千金小姐之身,当垆卖酒为生,司马相如亲做打杂。想那时,她卖酒来他陪伴,相携相守,只要在一起,不羡神来不慕仙,夫妻恩爱苦也甜。想那时,两人甘苦与共,该是快乐幸福的吧。

卓文君的小酒店就在临邛老家不远处,要面子的卓王孙,岂肯让女儿受委屈,让人说闲话?无奈之下,卓父只得认下司马相如这个女婿,分给小夫妻俩金银财产。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初始的爱情故事,就像一个经典的传奇,惹得多少人唏嘘赞叹!一个古代的奇女子,美貌,诗才,勇气,让千百年之后的我,深感汗颜。

相爱时,每个人都以为手中握着满满的爱,就像上天洒下的滴滴甘霖,它永远滋润愉悦着我们的心。就这样两情相悦,每天看着对方,相依相守,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经历了爱的沧海桑田之后,相爱的人还是分了手。人心,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感情,又是多么的脆弱!

爱情遇到金钱、权势、地位的时候,变得多么轻!轻得就像陌上花,不经意间,就会被暴风雨摧折;轻得就像空中絮,不知不觉间,就会被微风吹散。

当卓文君得知司马相如纳妾时,心里作何感想?她的心一定破碎如沙粒,在骄阳下灼痛吧。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寸寸柔肠,盈盈粉泪,都化成了绕指缠心的痛。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难道婚姻真的埋葬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传奇般的浪漫爱情?

与卓文君成婚以后,司马相如凭借着他的辞赋名扬天下,官运亨通,名利随之而来。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穷得叮当响的书生。他功成名就,在长安城被封为中郎将,翅膀硬了,名望有了,他忘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忘了曾经的爱意缱绻。那些算什么,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罢了。

他全忘了,要把它抛进汪洋大海,所以,他要休妻纳妾。

司马相如不好直说,他派人送信给卓文君,信的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他把心思隐含在数字里,十三个数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忆)字,无亿岂不是“无意”的暗示?聪明的卓文君哪能不懂?她读信后,泪流满面,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提笔给他回信,写下了一首《怨郎诗》。

一别之后,

两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回环往复,愁肠百结。全诗两个部分从一到万,从万到一,紧紧照应司马相如信中十三个数字,把分别后望眼欲穿的相思、愁肠百转的无奈和意冷心寒的伤感孤寂之情,书写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一句“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不仅是对司马相如负心的抱怨,更是对男权社会的有力控诉。

卓文君作这首诗时,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曾经的琴声相悦,曾经抛弃千金之身离家出走,曾经的恩恩爱爱,曾经的殷殷艳艳,都成了夕阳下七彩的云朵,随风远逝了。只有冰凉的心在晚暮中瑟瑟地打战。

有诗说“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可谁能留住爱的良辰美景?谁又能为相思而不老?对于旧时代的男人,这点,是多么的难以做到!

都说痴心女子负心汉,当司马相如看到这首诗时作何感想呢?名门小姐和书生才子,演绎了一场千古传奇的浪漫爱情,可是他还是负了她。他的身边已另有新人。变质的爱情,就像焖过的臭豆腐,虽然有了别样的味道,但他已经不喜爱了。

如果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婚姻一帆风顺,也许被抛弃就不会那么痛心。但她毕竟为他付出太多。她伤心欲绝,对爱依然有一分痴念。她心不甘啊!

卓文君让人佩服的不止是她私奔的勇气和过人的才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面对失去时,转身而去的决绝。她的《白头吟》就是明证。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诗写得刚柔并重,既有白头偕老的柔情,也不乏拂袖转身的勇气。诗中,卓文君以白雪和皎月自喻其人格的纯净高洁。既然爱已不再,就让我们如沟水各奔东西。既然他要离她而去,她也绝不悲悲戚戚地求他回心转意。一个浪漫激情的开头,一个华丽苍凉的转身,有多少柔情蜜意,又是多么的决绝!

她要的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执著美好爱情。

这样冰雪聪明而又坚强的女人,岂容与人共侍一夫?她只愿他是她一个人的。这样的女人,怎能不让司马相如折服?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司马相如看完卓文君的怨郎信,不禁惊叹妻子卓绝的才华,他羞愧万分。遥想昔日,司马相如抚琴,卓文君夜奔,贫贱夫妻,当垆卖酒,几多感慨,几多悔悟。从此他不再提休妻纳妾之事。

想来,卓文君真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她并没有像现今的有些女人,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法挽回男人的心,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诗才,留住了丈夫的爱。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

经历了爱的百转千回,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以华美的姿势出场,以中途被弃而决绝,以携手终老而留下爱情的佳话。

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