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相关论述题

1.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后,如何在教学管理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相关论述题

答: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在教学管理或学科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变育人理念。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好伙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

二、提升教师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努力成为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

三、着力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并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课堂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法。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进阶、提升。

2.《中小学减负措施》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请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在教学管理或学科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

答:一、改变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双减"政策之下,语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教师的备课是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提,要做到两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备教材是提前根据课标要求,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找到教学的重难点、突破点且备课中应有针对性,目标要明确;备学生是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对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单元的训练重点,选一篇典型文章做范例。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感受语言表达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精心设计作业,及时反馈。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给程度稍差的学生布置偏基础性的作业,给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提升能力的作业,从而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真正达到课后巩固的效果。教师作业反馈应及时,力争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兵教兵,将教将,达到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家校合作,为增效提质助力

"双减"政策之后,学生作业量普遍减少,课余时间增多,教师需增加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特殊学生家长个别座谈会的方式,向其阐明"双减"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监管和规划学生的业余生活,共同为学生的生长助力。

总之,落实"双减"政策,其本质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在"双减"政策的新形势下,及时转变认识,做一个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的合格践行者。

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请你立足本职工作谈谈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答:一、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一个学期、每一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正确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要明白究竟什么是学生在本课中该学的?学习目标上有什么困难?

二、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做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按照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划,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它需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很多,只有立足于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机制,才能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有所得,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结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如何有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

答: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要求立足单元整体,分析单元内文本之间的联系,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有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

在解读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整体,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凸出具有统领作用的单元教学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的整体目标适当地取舍、组合教学内容,整合模块目标。

二、整合课文内容,重点研读。提炼各篇文章整体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品读诵记、情景创设、读写结合等环节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意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借鉴相同题材的文章,实现读写互相迁移,互相促进。

三、整体阅读比较,升华情感。让学生比较同一组课文在语言风格、写作方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的异同,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能用比较准确、凝炼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单元整合性阅读,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既有阅读的感悟,又得到了情感上的升华。

四、总结学习方法,拓展延伸。对于单元整组教学来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后,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进行整理,归纳和概括,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使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论述你学习《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和新课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和新课程标准后,如何做到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双减"前提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答:一、学习前置,将预习落到实处。

有效的预习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每课教学重难点不同,学生预习时侧重点就不同,教师可以设计“导学单”,给学生提供重点思考方向,让学生在课前就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先学”。

二、增强课堂魅力,达到效率最大化。

1.借助多媒体,呈现立体形象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制造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注重教学语言,营造趣味课堂。教学中加上语言技巧,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保证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发展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合作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觉持久的内驱力。

4.用教材教方法,举一反三会迁移。教学时应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教材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尝试举一反三。这样即使是脱离了某一篇课文,学生依然能够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类似课文,解决同类问题,使学习效果最大化。

三、随堂检测,掌握学习效果

每堂课结束前,可以对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做出调整,查漏补缺。

6.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请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论述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内涵和实现的途径有哪些?

答: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内涵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阈下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这一角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旁观者,有效激励者和适时帮助者。教师的这一角色体现的是交往互动的教学观、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和发展共进的评价观。

教师作为促进者角色的实现路径

1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促进者,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教师应该在对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不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的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的反思,形成自己的个体理论,并在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

2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

教师要细心地了解学生的动机及其来源。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机倾向,从而做出恰当的判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做出肯定而积极的评价,这种积极的评价是学生需要听到的,听到以后学生因而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更加主动。

3创设支持性的环境

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情境能让学生提高感受性,保持注意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只有在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使学生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