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成语(多篇)

三国的成语(多篇)

国的成语 篇一

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

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激趣导入

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

(板书课题)

活动一 成语知多少

1、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

(3) 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

(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

(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

(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

(7)请说出跟关羽有关的两个成语。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1.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了解课堂学习重点。

2、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学习接下来内容作铺垫。

环节二

引导学习活动二 引导学习

1、师:老师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先来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齐读课件中的成语

(2)同桌交流已经掌握的成语及含义,相互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成语背后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活动三 我是故事大王

1、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个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四大组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2、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成语,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成语故事(赵云飞骑救公孙;典韦飞戟退追兵;周泰宣城救孙权;许褚护曹夺船避箭;曹洪护曹步随渡水;周泰救权惨战重围;曹洪挡超竭力死战;曹昂让父奉马身死;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过关斩将;跃马檀溪;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大闹长坂桥;舌战群儒;初出茅庐;七步成诗;巧借东风;曹操献刀;义放曹操;单骑救主;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等)

3、评选故事大王

环节三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故事,认识了堪称英雄的几位三国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语言等待着我们去品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因为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多像《三国演义》一样优秀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值得大家阅读。让我们(齐声):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推荐课外阅读。

透过范例总结读书方法,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入其它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四

作业布置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完成手抄报

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之“三国成语”

桃园结义

羽扇纶巾——诸葛亮

国的成语 篇二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国的成语 篇三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现在,此词已经成为褒赞能言善辩者的口头词汇。

典故: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篇四

1、百步穿杨(黄忠)

2、百战百胜(曹操)

3、负薪救火(诸葛亮)

4、七擒七纵(孟获)

5、乐不思蜀(刘禅)

6、大获全胜(刘备)

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

8、不计其数(曹操)

9、不识时务(鲁肃)

10、肺腑之言(貂禅)

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12、三顾茅庐(刘备)

13、顿开茅塞(孙权)

14、捶胸顿足(刘备)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达)

17、寡不敌众(周瑜)

18、诡计多端(姜维)

19、鹤发童颜(李意)

20、虎入羊群(张飞)

22、初出茅庐(诸葛亮 )

23、草船借箭(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国的成语 篇五

步步为营的故事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国的成语 篇六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点评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近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点评

故事中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杨彪非常思念儿子日渐消瘦,当曹操问及原因,杨彪只恨儿子还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爱护他。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老牛舐犊一样自然绵厚。也许有的时候过于严厉,但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不要发脾气,去伤害世上最爱我们的人。你回想一下,当你说爱吃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是不是都把东西留给你吃,还温柔的让你多吃点呢?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近义词】握筹布画、运筹决策 、运筹决胜。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运筹帷幄点评

一个人不论再如何的优秀,他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项而专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边的资源,不仅说的是人,还有物。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刘备访贤

【灯谜】:刘备请孔明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点评

刘备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小朋友们,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泥泞,任务有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最终一定会成功。从故事中也能看出刘备是个懂得尊重人才的人,善于团结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努力提升自己,使得整的团队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联系到我们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 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

【灯谜】孔明造箭

【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这时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虚心地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小朋友们,努力学习哟~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点评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国的成语 篇七

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出自三国时期,后人用这个成语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国的成语 篇八

1、如饮醇醪(周瑜):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4、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5、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7、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8、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3、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6、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7、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8、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9、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20、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2、势如破竹(杜预):比喻队伍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3、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4、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5、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7、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30、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1、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国的成语 篇九

【成语】:三顾茅庐

【成语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国演义名言警句: 篇十

1、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2、志当存高远。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4、勿以恶小且为之,勿以善小且不为。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8、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1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且作威。

1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4、既生瑜,何生亮。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6、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8、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9、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且求生。

20、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