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曹丕的简介【新版多篇】

三国历史曹丕的简介【新版多篇】

曹丕生平简介 篇一

魏文帝曹丕,魏国的开国皇帝,枭雄曹操之子。生于公元187年,死于公元226年,享年四十岁,于公元220年登基,在位六年,死后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世祖,最后葬于首阳陵。

曹丕是东汉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天生聪颖,自幼便博览群书,诸子百家,经典古籍早已了然于心,八岁便已熟练掌握射箭骑马,从叛军中骑马逃脱时年仅十岁。随着年龄增长,就已经跟随父亲曹操南征北战,攻破邺城,战绩斐然。曹丕善于玩弄权术,建安二十二年,在皇位继承权的争夺中取得胜利,赢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此时汉朝早已岌岌可危,曹丕强迫汉献帝退位,取汉为魏,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魏朝自此建立,他推行九品中正制,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这些都体现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他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他的诗歌形式多样,言语通俗清新。此外他找人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他的《典论。论文》更是开创了文学批判的先河。

国历史曹丕的生平事迹 篇二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庚子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对外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从刘备集团手里收复上庸三郡;对内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三次率大军南下伐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总体来说,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陈群、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

国历史曹丕的早年经历 篇三

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曹丕六岁时学会,曹操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昂和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丕随曹操攻破邺城,纳甄氏。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拜坟墓。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丕带着曹叡和东乡公主,随曹操东征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讽密谋攻打邺城,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诛杀魏讽。

关于曹丕的轶事趣闻 篇四

话说曹操死后,将王位传给了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彰,封任城王,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曹丕虽然坐了王位,担心弟弟的才能盖过自己,日后要把自己拉下来,于是心怀忌恨,找机会要除掉弟弟。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内部集团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往往导致兄弟相残。

那曹丕继承了曹操多疑残忍而又虚伪的性格,干起杀人的勾当从不明目张胆。曹丕曾经对他聪明伶俐的。弟弟曹植也动过杀机。他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曹植抓了起来,但碍于群臣对他残暴性格的不满,就下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那就格杀勿论,怪不得自己不念兄弟手足之情。那曹植又气又急,本来就很聪明,焉能作不出来?不到七步就作出了一首诗,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这里附“七步诗”于后,以供人玩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了诗,曹丕没有办法,只得放曹植一条生路。他想曹植今后就不敢与自己争夺王位了。 曹丕称王后又对弟弟曹彰心存杀机,思忖很久,想出了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奸计。

一日,曹丕召曹彰到太后屋里来下围棋,事先准备了一盘枣子,其中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有大小明暗之分。曹丕和曹彰一边下棋一边吃枣子,曹丕专捡无毒的吃,曹彰心中是无备的,当然就随意捡食。棋盘上正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曹彰毒性发作,痛得在地上直打滚。太后一看是中了→←毒,急忙找水要救他。但曹丕已经事先让人把能装水的坛坛罐罐都打碎了。太后急了,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拼命往水井边跑,到了井边却找不到能打水的器具。由于抢救不及,曹彰一会儿就死了。太后欲哭无泪……

国历史曹丕的评价 篇五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 三国智原画-曹丕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

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慈孝发于自然,仁恕洽於无外。是以武夫怀恩,文士归德。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沈思泉涌,华藻云浮,听之忘味,奉读无倦。”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全隋文》:“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张说:“周文王之为太子也,崇礼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宫也,好古无怠,博览史籍,激扬令闻,取高前代,垂名不朽。”

王锴:“文帝八岁能属文,博览古今,贯穿经史。及居帝位,益尚谦和。坐不废书,手不释卷。”

张溥:“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叶嘉莹:“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

曹丕的谋士有哪些人 篇六

曹操儿子众多,且一个比一个优秀。要论武力,曹彰身居将军大位,膂力过人,善于骑射,要论才华,曹植才高打斗,成推举为建安七子之首。但是为何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却在儿子们当中选了一个各方面跟兄弟们比起来都不是非常出色的儿子曹丕呢?要想理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谋士。

在曹丕手下一共有四个得力的谋士,曹丕日常称他们四个为四友。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位得力谋士的不断的运作,最终曹丕才能够在太子大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这四个人分别是朱铄、陈群和司马懿,以及吴质。朱铄和陈群,二人因为常年跟随者曹操的军队一起出征,所以在军事系统是也有一定的地位,跟很多执掌军事大权的大将军们都非常的熟悉。而司马懿和吴质二人,文章写得极好,会出主意,而且随机应变能力很强。在这四友的不断的运作出谋划策的情况下,曹丕一步步的获得了父亲曹操的喜爱,最终坐上了皇位。

因为曹操非常喜欢会写好文章的儿子,所以曹植刚开始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曹丕知道自己无法在文采上和曹植相比,所以就在吴质的建议下,不拼文采,以自己的真情打动了曹操;在曹操大军出征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美文,大受曹操的赞赏,曹丕则痛哭流涕,希望曹操平安归来。

就是因为曹丕谋士的各种建议以及谋划,最终曹丕才能够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