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品多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品多篇

学生应有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一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2.专心听课的习惯

每位同学都要有“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但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后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我们为什么要复习呢?因为我们记忆效果没有那么好,不可能过目不忘,所以需要重复,增强记忆。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考前准备、考试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分的压力。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体育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 更正错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首先,我们应该从段落开始,并坚持下去。在课程改革的日子里,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入手。在教学中,有很多“细节”,如坐姿、阅读姿势、大声回答问题等,教师在这些细节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老子的《桃青》中,有这样一句话:“抱木”是在最后诞生的;九层梯田从基土开始,千里之行从脚下开始。老师必须注意小事。习惯是由重复或练习所构成的一种自动动作。它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习惯自然形成。

其次,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将是有意而主动的,学习简单而有效。然而,对学习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图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课程改革之日,应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的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对学习越感兴趣,他们对自学的兴趣就越大。激发兴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意愿。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企业精神的支柱,是自主工作潜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各种潜能的发展大有好处。关注和保护儿童的自尊。多表扬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自尊心高的孩子对自己的活动有充分的信心,而自尊心低的孩子则不愿意参加群众活动,认为没有人爱他们,缺乏自信。通常,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环境来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样孩子才能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变得“自信”。通常,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会对他们的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必须能够做到。”你必须把它做好。因为儿童的自我评价往往取决于成人的评价。大人们用肯定和坚定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孩子,他们会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我可以做别人能做的事。Liu Yongsheng教授总结道:“相信自己,我就能做到。”词汇和歌曲食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自信心。性格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很多原因,如智力发育不足、家庭先天营养不良、校园教育知识崩溃等。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找出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途径。这种个案研究不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有重要责任,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统计,89.6%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家庭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28.05%的学生在做作业时开始回答问题。另外3.2%的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习惯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探索的潜力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既是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知识和把握潜能的关键措施。它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身潜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四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对儿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自儿子一岁多开始,就开始买《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东方娃娃》等儿童期刊读物,每天睡前读给他听,到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由于男孩天性使然,儿子逐渐表现出对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七兄弟等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每天都要缠着读给他听,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总是津津乐道,看到儿子兴趣浓厚,我开始慢慢引导他说给妈妈听,没想到他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讲给我听,竟然把一本故事书的内容从头到尾全都复述出来了。

不知不觉,儿子逐渐爱上了看书和听妈妈讲故事,出门的时候看到与听过的故事情节相关联的情景都会兴奋不已,随口就能说出某些曾经读过的词汇和成语,到书店看书、买书更是经常的事了。这种习惯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儿子主动和我约定,每天睡前半小时都是和妈妈共同阅读的“亲子时光”,尽管儿子现在还不能自主阅读,但既然儿子喜欢,我也就乐于接受了,对于他喜欢的故事读的更是不计其数,儿子有时戏称我说:“妈妈是我的免费复读机,”偶尔我有偷懒不想读的时候儿子还会说:“好书要读一百遍,你懂吗?”

为了让儿子在上小学之前尽快熟悉和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我买来了《直映识字》教材,和儿子一起商定了学习计划,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儿子的识字量达到了1000字左右,识字量增加了以后,我有意给儿子借阅了一些介于绘本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桥梁书”,每天读给他听,有时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儿子乐于接受这种方式,我又下载了诸如《一年级的小蜜瓜》、《窗边的小豆豆》等音频故事,每天睡前放给儿子听,听了故事内容,儿子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时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故事情节进行讨论;与此同时还买来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读给他听,虽然这类书籍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能激发起儿子浓厚的阅读兴趣,但也对这些经典图书多少增加了些许了解。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需要家长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在我们家里,床头、沙发、窗台上到处都有书,儿子想看的时候,随手拿来就看,有一次,在儿子自己看书的时候,我不合时宜的问了他一个问题,儿子生气的说:“你不要干扰我好吗?”我趁机说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么叫干扰吗?”儿子气呼呼的说:“干扰就像是天上飘着的两个风筝,飘着飘着线搅到了一起,你明白吧。”听到孩子的解释,我心中暗喜,看来这些年给儿子读书读到嗓子哑也值了啊,儿子能把“深奥”的道理融合到身边简单的生活中来解读,这就是所谓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

自从一年级入学后,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刚开始,儿子对于老师布置的书写拼音和数字的作业都能很快独立完成,但在做三维同步训练的时候,有时不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主要表现在:不愿读题、读“破”题、或者是没读懂题意就下笔做题,其结果可想而知,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对儿子发了几次脾气。一直到开学三周后,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听仇老师讲要对孩子心平气和的说话,才悔悟自己方法不当,过于急躁。回家后,我慢慢尝试,委婉地告诉孩子在读题的时候要耐心一点,一遍读不懂再多读几遍,几天下来,效果就呈现出来了,做对了题,儿子也渐渐找到了成就感,有时还自言自语的说道:“哦,我明白了,应该照着这个例题做。”

对于拼音和“画眉鸟”这类读的家庭作业,儿子一般都能顺利完成,但在对待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时,有些操之过急,读了两三遍就着急让妈妈听他背,结果背的很不流畅,有点挫败感。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耐心解释,让儿子先按照老师要求熟练念上六遍以后,再试着背,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儿子毫不费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试了几次,儿子像是尝到了某种“甜头”一样,慢慢这种习惯也就养成了。

在整理书包和准备学习用具的问题上,我一直是坚持放手让儿子自己做,晚饭后,每天提醒他自己对照课程表整理书包、削铅笔、带好家庭作业和老师要求准备的各种材料等,时间长了,儿子自己慢慢总结出了一条规律,每晚整理书包的时候,总是说:“不用看课程表,我也知道,语文和数学每天都得带到学校去。”

通过这一个月的小学学习,儿子确实有了可喜的变化,国庆假期逛超市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货架上“学生日记”样式的笔记本,儿子非要买一本说要记日记,回家后我就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晚饭后,儿子真就像模像样的做到学习桌前写起了日记,还不时的问我今天是几月几日、什么天气、某某字如何写等等问题,写了虽然只有那么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来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但在儿子的耐心“翻译”下,我还是勉强读懂了全部内容。

综上所述,以上观点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体会和感悟,一路走来,我也时常感到担忧、困惑、自责、惆怅,有时感觉措手不及,有时感觉没有方向。但一直坚信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在家切实做好对孩子的引导和培养,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虚心向各位家长请教,相互加强交流学习。“储蓄”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继续陪伴儿子学习、改变、成长。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

一、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学习有计划,学习效率也就会得到提高。反之,学习没有计划,常常会看上去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大多数孩子学习缺乏计划,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能够帮助孩子们制定学习计划,然后督促他们按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有了做计划的意识和习惯了。其实,制定学习计划并不复杂。每天的计划安排,除了正常上课时间之外,双休日等自由时间,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下计划,比如早晨起床后可以背诵、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后可以复习,当然还要安排时间出玩和做劳动。总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计划内容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否则,难以实施也就失去了计划的意义。

二、提前预习的习惯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让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自信,还可以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必要的。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去解决,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而且习惯课前预习的学生,总能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先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有选择的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我想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专心致志的习惯

大量的实践证明,拥有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仍然要坚持提倡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专心致志学习习惯依然显示其独特的重要性,并发挥巨大的作用。试想一堂课,学生不思学习,教学效果肯定是很糟糕的。所以只有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走进课堂和书本,将学习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学习无关的事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古语云“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上学以后,有条件的父母就得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

四、观察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后者,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不可能真正地认识客观事物。一定要做到观察和思考相结合,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学习习惯。对观察、思考这二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要真正在教学中以体现,则必须依靠实践活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勤,要让学生的观察、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二者最终融为一体。另外还要让学生勤于练笔,把观察、思考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坚持着做,相信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五、善于提问,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进而有所创新。这就是善于提问的习惯所带来的好处。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说不懂就问才是个好学生,孔老夫子常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人们自古一直把不懂就问当作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密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首先让学生学会问,学会质疑。课程改革中质疑习惯的培养是情感态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质疑习惯,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是新课程情感态度目标的新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长远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建议 篇六

一、严格约束,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何进行规范训练呢?下面我分7个小点进行阐述。

1、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如: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翻到第10页,再拿出铅笔。一定要学生在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行动。否则学生将一盘散洒,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如()<5,括号可以填哪些数?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教学时说:“一二停”学生就必须停下,并马上坐好,准备交流。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2、加强读书习惯的训练。语文课要求学生会读课文,数学课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读懂数学语言。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要让学生在审题时做到手不离书,眼不离书,并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有的捧书读时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3、加强写字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4、加强坐姿的训练。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学生自当回答“静坐”。也有的老师这样训练:“一、二、三!”学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5、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6、特别加强听、说的训练。

学会倾听。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没有听清就发表,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口话交际的大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很好地引领,准确把握,围绕这个重点来组织教学。①可以采用听后复述的方法,先复述一个简单的句子,复述老师的语言,因为作为学生首先必须要听清老师的意思,领会其意义。再复述学生之间的交流语言。如一个学生刚回答说图上有4只小猴,请其它学生马上重复。简单的学生会复述,再让学生复述较难的,如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这样从简单到稍复杂慢慢过渡,教会学生学会倾听。②让学生边听边想(如某某小朋友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用听后评议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乐于表达。要有表达自信心,善于抓住一切当众说话的机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以及不同谈话内容,说恰当的话、得体的话。在课堂上能经常性地发言,在小组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地面对全班小朋友进行表演。如在学平面图形一课中,当学生已经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后,再要求学生组合成拼图小组,动手拼出各式图案。在展示拼图成果中,通过比赛说、采访说等形式再次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这样使课堂变得灵活、开放,学生的思维自由伸展,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按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叙述,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7、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第一册教材安排动手实践的课型主要有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认识钟表三大单元,其它课型中也穿插实践性的内容,而一年级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特别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如①学具的摆放一定要放在指定的位置,而且不能随意触动。②听教师口令行动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在听清教师的操作问题之后,一声令下,再动手操作,只有在这一情况下学生才是带着问题进行有序的操作,否则很有可能成为无效劳动。

除了动手操作外,我还特别强调手势语言的训练。如:1、2、3、4、5、6、7、8、9、10的手势表示法,并要求学生非常熟练表示,有利于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训练,在反馈时便于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如在教学>、<时,我对学生说,我们每人有两只手,伸直食指和中指,就自然形成了“>”“<”号。两手放胸前,左手伸出两根手指形成“<”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形成“>”,我们可以运用两只手作为两个符号进行练习。教师出示两个数,如4和5,问:4和5比一比,如何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呢?学生默念:大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并准备手法。当教师说一二三,学生就会伸出准备好的左手说4小于5。当手指举出后,哪位学生不懂或者用错了手指,教师一目了然,就能及时地纠正。

课堂常规的训练概括:坐、读、看、听、说、写、动手操作、书本摆放等。

二、个别接触,个别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知道事实的真相,双方易于接近。

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采用强化办法。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规则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就说做课前准备这件事,要求学生把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可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就需要强化训练。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下课这一词,就飞一般跑出去玩了,老早忘记了课前准备这一事。可想而知下一节课,要等学生们都拿好书,起马要浪费3到4分钟时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40分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而一年级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进行反复训练,直到每个孩子都自动化去进行准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七

本册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了解读书做笔记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做笔记。我先和孩子们交流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有的说能提高写作水平,有的说能提供写作的机会,能将记忆长期保留,积累珍贵的见闻或资料,等等。我给他们介绍了名人坚持读书做笔记的事迹,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就像老师坚持天天备课、写反思一样,长期坚持,你会发现做笔记这件事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事实上,我们五(X)班的孩子在两年前就已经养成了读书写批注的良好习惯,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写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语文学习的名目是很多的,由于语文时间的缺失,能坚持每天都读书写笔记的孩子是很少的。

随时使用工具书。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身边有哪些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交流,我才发现,农村孩子身边的工具书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华字典,个别的也就多了成语词典。我给孩子们介绍了《汉语拼音词汇》、《学生辞海》等平时经常能用到的工具书,发动他们利用双休时间去新华书店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各种工具书。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狭窄,这学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体,来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增长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八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五、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六、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技巧 篇九

(1)以身作则。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

儿童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大人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老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之习惯。

(4)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

“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你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百事情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为此,应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总而言之,只要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