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旅游介绍精品多篇

青岛栈桥旅游介绍精品多篇

主要建筑 篇一

回澜阁

回澜阁,又名廻澜阁,建于栈桥半圆形防洪堤上,为民族风双层双飞檐八角盔顶亭阁,总占地面积约1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4.12平方米,上覆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2层圆环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盘旋登上2楼。

走进黄岛 篇二

黄岛位于山东青岛市胶州湾南部西海岸,与青岛市南区隔海相望,西距内陆最近点2公里,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古时候被赞为“东方胜地”。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原胶南,开创了灿烂的琅琊文化。

已经发现的`30多处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文物古迹,把原胶南的历史追溯到原始社会初期。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西部主要有小珠山山脉,陡峻挺拔,分别向东南绵延数十里,为西部的天然屏障。

黄岛区拥有天然良港和一流的港口设施,前湾港已建成年吞吐能力2900万吨的杂货码头、国内唯一能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货轮的专用泊位、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矿石专用码头。

世界最大矿石码头——董家口港(位于原胶南市)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码头、最深的码头水深、最先进的环保系统、最先进的信息化操作系统、最大的岸桥。

拓展阅读 篇三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栈桥旧照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青岛,始在前海搭建一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作为海军码头。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栈桥正式竣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改为货运码头。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侵略者扩建栈桥,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桥身延长至350米,为利运输,桥面增铺轻便铁轨。

民国二十年(1931年),青岛市政当局扩修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桥面提高0.5米,桥南端增建半圆形防洪堤,堤内建有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

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整修栈桥及回澜阁,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新建眺望台1座,增设12对欧式桥灯,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199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栈桥及回澜阁。

2013年5月27日,栈桥及回澜阁因遭暴风雨袭击而局部坍塌,桥体距离岸边200米处的东侧被巨浪冲垮,受损部分面积约300平方米。

2014年4月25日,栈桥及回澜阁重修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

栈桥及回澜阁

建筑格局 篇四

栈桥及回澜阁由栈桥、回澜阁两部分组成,栈桥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上有八角亭名为回澜阁。

走进天幕城 篇五

位于原青岛丝织厂与青岛印染厂厂区内,与寿光路平行,毗邻台东商贸区、辽宁路两大商圈,贯通青岛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三大街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于07年新建设打造的一条特色街。天幕城最大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就是天幕、水幕和天幕电影。

天幕城设计理念独特,化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以人文景观展现自然景观,率先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天幕”设计手法,利用声光电等不同技术手段,在室内空间营造蓝天白云、璀璨星空等室外感觉,以“天幕下的漫步”为特征,营造“旭日东升”、“正午阳光”、“夕阳晚霞”、“午夜星辰”四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变幻时空,给人以震撼、新奇的视觉享受。

在天幕城的建设过程中,市北区创造性地把胶澳总督府、亨利王子饭店、青岛市民大礼堂、胶澳帝国法院、青岛花石楼、大港火车站等20多处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做成微缩景观浓缩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万国建筑风景线。另外,市北区还有目的的展示了一些现代的著名建筑,实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和谐共鸣,充分展现了东西方古今建筑文化的浓厚艺术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