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太原

太原,来过很多次了,都是来去匆匆,这回一待就是三个星期。

又见太原

正值疫情,基本每天都到宾馆对面的小亭子做核酸,最后临走前一天尤甚,队伍超长,因为高速路口有了一例,本地被列为低风险。

做核酸这事儿,若干年后想起会不会觉得好笑?一行队伍,依次前行,远处还有不少人匆匆走来要加入,是要去吃喜酒?脸上却无喜色,摊上事儿了?脸上也无哀容,一个个神色肃穆,似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缓缓行近那支棉棒,张开大嘴好似嗷嗷待哺的黄口小儿。

且说回太原。小时课本上就有《晋祠》的文章,其中部分段落要求背诵,“晋祠流水如碧玉”深深铭刻在脑海。不过那时只是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体会到文章的深意。只到身临其境才感受到,此地的历史积淀是多么的深厚。《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说的就是此地,那可是在公元前1038年,距今天已经3000年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说山西人会做生意,讲诚信,看来这可是有历史渊源的。

一到太原就下雨,又降温,感觉很不友好,可是这儿有面啊,再有一千条一万条不好,也抵得过,这是一个吃货的基本修养。

太原也好,去县城也罢,甚至建于村里的站场,哪个食堂都有面,都是面,而且花样繁多,削面、剔尖、拔鱼儿、饸饹面、抿尖、磨擦擦。。。让喜爱面食的我过足了瘾,抚着同样表示深为满意的肚皮,不禁想起一句: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不止是面,其实此地的豆腐脑也很好,遍地都是,招牌名为“蒸碗老豆腐”。某日早上,踱进一家小店,想尝试一下本地老豆腐,回顾茫然,并无盛豆腐的大桶呀?迷惑而问店家,答曰:有!转身从背后大蒸箱里取出,啊,怪不得名为“蒸碗老豆腐”,故名思义,是一碗一碗蒸出来的,而不是从大桶里盛出来的。还挺先进,电蒸箱。

豆腐细腻,恰似山西人的小心意,豆香醇厚,卤子里居然有黄豆、粉丝、海带,搭配得很用心,适当的鲜味更加衬托了豆腐的纯洁。吃时必佐以当地大饼,就是一种草帽饼,筷子夹住一抖,就一丝丝的散开来,外酥内嫩,此种搭配,是当地人传统早点。

客户单位大院里有猫,晚上散步时,项目的同事一招乎,小猫就跑过来,不怕人,而且居然晾开肚皮,哇,此地人的善良可见一斑。同去小朋友就常常买了猫食去喂,此情此景,触动了一个世故中年老男心底的幸存的那一点点柔软,果然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