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检查报告多篇

人大检查报告多篇

【第1篇】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食品卫生法的报告

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食品卫生法的报告

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食品卫生法的报告

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卫生法》执法情况的报告

地区人大工委:

根据阿人办电[20xx]10号电报通知精神,我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于本月中旬对本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情况进行了检查。这次执法检查重点是检查《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贯彻执行情况,尤其是在防治非典性肺炎时期,医疗部门、药品销售部门、食品餐饮场所各商品经营部门,公共场所,学校,集市,交通站所以及上述主管位的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对法律的执行情况。检查组检查之前召开了执法检查预备会议,组织全体人员(包括自治区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防疫站等负责人)集中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了此次执法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执法检查期间,检查组分别到县城和拜什艾日克镇实地查看了县城屠宰场,宾馆,食品市场,学校,医院、榨油厂和餐厅食堂等场所。从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又召开执法情况反馈会,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向各相关单位作了通报。现将这次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经营者自律行为。我县针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问题和部分群众对食品卫生方面的糊涂认识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商店销售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学习,做到食品卫生法手册人手一册,经培训合格,发放卫生许可证后,才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或食品销售,提高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法律,介绍一些常见的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小窍门,小知识。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为推动食品卫生法制贯彻执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突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食品市场整顿活动。在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过程中,我县以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定期安排卫生行政人执法人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及时对其负责人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追究责任,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地理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销售。并限期整改,对生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食品的单位,根据食品卫生法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儿主、辅食品的单位人和个人,责令其停止生产或销售。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四是坚决没收和取缔产品说明书标识不清或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及过斯的食品。五是安排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派出监督检查人员检查单位1979户,体检合格人员1522名,体检不合格人员15名,发放卫生许可证179户,停业整顿55户,行政处罚1户,没收过期食品及夸大广告宣传饮品15种,价值2100元左右,当场清理涝坝自然冰11户。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在加强卫生市场管理的同时,我县还加大了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力度。一是充实了基层卫生执法人员的数量,大力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了监督人员的素质。二是及时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日常监督与宣传培训相结合,监督执法与帮助生产经营者提高卫生管理水平相结合,打击违法行为与树立良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形象相结合。三是深入学习外地有关食品法执行工作的先进经验,逐步完善了我县的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与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和这一阶段做好非典型肺炎的特殊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食品卫生法在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卫生监督人员还有待进一步充实。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特殊时期对做好食品卫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我县卫生监督人员还不能满足当前开展工作的需要,需要引起政府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第2篇】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赴重庆市检查报告

2022年10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赴重庆检查。检查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带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任组长,成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蔡毅、颜宝铃、李沛霖。检查组先后听取了重庆市及其沙坪坝区、垫江县和万州区政府有关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城镇初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9所,召开了校长和教师代表座谈会3次。现将有关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取得的新进展

自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特别是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22年,重庆市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全面实现“两基”攻坚规划目标。2022年,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将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目前,重庆市有义务教育学校5779所,在校生303.05万人,专任教师19万人。小学入学率99.98%,巩固率98.53%,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43%,巩固率99.41%,升学率95%。

这几年,重庆市贯彻义务教育法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的直辖市,在经费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市政府重视教育,克服困难,建立健全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过去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2022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654.6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521.2亿元,占gdp的4.55%。预算内教育经费比2022年增加115.8亿元,增长32.24%,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3.75个百分点。政府每年统筹教育费附加、土地收益、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近45亿元用于教育。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行和促进均衡发展,重庆市建立了城乡统筹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投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统一城市和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为500元、700元;提高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测算标准,由每平方米500元提高到700元。在资金管理使用上,每年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审计、统计公示,完善监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这次检查组所到的区县,在增加教育经费方面也作出了很大努力。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财政较困难,但2022年至2022年,全区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年均增长31.3%,2022年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46%。垫江县2022年至2022年,教育财政拨款从3.15亿元增加到5.54亿元,生均教育经费从2900元增加到5100元,生均公用经费从500元增加到1200元。沙坪坝区在逐年加大本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教育经费预算及追加,均按程序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定,并定期向其报告执行情况。2022年,该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经费集中核算支付管理中心,加强对经费的管理。

2.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全市农村小学教师8.9万人、初中教师5.7万人,分别占全市小学、初中教师数的46.8%、30%;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比例分别为99.83%、99.24%;小学、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是40.88%、47.5%;义务教育生师比16∶1。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从原来的城市、县镇、农村三类调整为城市、县镇两类,缩小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差距。

针对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短缺,音体美和英语等学科教师紧缺的情况,实施“双特计划”,即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同时,实施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2022年以来,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1万多名。从2022年起,每年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层次的全科教师,培养对象在校学习期间将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2022年,5所高校招录培养小学全科教师700名。每年安排教师培训资金1.5亿元,重点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农村薄弱学科教师轮训以及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等计划。近4年来,国培计划培训农村教师10万人、市级培训教师20万人次,培养认定农村学科带头人100名、农村市级骨干教师1000名、农村区县级骨干教师10000名,构建了“国培做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的教师培训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万州区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以来,新招聘的义务教育教师1108名,其中90.8%的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为了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2022年以来,投入了5000万元,建设1000套农村教师周转房;投入了130万元,改善27所村小学教师的居住条件。垫江县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近3年培训教师3.5万人次。目前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9.67%,初中为97.77%。沙坪坝区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目前实现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近3年,新建、改建教师午休房312套,农村学校食堂13个,争取政策修建教育系统经济适用房320套。

3.均衡发展正在逐步推进

重庆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城乡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总体上按照每2万人设置1所小学、每3.5万人设置1所初中,在人口聚集区、新建小区、公廉租房、镇乡结合部、主城二环区域布局建设学校,满足新增城镇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全市确定了46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项目”,28个区县教委、18个中小学和教科所从多个方面开展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形成了“上下联动、城乡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重庆市还印发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实施办法》,成立了重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了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数据监测体系,全面启动自下而上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创建、督导评估工作,力争2022年前全面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通过100所城市示范学校与100所农村项目学校“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将100所项目学校培养成为引领农村教育发展的领雁学校,辐射带动全市4000多所农村中小学提高办学质量。各区县选择20%以上的乡镇农村学校作为区县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不断扩大“领雁工程”的参与面。大力支持区县探索优质学校与毗邻学校实行学区制管理、强校托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发展等模式,开展“+分校”、“强校+弱校”等改革试点,推动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万州区为了加强统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80%以上的建设项目安排在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对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实行“三统一、两打捆”,即: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经费、统一实施建设,打捆办理工程审批手续、打捆公开招标。垫江县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撤销25个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成立9个片区教育管理中心,推进片区内学校共同发展。沙坪坝区想方设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近6年来,已累计接受约10万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4.教育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重庆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红岩革命纪念馆、三峡博物馆等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健全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阶段,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2年和2022年,重庆市先后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十项规定”和“提质十项规定”。通过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和难度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合理的时间休息、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特色发展项目,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千名专家进万校”活动。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财政经费,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

万州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垫江县在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培育市县级体育、艺术、书法等特色项目或特色学校96个。沙坪坝区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均接近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保持在97%以上。

二、主要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资金短缺

根据中央要求,重庆市中小学建设规划总投入51.3亿元。其中,校舍建设改造,中央下达专项资金13.55亿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7.12亿元,区县投入4.33亿元,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还十分繁重,资金缺口较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性债务沉重及学校安全工程改造也有较大资金缺口。2022年以来,重庆市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工作的过程中,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短缺成为首要的制约因素。

2.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比较突出

重庆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自然环境差,教学和办公条件简陋,农村教师编制少,课时量多、教学任务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保安、厨师、校医、生活教师等编制,专任教师承担的工勤工作多。村学校和教学点“包班制”现象比较普遍,包班老师“请不了假、生不得病”。全市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农村学校中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农村小学、初中具有高职称的教师分别占总数的34.3%和4.7%。

3.农村教师周转房紧缺,居住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重庆市主城区外的30个区县有农村中小学校5437所,教师156622人。农村教师中,特岗教师有4226人,支教交流教师有3652人,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有9028人。重庆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基本都是大山区,交通不便,教师工作的学校与住家距离较远,教师周转房紧缺,多数教师靠“走教”和租房,有的乡镇无房可租,部分教师只能挤住在学生宿舍或食堂里,条件亟待改善。

4.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

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三峡库区还有不少薄弱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市“一小时经济圈”的12个区接受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两翼”地区还没有一个区县接受评估,全面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学校布局还有待优化。由于农村学龄人口自然减少和向城市流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壳”和“麻雀”学校,城区学校容量不足,存在大班额现象。城市新区开发和小区新建过程中,一些小区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学校,或配套学校不能满足小区学生就学需求。

此外,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择校、择师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布点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目前存在撤并学校后学生上学路途太远,随之带来上学路途不安全、午餐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学校标准化水平不高,不少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教师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尤为不足。

三、工作建议

1.加强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建议中央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发挥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对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倾斜,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缩小办学条件差距。建议中央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加大对西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支持力度,重点解决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村级学校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在校住宿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对口支援省市给予重庆教育事业积极援助,帮助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建议中央坚持这一政策,积极帮助库区提高教育水平。

2.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逐步扩大到省属师范院校,着力培养扎根农村的教师。完善农村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重点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对培训后仍不合格的教师,可开展提供退养补贴、一次性退出岗位的试点工作。

3.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

建议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和编制配备政策,积极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村小学和教学点按班师比核定编制,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同时,根据农村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离职培训、学生寄宿和安全、卫生、后勤管理等实际需要,将学校必需的生活管理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纳入学校编制,明确标准、足额配备,或者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

4.研究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有责任关注、爱护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重庆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探索“代理家长”、寄宿之家、托管家园、亲属代管等方式,旨在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研究推广。

5.研究制订学校安全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