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原文及翻译(多篇)

西江月原文及翻译(多篇)

寄托象征的手法 篇一

辛弃疾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寄寓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如《蝶恋花·月下醉游雨岩石浪》写一位独处幽谷的绝代佳人,年华老大而无知音的悲哀。词人由此想起自己不得志的境况,托香草美人以自喻,抒写壮志难酬的幽愤。他亦常把自己深深的君国之忧融入景物的描绘之中,使景语变成情语。他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则通篇运用暗喻和象征手法,将悲壮的爱国之情寓于宫怨的艺术形象。名曰别词,却无离别的内容。词人南渡十七年,迄未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不能久任其职,对此他已经很不满意了。当时,国势危殆,使他担忧;有志之士不能进用,使他愤慨。但在当时很多情况下,又不能直言,使他不得不用比兴的手法,以迂回曲折的方式,含蓄地发出自己的不平之鸣。

翻译 篇二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篇三

《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枝,另一枝,有“使……‘别枝’”之意。

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出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