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音乐听课记录表【精品多篇】

新版音乐听课记录表【精品多篇】

音乐听课记录表 篇一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师:播放课件①黄河背景录像——

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答:黄河;保卫黄河;母亲河……

师:归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

——引入课题:

运用音乐影像导入,引发兴趣很好。

运用音像材料有些贫乏,但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却有些难度,如果有适中的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二。 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 初听:师:播放课件②《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聆听……

回答:生①: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 分析:时代背景、歌曲出处。

教师善于置疑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性强。

师:这部作品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1934——1937——1938简介;

——由作者带病六天完成作品……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置疑: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生:读教材上作者简介;

回答:钢琴、小提琴、铜管等很多乐器都是“星海”牌的。

师:星海牌乐器的命名意义。

3. 再听:师:置疑:有几种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③ 《保卫黄河》音乐(教材光盘)。

生:聆听……

师: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齐唱;轮唱;合唱。

师: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

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④振奋人心。

4. 复听并跟唱:

师:播放课件④教材光盘《保卫黄河》

生:小声跟唱旋律。

打破学科为本的观念,教学内容得以引伸。

教师置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问题讨论得很好,参与性强。

通过对演唱形式的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此环节与教师的设计相脱节,学生并没有跟唱旋律,如果教师

5. 齐唱旋律:

①教师伴奏,学生清唱旋律;

②学生起立齐唱;(学生自定音高

③男生齐唱、女生拍手伴奏;

④选择指挥女生齐唱、男生拍手伴奏。

6. 过渡: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 师:置疑: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⑤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2. 师:引导讨论:

用动作、眼神暗示学生,并给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励,效果会好得多。

教师应继续把琴弹下去。

教师应加强乐器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此环节是否可以经压缩后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进行。

教师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音乐要素”与“素材”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主要素材?

生:《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补充:《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钢琴。

3. 师:播放课件⑥“小书架”展示音乐素材及主奏乐器。

生:浏览……

4. 师:播放课件⑦再赏协奏曲,屏幕出现冼星海简介。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视听……

四。 小结:师:置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师:简单展现管弦乐队所用乐器。

生:观看乐器布置图了解。

在欣赏协奏曲之前,如果能提前将素材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中寻找,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各个音乐素材的表现作用。《怒吼吧黄河》主题作为前奏是说明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已忍无可忍;连续多次的《保卫黄河》主题变奏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东方红》主题演奏是描述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国际歌》主题的运用是描述中国人民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自然融入思想教育,很好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更加符合欣赏课和学生思维及情绪发展的规律。

解决办法:将学生演唱主题音乐压缩,并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两部作品的欣赏更加自然的衔接和形成递进的趋势,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发展形成间断,另一方面,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再演唱主题音乐,学生会演唱的更加绘声绘色,同时也会更好的达到学生对主题音乐理解和记忆的作用。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乐语言”的内涵进行适度的、必要的讨论和挖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真正达到音乐作品欣赏的目的。

解决办法:教师备课要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首先自己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情,甚至直接运用富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并附以表情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发的、积极的思维、讨论。

音乐听课记录表 篇二

2、教师的演唱不是很完美,声音太大,没有调整好嘴巴与话筒的距离,让声音显得很噪、沙哑(在后面进行旋律线教学时演唱比较好、舒服)。

3、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唱得比学生还大声,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留意学生的演唱的。

4、教师的演唱感情不够投入。

5、教师背着学生弹琴与伴奏不是很合理,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关注不了学生的表情甚至演唱。

(四)歌曲教唱

1、教师弹琴,学生听伴奏试唱。

2、教师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3、在教师的伴奏下,学生唱全曲。

(五)分析《友谊天长地久》中的音乐要素

1、节拍:四四拍,弱起小节。

2、节奏:附点节奏,倾向性强。

3、旋律:素材简练,婉转流畅。

4、曲式结构:起承转合,aa1a3a4

(六)分组请学生跟老师进行演唱接龙游戏

1、第一组演唱:开始唱走音了教学用语:啊!你们唱到哪里去了?不要紧,我们再来。

2、第二组演唱较好

(七)欣赏不同歌词的《友谊地久天长》

1、欣赏两首不同歌词的《友谊地久天长》

(1、中文版;2、英语版)我的思考:明明是说让学生欣赏视频与音频里的演唱,但在前奏音乐结束后,教师偏又紧紧抓住演唱的机会,再犯抢唱机会的毛病。让学生听到更多的是老师的歌声,而不是老师提议让学生好好欣赏的音乐!

2、让学生听与演唱三首通俗的关于友谊的歌曲藏天朔《朋友》:学生不是很熟悉,教师应该多唱。谭咏麟《朋友》:学生会唱,教师及时把演唱机会让给学生。周华健《朋友》:第一遍教师用竖笛演奏主旋律,学生演唱。第二遍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但是教师一开始没有找准音,

起音过高了,没有把握好,不过很快就以低八度接唱上了,随机应变能力较好。

三、教学小结

1、教师问:友谊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没有办法回答

2、让我们唱着《友谊地久天长》,传递永恒的友谊!我的思考:教师让学生出来演唱互动,没有掌握初中生的心理,有些强这些学生所难,以致学生不敢表演,听不到声音。

音乐听课记录表 篇三

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

1、听交响乐录音《命运》,导出新课

2、模拟情景,学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及其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

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

四人帮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组:用ppt展示有关贝多芬的图片,介绍贝多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第九交响曲》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而且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员很好!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n 不愿意跟别人接触

n 不爱干净

n 不耐烦

清风日报:《多愁善感的贝多芬》

黑色地带报:《自强不息的贝多芬》

百分百报社:《把健康的耳朵还给贝多芬吧》

终点在望报社总编:《意志与理想》

梦想蓝天报:《对贝多芬的感想》

n 执著

n 热爱音乐

n 伟大、坚强

n 奉献

头号种子报社:《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马报社:《过于沉迷音乐的贝多芬》

3、小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到什么?

4、师生交流:这种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是否有好处?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综合性学习示范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员之间合作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班上展示,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堂课就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很巧妙。模拟各大报社采访贝多芬的情景,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陆续展开各小组的汇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演欲很强,和积极参与课堂。

音乐听课记录表 篇四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班级:中学部110c

时间:2010年10月25日

科目:音乐

授课者:唐x波

听课、评课者:周x雪刘x谢x

评课记录:

《友谊地久天长》是电影《魂断蓝桥》主题曲,是根据苏格兰民歌改编的。唐慧芳老师的这节课属于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唐x芳老师比较成功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理解歌曲,抓住重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感受音乐美,并欣赏诗中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者有大胆取舍辨别力和一课一得的目标意识。

2、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听和唱重点感受音乐美的抑扬起伏变化,欣赏乐曲一路平安,感触乐曲一路平安幽美抒情略带忧郁的情感,并能抓住描写音乐的语言进行分析。

3、唐老师在备课时还注意到就本节课所进行的延伸拓展,选取一些课外与音乐或声音相关的阅读材料,将素质提升与应试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设计比较合理。

总体来说,本节课是一节较成功的课,教学过程中能体现教者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能力,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分析思路清晰,学生从"知"到"行",有讲有练,富有实在性。

对唐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各个老师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提出来商量:

刘老师:认为情境引入不够细致,应该在让学生听音乐之前就将问题提出,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清晰的学习。所有的回答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回答。

周老师对表现音乐的语言分析不够到位,不够准确。1、不能在不了解学生是否会唱的情况下,就贸然请学生演唱。2、教师的演唱不是很完美,声音太大,没有调整好嘴巴与话筒的距离,让声音显得很噪、沙哑(在后面进行旋律线教学时演唱比较好、舒服)。3、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唱得比学生还大声,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留意学生的演唱的。4、教师的演唱感情不够投入。5、教师背着学生弹琴与伴奏不是很合理,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关注不了学生的表情甚至演唱。

谢老师:本节课唐老师希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不断提问学生,但学生的表现令人尚欠满意,原因固然有学生阅读力、理解力、语言表现水平的问题,但教师在设问上还不够清晰明了,思维的启发性不强。训练不仅仅是题目的表象练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一日之功了,需要教师不断修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