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个人倡议书800字2021

就地过年个人倡议书800字2021

回望过去“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取得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即将到来的春节,同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慎终如始,积极响应”就地过年政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地过年个人倡议书800字2021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一

2021年1月,中国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各地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职工“就地过年”。对于一个在外工作多年的“游子”,“就地过年”好像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只是今年从上到下发起的“就地过年”倡导,似乎让这个“大家庭”又多了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多了一份来自基层岗位的赤诚感动。

“就地过年”要用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尽责之心。记得刚刚过去的2020年,春节期间人员的大量流动,造成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如今,又到冬季,又到春节,又到疫情暴发高峰期,显然,“就地过年”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最好举措。同样,这也意味着,我们广大在外漂泊的“游子”、工作的干部无法归乡,我相信众多兄弟姐妹们能够理解这样的一种过年方式,能够做到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不给国家添堵,能够做到听从指挥、从容应对,不给国家增负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也从来都不是旁观者,关键时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打起精神、鼓足干劲、凝心聚力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保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尽责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底,自觉扛起肩上的责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就地过年”要用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温暖之心。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个节日,它代表着家人的团圆团聚,但人员的大迁徙会加剧疫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于是“就地过年”就变成了一种现实需要。在异地过年的我们,对待身边的领导、同事都要多一颗温暖之心,要多一份真情之心,要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来自异乡的温情。当地党委、政府要适当给予异地过年的工作人员一定的假期、一定程度上的年货补贴,让留下来过年的我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同时,要对特殊岗位人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谅、多一份包容,要有一颗同理之心,要做好值班带班人员的轮换工作,切不可让辛勤工作的敬业者们再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要保障好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基层干部等后勤工作,确保他们在全力以赴、冲锋在前抗击疫情时无后顾之忧。

“就地过年”要用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之心。“就地过年”不仅是不乱跑、不乱窜,还要抱有一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之心,虽然在异地,但我们并不能停止“战斗”。在社区、村舍,我们依然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认真排查外来外出人员,做好预防性消毒等工作,要带头做好疫情防控示范作用,做到特殊年份特殊对待。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责任意识,不论身处哪里都不能丢弃自己的为民初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对待群众的事要多上心、多投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多聆听百姓心声,多了解百姓需求,始终以一颗奉献之心服务人民。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二

随着农历春节的即将来临,常年在外辛苦打拼的“游子”们的返乡“情结”也愈发强烈,在电话的两头,情系着对一家老小的牵盼,更传递着早日回家过年的期盼。

然而由于当前疫情形势仍然较为复杂,多地发布倡议,倡导外来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回家过年是传统,寄托着人情亲情需求。要解开群众的返乡“心结”,让大家心甘情愿地为防疫大局做出就地过年的选择,不应靠“北风”式的手段约束人们“原地别动”,而是需要“阳光”式的暖心举措让人们甘之如饴。

笔者认为,疫情当下,“防”字在前,对于“就地过年”的游子,尤其需要通过“就地取材”为他们过节提供必要支持和特殊关照。

一方面,对打拼在外的“游子”要多一些体恤和帮助。要让“就地过年”既能“留人”又能“留心”,各地政府部门就应采取有温度的措施,比如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等措施,吸引外地员工尽量留在当地过年。除此之外,还要有交通、医疗、市场等多方统筹协调联动,比如保证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且供应充足,做好生活方面的供给与种种服务保障,满足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多样需求。同时,配套适宜的文娱联欢活动,让特殊情况下“过年”一样有“年”味。

另一方面,对留守在家的“亲人”要多一点关怀和问候。返乡过年其中一个最大的目的是回家看看一年不见的“老小”,因此,要让在外的人安心“就地过年”,切不能忽略了常年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对他们而言,生活上可能会有不便,情感上可能会有失落,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家中的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更要有一份人性化、可操作性较强的“过节指南”,做好安抚工作,给予更多的过节保障与关爱。提供熨帖人心的服务,让人“暖心”,也才能让在外“就地过年”的“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疫情当前,“就地过年”已是一种现实需要。我们只有顾好小家,顾全大局,才能平安过好年,迎来健康的明天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三

近期,多地相继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多个省市区先后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春节将至,阖家团圆时,如何给在外务工人员一个舒心的新年,需要我们将心比心、拿出实招、细致入微做好每一项工作,留人同时更把“心”留下。

将心比心,富有“同理心”。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阖家团聚是大多数外地“打工人”的奔头,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经受严峻考验,回不回家,是摆在异乡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更是摆在政府、企业和社会面前的一道节前“加试题”。“非必要不返乡”虽能理解,但独在异乡过年的孤独感却让人比较犯难。民生无小事,只有设身处地与“异乡人”共情,才能理解春节返乡潮背后的思乡之情、访亲之切。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话说到打工人的心里。“就地过年”不是行政命令,不是强制要求,这是在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同时,保障家人的安全。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时,一家人再平安相聚。

别具匠心,拿出“真诚心”。随着“就地过年”的倡议发出,各地出了不少招数“留人”,发红包、付房租、包吃住、提供春节消费券,免费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举措十分有诚意。“政策留人”让企业有了方向感、群众有了认同感,更让“异乡人”有“亲切感”。除了政策的出台外,各地还要及时摸底梳理家中应在外“就地过年”而无人照料的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组织人员勤上门、多走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年味”服务更足一些,让他们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也让外出务工人员自愿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拿出一颗真诚的心,工作做得好,老百姓就会领情,企业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员工就会同心协力,增强凝聚感和归属感。

细致入微,真情“暖人心”。疫情防控的决心自然要“硬”,但实施手段需要尽量地“暖”,不能让在城市里奋斗打拼、做出贡献的异乡人受了委屈、寒了心。留下来要保障年味不能少、关心不能少,要有“真金白银”的关怀,也要有真情实感的温暖。不少企业食堂在春节期间免费供应用餐外,充分考虑文娱活动需求,安装娱乐设备,并承诺在春运高峰期过后,可以错峰回家并享受一周带薪休假和往返车费补贴,可以说是实在又暖心。发放爱心大礼包、寄特产回家等,越是细枝末节、细致入微的“留人红利”,越是彰显以人为本的关怀和体贴。

“就地过年”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是为了保障回家的路时时畅通、家乡的大门平安顺遂。回乡团聚可以延迟但是不会也不能一直“缺席”,待到春暖花开时,该有的假期、该有的相聚一个也不会少。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四

近段时间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不断“刷新”、境外输入、本土新增、集聚传播等特殊情况,为巩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果,各地先后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而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正是阖家团圆之时,如何让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辛辛苦苦奋斗了一年的广大农民工安安心心“就地过年”,需要我们基层组织认真做好他们最惦记的“两件事”。

认真做好“留守老人”的探访工作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拼。受疫情影响,有更多的农民工需要在外“就地过年”,使得“留守老人”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要“就地过年”,家中年迈的父母就必然成为他们最惦记的人,父母身体怎么样,是否生病,生病了谁照顾,发生意外情况怎么办,都成了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基层组织应成为距离“留守老人”最近、最亲的人,要认真做好“留守老人”的探访工作,组织人员勤上门、多走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充分了解老人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还要充分发挥好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作用,为有需求的“留守老人”提供就餐、送餐、娱乐等服务。同时,还要和在外的农民工及时互通信息,让他们“就地过年”过得安心、过得放心。

认真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在惦记家中年迈的父母同时,也惦记着年幼的子女。最怕子女在家里出什么事,子女的学习成绩如何,是否懂事听话,是否伤风感冒了。基层组织要积极做好走访和慰问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充分利用“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服务阵地,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做好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真正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让“留守儿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春节作为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提倡“就地过年”,是在有效控制疫情、保障家人的安全。作为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妻儿一样,服务再充足一些、再周到一些,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在没有亲人陪伴下也能过个好年,也让在外的农民工自愿地、放心地“就地过年”。我们也坚信“待到春暖花开时,平安相聚一个也不会少”。

2021就地过年倡议书五

年初以来,随着国内好几个省份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确诊病例,许多市区县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加上伴随春节返乡而来的“春运”大潮即将到来,“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成为热词,全国已有29个省份发出相关倡议。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明白人、倡导人、带头人,一起响应“就地过年”倡议,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当好“就地过年”明白人。党员干部要带头认识到“就地过年”的益处,明白此举背后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时刻。几乎每个人都盼望着春节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返乡过年带来的春运迁徙潮,无形中造成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钡募邸⑻嵘咔槔┥⒌姆缦铡!胺迪纭被故恰傲羰亍保巴啪邸被故恰捌桨病保敲扛鋈硕济媪俚牧侥蜒≡瘛5窍胂?020年年初时的选择,在疫情大考面前,正是无数人放下春节回家的执念,把个人冷暖与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做到不走亲访友、不聚集扎堆,才有了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明白,我们要做出“就地过年”的选择,短暂的分离,是为了平安幸福的新年,更是为了疫情真正退散时与家人更好地团聚。

当好“就地过年”倡导人。多地发出倡议“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这是出于更有效防控疫情的考虑,也是出于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考虑。倡议能否不停于纸面、成为空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行之有效的宣传举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责任把“就地过年”倡导好。在承担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过程中,接触群众时,要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向他们宣传加强防控的各项措施、“春运”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就地过年”的益处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紧迫性,使他们既读到倡议,又读懂倡议,进而从主观上认同“就地过年”。

当好“就地过年”带头人。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大考面前更应如此。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延续2020年年初以来好的作风、实的干劲,不惧风险、冲锋在前。在“就地过年”倡议面前,也应当好先锋、做好表率。异地就业的党员干部们,要带头落实“就地过年”,主动肩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用难以团圆的遗憾保证全家人的健康,舍小家为大家,以此影响更多人。在自己家乡工作的党员干部们,要时刻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全力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任务中,既引领思想又影响行动,既做好排查又抓实防控,既保服务又送温暖,让“就地过年”的干部群众感受到难能可贵的爱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