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在高二语文学习中,借喻和隐喻是的区分是个难题,然而,只要用心归纳、总结和记忆,难题便迎刃而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人像白熊一样答应了我的价钱”,显然不成句子。

总之,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喻,与客体(喻体)相应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代,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如果从以上三方面进行辨析,就不难将借喻和借代区别开。如“丈夫难过了,她却觉得安慰,到底,萤火虫飞回了车间,她自己也没影响工作。”(《离不开你》)这句是借喻用法。

首先萤火虫光虽弱但也要奉献给社会,与耿玉亭身体残废却坚持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二者有相似性,其次与客体(萤火虫)相应的词语“飞”采用了比喻说法,由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高二语文古典诗歌常用典故40例

(1)投笔:弃文从武

(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边境之敌

(5)折腰:屈身事人

(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书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16)五柳:隐者

(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27)明月:乡愁

(28)青云:高的地位

(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30)青紫:高官显爵

(31)丁香:愁心或情结

(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33)蝉鸣:悲秋

(34)青天:清官

(35)落花:伤春

(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39)梅雨:悠悠愁绪

(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高中语文答题时间如何合理分配

总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平均每分钟得1分。默写题、选择题稍快一些,要给高考语文作文留足60分钟的时间。

1.现代文阅读,3个选择题,共9分,大约需要15分钟。

2.文学类文本阅读,3个小题,大约需要15分钟。

3.实用类文本阅读,3个小题,大约需要15分钟。

4.文言文阅读,3个选择题,2个翻译题,共19分,大约需要15—20分钟。

5.诗歌阅读题,2个小题,大约需要10分钟。

6.默写题,共5分,控制在2分钟左右。

7.语言文字运用,大约需要15分钟。

8.语文作文,共60分,大约需要60分钟,这是底线。

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有一个提纲,再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