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精选多篇)

第一篇: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

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精选多篇)

一腔热血献炉窑

—— 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树华同志的模范事迹

43岁的程树华很消瘦,有一点苍老的感觉,言语不多却很实在,朴实而又平和。但就是他总能够把最艰苦、最难干的项目拿下,成为工业炉公司寄以重任的“骁将”。

他从钳工、班长、工长,再到项目经理,自1980年进厂上班25年以来,程树华的每一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拼命三郎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的作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领佩。这几年他作为项目经理带领职工转战南北,为工业炉公司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作出了杰出贡献。2014年起,他带领职工先后在山本海鑫、金晖、广西柳钢、武钢三号高炉抢修、越南太钢等地参加施工,尤其是2014年3月至2014年1月,他在近两年时间内与数百名职工一起完成了沙钢三座2500m3高炉将近7万吨耐火材料砌筑1亿多元工作量的施工任务,在施工中工业炉公司的队伍作风、质量控制、现场文明施工以及对安全的管理诸多方面成为沙钢工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每次甲方工程例会、工业炉公司都是甲方举例学习的榜样。

程树华多次被一冶和工业炉公司嘉奖,几乎年年被工业炉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他就被评为一冶劳动模范,2014年被授予一冶十佳企业主人称号,2014年还被授予一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一、攻坚战的精兵

在工业炉公司,程树华每每被领导委以攻坚的重任,这是因为他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朴实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他的拼劲和韧劲。2014年3月份,沙钢这个一冶最大的建筑市场正全面展开施工,7号高炉本体砌筑基本具备条件,工业炉公司将该项重任交给程树华。临行前对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把项目施工组织好树立工业炉公司形象;二要占领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三要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千斤重担系于一身,每一项都不好实现,更何况是三项,沙钢要在两年多时间内同时完成三座2500m3高炉以及一整套450万吨卷板生产线,工期压力超乎寻常。但程树华毅然地接下了任务,并与公司签订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地免职。

2014年初1号高炉施工非常紧张,高炉本体砌筑工期从80天压到50天,然而更艰难的是各个专业、各道工序同时展开,交叉作业,施工条件艰苦,互相干扰。沙钢高炉设备全部是从德国拆解回来进行安装,在结构、工艺、尺寸以及施工流程都与国内有很大区别,高炉本体耐火砖一块砖重达1.6吨。而且当时由于工安公司已经把进风口的设备装好了,砖却运不进去,怎么办?如果每把装上的设备退出来,不仅工期不允许,而且损失非常大。程树华急得团团转,夜不能寐,思考着砌筑方案。最后经与技术人员多次研究,采取一种技术革新方案,用钢枪对穿,上面焊一个扁担,采用平口扣的方法从下面慢慢进去,这样可以让耐火砖定位再进行砌筑,该方案由于没有先例,甲方不接受,经反复协商甲方才同意试做一次,结果一次成功。最后工业炉公司迅速组织人力物力上场,采取时间连续、空间占满的24小时轮班作业,结果仅仅用了47天时间完成1号高炉本体砌筑施工,确保了1号高(请关注好 范 文 网:)炉3月16日出铁的目标实现。

2014年11月份,程树华接到一冶沙钢项目部的命令,要求工业炉公司务必在11月16日至11月25日这短短的9天时间内完成3号高炉水冷管下耐热砼浇注和炉底炭料的捣打及架设好出铁口的栈桥,安装好高炉内的工作保护棚,达到25日开始砌筑炉内碳砖的施工条件。程树华迅速组织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确定了悬空制作栈桥平台方案,在地面制作平台,用吊车将平台整体起吊至铁口处,再利用铁口上面一个平台伸出的两条悬臂梁,以两个手拉葫芦拉住平台一端,平台另一端焊牢在炉壁,同时以炉壁为支撑焊出两个牛腿托住平台。这个设计方案新款大胆,得到了监理和甲方的允许,结果仅用了5天时间就制作完成投入使用。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工业炉公司不仅在沙钢高炉完成了施工,而且在焦炉施工从两座焦炉到四座焦炉,从与别人展开竞争到独自总包,实现了市场开拓的目标。而且在中标价很低的情况下,程树华凭着他的指挥艺术,他的经营策略,凭着他的严细管理,确保了工业炉公司效益的实现。

二、拼命三郎的作风

程树华干工作很拼命,每每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他总是冲在最前头,这在工业炉公司职工中无人不知。

1998年在江西景德镇拆100米高的塔架,由于倾斜30cm,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危险,人人都不敢上,但作为工长的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去,不顾个人的安危,在他的带动下加上合理的保护措施,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拆除任务。2014年在武钢二热轧加热炉水塔施工中,由于危险没有人敢上,又是他第一个跳过去。

无论是当工人,还是走上管理岗,工作拼命的作风他一直没有变。这几年他作为项目经理,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每天与作业人员一起到现场,作业人员离开现场后他不放心时又去现场亲自检查一遍。哪里紧张哪里危险他就守在哪里亲自指挥,有时候是自己亲自去干。沙钢3号高炉收尾拆除塔架及炉内保护棚,他感到不放心怕有危险,就每天蹲在现场,直到最后一钩吊完,现场人员全部离开时他才放心来。

他虽有很严重的胃病,经常夜里痛得冷汗淋淋,但他从不休息一天,吃两片药压一压,如果受不了到医院打一针,然后又直奔现场继续指挥战斗。

他是安装焦炉大棚的专家,这几年绝大多数工业炉施工的焦炉大棚都是他亲自带人安装的。每次安装焦炉大棚时,他身先士卒,与职工一起在现场干十几个小时,安装后他爬上棚顶进行检查看是否漏水漏雨,质量进行严格把关。2014年在柳钢焦炉大棚安装时,他为了节约机械台班费,排出了一天使用行车和吊车的工期方案。当时广西冶金建设公司机械处租赁现场吊车的负责人,怎么也不相信,该处处长与程树华一起到现场,当看到程树华指挥若定,职工们有条不紊地吊装,最后真的一天内就完成了吊装作业,处长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程树华本人则在现场与职工一起连续作业了十几个小时,用一种拼劲硬是在一天时间内创造了安装的奇迹。

三、人情化的管理

程树华在管理上非常严格,制订的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奖罚分明。他规定管理人员没有事时不能坐在办公室闲聊,必须到现场,在各自岗位上组织指挥。每个人必须按要求完成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达不到要求从负责人到管理人员、班组长再到作业人员一起受处罚,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尤其是在平时稍闲时,他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放松,强调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紧螺丝。

但程树华在管理上也非常人情化,不仅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对职工要求做到的,他都要亲自去试一试,做不到的决不要求,他还想办法帮助解决兖矿焦炉烟道砌筑施工,由于烟道很窄难以站立施工,他亲自试了一下确定如此,于是马上停下来想办法,设计了一个搭跳板便于施工的方案。从生活大临到现场很远,他亲自走了一趟大概要25分钟,于是向公司建议增发通勤补助费。对于长期在外地施工的职工,他总是想办法尽可能让职工在一定时间内回家探亲一次。职工生病住院,他联系车辆送到医院,并多次探望。职工过生日,他安排食堂加上几个好菜,庆祝一下。在现场,他专门在生活区建了一个娱乐活动室,可以打乒乓球、唱卡拉ok、安装上闭路电视,甚至还专门安排人去外面租影视碟片回来给职工观看,同时为了丰富职工的生活还设立专门的图书室以及电脑房。在他的项目上,“夫妻房”成为一wenmi,net道亮丽的风景线。用程树华的话讲,吃好喝好住好不想家,他总是尽量把职工的生活安排好。对于职工他心细如发、体贴入微。所以这些长期跟他一起施工的人说,跟程经理干活,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为他把我们当兄弟当家人一样看待,虽然苦点累点,但心中暖和,值。正是因为如此,每到关键时候,队伍能拉得上去,能够冲得上去,能够顶得住。

25年来,程树华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他把青春献给了炉窑砌筑,爱人下岗再外打工,他来不及过问,小孩上学学习如何他来不及关心,父母多病他不能在面前尽孝,对于这一切他只能是用工作上的努力去弥补。

(程树华,43岁,中共党员,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

第二篇: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

一腔热血献炉窑

——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树华同志的模范事迹

43岁的程树华很消瘦,有一点苍老的感觉,言语不多却很实在,朴实而又平和。但就是他总能够把最艰苦、最难干的项目拿下,成为工业炉公司寄以重任的“骁将”。他从钳工、班长、工长,再到项目经理,自1980年进厂上班25年以来,程树华的每一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拼命三

郎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的作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领佩。这几年他作为项目经理带领职工转战南北,为工业炉公司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作出了杰出贡献。2014年起,他带领职工先后在山本海鑫、金晖、广西柳钢、武钢三号高炉抢修、越南太钢等地参加施工,尤其是2014年3月至2014年1月,他在近两年时间内与数百名职工一起完成了沙钢三座2500m3高炉将近7万吨耐火材料砌筑1亿多元工作量的施工任务,在施工中工业炉公司的队伍作风、质量控制、现场文明施工以及对安全的管理诸多方面成为沙钢工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每次甲方工程例会、工业炉公司都是甲方举例学习的榜样。

程树华多次被一冶和工业炉公司嘉奖,几乎年年被工业炉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他就被评为一冶劳动模范,2014年被授予一冶十佳企业主人称号,2014年还被授予一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一、攻坚战的精兵

在工业炉公司,程树华每每被领导委以攻坚的重任,这是因为他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朴实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他的拼劲和韧劲。2014年3月份,沙钢这个一冶最大的建筑市场正全面展开施工,7号高炉本体砌筑基本具备条件,工业炉公司将该项重任交给程树华。临行前对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把项目施工组织好树立工业炉公司形象;二要占领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三要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千斤重担系于一身,每一项都不好实现,更何况是三项,沙钢要在两年多时间内同时完成三座2500m3高炉以及一整套450万吨卷板生产线,工期压力超乎寻常。但程树华毅然地接下了任务,并与公司签订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地免职。

2014年初1号高炉施工非常紧张,高炉本体砌筑工期从80天压到50天,然而更艰难的是各个专业、各道工序同时展开,交叉作业,施工条件艰苦,互相干扰。沙钢高炉设备全部是从德国拆解回来进行安装,在结构、工艺、尺寸以及施工流程都与国内有很大区别,高炉本体耐火砖一块砖重达1.6吨。而且当时由于工安公司已经把进风口的设备装好了,砖却运不进去,怎么办?如果每把装上的设备退出来,不仅工期不允许,而且损失非常大。程树华急得团团转,夜不能寐,思考着砌筑方案。最后经与技术人员多次研究,采取一种技术革新方案,用钢枪对穿,上面焊一个扁担,采用平口扣的方法从下面慢慢进去,这样可以让耐火砖定位再进行砌筑,该方案由于没有先例,甲方不接受,经反复协商甲方才同意试做一次,结果一次成功。最后工业炉公司迅速组织人力物力上场,采取时间连续、空间占满的24小时轮班作业,结果仅仅用了47天时间完成1号高炉本体砌筑施工,确保了1号高炉3月16日出铁的目标实现。

2014年11月份,程树华接到一冶沙钢项目部的命令,要求工业炉公司务必在11月16日至11月25日这短短的9天时间内完成3号高炉水冷管下耐热砼浇注和炉底炭料的捣打及架设好出铁口的栈桥,安装好高炉内的工作保护棚,达到25日开始砌筑炉内碳砖的施工条件。程树华迅速组织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确定了悬空制作栈桥平台方案,在地面制作平台,用吊车将平台整体起吊至铁口处,再利用铁口上面一个平台伸出的两条悬臂梁,以两个手拉葫芦拉住平台一端,平台另一端焊牢在炉壁,同时以炉壁为支撑焊出两个牛腿托住平台。这个设计方案新款大胆,得到了监理和甲方的允许,结果仅用了5天时间就制作完成投入使用。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工业炉公司不仅在沙钢高炉完成了施工,而且在焦炉施工从两座焦炉到四座焦炉,从与别人展开竞争到独自总包,实现了市场开拓的目标。而且在中标价很低的情况下,程树华凭着他的指挥艺术,他的经营策略,凭着他的严细管理,确保了工业炉公司效益的实现。

二、拼命三郎的作风

程树华干工作很拼命,每每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他总是冲在最前头,这在工业炉公司职工中无人不知。

1998年在江西景德镇拆100米高的塔架,由于倾斜30cm,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危险,人人都不敢上,但作为工长的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去,不顾个人的安危,在他的带动下加上合理的保护措施,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拆除任务。2014年在武钢二热轧加热炉水塔施工中,由于危险没有人敢上,又是他第一个跳过去。

无论是当工人,还是走上管理岗,工作拼命的作风他一直没有变。这几年他作为项目经理,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每天与作业人员一起到现场,作业人员离开现场后他不

第三篇: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材料

一腔热血献炉窑

——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树华同志的模范事迹

43岁的程树华很消瘦,有一点苍老的感觉,言语不多却很实在,朴实而又平和。但就是他总能够把最艰苦、最难干的项目拿下,成为工业炉公司寄以重任的“骁将”。

他从钳工、班长、工长,再

到项目经理,自1980年进厂上班25年以来,程树华的每一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拼命三郎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的作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领佩。这几年他作为项目经理带领职工转战南北,为工业炉公司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作出了杰出贡献。2014年起,他带领职工先后在山本海鑫、金晖、广西柳钢、武钢三号高炉抢修、越南太钢等地参加施工,尤其是2014年3月至2014年1月,他在近两年时间内与数百名职工一起完成了沙钢三座2500m3高炉将近7万吨耐火材料砌筑1亿多元工作量的施工任务,在施工中工业炉公司的队伍作风、质量控制、现场文明施工以及对安全的管理诸多方面成为沙钢工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每次甲方工程例会、工业炉公司都是甲方举例学习的榜样。

程树华多次被一冶和工业炉公司嘉奖,几乎年年被工业炉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他就被评为一冶劳动模范,2014年被授予一冶十佳企业主人称号,2014年还被授予一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一、攻坚战的精兵

在工业炉公司,程树华每每被领导委以攻坚的重任,这是因为他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朴实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他的拼劲和韧劲。2014年3月份,沙钢这个一冶最大的建筑市场正全面展开施工,7号高炉本体砌筑基本具备条件,工业炉公司将该项重任交给程树华。临行前对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把项目施工组织好树立工业炉公司形象;二要占领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三要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千斤重担系于一身,每一项都不好实现,更何况是三项,沙钢要在两年多时间内同时完成三座2500m3高炉以及一整套450万吨卷板生产线,工期压力超乎寻常。但程树华毅然地接下了任务,并与公司签订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地免职。

2014年初1号高炉施工非常紧张,高炉本体砌筑工期从80天压到50天,然而更艰难的是各个专业、各道工序同时展开,交叉作业,施工条件艰苦,互相干扰。沙钢高炉设备全部是从德国拆解回来进行安装,在结构、工艺、尺寸以及施工流程都与国内有很大区别,高炉本体耐火砖一块砖重达1.6吨。而且当时由于工安公司已经把进风口的设备装好了,砖却运不进去,怎么办?如果每把装上的设备退出来,不仅工期不允许,而且损失非常大。程树华急得团团转,夜不能寐,思考着砌筑方案。最后经与技术人员多次研究,采取一种技术革新方案,用钢枪对穿,上面焊一个扁担,采用平口扣的方法从下面慢慢进去,这样可以让耐火砖定位再进行砌筑,该方案由于没有先例,甲方不接受,经反复协商甲方才同意试做一次,结果一次成功。最后工业炉公司迅速组织人力物力上场,采取时间连续、空间占满的24小时轮班作业,结果仅仅用了47天时间完成1号高炉本体砌筑施工,确保了1号高炉3月16日出铁的目标实现。

2014年11月份,程树华接到一冶沙钢项目部的命令,要求工业炉公司务必在11月16日至11月25日这短短的9天时间内完成3号高炉水冷管下耐热砼浇注和炉底炭料的捣打及架设好出铁口的栈桥,安装好高炉内的工作保护棚,达到25日开始砌筑炉内碳砖的施工条件。程树华迅速组织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确定了悬空制作栈桥平台方案,在地面制作平台,用吊车将平台整体起吊至铁口处,再利用铁口上面一个平台伸出的两条悬臂梁,以两个手拉葫芦拉住平台一端,平台另一端焊牢在炉壁,同时以炉壁为支撑焊出两个牛腿托住平台。这个设计方案新款大胆,得到了监理和甲方的允许,结果仅用了5天时间就制作完成投入使用。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工业炉公司不仅在沙钢高炉完成了施工,而且在焦炉施工从两座焦炉到四座焦炉,从与别人展开竞争到独自总包,实现了市场开拓的目标。而且在中标价很低的情况下,程树华凭着他的指挥艺术,他的经营策略,凭着他的严细管理,确保了工业炉公司效益的实现。

二、拼命三郎的作风

程树华干工作很拼命,每每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他总是冲在最前头,这在工业炉公司职工中无人不知。

1998年在江西景德镇拆100米高的塔架,由于倾斜30cm,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危险,人人都不敢上,但作为工长的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去,不顾个人的安危,在他的带动下加上合理的保护措施,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拆除任务。2014年在武钢二热轧加热炉水塔施工中,由于危险没有人敢上,又是他第一个跳过去。

无论是当工人,还是走上管理岗,工

作拼命的作风他一直没有变。这几年他作为项目经理,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每天与作业人员一起到现场,作业人员离开现场后他不放心时又去现场亲自检查一遍。哪里紧张哪里危险他就守在哪里亲自指挥,有时候是自己亲自去干。沙钢3号高炉收尾拆除塔架及炉内保护棚,他感到不放心怕有危险,就每天蹲在现场,直到最后一钩吊完,现场人员全部离开时他才放心

来。

他虽有很严重的胃病,经常夜里痛得冷汗淋淋,但他从不休息一天,吃两片药压一压,如果受不了到医院打一针,然后又直奔现场继续指挥战斗。

他是安装焦炉大棚的专家,这几年绝大多数工业炉施工的焦炉大棚都是他亲自带人安装的。每次安装焦炉大棚时,他身先士卒,与职工一起在现场干十几个小时,安装后他爬上棚顶进行检查看是否漏水漏雨,质量进行严格把关。2014年在柳钢焦炉大棚安装时,他为了节约机械台班费,排出了一天使用行车和吊车的工期方案。当时广西冶金建设公司机械处租赁现场吊车的负责人,怎么也不相信,该处处长与程树华一起到现场,当看到程树华指挥若定,职工们有条不紊地吊装,最后真的一天内就完成了吊装作业,处长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程树华本人则在现场与职工一起连续作业了十几个小时,用一种拼劲硬是在一天时间内创造了安装的奇迹。

三、人情化的管理

程树华在管理上非常严格,制订的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奖罚分明。他规定管理人员没有事时不能坐在办公室闲聊,必须到现场,在各自岗位上组织指挥。每个人必须按要求完成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达不到要求从负责人到管理人员、班组长再到作业人员一起受处罚,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尤其是在平时稍闲时,他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放松,强调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紧螺丝。

但程树华在管理上也非常人情化,不仅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对职工要求做到的,他都要亲自去试一试,做不到的决不要求,他还想办法帮助解决兖矿焦炉烟道砌筑施工,由于烟道很窄难以站立施工,他亲自试了一下确定如此,于是马上停下来想办法,设计了一个搭跳板便于施工的方案。从生活大临到现场很远,他亲自走了一趟大概要25分钟,于是向公司建议增发通勤补助费。对于长期在外地施工的职工,他总是想办法尽可能让职工在一定时间内回家探亲一次。职工生病住院,他联系车辆送到医院,并多次探望。职工过生日,他安排食堂加上几个好菜,庆祝一下。在现场,他专门在生活区建了一个娱乐活动室,可以打乒乓球、唱卡拉ok、安装上闭路电视,甚至还专门安排人去外面租影视碟片回来给职工观看,同时为了丰富职工的生活还设立专门的图书室以及电脑房。在他的项目上,“夫妻房”成为一wenmi,net道亮丽的风景线。用程树华的话讲,吃好喝好住好不想家,他总是尽量把职工的生活安排好。对于职工他心细如发、体贴入微。所以这些长期跟他一起施工的人说,跟程经理干活,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为他把我们当兄弟当家人一样看待,虽然苦点累点,但心中暖和,值。正是因为如此,每到关键时候,队伍能拉得上去,能够冲得上去,能够顶得住。

25年来,程树华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他把青春献给了炉窑砌筑,爱人下岗再外打工,他来不及过问,小孩上学学习如何他来不及关心,父母多病他不能在面前尽孝,对于这一切他只能是用工作上的努力去弥补。

(程树华,43岁,中共党员,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

《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材料》来源于本站,欢迎阅读工业炉公司项目经理程模范事迹材料。

第四篇: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建材公司**经理)

**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卓有成效,还是一位资深的理论工作者,他勤于观察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敏于捕捉重大经济转机,潜心研究,著述颇丰。特别可贵的是,**对党的事业有着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014年在企业改制的关键时刻,他因积劳成疾,被确诊患有喉癌,手术后仅3个月,还在不能发声的情况下重返工作岗位,以笔写的形式

继续履行职责,最终带领企业员工完成了改制工作,并在新公司里被推选为董事长兼总裁,直到现在,已带病坚持了4年。2014年,他被市政府授予“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是一个普通的党的基层干部,他所服务的**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但正如滴水能够辉映太阳,他的经历和这个企业的变迁却能予人深刻启示。当前,我市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也是工作的重点。时代呼唤千百万**这样的好带头人!

认识**,是在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之后。

今年5月,我去了3次建材集团,和**聊天,采访他的同事,一个立体的**凸现出来:一个63岁的老人,有着曲折的经历和睿智的思想,更奇特的是,他在与癌症作斗争的同时,将一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营得生机勃勃。

是什么样的力量鼓舞他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前景推动他无私奉献?本文要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个谜团。

像理解生命一样理解企业

“如果我一生真的能够编织成一只花蓝,它也完全属于你——我亲爱的母亲。”这句话发自肺腑,带着**的温情、热爱和执著。

因为热爱,**不遗余力地工作着,要在有生之年里,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的一生很短暂,做出成绩是生命的意义:我没有白活。”

在**面前,我感到了一种力量,来自他的信念、毅力和微笑。他不仅是一位业内公认的儒商,还是四川大学的兼职教授,一位硕士生导师。从他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足迹看过去,他还是一位时代的领跑者。

早在80年代中期,**就被市政府主管部门指派为市物资贸易中心的创业者,他白手起家,培育发展了极富创意的新型工商合作模式,仅3年时间就让企业年销售总量突破5亿元,进入全国生产流通“百强企业”。

1991年,全国物资企业遭遇市场经济改革大潮的强烈冲击,**市建筑材料总公司也未逃脱厄运。也就是这一年,**临危受命,出任该公司总经理。当时的市建材公司经营亏损、处境艰难,“企业规模大,计划经济体制烙印很深,职工情绪低沉”,上一年职工年均收入才2300元。

“一个人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压力,在事业上也就缺少了内在的动力”,**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困境就是压力,“应该也必须由包括我在内的公司全体职工承受,这是企业自救的前提”。

**把公司的“家底”开诚布公地告诉给了职工——公司在短时间内,从局属系统排头兵的位置掉到了倒数第3名,加上资产损失和债务困扰,原有的资金优势、价格优势、资源优势和分配优势已丧失殆尽……忧患意识催生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孕育出开拓意识!就是这样一个抉择,**为全面转换企业内部经营体制大动作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压力产生出动力,持久的动力来自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他常常向职工宣传一个观点,公司的资产多,人员也多,辨证地看,资产多既是实力,也可能是包袱,而人员多则意味着合力大和内耗多的两种可能性并存。职工普遍认同了这一观点。于是,他从理顺关系入手,断然出台了以改革工资分配为内容的《劳动标准实施办法》,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拉开了收入差距,人的不同价值得到了体现。奖金差别达到十倍,有的职工被扣了基本工资。有人发了牢骚:“**在我们的工资上打主意”。但他认为,追求持续稳定的改革,不能只靠潜藏危机的暂时性安抚,必须坚定不移地从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

当时,建材行业普遍不景气,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了长远的打算:从拓宽经营范围,扩大贸易伙伴,开发高科技实业和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突破,甚至还想到了兴办合资企业,开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市场是个大水源”,**想的是,他要为企业多打几口深井。

职工与企业,同在一个命运共同体(

30多年前,就有了建材公司,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执行国家对建材物资的计划分配调拨,“为政府服务,对国家负责”,企业利益受到国家保护,职工吃的是安安稳稳的“计划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种格局迅速被打破,国家给公司的指令性计划越来越少了,更要命的是,经营渠道放开,其他的国营企业、集体、个体都做起了建材生意,竞争愈演愈烈。

但是,建材公司的人仍然怀念当“官

商”的“惬意”。一个小“事故”让**耿耿于怀——

一个顾客来到市建材公司下属一个店买卫生洁具,值班的营业员说了三句话,“我们的货不齐啊!”“我们提货远啊!”“你最好到那些小铺子里去买。”显然,这样做生意,怎么能在竞争中取胜呢?

这就是危机!**要对几十年计划体制养成的陈旧观念“动刀了”。他反复地向职工宣

传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既定方向,“公司再不转变机制,走向市场,最终是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的!”

还是在1994年,**就提出了“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只有把职工和企业绑在一起,齐心协力去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才会有希望。这个概念极大地震撼了公司职工,各部门员工真正行动起来之时,就是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之日:新型装饰材料引进来投放市场了,特种玻璃在整个西南打开了销路,炼钢炉急需的高科技耐火材料取得了专利,水泥经营指标更是连年翻番,稳坐同行龙头老大位置,连汽车经营也在传统建材营销网络的平台上迅速发展起来,公司机关的管理干部则纷纷要求到经营第一线去……改革激发出来的经营活力和由此增长的员工信心,使这个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初试牛刀“,大家就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为以后企业彻底改制“大幕”拉开谱写出了优美的前奏曲。

2014年2月20日,**在公司工作会上的一番情真意切的讲话也震动了职工的心:只有从产权改革入手,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最终才有生的希望!“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无法引资,资产负债沉重的状况始终无法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仅仅是取得眼前的喘息而已。”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产权要改变,也就涉及到募股,大家要出钱。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决定建材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大家要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如果我们二心不定,最终痛失机遇,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的激情演说终于融化了一层层坚冰。

人格出魅力,也出感召力

勤于观察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敏于捕捉重大经济转机的**在经营企业之余,潜心研究,著述颇丰。10多年来,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专栏文章60余篇,并多次荣获部、省级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让同事们难忘的是,《中国物资报》专门邀请他开设了“立仁信箱”专栏,解答指导全国同行解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后来在这些文字的基础上写成《我看为商之道》一书,一出版就颇受欢迎,蝉居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达半年之久,后来荣获省、市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评价:**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思考,不断探索与实践,他是在商海波涛里做学问,在领悟学问中搞经营。

作为一位资深的理论工作者,**受聘于多个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丰富的实践经历使他常常能为理论讨论会上吹出一股新风。后来,他还担任四川大学兼职教授,不仅在许多大学的讲学中很受欢迎,就连他的朋友、同事、下级甚至上级,都喜欢听他讲话,因为这之中,总是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研究与讲学使**在他极为务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往往比别人多了几分长远的预见与战略的思考。正因如此,他所领导的企业改制一开始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无论是员工思想、方案设计,还是政策把握、理论依据,都表现出成熟的理性和明确的方向。“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企业的这场深刻的变革轰轰烈烈而又顺利推进之时,2014年5月,**病倒了。他被确诊为右声带下侧鳞状上皮细胞癌。此时,企业改制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消息传开,公司的职工被震惊了!他们对前途一片茫然:企业改制还继续吗?谁来牵头?

两次手术后,**不能发声,无法与员工沟通,企业改制被迫中断。同时,他的家人也想让他就此退休,安心静养。况且,当时企业正红火,功成身退,留得一世英名。“要是张总领我们干,就改!”是职工们殷切期盼与信任打动了**的心。3个月后,他重返岗位,履行一个总经理的职责,企业改制得以继续进行。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它牵动方方面面每个人的心,会触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这之中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让人头疼。这对一个大病未愈的人来说无异于沉重的负担、生命的挑战。**接受了这一挑战。不能说话,他就用笔写,然后下达执行……公司副总裁宋川至今还记得,那段日子,意见纷繁、矛盾交织甚至有可能发展成闹事而危及稳定的局面,负责改制具体事宜的他都有些撑不下去了,“有两次见张总时,我都差点哭了,但看到张总坚定的决心,这才坚持了下来”。改制结束后,当时的中层干部、骨干员工一个也没有离开公司,“是张总的精神感化了大家,都想跟随着他干一番事业!”

2014年12月16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被推选为新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从此总有一个微型扩音器与他随身相伴,成为他履行职责不可缺的“助手”。似乎天不随人愿,改制后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客观困难,再次走入低谷。因为公司主营水泥销售面临市场上价格大幅度下滑,如果在这上面硬拼,只有死路一条!企业必须进行调整,拓展经营领域,重点抓好债权清收,把原有的一些死帐、呆帐盘活,截止去年,就收回1000多万元的债权。就这样,调整经营结构和资产结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白,他还不能歇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企业共忧患同职工共欢乐

作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总是忧企业之忧,乐职工之乐。

58岁的徐昌荣是企业一名普通员工,他对这一点体会最深。他的大儿子患有脑瘫,1994年他的妻子被诊断出患有肾衰竭,而小儿子还在读中学,一家人生活全靠他一人支撑,艰难度日。但从1997年起,徐昌荣就受到了公司的“扶贫帮困基金”的长期资助,缓解了自己的压力。

“扶贫帮困基金”是在**的倡导下设立的,从自愿参加的每个职工的工资里扣除1%积累的这个基金,至今已帮助了95人次,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为了让职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公司定期为职工体检,并不惜花几万元为职工安装心脏起搏器,挽救他们的生命。一位职工家属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当她了解到**居住的简陋条件后,送一台空调到他的家中,他通过公司纪委将空调退还,商家也因感动而破例同意退货。

作为一个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克已奉公。为了盐市口一营业厅的产权纠纷,他执著地把官司打了8年,最后企业获得补偿250万元,职代会提出要奖励他,他却分文不取。他一次次放弃应得的奖励,许多骨干员工的收入都远比他高。最让公司员工敬重的是,他从来不参与打麻将之类的活动,而把别人用在休闲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著书立说,在业内传为佳话,也为公司班子和其他成员树立了榜样。

经营企业之余,**还在四川大学为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贡献自己的智慧;在公司内部,他将“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逐渐上升为“头脑风暴”,一年一次,激励青年人积极上进,并以此加强青年职工的培养。发现一个好苗子,他不惜重金将其送往清华大学、**大学等高校深造。据悉,近10年来,该公司有24人获得专科以上文凭,32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39名员工走上中层干部领导岗位,成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

**说,他可以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说,但他看重企业员工和同事们对他的看法,“我们是同事,我们在共同从事一种事业,我希望我的生存、我的劳动能为他们带来利益,能帮助他们的成长,如果他们的人生里包含着我的思想和理念,那也就是延续了我的生命。”最初想当一名工程师的**,几经周折成为一个智慧而颇具人文关怀的企业家,这在当初恐怕没有谁能料到。

采访**时,他一直没有用扩音器,而是用他那病中的嗓音和我对话,他的声音略带沙哑而不乏柔和,和他的微笑一样美好。他对生命的表达和对企业精神的阐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智者的静谧,一个儒商的睿智,一个时代领跑者深深的足迹……

第五篇:建筑业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先进事迹

李xx同志1984年3月参加工作,一直在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现任xx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项目经理。

李xx同志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自1975年以来,就一直担任项目经理,尤其是自1998年起任xx公司总经理以来,仍然坚持担任项目经理,一直坚持战斗和指挥在生产第一线。他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坚定不移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xx省、xx市和xx县树立为先进典型,xx年荣获“xx省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xx县优秀人大代表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担任项目经理的学xx小区住宅楼1#、2#楼荣获“xx用户满意工程”奖,3#、4#楼荣获“xx省用户满意工程奖”。

李xx同志以诚信为本,信守承诺。他担任项目经理十八年,组织承建的单位工程近百项,一直坚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合同约定,认真履行施工承包合同中约定的项目经理各项义务,在工期上决不拖延,在质量上决不马虎。在承建xx小区住宅楼的施工过程中正逢雨季,连降大雨对施工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没有以自然条件恶劣为借口,想尽办法分班作业,人停机不停,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期如期完成,甲方对此非常感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所以公司商誉不断提高,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连续三年被工商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xx年被评为“xx市建筑业诚信单位。”“xx市先进建筑企业”“xx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

李xx同志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他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勤于思考,在实施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他严格执行“四控制”,同时,进行严格的“三管理”,对于合同、信息、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执行承包合同,认真履行合同承诺。一是每项工程都确定工期目标,制订周密的阶段性工期计划,做到计划上墙,对照执行,决不拖延;二是实行生产例会制度,总结当日安排次日;三是加强各部门协调,各种计划提前一周上报,确保材料及时到位;四是采取分段流水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利用劳动力资源;五是加强技术创新,改进落后的施工方法,采用方便快捷的操作工艺。另外十分注重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好项目中土建各工种合格专业之间的协调,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材料、设备及构配件之间的协调,并做好与建设、设计、勘察、监理、质监等单位的外部协调。在组织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图及技术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重视新科技应用,并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李xx同志在担任项目经理时,做到了工程质量管理好、施工现场管理好、安全生产管理好。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近两年内由他担任项目经理期间竣工项目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95%以上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对每个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都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的控制。把工程质量作为公司各管理层和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立足施工现场,从班组开始把住源头,每道工序施工前,各专业工长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没有技术交底的,班组可以拒绝施工,施工班组真正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两道工序的专业工长进行质量移交并有书面签字。

近两年内由他担任项目经理的工程施工中,无拖欠农民工工资,坚持军事化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员工进入工地后统一着装,统一调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保证了员工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能打硬仗的战斗作风,增强了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保持各施工现场文明整洁,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近两年来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保证体系,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名工人,严查安全隐患,不断消灭在萌芽阶段,较好的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一直保持无四级以上安全事故,受到安全管理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