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实践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审计理论实践剖析材料

审计理论实践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础是学习,关键在于实践运用。审计机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运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是科学发展理论在国家审计领域的理论创新,它用比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抓住了国家审计制度安排的核心要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中各内部组织的分工协作,发挥各自功能的内在机理,使审计目标任务与国家治理目标任务高度重合,拓宽了审计视野,拓展了审计的空间,解放了审计思想。

一、正确理解“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核心价值观。免疫系统论体现国家审计责任、公正的价值。国家审计核心的价值在于:责任的精神,公正的标准。国家审计应当回归到政府责任这个直接的审计推动元素,把鉴定政府责任履行、帮助政府履行好责任,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国家审计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内缊着公正的价值,体现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又是国家实现民主的基本要素。坚持公正的标准是国家审计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决定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发挥治病免疫功效的程度。

二、理性思考发挥免疫功能有效途径。免疫系统具有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并消除异常、疾病、风险而恢复常态的特性。正常发挥免疫功能的关键在于识别、反馈异常,通过审计建设性作用来达到免疫各子系统有机协调发挥最佳状态。审计的建设性就是要审计工作者发现或研制好的“疫苗”,并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内生能力。感知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能诊断已经存在问题或潜在问题,消除异常、疾病、风险就是要通过分析问题根源,能提出治本建议对策,研发针对性“疫苗”供患者使用,不仅根治病源恢复常态,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体魄”,使经济社会在更高的水平或状态上运行。

三、积极在实践中探索。

(一)坚持开放、公开原则。开放、公开是发挥建设性作用基础。一是计划开放。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构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审计工作要满足多元主体不同利益者的诉求,审计计划目标的创设过程要有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吸纳社会各方意见,反映社会各方需求,体现相关利益者要求。二是结果公开成为常态。公开、透明是现代社会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审计结果公开,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信息。社会主体能平等获取审计信息,参与社会管理者和经济投资主体,可以根据审计结果行使权力或用脚投票,从而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三是按产品定位组织生产。根据审计现有资源,对生产产品进行定位。根据服务对象细分审计服务产品,按服务对象分类出具意见和建议,提高意见建议针对性,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二)坚持“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原则。“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并重是“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质量的本质要求。“免疫系统论”要求国家审计不仅要依法、程序,而且审计所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是符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性质量”与“适用性质量”的有机统一。既立足于监督,坚持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不放松,这是相关当事者认识问题的基石,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又着眼服务,注重深刻分析问题的本质,是政策、体制、机制上需要完善,还是问题做法违背客观规律,扰乱经济社会秩序,从而提出“怎么办”的意见建议。

(三)重塑审计管理提升审计价值。重塑审计管理是提升审计价值的有效途径。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产品质量直接体现为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任何一种产品一样,最终产品的质量是由以前每道工序的质量决定的。要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就必须有一套与之匹配审计管理体系。现行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还停留在行政执法型审计的管理模式上,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捆住了人们的手脚,影响着绩效审计发展的进程。现在是形势倒逼,管理必须重塑。一是审计机关要从数量型的审计项目中解放出来,以目标为导向,围绕事项确定审计工作,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审计事项确立由主观判断为主调整为以需求调查为主,提升审计事项价值,实现与需求的直接对接。三是审计方案除流程式、当事人管理外,引入独立第三者(方)意见,提高方案使用价值。四是延伸审计产品管理价值链,审计产品不能局限于报告、决定、建议,应将审计产品拓展至审计全过程,对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形成审计信息、要情、专报也作为审计产品管理,同时对审计产品价值进行跟踪,包括审计整改落实、有关批示的落实情况。所有审计产品纳入审计项目要素进行管理,归入审计方案控制范畴。五是内部控制环节实行弹性管理。根据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事项的难易程度优化程序与效率的配置。对资金规模小、审计业务单一,或者审计结果无须处理处罚的审计项目,省略第三级复核;对临时交办事项单一的任务,按交什么,办什么的原则,可持审计通知书或介绍信对交办事项进行调查,调查报告经签发程序送交办单位。六是发挥审计组团队优势,将审计组讨论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纳入审计组必经会议议程,发挥审计组集体智慧作用。

(四)做好绩效审计的细节策划。绩效审计从结果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抓住了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二是揭露了体制性障碍、政策制度性缺陷、管理的漏洞,促进了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当前项目中有不少好的绩效审计议题,但实施更多停留在理念上或在报告阶段的提炼上,没有贯穿审计全过程,绩效审计特点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关键是绩效审计细节策划不到位。在确定绩效审计目标主题后,关键在于工作细节的策划。这些细节主要包括:制定审计标准,利用审计标准对审计事项的绩效状况进行分析和衡量;用标准指导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到哪里收集证据,证据涉及哪些具体内容;明确审计过程中要收集多少资料,获取哪些证据,找哪些人谈话,如何进行调查等具体内容。所有工作围绕绩效审计的目标指向,实现力的矢量最大化。

第二篇: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政府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事关审计长远利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作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审计工作紧跟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从功能上讲,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政府审计的三大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起源和职能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本质不同。政府审计作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公权力保障条件下的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具体其他审计不可超越的主导作用。

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发展到以问责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再到目前的绩效审计。政府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产,并得到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防止停滞不前,要消除现有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渐进式的发展,这才叫科学发展,对待政府审计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关系政府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

三、从政府审计的职责定位对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终极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对于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署举行过大讨论,最后有了一个说法。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说法很多,近似于大讨论。流行的几种说法,审计是国家财产的“守护神”,原李金华审计长说是“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观点,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统一部分。其实对审计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审计还不是门神,更不是挡箭牌。我国政府审计的职责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最主要的就是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审计也是一种履责,政府审计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护神。审计工作是务实的,更恰当的说,每一个审计人员应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名尽忠尽职履行审计职责的公务员。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这一定位是准确的,科学而且是具有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导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宪、改良运动的思想,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以孙中山、邓小平、周恩来等为代表,引发的民主主义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先导,以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时代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华的海归人士为传播代表的民主化进程,导致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从村民自治,代表直选,到高层领导与网民对话等等。西方社会在今年的次贷金融危机中认同了马克思理论的部分说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等行业实行国有化,西方社会惊呼“布什政府在走社会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石,围绕民主与法制这两条主线来履行自身的职责。民主是民众的主张,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一是战争时期体现的军事实力,二是和平时期体现为经济建设能力。审计则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免疫系统或是一种免疫细胞。

(二)关于审计计划

(五)关于政府审计主导地位

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从诞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其他审计所拥有的地位。因为政府审计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为依托。如何主动发挥政府审计的主导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执法权,维护审计秩序,赋予审计职能的公开、公正、公平,揭露社会审计中存在的虚假信息、督促内部审计协助国有资产经营者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对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要双管齐下,只能强化,不可弱化,否则将对政府审计的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的转型需要创新,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业。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切实把审计监督工作融入到创新创业发展大局之中,在全面推进审计转型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作用,政府审计的道路必将更加辉煌。

第三篇:审计人员个人剖析材料

审计人员个人剖析材料

近一个时期以来,按照盟委行署的统一部署,在局党组精心组织下,通过对肃风整纪和机关工作作风等方面理论的系统学习,我本人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老的审计人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该加强政治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学习中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达到提高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与原因

1、没有处理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关系,存在轻政治重业务思想。多年来,由于自己是业务干部,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工作上,学习也是紧紧围绕业务展开,并能做到认真自觉。认为业务干部就应该多钻研业务少问政治。至于政治学习,只有通过电视、报纸或机关统一组织才去被动学习,没有系统性,认识得不到根本提高。

2、对新形势下审计的职能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由于不注重政治学习,对新形势下的工作审计不能够站到一定高度去认识,认为审计局只是一个监督部门,既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不能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宏观决策依据,审计项目大多为具体审计,审计只是查问题、处理处罚及纠正问题。本人是从事财政审计的工作人员,受狭隘思想所限,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只注重本级财政收支的完整性、真实性。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大多是对资金本身的拨付渠道、结算方式和收入支出结余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不能够对其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存在一定表面性。

3、业务学习不够积极。近一两年,财政体制改革比较大,由于受环境所限,没有对新知识提前进行系统学习,到了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新问题,现找资料,现学现用,态度不端正。

4、廉政建设方面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存在吃"人情饭"的问题,但不存在查人情账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对于本人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以前的思想和认识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你的一言一行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政治性,你是代表国家在行使其职能,你一个人做好与不好,将影响整个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两不误、都过硬,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按审计纪律要求自己。

第四篇:审计干部个人剖析材料

审计干部个人剖析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县纪委、组织部要求,今天召开全局科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也是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和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下面,我就本人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一贯表现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个人素质提升。学习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有效方式,长期以来,我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尤其对时事政治高度关注,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听新闻、看评论,以敏锐的觉悟掌握政策动向及工作趋向,及时了解社会关注度及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审计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针对性地对审计工作提出前瞻性、指导性建议;二是注重对文件领会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对上级党政部门下发的文件都能认真细读,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并能带领局一班人自觉、坚定地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熟练掌握《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理处罚条例》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体系下依法审计的保障措施,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三是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我把全局每一名同志都作为我的老师,虚心向他们请教问题,广纳班子成员意见,注重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归纳推广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在机关内部形成了民主、团结、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四是强化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局上今年相继出台了《武山县国家建设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武山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县属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对指导今后审计工作具有十分积极作用,同时,制定和完善了8项管理制度及业务会议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我认为,作为局主要负责同志,提高执行力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前提。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一年来,我牢记“忠诚、履职、高效、廉洁”信念,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诚诚恳恳服务,扎扎实实办事作风,坚持多干少说,低调做人,在工作建议得多,批评得少。单位绝大部分材料、文件都经本人亲自把关,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不在领导面前叫苦叫累,从不跑官要官,更没有因为怨言和思想情绪而影响工作,对县上领导和省厅、市局交办的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尽最大能力解决,决不往领导身上推,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尽量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帮助领导分忧解难,从不把矛盾上交,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主动给县上主要领导汇报,想方设法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对我局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自查报告 )经多方协调努力,共争取到省、市补助经费35.7万元,很大程度缓解了我局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县上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人2万元的审计业务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进一步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这无疑是我局完成2014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动力和源泉,确保了全年审计项目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正确处理好局内部工作关系。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不搞一言堂,应由班子决定的事集体决定,该分管领导决策的事由分管领导说了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二是坚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用人导向。长期以来,我秉持班子成员业务带组、业务骨干挂帅工作理念,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稳步实施人才战略。激励年轻干部学知识、转业务、练技能的工作热情,大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与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安心从事审计事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作用,做到了无闲人、闲岗,。对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局班子能主动承担责任并全力认真解决,对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放手、放权,在单位内部形成了争着干、创着干的良好氛围;平时虚心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主动找其说明原因,争取干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坚持表扬鼓励与批评鞭策互动原则。一般(请你支持:)情况,我对下级工作严格要求,对不正之风敢于批评;对同志一时疏失且影响较小的能采取包容态度,鼓励其及时整改补救;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

第五篇: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政府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事关审计长远利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作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审计工作紧跟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从功能上讲,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政府审计的三大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起源和职能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本质不同。政府审计作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公权力保障条件下的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具体其他审计不可超越的主导作用。

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从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发展到以问责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再到目前的绩效审计。政府审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产,并得到发展。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政府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很明确就是要发展,防止停滞不前,要消除现有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渐进式的发展,这才叫科学发展,对待政府审计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关系政府审计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

三、从政府审计的职责定位对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终极使命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对于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署举行过大讨论,最后有了一个说法。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

目前,关于政府审计的定位说法很多,近似于大讨论。流行的几种说法,审计是国家财产的“守护神”,原李金华审计长说是“看门狗”,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免疫系统”观点,也有人提出是免疫系统一部分。其实对审计的定位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审计还不是门神,更不是挡箭牌。我国政府审计的职责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最主要的就是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政府审计也是一种履责,政府审计工作者是人,不是神,更不是守护神。审计工作是务实的,更恰当的说,每一个审计人员应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名尽忠尽职履行审计职责的公务员。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这一定位是准确的,科学而且是具有发展的眼光。分析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导致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吸收西方君主立宪、改良运动的思想,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二是以孙中山、邓小平、周恩来等为代表,引发的民主主义革命。三是目前以改革开放政策为先导,以国际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时代为平台,以大批吸收西方思想理念精华的海归人士为传播代表的民主化进程,导致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从村民自治,代表直选,到高层领导与网民对话等等。西方社会在今年的次贷金融危机中认同了马克思理论的部分说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等行业实行国有化,西方社会惊呼“布什政府在走社会主义”。这就是全球化前提下思想理念的融合。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石,围绕民主与法制这两条主线来履行自身的职责。民主是民众的主张,是民意的集合。法治代表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治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政府的执政能力一是战争时期体现的军事实力,二是和平时期体现为经济建设能力。审计则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免疫系统或是一种免疫细胞。

(二)关于审计计划

政府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审计计划的安排,要思考如何进一步体现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见,参与法治建设,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听取所属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意见,征询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编制滚动项目计划,但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差距,从实质走向形式,走向前台,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还有一个过程。在目前政体下,从人大、政协所代表的层面,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如何走向书面化、制度化,可以更加规范和透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探讨通过网络收集民意和民众的主张,听取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而言之,政府审计的项目计划安排要考虑,一是要立足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要在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安全上更好地发挥宏观绩效审计的作用。二是要从国家的整个经济领域角度,运用审计手段参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要调整审计的着眼点,我们在审计中总把着眼点放在钱和物上,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更多的是围绕钱和物展开。但是,现实生活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则是由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行为、经济结果等各种经济因素构成。为此,审计职能的履行范围,不仅要在钱和物上发挥监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上发挥监督、评价作用,因为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失误或偏差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某单位或个人的具体经济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新世纪,加强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监督和评价应是国家审计职能调整的一个趋势

(三)关于审计公告和绩效审计

审计公告掀起了审计风暴,审计公告是阳光下的权力制衡,但部分舆论认为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几年来,审计公告从揭露问题的角度是有力的,但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审计公告后屡审屡犯的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审计的威慑力,更可以说是软化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审计沦为社会的同情者,这与政府审计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归根结底,症结在于审计公告缺乏执行手段。在“20**中国财经法律论坛”原李审计长讲到面临的困惑, “最大的矛盾与困惑是: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直到今天这个困惑还在继续。可以说是审计公告还不够彻底造成的,如何解决审计公告的后遗症问题,值得大家研究与思考。

关于绩效审计,应有选择的进行,如民众关心的政府负债、社保基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民生的这是民众的知情权,这些项目要审计公告,也应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公告其运营的绩效。在搞绩效审计的同时,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不能放松审计的基本功,查错防弊基本职能不能丢,更应注重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同时作为审计的鉴证职能,展开评价的前提,必须是真实与合法,否则招致的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后果。社会公众是市场的观众,政府审计不能自卖自夸,更不能充当挡箭牌,因为最终面临市场实践的真实检验,实质上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

(四)关于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问题是审计工作的源头,在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的今天,有多少审计对象纳入了我们的监督范围,有没有存在监督死角。在信息化的技术条件下,在联网审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审计对象数据库,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科学管理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五)关于政府审计主导地位

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从诞生之日起,就超越了其他审计所拥有的地位。因为政府审计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为依托。如何主动发挥政府审计的主导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执法权,维护审计秩序,赋予审计职能的公开、公正、公平,揭露社会审计中存在的虚假信息、督促内部审计协助国有资产经营者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对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要双管齐下,只能强化,不可弱化,否则将对政府审计的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的转型需要创新,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业。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切实把审计监督工作融入到创新创业发展大局之中,在全面推进审计转型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作用,政府审计的道路必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