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的守望者》阅读心得

《麦田里的守望者》阅读心得

《麦田的守望者》阅读心得

何菊芬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主人公霍尔顿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两天半的时间里遇到的人和事,用记“流水账”似的写作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内容不多,涉及的人物仅限于霍尔顿的老师、同学、家人以及几个途中偶遇的人,因此阅读时并无多大困难,可当我把书全部读完之后,又似乎不太能理解。在导读老师的引领我们针对文中的人物及细节进行分析之后,我觉得收获颇多。

在成人的世界里,霍尔顿是一个“问题少年”:他四次换学校,五门功课竟然有四门不及格,丢三落四,抽烟喝酒,花钱大手大脚……在同龄人的眼里,霍顿似乎有些神经质,总说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话。可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玩世不恭的少年,却让我们看到他真诚、善良、竭力想与现实生活斗争的美好品质。他并非不愿学习,不愿上进,而是感觉现实生活中看到虚假的东西太多了,他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可他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找不到能理解他的人,于是他才萌生“逃到西部去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的念头。从这些也可以看出作者想与现实进行抗争的思想。其实,霍尔顿是一个爱憎分明、内心充满温暖的孩子,他尊敬对他好的老师,暗恋自信阳光的同学琴,对修女彬彬有礼,疼爱自己的妹妹菲比,时常想念死去的弟弟艾里……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这个瘦高个、头发有些白的少年戴着那顶红色的猎人帽,站在麦田边的悬崖边,满脸宠溺的看着麦田里奔跑游戏的孩子们,要是他们跑到悬崖边上,少年就把他们捉住……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过像霍尔顿一样的许多想法,也曾因为看不惯、想不通某些现象而产生逃跑的冲动。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身边又何止一个霍尔顿呢?我们又该如何教育霍尔顿这样的孩子呢?

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取得父母的配合,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多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要么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关爱,他们内心十分孤独。孩子缺乏爱的同时,也缺乏去爱的能力。要么是家长管教过严,不注意方式方法,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环境当中,当他自主意识增强时,就会跟父母对着干,我们要帮助父母找出原因,让他们多陪伴孩子,同时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平等交流,时时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变化。

其次,我觉得老师必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学生。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孩子成长期间,除父母外,对他影响最深的人就是老师。因此,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否则,就如霍尔顿讨厌那“假模假式”的校长一样,不仅会让他讨厌某个老师甚至是一所学校,还有可能老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会让孩子产生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再次,我觉得老师必须有博大的包容心。正像霍尔顿一样,从表面看,他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毛病,可从许多细节中我们却能发现他的许多美好品质,在我们身边的许多“霍尔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打架、撒谎、迟到、逃学……总是惹老师生气,让老师头疼不已。可是你是否发现,他们有的干劳动很积极;有的爱帮助同学;有的为班级工作十分卖力;有的还会在课余时间给老师捶背、揉肩呢!在我们小学阶段来说,我们既不能给孩子冠于“问题孩子”的名号,更不能让孩子发展成“问题孩子”。这就需要老师有颗包容的心,要用心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弄清问题产生的根源,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多想想孩子的优点,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帮助他们。

当然,孩子的转变也离不开同伴的帮助,教师不能歧视这些特殊的孩子,不能让同伴对他们产生偏见,一旦孩子发现同伴对他有异样的看法和评价时,他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只愿在孤独中行走了。只有让这些特殊孩子融入到同伴的活动中,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他才能真实地展现自己。教师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教育他们。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让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让每一位教师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善良来对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做一位真正的“麦田守望者”,给孩子以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