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多篇)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多篇)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一

昨天,我读完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书中描写了三个人物,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缺乏上进心而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丈夫死后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人生于他更像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发现他极高的音乐天赋,把他当作神童一般到处炫耀。在他四岁的时候,便被父亲关在家里练琴;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上大风琴手;十五岁时,他失去了热爱的母亲;十七岁,他便做了一家之主,担负养育两个弟弟的责任,因为他的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二十六岁,他耳朵失聪了!听力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是何其重要啊!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他在弹钢琴的时候,总会在嘴里面放一块木头,木头和钢琴连接在一起,可以让贝多芬感知音乐声,利用这样的一种方法,让他在耳朵失聪后,还能创作出《月光曲》、《献给爱丽丝》、《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等这些知名的乐曲。

他的一生,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却在无声的寂灭中创造了音乐的辉煌,用自身的痛苦磨砺出熠熠生辉的音乐珍宝,坚韧不屈使他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这种乐观,坚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有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稍有不顺,就乱发脾气,这是多不应该呀!从今往后,我要向贝多芬学习,学习他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品质!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二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在维也纳初露头角,有了一点名气。此时正应该高兴的他,却被查出因幼时治疗耳疾无效导致耳聋。这使他遭到了极大的打击。要知道,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了耳朵,就没有了一切。在几番思索之后,贝多芬又回归了音乐,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交响曲。

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数首经典之作。正是因为他能够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将身心都投入到音乐中去。这,就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命运可以夺走贝多芬的一切,但始终夺不走他那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非凡的天赋。面对困难,他丝毫不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欧洲的音乐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所以贝多芬也时常将自己拥入大自然的怀抱,用心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贝多芬的音乐脱离了单纯的感官上的享受,而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他经常谈到他有责任用他的艺术去为“可怜的人类”,“未来的人类”做奉献,为他们造福,鼓励他们,把他们从迷梦中唤醒,斥责他们的怯懦。贝多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他从不只为自己而活,胸怀天下的责任感使他不只是一名音乐家。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三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在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在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有一种人,面对重重困难,但他永不言败;有一种人。生命中只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涩的笑,但他执着地讴歌欢乐;有一种人,虽然被别人伤得创痕斑斑,但他依然为他们祈祷,并无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贝多芬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受尽人间苦难,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位奋斗一生的英雄的受难旅程吧!他会给我们力量!

他的外貌是这样的:身材矮胖,外表粗壮,生就一副运动员的骨架。土红色的宽大脸庞,乌黑的头发异常浓密,乱蓬蓬的,似乎从未梳理过。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那双眼睛,他的眼中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他眼中燃烧,使见到他的人无不为之震惊,但大多数人无法看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这双眼睛里闪烁着一种野性的光芒,映衬在古铜色而略显悲壮的脸上,看上去像是黑的,其实却是蓝灰色的。一感悟冲动或者生气时,这双细小且深陷的眼睛便会突然睁大,两只眼珠在眼眶中滴溜溜地转动,反映出它们的全部思想。他常常用忧郁的目光向天空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犹如狮子的相貌!一张秀气的嘴,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坚实有力,似乎可以轻易磕碎核桃,整个面部显得有些不太和谐。据莫西斯说,“他的微笑很美,谈话时表情亲切可爱。但笑起来却不讨人喜欢,粗野、难看,并且很短暂”,就像那种对欢乐不甚习惯的笑。

贝多芬的童年是悲惨的,可是他却从没有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莱茵河仿佛一个人流淌的灵魂,给了贝多芬无穷的思想和力量,他亲切地称莱茵河为“父亲”。从这里我能感受到贝多芬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没有沉浸在悲愤中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当做一种激励,激励他勇往直前成为命运的抗争者。

命运似乎在刻意地捉弄贝多芬,当贝多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无穷的力量时,他却发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这对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讲,是多么沉痛的打击,贝多芬简直痛不欲生。他是怎么做的呢?文中有一句话“当“现在”太痛苦时,就生活在“过去”中”,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逃避,他也是自我的调节只有对生活抱有美好信念,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向往。因此贝多芬坚毅的天性使他在命运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非常喜欢贝多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行为恰好让我对这句话——毅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贝多芬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么多的经典名曲,比如七重奏、第一交响乐、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等等。

文中贝多芬与歌德面对王公贵族的态度,使我更加钦佩他。“他们远远地看见时,歌德就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等候着皇室成员的经过。而贝多芬却独自向歌德说着他想说的话,看到歌德那个样子,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纽扣,背着手径直朝最密的人丛中撞去。”正如贝多芬所说王公贵族可以赏赐各种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凡脱俗的心灵。我们无须卑躬屈膝,我们是值得尊重的。

可当我读到贝多芬他讲他侄子时,我悲愤异常。贝多芬深深地爱着他的侄子,一心想将他领上一条高尚的人生道路,为他筹划了无数个美好的未来。可他的侄子一点都不知道回报自己的伯父——贝多芬,而身在福中不知福。非但不领情,而且还走上一条相反的道路反抗贝多芬,激怒贝多芬。即使这样贝多芬也没有放弃对侄子的关爱。

这就是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四

读完《贝多芬传》后,在贝多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他的人生道路是悲惨的,父亲想开发他的音乐天赋,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却使用了暴力来让他学习各种乐器。在他大一些的时候,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使他悲痛欲绝,只好写信向朋友倾述。

贝多芬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在这些磨难面前他还能成功,这足以证明贝多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还有这种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呢?现在的我们都要去学习贝多芬所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磨难不止是我们平凡人才有的,伟人也是经过了许多的磨难和艰辛,才使他们有了现在的成就。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前进,坚定自己的信念。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五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这本著作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一样,但是,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他们追求真理与正义而献出了别生的精力。在这三篇传记中爱最深的是《贝多芬传》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代表音乐家之一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在这辉煌的人生中他又有着悲惨的命运,当他在学习时他母亲患重病,并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他痛不欲生。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继续为文学而奋斗,为世人留下美妙的音乐。

贝多芬的悲惨命运与他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我们一定要想贝多芬一样当一个强者,正如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贝多芬告诉我们的那样:“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