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读后感精品多篇

河西走廊读后感精品多篇

河西走廊读后感 篇一

对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字。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对外扩张的一个窗口,见证了华夏文明与西域各族之间的交汇融合。我花了一周时间看完这部记录片,且不说叙事手法和BGM,就单单是用时间把人物的一生简单勾勒一下就会产生一种超脱时间的悲壮,就足以让人对历史产生足够多的敬畏。

该片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沿革、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记述和再现的方法与纪录片《敦煌》相似,但制作水平却又高于《敦煌》。雅尼为其量身打造的主题曲和配乐与片子相得益彰,恢弘大气又变幻多端,音乐展开后那种宽阔的气势 , 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令人震颤流泪。河西走廊攫取了历史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在这里既有张骞出使,霍去病大破匈奴,隋炀帝举行万国集会,吐蕃与蒙古会盟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有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这里,敦煌壁画的无名画工这样的个体书写,在时空复现的叙事策略中想象性地还原历史、传奇,塑造生动的人物群像。这一切都直指河西走廊无可替代的地缘、战略、政治、经贸、文化地位。

河西走廊不只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最后一集有一段整个路程的回顾,让人满心感慨。各个时期的人们在河西走廊上驻足,与它同生共息。这一段词也载满了我的所有丝路情: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二

独特的审美内涵。跟随《河西走廊》的镜头下,大片像绿毯一样的草原上,奔跑着膘肥体壮的马匹;潺潺流水,绿草茫茫,靠着祁连山的雪水滋润,漫山不知名的野草开得肆意妄为;飞翔着水鸟的张掖湿地,胜似江南,像一颗绿宝石一样镶嵌在西北。千百年来,绿洲、草场、丹霞地貌就在这里,不远不近。只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们第一次呈现出这样极致的美感。

这样极致的美感体现着双重的美学意蕴。作品中的景物突破了传统影像的造型功能,具有了双重作用,除了起环境造型的基本作用外,更成为了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美学意蕴的自然荧屏形象。既有粗犷的大漠戈壁、辽阔的草原牧场、伟岸的天下雄关、繁荣的集市商队等自然景观,也有神秘的佛教卷宗、明长城、天下雄关嘉峪关等深沉厚重的人文景观,这些都极力向观众展示着如诗如画的河西走廊风景。这些场景不仅给受众带来了视觉奇观,而且具有深厚的纪实美学意蕴。

这样极致的美感呈现了影像风格的多元化。节奏舒缓的镜头,扮演的情景再现,快速摄影的特技运用,奇特的画面构图造型,在追求纪录片空间真实、整体真实和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传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蕴,较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民族团结、仁义诚信、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特有的个性张扬、粗犷豪放、风风火火的性格以及“大情大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干脆洒脱与“开荒拓野,一腔热血溅荒原”的奋斗精神,不但显示出一种豪气冲天的阳刚之美,更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之美”的共同价值观。

纪录片《河西走廊》留给观众的震撼在继续……陆上丝绸之路的续写,还在继续……

致敬河西走廊,不仅是对辉煌的历史,更是对美好的未来。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三

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记录片《河西走廊》。正是这样一部纪录片,赋予了历史鲜活的灵魂。它的出现让写在史书里、刻在壁画上、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变得有血有肉。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两千年前,张骞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年,刘彻19岁,张骞27岁。而同样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我们却习惯了循规蹈矩,习惯了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愿去改变,不愿去突破桎梏,打破固有的“安稳”的生活。

张骞是一位勇者,明知踏上西行的道路异常艰辛,但他依然勇于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鸠摩罗什被囚禁整整十六年,仍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能无法表述史人开拓的步伐了,反倒觉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来的更为准确。

通过对纪录片的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追求自己的目标、路途是充满艰辛的;学习知识,亦或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有各自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一路走来,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忘却了自己的目标,停下追逐的脚步。没有超世之才,就要有坚忍不拔之志。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竞争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即使面对逆境,也要有面对的勇气,在生活中要敢于拼搏,勇于改变,这样才能距成功更进一步。

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十集内容,但其内容贯穿了从汉代到新中国河西走廊的演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从汉到新中国,从出使、战争、文化、交流、经贸,到工业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饶、“一带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贯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更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和进步。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