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经营“聊书吧”——读《和孩子聊书吧》后

学会经营“聊书吧”——读《和孩子聊书吧》后

学会经营“聊书吧”——读《和孩子聊书吧》后

     李文祥

2015年我校有幸被定为市群文阅读实验学校,我和同事们一起进行的课题研究中多次遭遇“蒋军晶”,因此这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中。更幸福的是去年深秋在郑州又近距离聆听了蒋军晶老师的讲座,并在会后购买了《和孩子聊书吧》这本书。从此,这本书就成了我课题研究的导师,并开始和学生们一起用心经营起“聊书吧”。

组建“聊书吧”。

如今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我们也能日趋感到生活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孩子静不下来”这句话在我们的耳边不时响起。随之家长、老师的抱怨也是不断:

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很多家长这样说;

我的学生喜欢翻书,却不会看书。——有些老师这样说。

以上这些是课题研究中的调查情况。不得不承认,今天很多人没有读书的习惯,特别在我们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麻将声、扑克声以及电视、电脑、手机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因此,学校是惟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学校里,老师每天坚持安排特定的时间陪着学生看书,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尽快地培养看书的习惯。所以,我克服种种困难在我们班建立了书店——“聊书吧”,虽然只有可怜的百十本书,但总算开张了,值得鸣炮!

经营“聊书吧”。

1、经营之道——引领。

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一个糟糕的民族。想象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退缩,乃至枯竭。最能培养想象力的文学作品,莫过于幻想文学了,我们读《安徒生童话》,读《格林童话》,读《绿野仙踪》,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中国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神奇的宝贝、神奇的魔法、神奇的境地,接通了学生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的管道,可以刺激学生萌生源源不断的想象力。

学生只有遵循老师传授的方法,去试着做一做,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应用。我要求孩子看书时应该注意力集中,眼睛看着文字,并产生联想。学会边看边想,尝试着在脑海中呈现书中描写的画面。那样就能够根据文字,想象自己需要的画面。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长时间地看书了,因为看书就像看电视一样有趣,甚至比看电视快的多,画面丰富得多。

2、提升品牌——聊书。

学生们读书的数量有了,班级就要开办读书会了。每月提倡学生同读一本书,就针对这一本书,开展读书研讨。首先我让那些已经学会看书,已经尝到读书甜头的同学,把自己看到好的美文,朗读给同学听,再针对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用书中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情节吸引着同学。

接着是讨论,这是读书会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我认为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最好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书交流的时候,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关注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例如,在读了《草房子》后,主要抓住人物进行交流,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有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另外,我还让学生讨论你从书中是否找到自己或熟悉之人的影子。在聊书后写出各自的体会,内容可多可少。

3、持续发展——兴趣。

开展整本书阅读,我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我先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开展聊书活动,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尽量避免为考试而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了。

我们的群文阅读课题已经接近尾声,但我班的“聊书吧”正生意兴隆。和别的班相比,我们似乎有些不顾正业,但孩子越来越爱语文了,他们的每日分享写得也越来越长、越来越有味道了。我希望孩子们在两年的聊书吧中能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并能伴随他们到初中、高中直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