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拖有术读后感

第一篇:战拖有术读后感

战拖有术读后感

战拖有术读后感

五月份参加安康的活动幸运的获得了《战拖有术》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杰弗瑞。考姆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的见解和帮助。

首先让我真正的了解了什么是拖延症,拖延是一种习得的行为,但某些先天性的人格特点会增加一个人采取这种行为的可能性。拖延就如同大脑和环境共同谱写的舞曲。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拖延者的六种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神经质完美主义者;大买卖追逐者;习惯性担忧者;叛逆型拖延者;戏剧性上瘾者;愤怒的给予者。在书的最后面还配有拖延小测试,可以帮助你确定自己当前拖延程度,也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需要采取哪些步骤来执行你的战拖计划。我也测试一下结果是16分属于第二14---23分阶段的:你的拖延靠近习惯性拖延的边缘,你需要一次彻底的调整,尽可能摆脱杂乱和拖位。测试的结果还是很准确的。

书中还介绍了康复中拖延者的七个习惯1,用时间管理自己2,制定小目标,一天一小步3,专注于任务本身4把事情写下来,5,消除让人分心的事物6,有回报意识7,学会自我评估的技能

看完这本书对自己的拖延程度有一个具体的定位,接下来就是努力的战胜拖延,只要平时多用心,坚持住相信我们会有很大的改善。感谢安康提供这么好的书给我们,谢谢!

第二篇:货币战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完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觉得书里所写事件的因果关系应该可以归为阴谋论,全书以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主线,描述了从19世纪初到现今,这些银行家们通过控制货币,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1929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这些银行家甚至控制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以货币为手段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首先,书中开篇便以著名的滑铁卢之战作为导火索,引出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用这场战役的胜败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而这只是金融寡头们开始逐步控制货币的首战。但是随后将至的事件告诉我们,货币战争并不是没有硝烟的,银行家们为达到他们的利益目标,不择手段甚至挑起战争,他们的野心遍及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1812年,美英战争爆发,为的是第二合众银行的货币发行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的是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被强迫承担了庞大的战争赔款,这次有悄悄地为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买下了祸根;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为的是给美元解套……在这些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金融大财团是始作俑者也是最终的获利者。 下面就书中的案例发表一下我的感想:

一、 私有性质的中央银行——美联储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美联储的存在使得美国没有货币的发行权。美国政府想要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有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即“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掌握货币发行权是极其重要的。美国式

由死人银行掌控货币发行权,而中国则是由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如此一来:①可避免货币分散发行时带来银行倒闭、金融混乱事件的发生,便利商品的流通保持经济稳定发展;②有利于国家对货币流通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当比例,保证通货的稳定;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④有利于推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便利政府利用中央银行手中的货币工具来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只要我空号只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这是老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更是深刻掲示了现代社会一切活动的经济根源,所以罗斯柴尔德家族才能以此控制了欧洲及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相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上层建筑是制约和反作用于经济的,国家的权利掌控了中国的货币发行,因而中国的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然而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能否牢牢把握住本国的货币发行权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目前世界最热门的金融话题之一就是美债和欧债危机,他们的走向将直接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欧盟在欧元这一统一区域货币下如何解决好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债务问题将对整个债务解决的结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经济层面的。在美债和欧债危机中其形成的机理很多程度上是相同的,但在解决问题的机制上却是决然不同的。这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货币发行权。对于欧元区的欧

债危机而言,其解决问题的最大的难点也在于货币发行权。欧元的出现是作为欧元区的统一货币而发行和流通的。在欧元机制下,加入欧元区的各国必须放弃本国的货币发行权而改由欧洲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同时,加入欧元的国家必须达到欧洲央行所确定的政府债务与财政收入、gdp的规定比例标准。这两个条件实际上就是限制了政府的无限度支出,也从而束缚住了欧元区各国政府的行政能力。但在欧元内,各国的历史经济基础条件和各国的国民福利状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在有限的政府财力范围内既要保持和促进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在次贷危机爆发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状况下,又要维持国民福利不降低确实给各国政府——特别是弱小的希腊等国,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在此形势下,货币发行权是彻底失去了,但政府发债的权利却没有完全失去而仅仅是得到了监管和控制,也就是说,为了解决本国的国民福利和经济增长问题,依然可以行使国债发行权。但是,没有了货币发行权所支撑的国债发行,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一支左腿,剩下一支右腿,而只能蹒跚走行。更何况,其所发行的国债必须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才能不断的发行,这就依然需要各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其发行的国债。其发行国债的成本以及对市场的吸引力要依赖于其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政府的偿债能力,一旦其国债评级遭到降低,就意味着其融资成本的上升,而如果此过程不断继续,最后就要失去市场吸引力,从而引爆债务危机,最终走向国家破产。这就是当前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拖累整个欧元区国家。事情的发

展是很明确的,失去货币发行权后的希腊等债务危机国家,最后只能是通过欧洲中央银行的救济才能解决。这就好像地方政府出了问题必须最后由中央政府解决一个道理,也可以称为“子债父还”。支配欧洲央行的是法国、德国等大型经济体及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果欧洲央行大力不惜代价的救助遇到危机的国家,就必然会牺牲自身的国家经济增长和国民福利,甚至使自己的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这就相当于给失血的人输血,而输血的最终结果也是不确定性的,不知道病人能够恢复自我造血机能。这也就使欧洲央行的救助行为成立了“雷声大、雨点小”。

因此,回归问题的本质,已经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希腊等危机国不可能再发行新的债务,而只能是削减财政支出,这包括削减国民福利、裁员、削减刺激经济的支出,其最后的结果将会引发全民的不满,以及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失业率高居,这也许会危及到国家和政府的稳定;欧洲央行则担心大量发行货币而救助危机国会引发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以及主导欧元区货币政策的法国、德国等强势国家会担心损及自己的经济增长和引发全民不满,这也注定欧洲央行不会不惜代价实施救助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济也并非免费午餐,其也会与欧洲央行无异,要求危机国削减国民福利和政府支出,而正是危机国根本上所不能承受的。这样,最后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危机国只能退出欧元区,而重新掌控货币发行权。而这样的结果,必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导致欧元的破灭。

所以,从根本上讲,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应该失去自己的货币

发行权,而欧元区这样的区域性货币则只能成为一种货币体系的尝试。欧元区继续存在的唯一条件,就是建立欧洲大联邦政府,从而在执行诸如经济救助等行为上不会患得患失,而实施集中有效的救治。这就是譬如的现在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政府已经停摆,阿诺所领导的我们所向往的加利福尼亚州也不断濒临破产的边缘,美国的债务危机及其影响甚于希腊等任何一个欧洲危机国,但其掌握着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几乎没有人担心美债会最终出现违约。这就是掌握货币发行权和不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我们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货币发行权,那么就失去了主导这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权利。

二、 “剪羊毛”与美国1921年农业衰退

“剪羊毛”是银行家圈子里的一个专用术语,指通过创造通货膨胀再制造紧缩来获利。而能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就是货币的发行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对经济而言就是一场噩梦,那么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前买说到的货币发行问题。就如发生在美国的“剪羊毛”事件,美国政府没有货币的发行的权力,私人中央银行美联储才是真正的货币发行者,它的存在是为这些私人银行家牟取利益的工具,美联储在1914~1920期间肆意发放大量货币,造成通货膨胀,而在1920年下半年突来的货币紧缩使得美国的农民大批破产也迎来了1921年的农业衰退。

第三篇:《服务营销战》读后感

引言服务正在营销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争胜角色,做酒店也就是做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带来优质的酒店产品;优质的酒店产品才能获得宾客的认同,进而获得企业所需的利润,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服务营销 “武器库”的大门。

一、服务完善产品

以含服务的标准来分,所有的企业都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所有产品都是有形的,几乎没有服务的影子,例如某些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贴牌加工或者来样加工业务,只需要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即可,销售与服务都由客户来负责;2、含有服务的有形产品,譬如家电、汽车灯制造行业的生产厂商,不但要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服务,还要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服务;3、是有形产品与服务共存,既销售产品又提供服务,酒店就是其中之一;4、以服务为核心,提供辅助性产品,譬如航空公司;5、完全服务,没有产品交易产生,譬如公交公司、足浴桑拿等等;那么对于酒店业来说,服务是一种核心产品,无论酒店提供的床和菜肴有多么舒适,多么美味,缺少了相应的服务,这些实物产品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一位客人到北京出差,选择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入住,但得到的是四星,甚至三星的服务,那么他对酒店的感觉只有四星或者三星,而入住一家三星级的酒店却获得了五星级的服务,那么他对酒店的评价则是四星或五星的水准,因而对我们酒店而言,只有超越客户预期的服务才能使优质服务,并获得顾客的认可。酒店的服务是用来完善酒店硬件产品,甚至能起到提升酒店产品品质的左右,就是需要我们切实地,用心地来做 “满意+惊喜”的服务。

二、服务打造品牌

以服务来打造品牌,将服务品牌化是目前酒店业的大势所趋。其核心动力是产品的同质化。各酒店都想以品牌使得同质化的服务产品有差异,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品牌从某种角度来说能代表一切。而用服务打造的差异化品牌,能将酒店庞大的服务体系特色化、人格化、形象化,不但让客户更容易、更快速地认知酒店,更能直接体现于竞争对手在服务上的差异,让客户更容易记忆,更容易识别。因此酒店通过服务来打造品牌,更容易快速地在客户心中开辟一块 “印象根据地”。那么酒店服务成为一块 “金字招牌”,会有以下特征:1、品牌资产价值高。2、品牌的文化含量高。3、品牌抗危机能力强。4、市场占有率高。5、品牌盈利能力强。目前看来,世界级的酒店品牌如洲际、万豪、希尔顿、卡尔森、雅高等都有着以上几个特点。而内资品牌,开元、锦江、金陵、华天等也多少能在这些特征里面初露端倪,但还是有颇大的差距。那么就要求我们这些国内的酒店品牌在服务体系的建设,服务产品的设计以及服务产品的推广上要加大努力,逐步完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塑造品牌形象内涵。酒店应该根据自身服务提供能力、竞争对手优劣势以及目标顾客需求特性确定合适的星级、档次与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产品。为了让公众知晓酒店形象,营销活动非常必要。酒店可实施usp策略 (独特的销售主张),即实施一系列独具个性化的举措,使品牌形象人格化,提升形象知名度。比如,可以举办大型交流会、关心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活动、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等,通过各种大型活动,塑造酒店社会形象,促进顾客美好期望的形成。 (2)实现酒店承诺。品牌的内涵体现于顾客入住时的感知。如果顾客感知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说明品牌声誉建设不仅对外营销得力,对内服务也如意。实现对客服务承诺对顾客忠诚很重要。斐济的摄政酒店在发生军事政变时由于旅游业衰落遇到了严峻的问题。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院长吉·查克给出的建议是: “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别裁员,别停电,别降低食物或服务的质量,仅此而已。”查克的理由是,既然摄政酒店当初定位成一个豪华的度假酒店,那么就必须继续提供这个档次的服务,哪怕只有一个顾客。这也正是中国古语中 “一诺值千金”的含义所在。服务承诺的完美体现有助于顾客信任感的产生。 (3)与顾客建立学习型关系。品牌声誉建设并不只是做一些广告,开展一些活动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实在内容的扩充。与顾客接触中不断了解顾客需求,改进各种服务措施才能塑造酒店形象。顾客对于酒店的期望具有模糊性、随意性、变化性的特点,因此,酒店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产品。

三、服务建立情感

众所周知,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部分,当人的心理目标趋向实现、或形成新的心理目标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如果目标的现实化受阻、倒退或破坏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酒店要通过服务产生的情感信任来获得顾客的忠诚,其实质就是通过情感信任使顾客感知到企业对顾客的情感,而后,需要得到顾客对酒店企业的情感回报——再次、多次选择酒店的服务。这样一个使顾客感受情感到使顾客进行情感回报的过程,就是酒店顾客情感价值的体现过程,也就是顾客对酒店服务由感知到认知的过程。所谓酒店企业的顾客情感价值实际上就是:顾客对酒店提供的情感分享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使顾客产生了对酒店服务的感情,从而促使顾客通过自己的行为对酒店进行情感回报。这里的情感价值,包括顾客的情感感知和顾客的情感回报。作为服务性质的企业,酒店业出售的是以服务为主的产品,其质量需要顾客的主观感知才能判断优劣,因此,在酒店顾客价值研究中,将顾客价值界定为顾客情感价值显得更为贴切和适合,体现了顾客对于价值的高度主观感受性。事实上,顾客对酒店的情感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对酒店的情感信任感知方面,顾客在感受情感的同时也会释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对酒店进行重新选择,再次选择,以便把自己的情感回报给酒店。

(1)增强互动沟通。酒店应有定期的顾客联络计划,通过上门拜访、电话沟通或者网上交流等形式不间断地与重要顾客保持一定联系。一方面通过联系增进与酒店感情,另一方面也从沟通中挖掘出更多的顾客个性化的信息,以利于更好的价值投入。例如,对于商务顾客,可以调查该顾客的商务业绩或者计划,以确定其未来走向以及是否可从中获取更多的顾客份额等。

(2)提供个性化服务。情感性的联系在住店期间主要体现于个性化的服务与接触。个性化服务是指酒店在满足顾客一般的共同的需求之上,提供一对一的针对性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又是复杂多变的,在服务过程中员工应灵活掌握,因时制宜。这样,顾客就不仅仅是感到满意,而是会获得一份惊喜,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让顾客感受到酒店对他的关注程度。我在徐州开元工作期间,十分注重服务营销的理念灌输,员工的个性化服务也的确为酒店带来了很高的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例如,我们的楼层服务员经常为一些长住客洗涤袜子等物品,使得客人十分的高兴和感动。

(3)打造积极的消费体验经历。顾客积极的消费体验有助于建立顾客与酒店服务的情感纽带。体验的每个部分,如消费现场环境、服务本身、顾客服务和事件体验等应紧密结合而保持和谐一致。实践证明,把情感和体验联系在一起能够加强顾客温馨愉悦的感觉。通过演绎服务的特定风格,吸引顾客的参与互动,促使顾客接受服务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通过积极的消费体验,与酒店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

(4)结构联系。除了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与忠诚顾客的联系,在相互关系更进一层的基础上,酒店还应该对忠诚顾客附加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联系。所谓结构性联系,即提供以技术为基础的顾客化服务,从而提高了为顾客服务的效率和产出。这类服务通常被设计成一个传递系统。例如,马里奥特发明了快速结帐系统,顾客在头天晚上便接到帐单,如果认为帐单没错,只需将帐单连同钥匙放到前台就可以。如今,大多数酒店联号都使用类似的快速结帐系统,有些酒店让顾客通过电视来核对帐单,甚至用客房电视结帐。类似做法任何酒店都可有所借鉴。

四、服务带来忠诚

首先,顾客对酒店情感信任的感知能够直接影响顾客忠诚。酒店和顾客间的关系终究是一种追求各自利益与满足的价值交换关系,酒店得到顾客的价格付出,顾客必然需要对等甚至更多的价值获得。当顾客对不同竞争者、同一系列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时,是基于顾客对酒店服务价值的感知的。顾客评价酒店服务的价值结构所包含的价值因素有核心价值、附加价值、品牌价值、情感价值以及认知成本等,这些因素因人而异,既包含了产品的功能特性、价格高低,也反映了不同购买者的心理要求等。由于顾客对服务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因此,各人有不同的看重,在所得中,有的看重数量,有的要求质量,有的要求便利;付出也不同,有的关注金钱,有的重视时间或者精力等。

其次,顾客对酒店情感信任的感知能够直接影响顾客满意,然后影响顾客忠诚。顾客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顾客满意的程度,不同程度的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顾客满意是 “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 (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高度满意和愉快创造了一种对品牌的情感上的共鸣,而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性偏好,正是这种共鸣创造了顾客的高度忠实”。这说明顾客满意对忠诚起着很大的驱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顾客满意与忠诚之间虽不是强相关关系,但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酒店如果长期坚持完善与顾客的沟通,能给顾客一个长远的期望值并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就能在赢得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培养顾客忠诚。总之,顾客忠诚和顾客满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在顾客高度满意时可能形成满意到忠诚的转化。因此,顾客满意尽管不是忠诚的充分条件,但也是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顾客对酒店情感信任的感知是驱动顾客忠诚的关键因素。顾客在购买前的价值判断是购买决策的基础,而购买后是否满意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再次购买。重新购买时,顾客仍会进行价值判断来决定是否购买,满意度通过影响顾客对各评价指标值的判定,从而间接影响购买决策。因此,顾客对酒店情感信任的感知是驱动顾客忠诚的根本因素,顾客满意从过程中影响顾客对酒店服务的感知价值,进而影响顾客忠诚。

第四篇:营销战读后感

《营销战》读后感

在读《营销战》之前,我已经看了许多关于“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与一些商道相结合”的书。它们以一系列的用兵原则、谋略为基础,将其思想移植到商道之中,并铺以实例来说明,让人在战争计谋中领略“商业经营、商业策划等方面”获胜的诀窍和思路,所以初读《营销战》,我感觉并无多大新意。在此,我向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谋略家们致敬!并强烈呼吁全国从小学起,结合现今形式开设《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博弈论》等系列课程。

言归正传,我们知道,洋人的“市场营销观念”,至少领先我们50年。虽然同是将战争思想移植于商道之中,但就其先进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营销即战争”,这点我很是赞同,现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现象天天上演! 在我看来,市场营销无非就是1.市场调查2.生产顾客需要的东西3.将产品或服务卖给顾客(6ps,4cs)4.得到钱然后又是1.2.3….周而复始。但《营销战》说"今天的市场营销的本质并非为顾客服务,而是在同竞争对手的对垒过程中,以质取胜、以巧取胜、以强取胜。简言之,市场营销就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而顾客就是要占领的阵地"。即市场营销就是“同竞争对手抢生意”。这确实蛮有

意思,细想起来就是这样(竞争无所不在啊)。我觉得这很有创造性,因为它在传统观念之外且不反对主流营销管理理论。但我觉得,现今社会不可能纯粹以竞争对手作为参照对象。因为我们资源有限,只是在实战中强调面向竞争对象是片面的。人才是竞争的主体,就目前中国企业而言,人才跳槽率相当高。人事不稳定,发展谈何容易?还有目前中国物价飙升得无比厉害,原材料采购占去大量资金,提价又是阻碍重重,提价或者减量不减价令低收入消费者忍声吞气多久(“营销观念与顾客导向并不能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怨声载道的社会造反了怎么办?)?又如利比亚,一个战争不断及不稳定的环境,如何安定发展?上述几种,竞争有何意义?虽然逆境之中也有优秀的公司采取诸如可以归类到《营销战》里的策略取得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

现在回头来看看《营销战》,作者借用了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的两条战略原则来分析这些战争,包括兵力原则和防御优势原则。一场战争,参与者无非进攻、防御二事。进攻就要集中优势兵力,好到用在刀刃上。至于防御中说的“防御这种作战方式就其本身来说比进攻这种作战方式强“,我觉得不尽全对,法国二战时的马奇诺防线,还不只是个摆设?

营销战的阵地是你的头脑而不是顾客的办公室或者商店。在头脑中,你要结合目前情况选择防御战原则、进攻战

原则、侧翼战原则和游击战原则,然后投入到实践中去。接下来的我认为是此书的精华部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说,防御战原则仅适用于市场领先者,包括:ⅰ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进行防御ⅱ最好的防御策略是进攻自我的勇气;ⅲ要时刻准备阻止竞争者的强大营销攻势。

进攻战原则适用于处于市场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公司,包括:ⅰ考虑的重点应该是领先者在市场中的强势;ⅱ要找到领先者强势中的弱点,并攻击此弱点;ⅲ在尽可能狭窄的阵地上发动进攻。

侧翼战原则包括:ⅰ一次好的侧翼进攻行动应该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ⅱ战术奇袭应该成为计划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ⅲ追击同进攻本身一样重要。

游击战原则适用于大多数公司,包括:ⅰ找一块细分市场,要小得足以守得住;ⅱ不管你多么成功,也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像一个领先者;ⅲ一旦有失败迹象,随时准备撤退。书中所选的例子都是按照上面的原则进行展开,让人较能理解。

总而言之,它给我们提出了一种以竞争为基础的新的市场营销观念,结合兵法思想,附上详细的作战原则(我国兵法与商道结合的书上所讲的原则性没有其明确,强烈),明确不同竞争者的适用原则(书中所规定的“防御战领先者用,进攻战第二、三位用,其他少数几家打侧翼战,剩余打游击战”太过于刻板),它为我们描述了一副现代化市场经济下的

营销竞争。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结合实际,谨慎合理地去实践。因为每个企业都不一样。

第五篇:《营销战》读后感

《营销战》读后感

再次读里斯-特劳特的《营销战》这本书,又有一些新的感触。

在如今这个物质非常丰富的时代,营销从原来的“面向顾客”转变为“面向对手”。营销不再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需要,而是一场战争,一场公司之间的战争。我们都说商场如战场,营销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然是战争,就应该有战争里面的一些要素。无怪乎,孙子兵法受到大家的推崇。既然商场如战场,营销精英的战地在哪里?在于我们客户的心智里面,只有牢牢占领客户的心智领域,我们就牢牢占据了阵地,制高点。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想喝可口可乐,当人们用电脑的时候就想用英特尔的芯片,当人们用手机的时候就想用iphone等等,这些想法往往是进攻者最为想攻陷的阵地。为此绞尽脑汁的是百事,amd和htc们。

许多人有一种误解,就是只要产品足够优秀,就能打赢营销站。其实不然,在今天的市场营销中,我们所做的惟一最白费力气的事就是企业改变人的心理,心理一旦形成,几乎是无法改变的。营销战是一场头脑风暴,很难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既定看法,即使一时相信,也可能会动摇。所以要充分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那么根据自己所处位置不同,采取的战略也会不同。如果是领先者,那么应该采取“防御战”。如果你在市场上是仅次于老大的老二、老三或老四,那么你应该采取“进攻战”。如果你无法直接与领先者进行对抗,那么应该采取“侧翼战”,出奇制胜。如果你的规模不大,只想生存下来,那么应该采取“游击战”,在一小块地盘(细分市场)占地为王。

怎么才能更好地打击对手?那就要打击他们最骄傲的弱点,因为那样对手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回击。记得最清楚的成功案例莫过于可口和百事的案例。由于可口可乐的标准化特别好,推出了全世界统一的瓶子。百事看见有机可趁,推出了大瓶装,同样的价格比对手多20%,可口可乐想回击,怎奈要替换那么多的可乐瓶子不是一朝一夕做得到的。只能这样眼看着百事在自己眼皮底下大卖,却束手无策。等可口可乐也推出大瓶装的时候,百事开始发动另外的营销战。在人们的心智中,可口可乐是正宗的可乐,配方独一无二。百事于是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把可乐做得更甜一些,并推出了一系列广告,标榜自己的新潮和年轻,给正宗成功戴上老气的标签。一举打开市场,生存并壮大成世界级的饮料公司。

整篇文章论点建立的基础是兵力优势理论,即兵力强大的一方会获胜。进攻战是这样、防御战是这样、游击战也是这样,即在战役上或局部战斗中投入比对手更多的兵力就会获胜。广告就是我们手中的枪,因为广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打入人们大脑心智的方法,但是打哪里,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就大有学问,这要根据公司及产品做相应策划及调整,《营销战》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借鉴,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