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读后感

学习《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读后感

学习《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读后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第十二章,专门就增进民生福祉进行了深刻阐释论述,综观整个章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他常讲“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深刻、语言生动,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

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要坚持基本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又要处理好福利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难题。二要把握基本方针。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三要聚焦重点任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四要明确主攻方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力争在改革中改善民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紧抓住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民健康以及困难群众为主的民生核心区,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由之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一是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将公众关切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等,作为确保公众享有发展红利的重中之重。二是提升改革的质量。切实保证各项改革都能满足公众的愿望与期待,切实保证改革的落脚点能够让公众的利益得到保障,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深入调查研究,并做好向公众的宣传解读,努力兼顾各方面利益,争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上,要突出民生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的深度,民生的温度。在社会体制改革上,切实抓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改革,使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谋定而后动,行稳以致远。制定了的目标,就要千方百计确保实现;议定了的事项,就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落实,要有落实的样子;干事,要有干事的作风。要有坚定的意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工作向前推进。

以坚定的意志,改进工作作风。俗话说,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抓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作风是一个地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乃至全体党员干部作风的风向标。因此,在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部门纳进来,认真剖析、查找差距,立行立改、以上率下,不能“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出现“灯下黑”。

以坚定的意志,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单位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倡导“静悄悄”地开展调查研究,不要陪同、不打招呼、不做事先安排,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问题突出的地方,察实情、听真言、出实招,推动工作再上新水平。工作上,要崇尚实干、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能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的心态。

当前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如(1)员工年龄偏大,学习压力工作压力较大问题(2)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作用需要完善(3)个别员工需要加强心理沟通等。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1)统筹安排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教职员工主观能动性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制定配套的兼职教师培养使用考核激励机制,减轻教师负担。(2)更加关心关爱员工,深入基层了解所思所想了解困惑苦恼,有针对性解决思想问题;加强关爱力度,增强关爱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深度,在关键事件、关键时间、关键节点,一定要有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在误解面前多些解释,在抱怨面前多些沟通;在无理面前多些耐心。(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形成干事创业勇挑重担团结有为的氛围。(4)改善工作环境,营造温馨工作环境,改善工作、休息、锻炼等各方面的条件,提供舒适舒心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