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精彩多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精彩多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一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路,路上有可爱的小花,温柔的小兔,也有可怕的荆棘,危险的猛虎,我们在路上磕磕绊绊的走着。有的人,走得壮烈,走得华丽;有的人,走得灰暗,走得毫无价值……

走在路上,回首遥望远方,只见过去的点点滴滴,一一浮现在眼前。成年人的路,往往复杂,难以区分现实和虚幻,障碍处处难;孩子的路,是一条开满诱惑孩子的猪笼草的稚嫩小路,但是,猪笼草会比美丽的花儿少好多。

一天,我拿起了书架角落中的一本书。我轻轻抹去灰尘,发现这本书叫做《孩子你慢慢来》,封面上是一张小男孩在枯叶上走路的图片。“咦,是不是童话呢?哦,会不会是讲教学经验的啊?是不是一封封信呢?”我带着满脸的问号翻开了书本……原来,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安安和爸爸(德国人)妈妈(中国人)的种种事迹,还讲到了他的弟弟——飞飞的出生给了他极大的“压力”,因为他发现,妈妈好像不喜欢他了;他为了试试新剪刀锋不锋利,而去剪弟弟的衣服裤子,搞得弟弟像个小乞丐;安安在听妈妈讲水浒传时,想到了打劫,便与昂弟跑到街上“打劫”巧克力等等有趣的成长故事。

书中曾说过一句话:“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那么,怎样让小天使不受污染地成长呢?记得,书里有一段写了安安与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赢了,誓死捍卫似得抱着小卡车,只见安安后退了两步,妈妈刚要去安慰他一下,可安安却摆出一副举枪的姿势,嘴中发出“砰砰”的声音,然后满意地喊了声:“死了!”妈妈却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动机是从哪儿来的。安安爱听故事,妈妈当然就讲故事喽,讲到《小红帽》时,安安便知道了:猎人要用枪打死大灰狼了。从此以后,妈妈讲故事之前,都会瞅瞅,里面是否有暴力没有了。

记得我小时候,也有一次很萌的经历。夏天来了,妈妈带我去买西瓜吃。这时,我看到人们在选西瓜的时候,会用手敲一敲,听听声音,再买。于是乎,我就认为买东西时都要拍拍它们,妈妈也没在意。后来,妈妈带我买铃鼓,我选了一个紫色的,然后熟练地举起右手,在上面拍了两下,(耳朵是凑在上面的)谁知,震耳欲聋的响声传来,耳膜被震得生疼,“唉,看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敲一下的啊!呜呜……”妈妈和服务员阿姨见了,简直要抱着肚子笑开花了。

慢慢来吧,孩子!你慢点来!可是,如今是已经做不到的了。现在的孩子,一个学画画,一个学舞蹈,还有一个又学画画舞蹈,还学围棋武术,如何慢慢来呢?!爸爸妈妈们一定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嘛,多学一点又无妨。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真正喜欢呢?爸爸妈妈,让我们有一个像安安那样慢慢来的机会,让我们轻松一点儿,去寻找自己该走的路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二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

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除了开篇《孩子你慢慢来》有点沉重外,整本书写的只是一位母亲,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为童言稚语中的真理与美好而感恩,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为自己所给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给我感觉最强烈的还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来》,街头卖花的老妇人,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小孙儿,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绳打成一个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做了母亲后,发现自己的心会为所有的小孩子变得柔软,也许书中的“我”也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个要求,认真地陪伴着他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不愿幼小的心受到任何伤害,就像书中作者在心中对那个卖花的小男孩说的:我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孩子,你慢慢来。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但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三

趁着十一假期怀孕无法出游的空档,去书店采购了今年的书,并于今日看完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作为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一,这本是第一本,记录的是孩子从出生到七八岁之间的故事。于现在的我而言,此刻看此书绝对再合适不过。书很薄,看的时间也不长,如此着迷,大概是因为我的孩子马上就要降生了吧,因此有很多同感,很多思考。在此着重叙述三点——慢时光、耐心平等的对话和教育问题。

阅读该书时,仿佛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此时正值秋天,天高气爽,午后的阳光懒懒地洒进窗子,我坐在阳台边,让阳光洒在身上,慢慢阅读此书。现实中的时光跟书中一样,慢慢流淌。与这个世界的喧嚣吵闹不同,书中妈妈与孩子的世界里,有那么多闲散的慢时光,可以摘一个下午的野花,可以读一个晚上的故事,可以拿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一起玩耍。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

我常常一边读一边想,今后我跟孩子之间,是否会有这么多的慢时光,让我们慢慢地只做一件事,哪怕是件很小很小的事。我是否愿意并且能够拿出整块的时间,陪孩子嬉戏玩耍?在一定的年龄之前,孩子对于整个世界都是好奇的,因此去家门口的公园和去奥森对TA来说是一样的,甚至能够在泥水坑里玩一下午也是TA喜欢的。

那么,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习惯了这个世界的匆忙,是否能够停下脚步,陪TA静静地看一朵花开,堆一个雪人,搭一个积木呢?在安安与飞飞的世界里,妈妈总是陪他们玩耍、吃饭、读故事,长大之后才发现,妈妈趁他们休息的时候写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自己的事。之前看吉田穗波哈佛求学记的时候,她也说过,总是趁孩子休息的时间学习、做事。我想,这大概就是做父母的必修课之一吧,变得精力旺盛,变得三头六臂,变得做事更高效,变得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其次,耐心平等的对话方式也是本书让我最为触动的一点。我们都曾经是个小孩子,经历过儿童的世界,只是时间推移,世界观成熟,我们已经越来越忘记那个世界的孩童的想法。所以在与其对话时,我们更多地是从我们这个世界出发,用我们的要求和想法来要求他们。

安安嫉妒弟弟得到妈妈更多的爱,因此一声不吭地躲在被窝里流泪;妈妈并没有立即追问安安哭的原因,而是等安安情绪稳定后再与其交流,探索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安安飞飞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十万个为什么”,妈妈没有忽视,没有敷衍,而是耐心地一一作答。

孩子们发现了一只被卡住的小老鼠,找忙于写作的妈妈帮忙,妈妈没有拒绝,没有将其当做不重要的小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拯救老鼠”。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有道理,跟我们成年人一样,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被平等对待,渴望被倾听内心的想法。

而成年人,经常会以“幼稚”“小孩子玩意儿”之类的想法不屑倾听,不屑参与。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之平等对话,探索孩子真实的世界,这是父母的另一必修课。人世间的道理总共就那么多,孩子的世界也好,成人的世界也罢,道理都差不多,只不过感触的深浅不一样。不要小瞧孩子,不要忽视他们的感受,耐心地等一等,问问他们真实的想法。

最后,教育问题,让人揪心。龙应台在书中多次表达了对儿童读物中的暴力画面的担忧,作为准妈妈的我感同身受。处于模仿成长期的孩子会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当作模仿对象,他们不知道好坏,不知道深浅,缺乏分辨能力。而我们的很多儿童读物、儿童影视,根本没考虑到儿童的三观正处于形成期,清一色地以成年人视角来展现。

作为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多接触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新鲜事物,书籍、影视最适合孩子的世界;而另一方面,止不住地担忧,出版方审核力度不够,或者,审核人员本身缺乏儿童视角,如此一来,这些书籍影视内容、质量着实让人担忧。父母有责任帮孩子甄选,不能人云亦云,选择真正适合孩子世界、健康向上的内容。

教育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平衡好对孩子放手和对孩子施压,这也是我一直很惧怕的一个问题。安安觉得妈妈应该对自己放手,同时也觉得,如果妈妈当初逼自己一把,或许自己钢琴弹得更好些,游泳学得更精些。所以,父母的担忧就在于,如果逼迫孩子学习,一怕孩子从此厌恶所学的东西,失了兴趣;二怕伤了彼此的感情,孩子不开心,父母不忍心。

但是,如果不逼迫孩子学习,一是觉得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义务,在孩子三观未成熟前没做好约束工作;二是着实怕耽误了孩子,错过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成年后空留诸多遗憾与后悔。所以这是个让人很矛盾很纠结的问题,再多的理论与指导方法也无济于事,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边教养边随机应变。

小时候觉得一天很长,时光很慢;长大后才知道,慢时光从此与我们无缘,世界里只剩下匆忙。时代是这样的,但人是可以随机应变的,人与人之间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愿我现在能真心享受每一天的孕育过程,愿我将来能耐心慢慢地将小哈哈抚养。父母子女之间的缘分很短很浅,愿我们彼此,边成长,边珍惜。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别着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四

无意间,拜读了华人作家龙应台的文章——《孩子你慢慢来》,心里隐隐作痛,感慨颇多,简单聊表,与大家分享。

今天,社会好像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赶着往前走,否则你便会掉队,赶不上来。每天我们都在承受着各方面无尽的压力。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一个更稳妥的未来,让他们的将来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地铁有一席之地,早早的我们就把孩子赶上了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师长者,人人都怀着爱孩子的心高喊着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于是乎,孩子们变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

孩子上幼儿园,我给孩子报了绘画班,足球班,希望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思维活跃、美的欣赏。通过足球来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以及与人交往。暑假给他读了拼音班,数学班,怕孩子上学跟不上班,打击孩子自信心,你看,家长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资本,希望他好。但没有考虑到孩子,绘画班没有去几次,就死活不想去了,拼音班有半个月每天下课回家都哭,早上不起床,不想去拼音班。

不仅是我,我周围的家长们,那个不是本着为孩子好的想法,演出着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

看过这本书,是职,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差别,有时令之分。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自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我们应该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五

在暑假期里,母亲送了我一本书,叫做《孩子你,慢慢来》,并且,母亲和我一起读完了这本书。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做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来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华安比华飞大四岁,他们互相笑称对方“葛格”和“底笛”,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谊,从一开始的华安的“敌对”,到后来两兄弟中的打打闹闹,之中有一条无形但圣洁的纽带拴住了他们之间的血缘。有时不经意的打闹,完全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气息。

他们的母亲—龙应台。龙应台在这本书里扮起严母、慈母的形象。她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对德国的教育方式大惊小怪,在一方面比较严格,在另一方面又是明亮又温暖。我真的希望天下的母亲都能像她一样,牵着孩子慢慢来,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虽然华安和华飞一开始并不友好,但随着时光飞泻却像蜜糖一样甜蜜、粘粘的。我和弟弟也是如此哦!

还有,我羡慕安安有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的好妈妈。在《续》中,龙应台写下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的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三个字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我和母亲一起分享完这本书的内容后,两个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现在能理解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而母亲读完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启示,现在母亲会给与我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当然我犯了错误的时候还是会很严厉的。现在我和母亲的关系,与其说是母女,倒不如说更像是朋友。

我非常喜欢龙应台的这本书,我希望大家也看一看,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六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有一幅非常普通的画面,母子俩蹲在一起,母亲手里捏着一撮小草,似乎在教小宝宝辨认这小草。

龙应台这样附文:“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是的,爸爸妈妈,难道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导游吗?你不觉得世界在有意无意地引导你吗?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一种新的体验,一种新的“人生课”,甚至是一种尚未毕业的终身学习课程。

龙应台用这样一句温暖的话描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啊!

整本书都充满了这位母亲对孩子们的爱和尊重。从睡前故事到幼儿园的选择,从学校课堂作业到家庭作业,妈妈都有一颗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细腻的心,并确保她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因为她认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人间丑事,没必要从童年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就像蒲公英每年都会开放一样,但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啊。

人类幸福的童年是多么匆忙和珍贵啊!由于环境的不同,龙应台的教育模式和思想与内地略有不同。她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给他们最大的选择自由。在生第二个孩子期间,她非常照顾第一个孩子的感情,她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

当我准备生孩子的时候,我怀着对1+1=3的渴望,也怀着对自己未来身份的恐惧和对母亲不可避免的分娩的恐惧。矛盾的心理,让我不知所措。

每次月经来的时候,我都会因为没有怀孕而略感失望,但也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还有时间让我慢慢做好心理准备。然而,这本书充满了孩子们纯真稚嫩的声音,看这些年幼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希望此刻有一个婴儿在我手里,让我真正体验做母亲的滋味,见证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所以,孩子,我做好准备当你的导游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