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读后感

《再读漫漫求索路,这次我与你同行》

《楚辞》读后感

——《楚辞》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先生,可能是小学课本上的那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彼时年纪尚小,对这些古文只是一知半解,只求得个字面意思,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上了初中,开始学习古文,也渐渐有了些阅读古文的能力,于是便买来《楚辞》,希望得先生教诲于万一。

初读《离骚》,只觉先生文风飘逸,大开大合,上可揽九天之月入怀,下可与仙妖鬼神为伍。文中虽多有悲情之句,但从先生笔下写出便平添了几分气势。这其中与先生的乐观与执着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然先生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不受重用,被奸佞所诬陷,先生依旧保持着那份豁达与坚韧。

“耿吾既得此中正”,既寻得真理,那便等同于寻得了无限的光明。随后溘埃风上征,前有望舒开路,后是风神飞廉跟随,鸾、凤戒严道路,这是何等的气度,又是何其的具有想象力。可是到后来,我发现先生也累了,一声“已矣哉”,令人心碎。“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算了吧,算了吧,这一切是这么的荒谬且让人心碎, 那又何必太过在意呢。

后来读《山鬼》,见先生“表独立兮山之上”,那种希冀,期待,想必先生是在等楚王回心转意吧。可是只有脚下云卷云舒,任先生在风中凌乱,后来猿鸣、雷雨、风卷落叶······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要说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的还是在《远游》中:“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然“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后来先生终于明白了“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满腹才学能怎样,胸怀大志又能如何,一颗拳拳赤子心,偌大的朝堂依旧没有你的一席容身之地。这时我已明白,先生的诗里藏着的是怀才不遇的落寞与知音难觅的孤独。

又后来,读先生的《国殇》,惨烈的战况,将士们的视死如归。先生文风依旧雄健,这时这篇文章不单单是一篇诗歌了,这是一首赞歌,是对亡灵的祭奠,同时这也是先生爱国之情的溢于言表。直到读过先生的《卜居》,你依旧是那个你,又怎么可能去学那些小人蝇营狗苟呢,这或许正是先生的闪光点吧。不与鸡骛争食,不随驽马之迹,这才是你嘛。对于这一点的表达还数《渔父》的表达最为有力。“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先生是如此的高洁,司马迁也在《史记》中大加赞赏:“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读《楚辞》,是又陪先生走了一遍漫漫的求索之路,我终于明白了,先生的大志,这一腔的热血,这洋溢着的爱国主义热忱。词赋之祖,浪漫主义的先驱,受教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