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读书笔记

第一篇:浅谈《连城诀》

《连城诀》读书笔记

浅谈《连城诀》

论者谈小说,往往会给某部作品冠以“最??”头衔。此处亦落此俗套,未能免之。倪匡曾称《连城诀》为金庸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此论自有其正确性,却也未免失之偏颇。金庸作品每部有每部的风格,哪部最为独特,要下这个评断确实并不容易。但若将命题稍稍更改,谓之“最独特的两部”,则我可答之:非《侠客行》与《连城诀》莫属了——自然,冠以“最”字头衔,而仍有“两”字缀后,雅士大可讥之。

说它们独特,不是依据作品本身的好坏,也不是依据作品受人追捧程度的高低。追究这两点,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读者的态度可以将一部二三流的作品吹捧成一流,同样也可以将一部一流作品生生扼杀(这一点,在影视作品中尤为常见)。《侠客行》与《连城诀》,拿到小说界,都是第一流的作品;但受人追捧程度,纵在金庸小说中,亦居末流。读者如此,论者如此,历来最能借鸡生蛋的影视剧改编者,亦是如此。

说它们独特,纯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敢代表其他任何一个人的观点。《侠客行》的独特,在于它是金庸作品中惟一一部让读者从头至尾笑着读下来的作品。其它的,纵然是喜剧风格的《鸳鸯刀》,也不曾收到这样的效果。而《连城诀》呢,恰恰相反,它却是金庸作品中惟一一部从头至尾读下来,读者都没有机会发出一点笑声的作品。纵然偶或会有一两个温馨的场景深情的片段,但置身于全书那种无尽的悲凉绝望中,也让人觉得犹似鬼蜮中一点昏黄的灯火,那么地凄惨、那么地不真实、那么地遥不可及。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别人是否如此,可就不敢说了。

《连城诀》的独特,还跟它的主角有关。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多半都有一个悲惨的身世,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经历,都有过心理上的彷徨、孤独与绝望,都有过生与死边缘上痛苦的挣扎;但能够痛苦到用一段绳子去了结自己生命的,舍却狄云,却再没有第二人了。固然,杨过也曾在断肠崖上耸身一跃投入无底深渊,但那只是用情所致。他大可不必投崖的。在这世界上,他还有相当好活,还可以活的相当精彩。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很多很多的人在注目着他,关爱着他,仰望着尊崇着暗恋着他。

而狄云呢?

——狄云,已经一无所有。

初涉江湖,即遭人陷害;身陷牢狱之灾,遭受非人折磨,永无出狱之想。右手被斩,

琵琶骨被穿,从此成为废人。满心敬重的师傅,却成了杀害师长残害同门的无耻匪徒。相亲相爱的师妹,却深深怀疑了自己,已经嫁作仇人之妇??我每读《连城诀》至此,都只感觉到深深的绝望:狄云除了一死,确实没有也不必要再有其他念想了。更可悲哀者,甚至上吊用的那条绳子,还要将自己衣衫“撕成了一条条布条,搓成了一根绳子”,真让人由衷地感觉到无尽的悲凉。“他并不悲哀,也不再感到愤恨。人世已无可恋之处,这是最爽快的解脱痛苦的法子。”真是绝望到了极处。

这样的情节,这样的主角,在金庸小说中,独一无二。我初读《连城诀》至“牢狱”一章,一度怀疑狄云是否本书主角。若是,确实太过独特了。

《连城诀》的故事情节也独特,简单扼要却又惊心动魄。一部《连城诀》,是大宝藏和大雪崩两个故事的集合。大宝藏是主线,大雪崩是插曲。主线一贯到底,插曲天衣无缝。《连城诀》的插曲尤其值得称引,插得圆润到位,不像《飞狐外传》那般生硬,留下那么多斧凿的痕迹。

一条主线,一个插曲;一座大金佛,一场大雪崩。道尽世间罪恶,写尽人性底色。 历来的论者多有写《连城诀》赏析的,孔庆东先生甚至专为《连城诀》做过点评。我以为,这些全是多余。在全书鬼蜮一般的荒凉与绝望面前,读者心中的愤懑与震撼,不是任何的赏析所能表达的。这一点,只要看金庸在《连城诀》整部作品中所用的语句就知道。作者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峻地描述故事。不加任何的评论,只让残酷的现实与读者的心灵进行直接对话。再加多的赏析与点评,不自量力,可笑!

倪匡说,“口角带着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齿的痛骂,更加有力”,约略近于这个意思。

《连城诀》的结局也独特。论者多以为是“一条光明的尾巴”。看似如此,细细一想,却也未必。

世事终于都完结了。洗不掉的冤屈不洗也罢,“既然你疑心我,冤枉我,那就冤枉到底好了”。反正该死的人也都死了。狄云终于离开了。“他不愿再在江湖上厮混,他要找一个人迹不到的荒僻之地,将空心菜养大成人。”天涯何处,可避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要远离这个令人绝望的江湖,就只有找一个世人足迹不到的地方。于是,狄云来到了臧边的

雪谷。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远远望见山洞前站着一个少女。那是水笙。她满脸欢笑,向他飞奔过来,叫道:‘我等了你这么就!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小说就这样完了。水笙会在雪谷等狄云,那意思谁都知道:她是决定要嫁给他,决定以后的生命里,就跟着他在这雪谷隐居一生的。这样的结局,一直以为是大败笔。非但画蛇添足,而且这“足”更与全书格调格格不入,破坏全书气氛不少。金庸大才,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初看,不明白;再看,还不明白;再看,终于明白了。

初看。水笙爱狄云吗?不爱。那她为什么要嫁他?所以不明白。

再看。水笙确确实实不可能爱上狄云。她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初时只以为他是血刀门的“小淫僧”,又惧又恨;继而见他以礼相待,保护父亲尸体不为花铁杆所吃,自此,对他认识渐变,但感激则有之,疑虑之心却从未消失:

水笙见狄云倒地不起,似已被花铁干刺死,心下一喜:“小恶僧终于死了,从此便不怕有人来侵犯我。”但随即又想:“花铁干想吃我爹爹的遗体,小恶僧全力阻止,以致被杀。小恶僧多半不怀好意,想骗得我……骗得我……哼,我才不上他的当呢。可是他死了之后,花铁干这恶人再来犯我爹爹遗体,那便如何是好?最好小恶僧还是别死。”

再继而时日既久,终于知道“他不是小恶僧,是一位正人君子”。但是毕竟相互之间,“除了进食时偶在一起之外,狄云总是和她离得远远的,自行练功。他心中所想的,只是三个念头:出了雪谷之后,第一是到湘西故居去寻师父;第二是到荆州去给丁大哥和凌姑娘合葬;第三,报仇!”要说水笙会爱上狄云这个性格暴躁长相丑陋的残废人,绝对不可能。那她为什么要嫁他?所以还是不明白。

再看。终于明白了。刘国重先生说《笑傲江湖》黑木崖上“更无一个是男儿”。那么《连城诀》呢?终《连城诀》全书,整个江湖上,只有两个男儿:丁典和狄云。丁典早已去世,而那个她曾经倾心相爱的汪啸风也深深冤枉了她,更为了那大宝藏,疯了,死了,水笙不嫁狄云她嫁谁?

其实平心而论,狄云也算不上一个优秀的男儿,他除了一颗善良之心以及没有世人那种可怕的贪欲之外,并不比其他任何一个人优秀——虽说可以断言,他和水笙隐居之后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好丈夫。拿到其它任何一部小说中,水笙这样的女子也都不会选择狄云这样的丈夫,但唯独在《连城诀》里,是个例外。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可能的结局。水笙嫁狄云,本身就基于对江湖、对人性的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无论谁生活在《连城诀》的世界里,都必定会感觉到彻骨的荒凉与孤独,狄云也不例外。因为他的心里,早就彻底失去了——也不得不失去——对于人心的信赖。我老想起狄云在雪谷中的那声哭号:“你们这些恶人,天下的恶人都来打啊,我狄云不怕你们。你们把我关在牢里,穿我琵琶骨,斩了我手指,抢了我师妹,踩断我大腿,我都不怕,把我斩成肉酱,我也不怕。”天下尽皆非人,满怀孤苦向谁诉?只有在那苍冷的雪原中,向着那昏暗的长空,发出这一声嚎叫了??

天昏地暗是《连城诀》一书的基本色调。我每读此书,臆想中的场景总是一个荒凉的土里土气小村落,无论怎样的高墙朱门张灯结彩灯璧辉煌,甚至连那个金光灿烂的大金佛、金佛肚子里霭霭浮动的珠光宝气,我都看不到一点闪光。只看见满目的天昏地暗,昏惨惨的一片世界,令人绝望。

第二篇:《连城诀》读后感

《连城诀》读后感

假期中一直想找本适合自己的书,于是想到了老师曾推荐过的金庸的小说,索性就找了一下,其中非常有名的那几本,例如《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都已经拍过电视剧,而且我对那些电视剧的印象还挺深,于是我果断放弃了这几本书。找了一本我只是听过却没看过的《连城诀》,读完后感觉这部书丝毫不差于金庸所写的另外的几本书。

本书以一个农村小子狄云为主人公,讲述了从他随师傅学艺到因被人陷害入狱,在狱中获得一番奇遇,出狱后背负着报仇、与对丁典大哥的承诺,在江湖上游走,并且有发生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最后他大仇得报,神功盖世回到了平静的生活,唯一的遗憾就是与他青梅竹马的师妹离他而去。

读完后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描写一个个不同的人物,来反映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思想,同样这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我最想说的自然是本书的主人公:狄云,能够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少年一步步走向大侠,这其中充满了艰辛,不怕排除他身上的主角光环,他也是历经磨难,从一开始被人诬陷入狱,被人将右手手指砍断好几根,知道与他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已嫁作人妇是想要自杀却被丁典大哥所救,在狱中三年

多始终受着自己琵琶骨被穿的痛苦,以及出狱后的种种险情,委屈。在他的身上我看到过绝望,我看到过无奈,但是自始至终他的专一认真令我钦佩,无论是学习丁典大哥的神照功,还是学习血刀门的功法都是极度认真,还有对待小师妹戚芳的那份用情的专一。我自问若我到那个年代那个位置是否可以做到,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还有三个人我始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这三个人分别是狄云的大师伯二师伯和他的师傅。这三个人为了一本连城诀的剑谱争了一辈子到最后也全部归于黄土。也许是受他们自己师傅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教自己弟子时总是藏着一手,这难道是怕交了徒弟饿死师傅??我对这样的人很不耻,这是那个年代的共性吧。

我觉得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我以后或许用得上。书中所描绘的社会人心险恶,总有那种类似于老狐狸的人颠倒黑白,城府很深,而我要学的是遇事多思考,尽量让这些老狐狸失败;我做事时一定不要莽撞,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与影响。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还是少年的我是不是不应该太冷静,只要也应该单纯一点。

《连城诀》这本书虽然不长但却让我品读了人生百态,以后有时间我会再读几遍,来发掘其中更深层的奥义。

第三篇:连城诀有感

看《连城诀》有感

自从接触金庸作品及及其影视作品后,对其大作《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这些都有颇深的了解,也已经深入人心,谈起金庸,无不谈起这经典大作。然而我在课上听老师说起一部金庸的另外一部作品,也就是《连城诀》,我突然很感兴趣,“《连城诀》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作品,它异于金庸其他的作品,没有非凡的武功绝学,没有委婉的爱情,只有对其人性的解释,把人性的丑陋发挥的极致”

老师的这番话,让我开始看这部作品,也就渐渐的吸引了我,确实是好看的缘故,也让我感觉到与其其他作品不同,真可谓是一流的作品拍不成电视,很难达到那种效果,人性的丑陋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我算是见识到了。

其剧情,唯有其主人公狄云没有受到世俗恶气的渲染,保持一颗纯洁自我的心,。《连城诀》描述了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此书语言质朴生动,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全书充满了一股悲愤之气,读来令人如鲠在喉。《连城诀》写世态,写人心,写至情至爱,动人心魄,远远超出了一般武侠小说的表现范畴,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说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这部作品用一段话可以来形容世俗的丑陋,人性的可恶。“徒弑师、父杀女、为夺连城诀,师兄弟反目成仇;夺人妻、害友命、满个人私欲,大侠们暴露狰狞。”人性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暴漏了本性,在面对生死之死显示对死亡的可怕,其中万震山,言达平,

戚长发,林退思,等等,为了财宝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事物,里面的人得恶人可以堪比恶人谷,更有花铁干,在面对生死,表现出来的惧怕,卑鄙行为,这是让人发指。金银珠宝,无情无义。愚钝的人们,为这些无情无义之徒,竟会变得与它们一般无情无义。父亲可以活埋女儿,徒弟一起谋杀师父,兄弟不仁不义自相残杀,朋友不念久情反目成仇……好想问问凌退思,问问花铁干,问问戚长发、万震山和言达平还有那些为小小剑诀而痴狂的人们:你们的追求都只有这么低么?这些死后带不走的珠光宝气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你们的下一个目标又在哪里呢?

这就让我发生了感想,人生到底是什么,人性本恶吗,为什么那么多的表现出来的人性真是让人匪夷所思,难道这社会就这么自私吗,我想不会是这样的,在茫茫的恶人中,还有几颗纯洁的星星,狄云,还有金庸笔下的情侠——丁典,水笙??

反应尽了人性之中的阴暗面,但世间爱恨因果,却又不全是邪恶的,它反映的人心毒辣感慨,更为它所展现的爱与善之美丽感慨,也许金庸的伟大之处是在万恶之中来衬托这些爱,善良与美丽,让我们相信这世界上还是有爱的,还是有人性的??

金庸这部作品写得好,写得绝,写得赞??爱也好。恨也罢。或许这便是人生的无常,无常的人生……

酒店2班 胡勇勇学号:0405100210

第四篇:《连城诀》有感

《连城诀》有感

我喜欢看金庸的作品,他的作品每一个都寓意深刻。就像《连城诀》,触动人心,狄云,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侮辱,隐忍着,对水笙更是,在雪地相处的6个月,也彻底改变了水笙对他的印象,他不是那种什么都说出来的人,能忍得就忍,对于要害自己的师傅 也是一忍再忍。

与师父、师妹一同生活时的狄云,憨厚、淳朴,就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小伙子,拥有简单的快乐,被师妹昵称为“空心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失为一种幸福,有时候什么都看得太清,什么都洞明于心痛苦比快乐要多。所以与师妹一起习武练剑、浇园种菜的乡间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与最美的回忆。之后可怜的“空心菜”先后经历了被诬入牢、心上人误解、牢狱煎熬、好友死去、断腿、卷入纷争、被困雪谷等种种苦难,终于化蛹成蝶,并就此走上复仇之路。自狄云入世以来,似乎没遇到过几个好人,在这样的经历中,“空心菜”仍然保留着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正义和善良的力量似乎实在太过微弱,弱到让人窒息的地步。父子,父女、师徒,师兄弟间全无情分可言,只要你对别人存了一丝善心,自己立刻就被陷害,甚至被杀

剧情:也许正因太沉重,才让人看后过目不忘。《连城诀》暴露了太多的现实与丑陋,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暴露无遗。好像遇到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坏人,都挖空了心思算计你。细数之下,好人里似乎只有丁典、凌霜华、戚芳、水笙还有水笙父亲与另两个结义兄弟,而这几个大多数也都被害至死,只余水笙一人,最后与狄云隐居雪谷。而最后狄云携小空心菜与水笙避居雪谷实是一个理想化的结局,不知道他是否放下了长久负着的那一份沉重。

第五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初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更多请搜索)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