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精品多篇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精品多篇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篇一

5月28日,全体职工干部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我们应从千年包公身上汲取反腐智慧,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宗旨,坚持做到慎独、慎微、慎情,切实把各项纪律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弘扬包公精神与反腐败斗争

包公流传下来的事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严惩贪官污吏的。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地方大员,只要贪赃枉法,一律严惩不贷,被称为铁面包公。比如七斗王逵,包拯七次上书朝廷罢免贪官王逵,有一次他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力陈利害,甚至无意之间把唾沫喷到了皇帝的脸上。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王逵终于被罢免了;还有一些贪官被虎头铡“伺候”了。当前,党中央正在进行反腐倡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提出反腐败没有禁区、特区,不设底线,严肃查办了一大批腐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群众拍手称赞,这是当今时代包公精神的最好体现。

他廉洁从政,公正司法,长期的修养磨炼造就了他忠心报国、绝不贪恋职权的精神品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历任要职,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司法公正,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断案传奇故事。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种浓厚的包公情结。包公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伸张正义的公正、清廉形象而流芳千古,以至于让后人每每谈及,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佳话。当遇到秉公办事、为民作主的官员,老百姓大多会用“包青天”等之类的言语进行称颂。

传承包公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包公身上的很多精神,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努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 努力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都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关系。比如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悲悯之心,对弱者的体恤,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他人友善的要求。还比如恪守孝道,如果子女不赡养老人,那与文明和谐的价值观便大相径庭。还有忠诚,虽然时代不同了,那些忠君思想被视为封建的糟粕,但其忠诚、爱国的核心内涵还要弘扬。今天,作为党员,要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做到全心全意的忠诚,言行一致的忠诚,始终如一的忠诚。传承包公精神,法官就是要在执法过程中,忠于法律,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作为一个社会人,要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诚实无欺。

包公秉公执法,智慧断案。

包公在庐州时,他的堂舅犯法,包公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在公堂上依法处犯法堂舅以笞刑。他知天长县时智断盗割牛舌案,知开封府时智破匿金案。二是锐意改革,遏止腐败。北宋开封府有旧制:凡到府衙告状之人,不能直接到大堂申诉,府吏坐在门口,先收状牒,谓之“牌司”,府吏常借此敲诈勒索。包拯权知开封府后,改革诉讼制度,废除“牌司”,“开正门”,允许诉讼人“自言曲直”,直接到公堂当面陈述冤情,从制度上遏止了府吏常敲诈勒索的'腐败现象。三是规范司法官员行为,力求司法公正。宋仁宗统治初期,开封府司录司和左、右军巡院等司法机构,存在着“但务请谒,本局之事罕所究心”的请托现象,直接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包拯任开封府长官后,请求朝廷规范司法官员的行为。遇到审讯大辟案件(编者注:大辟作为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是魏晋之前的说法),“非公事不得出入请谒”。这一做法有利于杜绝司法断案中的请托之风。同时包拯还请求规范追赃程序。凡遇到勘察、审讯有关盗贼案件,需要寄留赃物者,必须仔细检察核实月日、件号、钱数,将具体情况通牒所属州县,先检索,而后按照簿册上登记的一一对照验证,没有差错者,才能作为定罪的证据。这一做法避免了勒索相关人户,或者增加赃物,诬陷无罪之人,有利于司法公正。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篇二

近期,由省纪委牵头组织,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在央视纪录频道上映。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千年包公》内容生动感人,让人受益颇深。

一是清正廉洁,严于律己。 包公生活简朴,离任时“不持一砚归”,连自己在衙门用的端砚都上交了,堪称清正廉明的典范。其赋的《书端州郡斋壁》中“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也正是包公立身处事的真实写照。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做政治上清醒的人,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把好理智关、情感观、廉政关,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戒”,唯有如此,做事才有底气。

二是勇于作为,为民请命。 包公不畏强权,敢于为民做主,主政端州期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为端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深刻意识到,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员干部要以包公为榜样,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 的执政理念,唯有如此,为官才有分量。

三是埋头苦干,尽职尽责。 包公关注民生,锐意改革,能妥善解决各种棘手问题,这是作为一名官员责无旁贷的职责。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心中有责”,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唯有如此,人生才有作为。

弘扬包公文化,树立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既是当前社会发展亟需的政治诉求,也是我们需要再一次拾起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名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传承包公文化,深刻领会包公善政、勤政、廉政的施政理念,发扬包公不畏强权、为民谋政的实干精神,强化为民请命的政治意识,切实用好手中的权,造福一方百姓。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篇三

伴着片尾曲,包公出现在屏幕上,纪录片介绍了包公的一生。一部《千年包公》,一个供官员的学习的榜样,每个人要当现代的铁包公。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这都是包公一生做人的原则;通过学习包公为人、为官之道,分析包氏家风世代传承地原因、影响。通过沟通交流,有效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

包拯的做人做事做官等一个个流传千古感人故事,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包拯的美名家喻户晓,包拯高大形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行动的楷模。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他行合一的作风,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性。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强化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筑牢拒腐防线,做到自尊、自重、自省、自警,做一名合格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如今,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案例,值得借鉴反思。如2016年5月25日,凤台县关店乡幸福村党支部原书记童刚贪污一案,2010年至2011年间,被告人童刚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吞该村苗庄公墓塌陷补偿款130055元。在该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项目中,通过上报虚假材料、直接侵吞等方式,套取并非法占有国家土地复垦资金总计742478.6元。

被告人童刚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吞公共财物共计872533.6元,是典型的小官巨腐。2015年12月14日,中纪委通报10起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童刚贪污案赫然在列。

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守纪律、讲规矩、担责任,要将纪录片中学到的包公精神融入现实,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树立正直远大的志向,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