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新版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为本站的会员“gogogd”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版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希望你喜欢。

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1

有些电影只配充当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电影则注定成为记忆的里程碑。

《拯救大兵瑞恩》无疑属于后者。

战争总使人联想到史诗,史诗十有八九会描述战争。

二战是人类历史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诗,而诺曼底登陆,则是这诗章中堪可与《伊利亚特》相比肩的段落。

对这一段落人们有理由念念不忘,透过它我们还能触摸到往日炽烈的气息,藉以使浸淫于安宁中麻木许久的神经恢复激烈的搏动。但那千帆竞进、万炮齐鸣的恢宏场面毕竟没有太大意义,毕竟震慑人心的永远是阿喀琉斯和帕里斯们而非特洛伊木马或是战船。

电影被选择重现史诗是明智之举,只是终成史诗的又有几部?

作为“二战片质量保证”的斯皮尔伯格导演显然深谙其中玄机。所以他老人家虽然大把大把银子烧着,一茬一茬特技使着,一片一片血浆泼着,在电影最该出彩的地方丝毫没落窠臼。全片169分钟跨度虽大,但他没浪费一分一秒,抓住时机,三两个镜头换位,几句活灵活现的对白,一个不经意间的手势,一曲经典的战争绝唱一气呵成。观影中,心绪先是从肃穆的诺曼底美军公墓陡然转到人间地狱--奥马哈滩头,经历一番痛苦煎熬后降临画一般的诺曼底小镇和原野,几多生死流转好不容易定格在瑞梅尔的废墟中,灵魂得到升华瞬间再重回故地。故事结束时就仿佛战争结束,如释重负却又有一丝难言的怅惘,不合实际的念头不复存在,“一个和八个”的命运传奇却常驻心间。抓住了人心并让人无暇打哈欠的电影绝不多见,无怪乎有人说《拯救大兵瑞恩》后除了斯皮尔伯格自我无人再敢拍二战,诚哉斯言!

只因战争乃是人的战争,战争电影也是人的电影。大师读懂了这一点,所以他的电影是活的史诗;庸才没明白过来,于是就只能套在“摇晃机位”和“武器装备”上瞎打转。

“为什么要让我们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呢?”

这便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人小组面临的抉择。置身于瞬间万千生命消逝的战场,他们却要冒生命危险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脱离危险。

生活中类似这般普罗米修斯式的死劫比比皆是,战争就是绝佳的例证。它甚至总是忠心耿耿地伴随着人类的所有成就与辉煌,然后一丝不苟地把它们化为灰烬。荒谬之处就在于,为了剪除这人世间的一大荒谬,我们必须要打着“和平”和“人性”的旗号来继续荒谬。这似乎有了一点宿命的味道。

执著于这荒谬自然徒劳,要紧的是我们看到,普罗米修斯们始终拒绝选择逃避对荒谬的挑战。一切无妨是杯具,但只要那大写的“人”字不动摇,历尽恒河沙数的劫难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的坦然和期望。更何况,生命与生命之间不负职责的价值比较毫无意义,生命的本能也不会给予人们权衡利弊的时间。

“瑞恩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

“我们的任务是赢得战争!”

“找到他,把他带回来。”

明白“八个救一个”才是我们人生的真谛,不必要的疑惑就会少很多。

在这部电影里,“母亲”是决不能回避的命题,这也是战争不可能回避得了的命题。

这两个字不需要再用多少语言增添分量了,森森“无定河边骨”对此最有发言权。

八人小组寻找瑞恩并和他并肩战斗,瑞恩拒绝回到坚持履行职责,谁敢说没有母亲的呼唤在默默支持?

奥马哈滩头,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年轻士兵,凄惨地呼喊着母亲。

瑞恩的母亲打开家门,发现自我的三个儿子躺在阵亡通知书上时肝肠寸断,倒地不起。

田野行进,军医韦德不无感伤地念叨着:“想想那个倒霉蛋的老娘吧!”

还是韦德,在雷达站饮弹泣血,弥留之际的话语真切地让人不忍卒闻:“妈妈,妈妈,带我回家……”

人们其实从未长大。在母亲面前,我们的“成熟”、“豁达”或是“知性”统统烟消云散。

惭愧的是,我们对待母亲的温暖就像对待自我的名字,平时不易想起,提到时才恍然惊觉。

幸好,我们和瑞恩他们感知的那种苦难之间还隔着一层幔帐,在幔帐未被捅破之前我们有足够的时间。

相信男人都能够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我的影子。

当然期望自我能是米勒上尉,训练有素,操守坚定,充满大爱,最让人歆羡的是他牺牲时居然都拥有安详镇定的表情,恍若天神。

霍瓦斯中士也不赖。身经百战,爱兵如子,话语不多但句句分量十足,是士兵最佳的后援和精神支柱。死时居然还不忘幽上一默:“我刚把肚子里的气儿放了。”

狙击手杰克森相当令人不舍。吻一吻十字架,上帝借来称颂一番,扳机一扣血光一闪。八人中数他杀人最准最狠,睡觉时却比谁都香。虽说是“仗剑之人必死于剑下”,无奈“主在我心中,任谁也没辙。”

或者憨厚的壮汉卡帕佐,倔强的犹太人梅利士,不听话的瑞比……哪怕是瑞恩也行,士兵楷模,克尽职守,还有一个怡享天年的结局。

可是最终得承认,除了翻译厄本,我不太可能会是其他人。

像他一样懂一点外语滥竽充数,像他一样手无缚鸡之力,像他一样精神紧张放不开,像他一样梦想主义还幼稚可笑。他似乎一无是处,对敌人心慈手软,紧要关头还不争气“尿”了一把,直接造成了梅利士被万恶的党卫军活活捅死。我甚至不敢肯定如果换了是我,最终会否有一枪干掉“轮船威利”的勇气。可是这才应当是我,抱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一样的英雄幻梦,骨子里只是一点叶公好龙的穷酸罢了。厄本的妇人之仁,才是我最能够依靠的财富,微不足道却温暖纯真,最是靠谱。

想当英雄的男人,该看一看《拯救大兵瑞恩》,英雄本就不是人当的。爱慕英雄的女人,也请看看这部电影,英雄就该和战争一样让你走开。

犹记得瑞梅尔残破的桥头,霍瓦斯中士应对着米勒上尉,柔和的眼神融化在夕阳的余晖里:“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会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们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完成的一件杰作。”

不知怎的,想起了希罗多德的《历史》中那句“享了人该享的福,吃了人该受的苦。”

也许这会是我们在这个精神空虚的年代里最值得骄傲的光荣?

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2

究竟是战争磨灭了人性,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拯救大兵瑞恩》给出了答案。

电影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珍珠港被袭所以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战争极为惨烈,血流成河,德军装备极其精良,但在各国的猛烈攻击下,德国势力渐渐被击退,联军离柏林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大兵瑞恩就是一名美军101师506团E连的二等伞兵,但不幸的是,他们被错投到了敌腹——德军后方重地,十分危险,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哥哥也都在战役中牺牲,他是母亲的唯一依靠,却同样杳无音讯,所以,美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下令,派出一支搜救小队,找出瑞恩,把他带回家。

乍一看,这个命令完全就是胡闹,就算是为了一个母亲,也不能让搜救小队搭上性命去救一个人,并且,美军士兵有多少,找出一个士兵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更何况这个士兵深入敌腹谁去救,又有谁愿意去送命呢?可是如果站在母亲的角度去研究,却又不禁多了一份怜悯,而这个命令又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独子无需参军,并且,已经有过家庭因战争而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那么这个命令也就合情合理,但关键是,去救瑞恩的任务应当派给谁呢?

这个任务被派给了米勒上尉,米勒上尉带着霍瓦特中士、莱宾、梅利西、杰克森、卡帕佐、军医韦德和翻译官厄本出发了。

但显然,这个任务对于搜救小队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苦差而已,仅有医生韦德例外,他明白生命的宝贵。

而灾难很快就降临了,卡帕佐阵亡,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被德军狙击手射中,又在中弹后不断说话耗费体力,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卡帕佐的死让搜救小队出现了**和分歧,抱怨声越来越大,倒霉的是,还遇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瑞恩,但并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爱阿华州的詹姆斯法兰西斯瑞恩。能够想得到,搜救队员的心境,他们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在失去了队友却只找到一个同名同姓的胆小鬼,不能不说他们没有愤懑。

之后,好不容易打听到了瑞恩的消息,却又遭遇了韦德医生阵亡的惨痛,但根据军法,却又不得不把射杀韦德医生的德国兵放掉,因为他已经投降做了俘虏。搜救小队面临着解散的危机,因为众人已经不在愿意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二等兵再眼睁睁看着战友死去。

就在小队分崩离析之时,米勒上尉说他原先是一个英文教师,但此刻已经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是一位教师了,教师育人,军人杀人,每杀一个人,他就离家越远,他并不喜欢打仗,他期望这次任务结束后,自我就能回到家中,不需要再让自我的双手沾满鲜血。

小队重新上路,但他们的心境已经变了,为了回家,他们不再抱怨了。

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无意之间,他们就与瑞恩相遇了,瑞恩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反而是个汉子,更出人意料的是,瑞恩坚决不当逃兵,不抛弃战友,唯独自我回家。

一个大难题摆在了搜救小队的面前,已经找到了瑞恩,要么留下,要么回去。

在战争中,应当优先研究生命,但如果留下守桥,很难相信他们能很好的活着,所以应当选择回去,但搜救小队选择的是留下,那么这又是出于什么呢?没错,选择了人性,不再是一个战争机器,为了完成任务而活着,不仅仅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甚至,他们不再执着于回家,执着于那个守望着的母亲,而是留下来,为什么?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有一种感情叫做战友情谊,有一种心境叫做为了拥有一段真正值得纪念的生命与回忆的选择。

最终的战斗是十分残酷的,靠着有限的并不十分精良的装备对战德军的虎氏坦克和22毫米机枪还有步多于自我几倍的步兵,虽然定下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但还是被强行突破,到最终竟连炸桥都做不到了。尽管如此,在战斗中依然想着战友,杰克森看到了坦克的炮筒瞄向了这边,不是先保护自我,而是大叫让旁边的人伏下……超越死亡的是什么东西,是人类的情感,米勒上尉最终也不在想着回家,而是拿着一把手枪朝着坦克开枪——每一枪,都是一份普通的人类的心境,不喜欢战争,期望拥有一份回忆,与战友之间的情感……

轰——的一声,坦克在米勒上尉的眼前爆炸了,援军最终到达了,,空军粉碎了德军的坦克与阵形。

八个人,最终只活下来了两个——莱宾和厄本,其实,之所以是他们活下来也是有原因的吧,不是男一号米勒,而是他们,因为莱宾当时是抱怨最凶的一个,当他应对死去的战友,会想些什么呢?厄本,正是因为厄本的懦弱,梅利西才会死掉,就算他最终射杀了那个忘恩负义的德国士兵,他也会抱着深深的愧疚活一辈子,他真的能够背负得起生命吗?瑞恩其实也在无形中被禁锢了,背负着为救他而死的人的生命。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丧生,有人需要为了别人的生命背负一切?这都是战争的罪过,那么,德国士兵有错吗?他们为什么要被仇视呢?这样的故事不一样样也会发生在德国吗?有错的是希特勒,是战争。

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是战争磨灭了人性,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愈发熠熠生辉?战争是残酷的,死亡如影随形,战争夺走了生命,但绝不可能抹灭人性,不管你是个军人还是个普通人(基度兹),在战争中,人性依然散发着光彩,那么,到底是什么磨灭了人性——答案是人的内心,人性不能被磨灭,只能被自我所摒弃。

所以,拯救难道只是瑞恩一个人么?拯救的真的只是生命吗?

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3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其导演斯蒂文第5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奖。

影片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影片的第一幕是描述诺曼底登陆的场景,战争的残酷性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历史记载诺曼底登陆中盟军伤亡2876000人,德军伤亡138000人,是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导演无疑为屏幕前的观众们制造了与电影资料极为相符的情境,战争是惨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时显得如此脆弱,枪林弹雨穿透头盔、撕裂身体;士兵在滩头上寻找自我的残肢断臂;一声炸响过后,米勒拖着的伤员只剩半截……这次战役同时暴露了人性的软弱与坚强,应对德军铁桶般的封锁,美军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最终攻占了诺曼底。该片中战争的惨烈与美军的战斗意志交相呼应,约翰·米勒上尉领导其连队率先攻入了敌军内部成为了反攻的转折点。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队刚刚在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的惨烈激战,伤亡很大。

登陆的胜利将镜头切换到美军后方对阵亡家属的安抚工作上,从激烈的战场转到平静的后方,由动到静,徒增了悲痛色彩。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四个儿子全部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在得知其中的三名儿子全部阵亡后该消息之后,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异常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该拯救小组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刚完成登陆任务的约翰·米勒上尉身上,此时米勒已经顾不上闲暇歇息,而必须组建一支小队即刻出发开始拯救任务,他匆匆地挑选了几位身边较为优秀的士兵,然后又临时从别的部队征召了几名专业兵种,在别的部队还在原地休整的时候,米勒的八人小队又开始踏上长驱直入敌方占领地带,在茫茫未知的广阔地域中寻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各种困难和危险相继扑面而来,他们逐渐开始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一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在困惑中他们选择了坚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在该片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应对着随时可能扑上来的敌人,应对着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友,应对着一次又一次人性的抉择,他们最终懂得了这次任务的意义所在,他们不仅仅在拯救瑞恩,而是在拯救他们自我,是对这场战争的拯救,是对人类人性的拯救!

经历过千难万险之后,小分队最终在某处激战正酣的地带找到了这名士兵瑞恩,然而抱有强烈意志与职责感的瑞恩并不愿意与米勒一齐离开战场.。米勒上尉及其战友也充分认识到了拯救瑞恩这项任务的意义决定留下来与瑞恩一齐守住这座桥!最终米勒和他的战友都牺牲了,可是瑞恩活下来了。他们的任务完成了……米勒上尉在临死前对瑞恩说“好好活着,不要辜负大家。”一句普通的嘱托便,一句很平实的语言,一种崇高的精神和高尚品格情操却跃然在心中。可是为了一个人的生命牺牲八个人的性命,这种牺牲的代价是否值得米勒上尉的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八位战士用自我的生命诠释给世人人性的光辉!

碟片已经播放完。可是我的心境许久不能平静。米勒上尉最终说的话一向在我耳边回响,他的身影也越发令我肃然起敬。这是一次光荣的任务!在人性泯灭的屠杀中,在惨绝人寰的战争中,拯救大兵瑞恩带给了人类期望!

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4

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说的直接点,以前基本上对此不太感冒。经常搞不懂为什么一提起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总会兴趣倍增滔滔不绝。

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是从它开始,我慢慢的懂得了从战争片中发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称赞的口碑,虽然它与9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却赢得无论影评人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战老兵看完本片后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

于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开始了这一次特殊的观影历程。

当影片结束时,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厚实。这不仅仅是看过一部好片的充实和快感,中间夹杂着思考,震撼,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可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此刻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应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期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终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期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贴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并且我明白,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理解!!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我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研究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终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我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我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我,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比较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应对战争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我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我,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职责。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我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我,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我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终,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终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期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期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5

在距离这天这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六十年前,这个世界在法西斯这个战争狂人的误导下,充满了硝烟,完全没有和平。六十年转眼就过去,二战也早就结束了,有一位有心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它其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用电影这个形式记录了下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们几个一个个地走向死亡,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找到了瑞恩。可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守卫桥,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死前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这部电影十分令人感动,每一个细节,不论是这些战士不惜自我生命去完成任务,还是拯救自我的队友,这种精神无处不感动着我们。瑞恩在这部电影中其实就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们对总部来的命令没有丝毫的懈怠,即使是与死神应对面,还是要完成任务。这种精神也是仅有军人才有的。早在军训的时候,教官就说过了,走路的时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墙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凶恶的,是残酷的,可是即使恶势力在强大,永远是不会战胜正义的,因为他们长官与战士是没有感情的,像盟军的米勒上校就像爱自我的亲人一样地去爱自我的士兵,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此刻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可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我的战友,自我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仅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最新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