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

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精选多篇)

《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

电影《孩子那些事儿》讲的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林冬青和他带的“问题班”的学生们的故事。

电影里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班里有一名特殊的同学,在别人和他开玩笑的时候,他拉到裤子里了。林冬青老师给他洗了裤子和上衣,还买了新衣服让他换上,同学们都说林老师真好啊。我也被林老师深深地感动了。

汤恩伯的爸爸在当官期间犯法了,被抓了起来,正好被汤恩伯看见了,给汤恩伯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从此汤恩伯就开始了幻想。林冬青老师找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治好了汤恩伯。连心理老师都说林老师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他老师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爱偷东西,因为她总想得到礼物。林老师带她看了心理老师,还教她用各种形状的树叶做彩色的书签,来满足她总想得到礼物的愿望。她好了以后还用好多树叶做了个本子送给同学呢。

我觉得林老师真是一位充满了爱心、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啊!

三(七)班

陈小

第二篇:那些孩子,那些事儿

那些孩子,那些事儿

暑假考研补习期间回了一趟家,美其名曰休养生息,实则在家抱了几天孩子——我的小侄子。小侄子已九个月大,不知什么原因,至今未长牙,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这个九个月大的小家伙长得白白胖胖,因为长得“高大”,邻居赐其佳名“李大个子”。

平日里,李大个子由奶奶看着,这不,他小姑回来了嘛,于是,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我肩上了。我仰望星空,忽然想起了屈原,问天: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我怎么说也是一考研的,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呀……无奈,看在老妈养我不容易的份上给她帮点忙吧。

李大个子每天早上六点多点就起床,一家人也随着他的啼哭开始新的一天的征程。爸爸、哥哥、嫂子要上班,他们叮叮当当的洗洗刷刷,急忙中吃过饭就各自离开了,留下三个弱者:老妈、小侄和我。给小侄穿衣、把尿、洗刷之后,老妈就开始做我们三个人的饭。李大个子的饭最丰富:一瓶奶粉、半碗碎面条,还有一个炖鸡蛋。(李大个子最爱喝奶粉,少了绝对哭——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孩子就是聪明呀,(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奶粉最贵了,哈)。在老妈做饭期间,我就抱着李大个子到邻居家串门,往往遇到怀孕休假的静嫂子,替孩子看孩子的小婶子,还有赋闲在家的陈婶儿,几个女人聚在一起,无话不谈,无事不说,但大多数还是关于孩子的。

某一天,我让李大个子在地上爬,结果弄得他满身尘土,我说坏了,要挨老妈训了,抱着李大个子就要回家给他换衣服,然后偷偷地

把脏衣服洗了。不巧老妈偏在这个时候来了我赶紧解释说他想爬,不让他爬,他就哭,所以。没想到老妈居然乐呵呵地说他想爬就让他爬吧,脏了就洗嘛。哈,老妈啥时也变得如此通达了?管它呢,反正看着李大个子撅着屁股爬实在是一件乐事儿。

李大个子的奶奶,也就是我妈,双鬓已花白的老太太,满面慈祥,笑容可掬地说:爬呀,对于发展小孩子的智力有好处。哈,老妈什么时候成为研究儿童成长的啦!于是,几个女人一台戏,开始了关于孩子成长话题的讨论,下面是我的真实记录: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

可不嘛,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他们身上了。

看现在孩子吃的、用的、玩的。

原来孩子哪有什么玩的啊,整天扎在土堆里,和泥,玩泥巴。 别的都不说,就说小车,躺的,坐的,学步的,骑的,滑板的(恰巧有一男孩子滑着板车从院门前的马路经过)。

现在给小孩穿得也都漂亮了啊?都变洋乎了。

我家这小妮,两岁不到,她妈给她买了快一橱子的衣服了,这样的,那样的。

唉,二十年前我都没赶上,那时候我多可怜啊,也没玩的,穿的也不好看。

你那时候是好的啦,最起码还有人看。三十多年前,入社的时候,爸妈都出去劳动,留下兄弟姐妹几个小的自己在家,三岁的姐姐看一岁的弟弟,稍大点,还得给爸爸妈妈做饭,让爸妈干活挣工分,没有

工分就吃不上饭。我们这些孩子整天抹得和小鬼似的,都洗不出真色儿了,黑了吧唧的。

那要这样说,我出生那会儿刚建国呢,没长几岁就闹饥荒。每天都吃不饱,到处挖野菜,还吃树皮,那日子是怎么过的,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啊。

就是,哈市现在的孩子幸福啊!

………………………..

“还是现在的孩子幸福啊”,说得一点也不错,从50年代出生的老妈,到70年代出生的静嫂子,到80年代出生的我,再到21世纪出生的小侄,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啊。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对孩子也就更加关注,这是使孩子能够更加幸福、快乐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我想这是我们的民族的希望之所在,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之所在。一个国家,如果一代比一代强,这个国家会更加富强的。事实也证明如此。毫无疑问,新世纪的这些孩子是幸福的,以后的孩子会更幸福。等有一天,当他们长大,当这些孩子长成那些孩子,我想,那些孩子,那些事儿,有一天还会被提起的,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回忆。

是的,那些孩子,那些事儿,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说起。

第三篇:我和孩子的那些事儿

我和孩子的那些事儿

家庭教育金点子征文

雨花区王家冲小学五(2)班雷丹的爸爸雷少武

家庭教育是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是三者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它在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知识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家长同时又是教师的我经常在思考,如何让家庭教育能够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做到如“好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大量的家庭教育实践告诉我,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孩子,深入思考问题,还要用心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家庭教育这场“雨”才能应时而发,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在这篇文章里,我想结合我和女儿雷丹的一些家庭教育案例,从家长的特殊教育者身份、家长的示范带头作用、教育时机的选择、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法治”四个方面来谈谈心得体会,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家长要善于转换角色,以家庭事务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平等对话

家长的身份是多方面的,是爸爸妈妈,是教育者,又是人格上与孩子平等的个体,我们的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就出现在父母实施家庭教育时的角色定位上。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是我生的,天经地义地就应该事事听从“父母之命”,稍有不从,便口诛笔伐,甚至棍棒伺候。殊不知,我们家长一旦自觉不自觉地充当“家庭独裁者”的时候,我们离教育本来的意义便南辕北辙了,接下来的“麻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家长在面对一些家庭事务的时候,要善于摆正位子,以家庭事务的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平等对话,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这样才能协调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健康的家庭教育生态的形成,也为家长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施家庭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今年年初,雷丹和我们在选择课外辅导班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我们想让他选择数学班,而她想选卡通画班(两个班时间上有冲突)。当时我想用家长的“威严”让她照我的意思选数学班,但雷丹坚持自己的意见。当时我很想发火,但忍住了,我冷静思考后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她,假如家长以个人的功利心作为选择的标准,那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也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了这种认识,我就放下身段,耐心地听取她的想法。我觉得孩子的想法是经过思考后得出的,而不是一时的兴趣来潮。这次分歧消除后,雷丹每次从卡通班回来的时候,都向我们展示她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从孩子的笑容里,我们读出了自信和快乐,这种自信与快乐是一厢情愿式的教育培养不出来的。

这件事启发了我,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处理家庭事务的时候,在与孩子的平等对话中,也学会了教育,提高了自己!

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自己要起好带头作用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与生俱来,许多兴趣爱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上应该有怎样的作为,是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进行培养,还是请家教给孩子“开小灶”?其实,我们家长自己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也应该身体力行,自己要起好带头作用。

雷丹原来对电脑操作方面的知识所知不多,我为了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就把我上课用到的课件给她看,她让我把课件一张张放给她看,很喜欢,就问:“这些图片是从哪里找来的?是怎么把它们打在课件上的?”我看她来了兴趣,就给她介绍了课件制作的一些方法,并且每周教她几招。雷丹学习非常主动,每到周末就缠着我说:“今天教我哪几招?”我看她学习劲头很高,就趁热打铁,一招儿一招儿地教下去,几个星期后,雷丹的课件制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主动提出独立制作。今年春节前夕,她独立设计制作了一个家庭联欢活动的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在活动进行中为营造气氛增色不少,博得了全家人的热烈掌声!

这件事启发我,家长与其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学这学那,不如自己率先带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入知识的殿堂。

三、家长教育孩子要善于选择好特定的情景

雷丹本来对古典名著不感兴趣,我为了让她亲近名著,就拿出《红楼梦》的连环画(小人书)给她看,她翻翻就扔在一边做别的去了,显然兴趣不大,我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这之后,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机会,机会终于在我这个有心人的的期盼中到来了。《新版红楼梦》的播出,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像谜一样吸引着观众,雷丹也不知不觉被吸引到剧情中来,她有看不懂的地方就不停地问我,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特别高兴,我觉得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家庭教育好时机,于是我又把先前的连环画拿出来让她从头到尾看一边,这一次她看得特别认真,进而,还要求我给她买少儿版的《红楼梦》。我还趁机把《红楼梦赏析》和《红楼梦诗词》推荐给她看。雷丹读得特别起劲,后来她成了《红楼梦》迷,对红楼梦人物如数家珍,《红楼梦诗词》也能背出二十多首。

这件事让我懂得,家庭教育要选择好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四、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法治”

时下,我们在谈论家庭教育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民主”,却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方面——“法治”。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法”不是家长的个人意志,而是家长和孩子在民主协商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有了这样的“法”,孩子在违纪时家长便有法可依,处罚适度,孩子也乐于接受,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避免了家长因孩子违纪,一时不冷静而不当惩罚,也可消除因此而产生的对立情绪。

以前我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由于没有这样的“法”,所以随意性很大,有时自己也觉得可笑。后来,我看了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家教心得后大受启发,于是每个学期开学前,我都要和雷丹坐在一起认真研究讨论制定这一学期的“法”,由于充分发扬了民主,雷丹参与得很积极,而且不忘在制定惩罚办法之外,还要制定奖励办法,我也非常配合,只要是合理化建议我就积极支持,认真兑现,决不食言。如这学期我和雷丹就“作业书写情况”、“作业正确率”、“作业完成时间”、“英语听读情况”、“特别加分”等内容设计了一张表,贴在她的书房里,每天由她对照打分,合格的项目贴一个“奖”,每四个星期统计奖数一次,分一二等奖,一等奖奖励看电影一次,二等奖奖励买书一本。两个月下来,雷丹表现都不错,当然我也乐在其中。这样的管理,比我当监工要轻松得多,也舒心得多。

总之,家庭教育有很多方法可供我们总结,关键是我们家长要多用心,多总结,条条道路通罗马,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我们的。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儿》观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观后感

看《明朝那些事儿》,感觉每一朝来临,都会有名将出现,朱元璋洪武朝的常遇春、徐达、傅有德、蓝玉,永乐朝的皇帝朱棣、谋士道衔、郑和,明代宗时期的于谦,之后嘉靖、隆庆朝的俞大猷、胡宗宪,最让人兴趣的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特别是他创立的百战百胜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及他的怕老婆都让人看了来兴致。至于名臣,都会依据自己特定的位置来对付另一个或另一批人,或计谋或弹劾,都是人尖的表演。象杨廷和、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一轮一轮的隐忍、拉帮派、找破绽、弹劾、做首辅、没好下场。真是唏嘘不已。他们都不是恶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大明朝,为了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可是,却彼此不相容。真正让我敬佩的是于谦、王守仁(号**子),一个是大义,一个是大智,特别是后者创立的心学,突破朱熹的"格物致和"先知后行的程朱理学,形成自己"知行合一",提倡明本心则明天理,理全于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这"四句教"我仍无法悟透,但,相信自己的良知,用所知带所行,遵从自己的心应是不会错的。我现在看到第五部,还有一部就结束了,我不想这么快就看到崇祯朝,不想看到李自成这个衰人从旁造反,又不利,间接帮助金人入侵中原。其实明朝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开始,大部分的明代皇帝都是性情温和的人(除了外藩的嘉靖皇帝),如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勇于纠正父亲错误,有恋母情绪的朱见深,开创男女平等实行一夫一妻的弘治中兴之主朱佑樘,还有玩乐无度的朱厚燳也是个不和臣子计较的人,就连土木堡一役被俘的朱**镇都是一个温和的人,当年明月说得对,好人做不了好皇帝。朱元璋、朱棣就是劳模、是好皇帝,但他们都不是好人。

因此,看到后来,也有些落寞,为什么?为什么看到此,就感觉好象是一个循环一样,我真希望自己现在是承继大明朝而来的,而不是外来的清朝。

第五篇:辅导孩子作业的那些事儿

辅导孩子作业的那些事儿

问1:孩子刚上初中,建议家长不要多管孩子的成绩,重要的是养成规范的习惯

数学需要严格要求步骤,特别是几何的证明题,一步是一步的分。孩子小学不要求规范,能写出答案就行,但中学不一样,需要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所以告诉孩子,就是不知道答案,也要写,能写一步就得一步的分,哪怕你最后答案错了,但步骤对几步给几步的分 。孩子刚上初中还不适应,等适应了就好了

比方说,-12-3,他直接写-15算错

应该加上一个步骤:-12+(-3)=-15

另外,建议家长晚上检查孩子的作业,只检查他是否全部完成,不负责对错,孩子老师也说,家长只要督促孩子全部做完就好,对错老师来做,不然孩子会有依赖性,如果有问题给讲 我给孩子检查作业,孩子的数学题有计算步骤,我还批评孩子太罗嗦。经过几天的发现,是自己错了。本来数学考试按步骤给分,你嫌罗嗦,那只能得结果分,结果差了,就没分。

问2:题目不会是老师讲还是家长讲好?

初二的知识就是深了不少,家长动脑子也得想半天,答案还不一定对,所以觉得没法给孩子讲了,但即使会,也不能直接告诉他,也要让他自己先去理解,去想想。

孩子有时问老师,只有课间10分钟,还有2分钟铃,来不及。所以只有课前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听讲,基本就解决了,只预习课本,同步配套上完课再做。

会做的告诉他,不会做的就要抓紧时间解决,作业不要拖得太晚,只有睡眠充足,第二天才能上课认真听讲,不会漏知识点。

问3:作业是老师批还是让孩子批啊?

同步配套老师边讲边让自己核对

老师只批作业本,一般古诗默写那样的作业孩子批

问4:家长讲题到什么程度最好?

咱们给孩子讲题,往往是按我们的思路去讲,但孩子听不懂,就容易失去兴趣

俺孩子爸爸只是给孩子提示一下知识点和难点,让孩子自己写步骤

最好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到了那一步,想不下去了,可以点一下

但不要整个题去讲,孩子老说俺讲的听不懂,只好报辅导班了,恶性循环

这不是恶性循环

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们不是老师

虽然我们自己会,但是不会讲

另外,数学最好不要用全解,除非孩子能力比较差,否则太细了,对孩子不好,孩子会失去耐心的

语文谁也辅导不了,太八股了,阅读题意思对了也不行,让孩子对八股文感兴趣太难了 没有兴趣,孩子学得特别累。

所以,让孩子多看看课外书,去从字句里理解深层次的含义,去享受那种意境, 课本与考试,我不去多关注

英语只要孩子把语法掌握了就行,剩下的就要天天读、背、听

语法如何学呀?俺小时候英语就没学好,老觉得唯一的方法就是背?

跟着老师学就行,语法老师都给总结,例如现在进行时、过去时等等,平时做题出现错误,老师会讲的,孩子就应该用笔记下来怎么错的

背好了阅读理解没问题,语法掌握不好,完形填空就不行

学习语言都是个积累的过程,这个不能急,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以后就会出成绩的 语言不只是能说,最高的境界是欣赏,作为一门外语能做到很难,但我们的母语可以 可惜,现在的中小学学的不是欣赏,而是把一篇篇语句美丽,内容丰满的美文拆解成段落 现在的教育说的好听是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应试教育,惨不忍睹

我赞成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不是漫无目的的做作业。应试教育应该提高教科书难度,淘汰掉文化课障碍型学生。而文化课障碍型学生别的方面可能会非常优秀,这样孩子从学就能学习适合自己的。

地理:俺孩昨天说了,地理不好是上课没注意听讲,前一段好像省jw说地理不考地图,不学地图就是瞎子摸象。

你们提到地理,我才翻看了一下书内容,地理历史要想很容易的学好,必须一起学,这两个学科不能分开,可现在无这样的老师

育才好像是跨学科教学,同科异构

问5:建议学好小学的奥数

到书城买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吉林教育出版社,春雨奥赛丛书

现在学也来得及,俺孩子小学也只学了不到半个月,希望杯也进复赛了,今天把初二的带学校去了,说是为了刺激一下生锈的脑袋。还是建议学好小学的奥数,今年高考一道题和小学奥数很类似

羊群建议扎实掌握了课本知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一下奥数,根据孩子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