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门47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7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的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热门47篇)

篇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我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max的旁白开始,max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纽带,而与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才会觉得1900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的温暖。

当max抱着留声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1900时,随着影片的剪辑,max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max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么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华。当max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这使得我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动人,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想到自己一个人看完的电影,一个人写完的日记。人生难得一知己。和我比起来,1900或许幸运得多。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表演是那么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这几年我看了不少电影,但是从来没有这样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更加伤感,更加细腻,更加动人,更加真实一些,只叹我生硬的文笔还无法达到这个境界。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蒸气船上的孤儿,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炉房的意外事故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维吉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1900成长为一个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谁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八十八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对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学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顺势而为就已经足够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伟大而有意义。哪怕这有可能只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乐器店老板在片尾说的:“别担心,不要钱。一个精彩的故事比这个旧小号值钱多了。”片尾:max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尽头。我积压着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来了不该来的地方。好好的分数再高一些就好了,当初不拼一拼,没有赌一把,来到这里,录取老师说:“你的分数报这里亏了哦。”我傻傻的踩着二本线进来的。来到一条破船上,我不会钢琴,也还没有max一样挚友。孤单的开始,但愿不要孤单的结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还在奋斗。今后求学的路上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坚持。而在泪水中换来的坚持总有一天会随时间消逝。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乐,自从他在养父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一生的不分离。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亲情,我明白是血浓于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爱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篇二:《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这是一个漂亮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部分带给人更多感觉的可以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是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生活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可以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大家马上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小孩。然而这个小插曲却可以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念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一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愈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好像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其他人的指导却可以无师自通的弹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知道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我们的追求,他有我们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了解怎么样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乱七八糟的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普通的稳当,出人意料之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伴随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所有的所有那样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然的谈笑风生,这是不是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见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故事总是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完美,可能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何下船对他来讲是这样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长时间,原以为他会携带对那个女生的爱而去找他,但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就够了让他考虑健全的时间,他说陆地没尽头。”这种没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感觉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大家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双眼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所有的所有,好像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持续的联系。

有时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大家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由于天才的陨落才让大家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小孩在没理解专业练习前就能演奏出让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可能正是由于导演的没直接点出大家才能愈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大家知道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刚开始就了解故事的大概进步走向,但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居然能这样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这样之极致,可能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但起来,好像到处都弥漫着让人窒息的环境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大家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日渐老化,等着大家日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见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是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否他的胆量不够,无人了解,也无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须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让人忘记”。

篇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后来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但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篇四:《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篇五:《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看后,我久久地呆愣着,仍然沉浸在电影所营造的情境里。电影主人公1900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出生后成了弃婴,被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收养。他聪明异常,很小的时候就会读报纸上的文字,在轮船上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中年。在1900八岁的时候,收养他的丹尼不幸被铁链撞击而死,1900再次成为孤儿。还好,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宠爱他,都把自己认为好的教给1900,因此1900成长得很快,也很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来到了头等舱,他见到了钢琴,被那美妙的音乐吸引,凭借超人的天赋,1900首次碰到钢琴便能弹奏乐曲。后来他的弹奏技艺突飞猛进,成了乘坐尼亚号旅行的人难以忘怀的回忆。1900对钢琴的痴迷导致他对其他,比如爱情方面的绝缘。他一生没有真正俗世的情人,一生与钢琴为侣,他对钢琴的理解、对大海的痴迷,对梦想的坚持,对维吉尼亚的坚守,这些让我感动的地方一一在眼前浮动。

1900对音乐的理解超凡脱俗。每一次的演奏,乐队指挥都得亲自告诉1900要传统的音乐,常规的舞曲,可是每次弹奏一曲或半曲后,1900总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弹奏符合人们心情和当时情境的曲子,把全场的气氛嗨起来。爵士乐鼻祖杰尼闻听了1900的故事后,决定要来与其一决高低。比赛现场,杰尼傲慢至极,侮辱1900。但是其所弹曲子,1900亦能当场模仿。第三回合时,杰尼说:“我要让你输得屁股尿流。”密友迈克斯激将1900,1900决定反击,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杰尼输得心服口服。这场比赛我觉得1900不仅胜在钢琴弹奏的技艺上,更赢在人格的魅力上。1900在一开始更愿意让杰尼赢得这场比赛,他对杰尼抱持一种惜才、欣赏的态度,这种爱护他人才华的心胸着实令人钦佩!

1900对音乐的挚爱令人感动。一首首乐曲是他的一首首流动的诗。他看见一个人的形色和表现便能猜透他的心境,然后创作出适合这种心境的乐曲,这钢琴就是他的心灵。在大家都远离要报废的维吉尼亚,好友迈克斯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告诉他维吉尼亚将要被炸时,1900说:“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1900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与船共存亡,与音乐共存亡,与梦想共存亡。

看着1900,突然让我想到了陶渊明。一个对钢琴痴迷,一个对诗文眷恋,矢志不渝;一个终生生活在船上,一个归隐于田园,与世无争。这种生活的态度有点道家的思想,与我们所受的教育相悖。我们儒家的教育都是鼓励人要积极入世,要上进,要立功、立德、立言。1900选择这样的道路是该褒呢还是该贬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也只不过是选择陆地生活罢了。

谁选择的对呢?1900所言:“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因为看不见陆地生活能给他带来什么,而且有无尽的不可预知性,没有尽头,所以选择了更能给他确定性的大海,选择了船上。陆地上的我们是否比1900有更长的目力,看得更远,能看到世界的尽头?“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们是否也为生活中的这些不确定、无所适从而愁苦?烦扰?

1900的传奇人生有很多耐人咀嚼的地方,且行且品吧。

篇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前几天把道友推荐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老实说,我没有看懂,但神奇的是,没有看懂的我,从头到尾安安静静的把这部电影看完了,没有快进,没有中途暂停去忙别的事。更神奇的是,看完后我又情不自禁的按了重播,再看一次,当然,就算看了第二遍,我还是没有看懂!只是第二次看完之后,我坐在了椅子上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呆,然后,我想,我看到了自己的琴键。

《海上钢琴师》是由一部意大利片,拍摄于1998年,片中的时代背景是1900年,讲的是一个被抛弃在一艘名为“弗吉尼号”船上的婴儿,被一个黑人加煤工捡到,并起名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1900生于船上,长于船上,最后死于船上,他的一生,一眼望去,简单明了,唯一的精彩是他无师自通的钢琴技艺与自由恣意的音乐天赋。

这并不算是个多精彩的故事,即使它深具传奇色彩,而且外国的,文艺片,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钢琴,这些元素都在拒绝着我去看这部电影。井底之蛙的我,对国外的文化呀,时代变迁呀是完全不懂的,我不懂国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更不懂电影里的那个年代,以及那个年代的意识流态。

我总觉得,文艺片这种东西,它必是和它所属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是血脉相连的,我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如果不懂这些,就去看一部文艺片,那只是看一场热闹,而且是一场看不懂的热闹,而不是看一部电影。

有那个看热闹的时间,我还不如看一部国产的喜剧片,简单,易懂,不费脑,我个人的笑点比较底,不用多精良的制作,不用多高明的.演技,不用多美妙的故事就能逗我笑上一部电影的时间,就能带给我一点因笑声引发的快乐。

但道友强烈推荐,说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非常值得一看,于是我最终决定就看一看吧,因为经验告诉我,有些在我看来只是一场热闹的经典电影,他们的制作往往都非常精良,场景,服装,以及配乐都非常棒,何况还有漂亮的美人以及美人们精彩的演技。

电影一开始,我就有了放弃看下去的念头了,因为这部外国的文艺片,它是用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手法来演绎,我的天呀,这是我最讨厌的表达手法,就连我最爱看的霹雳布袋戏里有用这种表达手法的线,我都看得特别不耐烦。

但这放弃的念头只是在脑海里转了几圈,然后就渐渐消失了,也许是那个高大的,吊儿朗当的黑人加煤工,随意又小心翼翼的把婴儿抱起来的时候太温暖了吧,当然,也可能是小小的,八岁的1900太可爱了。

反正吸引我看下去的绝对不是电影的表达手法有多高明,也不是演员们的演技,更不是那精美的服装,纸醉金迷的场景,因为我看了两遍了,依然没把这部电影的时间线给撸顺,也没有被哪位角色身上的服装惊艳到。

我不懂欣赏钢琴曲,所以那场被捧为经典的钢琴决斗,我没有看懂,我的反应就像那个印度阿三哥一样,每一次他们对决完我就想问:“他输了吗?他赢了吗?我听不懂他第一次看到女主角时弹的曲子有多优美浪漫,我甚至觉得1900和迈克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一场钢琴滑行的恣意有点任性。甚至有些台词我都听得懵懵懂懂,不是很理解!但,我想,我懂得他为什么最后宁愿在船上被炸死,也不愿意离开,我想我懂得他在88个钢琴键和无数个钢琴键间做出选择时的清醒和悲怆。

我想,吸引我一边不耐烦一边安安静静把这场电影看完,又情不自禁再看一遍的是主角1900那纯粹自我的灵魂,是他那看似天真懵懂实则深沉而清醒的人生态度。一千个人看《海上钢琴师》眼里看到的是一千个模样的1900,,有人看到了孤单,有人看到了纯粹,有人看到了胆怯,有人看到自由,有人看到了惊才绝艳,有人看到了天真,也有人看到了绝望,千种百态,因人而异。

但,我想每个看过《海上钢琴师》的人都会有和迈克斯同样的疑问,为什么不下船看看?一次,就一次,亲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考虑过吗?你可以随心所欲,你演奏得像神,人们会为您疯狂,你肯定能赠大钱的,伙计,买栋豪宅,成个家,想想吧?

你不能一辈子在船上漂泊,世界就在外面,只隔着一块跳扳,你只需要走上几小步,一切都在跳板的另一头等着你呢,为什么不试一试?就一次,为什么不下船呢?因为,岸上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那不是他的琴。因为只愿意弹好自己可控制的88个琴键就好,在这88个可控制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乐章,这是他愿意做的。

而在上帝无限的琴键上寻找自己,他不愿意,也没有必要了,因为他从来就知道自己在哪里,有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琴键在哪里。当我们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下船而感到愤怒的时候,其实把角度换一下,用同样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你会发现,我们中大多数人也只是一个不愿意下船的胆小鬼而己。

更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意下船并不是因为船上的生活就是自己内心正真想要的,只是大家都说船上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你也应该在船上生活,并且要懂得知足,要懂得珍惜,你看,大家都是这样的,不是吗?

于是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跟着大家在船上,假装生活得很好,很快乐。唯有偶尔听到内心的呐喊和挣扎时,会有瞬间的动摇,会问一下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你坚定的回答,不是的。但是你不会做出任何改变,你依然将就着,每天重复着弹着那几个生活的音调,每天重复着在别人看来美满,但你自己却感到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

你连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出无限的音乐你都做不到!你的不愿意改变不是因为你热爱你此时的生活,而是你害怕去改变而己。

1900不下船并不是因为懦弱,也不是害怕改变,也不是傲漫得不屑俗世红尘的卑劣混浊,他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呐喊,做了自己的灵魂的主人而己,而人的一生,最难的就是做自己。

但现实中我们更多的人不愿下船却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是从来不曾正视过自己的内心,更不曾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悲哀了呀。

篇七:《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这部电影不是旨在讲与钢琴有关的故事,而是在时代快速发展中的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和归宿的一次偏执的选择,无论电影是否玷污了钢琴,也无论这种看似乌托邦式的剧情和情结,以及其他想表达出的想法是否具备丝毫价值,至少不影响我们看到思想和生活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某种自由,而走出影院继续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时,是否还会有人相信并做一次足够的坚持?相信心中怀揣一份自己想追求的自由,无论结果如何,都赋予它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行动。

也许需要通过一次极为艰难的抉择,甚至再经历一段不堪的岁月,在这种前提和代价之下,还有人能够做到坚持,或者哪怕到不能坚持的地步(虽然这种坚持不可能永久)?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有些人自己并未能够成功达成关于自由的夙愿,但是他们却宁愿从始至终地坚持,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让我们看到,人类思想的任何一次进步,都源于一份相信真理,渴望自由这种在当今现实下被认为是妄想的病人举动。

不仅是一份自由,还有很多信念和东西很容易在这两个步骤便夭折。这两个步骤即是我上面所言:1,相信。2,坚持。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结果恐怕都要形成种种失败,可喜的是,有很少的人做过了,他不只是对他自己成功的进行了一次解读,也是对这个世界做了一份看起来微乎其微的贡献——只要有一个人看到。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个步骤对于每个人而言的难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在第一步就已然被击败,有的人却倒在了第二步,而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尝试过任何一步。

真诚的希望自己以及更多的人能够在生活的压迫中给自己保留一丝反思的能力和机会,让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在行动和失败之前不要轻易否定一切,哪怕如影片中那样——当有一天游轮即将被爆破分解。可你已经看清自己,这个时候你选择下船离开还是留下都将是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在心里并没有给这部影片评分(由于不打分无法评论,在网站上打了个“还行”),因为我觉得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打不同的分都可以理解——这不同于其他影片单纯的讲专业技术或是影片内涵,而是给每个人出的一道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至于这个问题到底是在问什么,那还要看你由这部片子想到了什么,最后,抑或留下一句怒骂或不屑,都将是你对这部片子的答卷。

篇八:《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题记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篇九:《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篇十:《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讲,有人肯听,你就还未完蛋。问题是,谁也不相信我这故事。”没错,一九九零的人生经历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维珍尼亚号轮船内的钢琴上,被一个船员偶然中发现并收养。船员给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员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岁的时候,船员在工作的时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变成了孤儿。八年,船员为一九九零编制了一个纯洁,美好的童年。我想,这也赋予了他洁净的灵魂,造就了他纯粹的生命吧!

电影的画面总会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蓝色的眼眸上,他透过船舱的玻璃,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从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却不能被猜测出眼神中到底藏着什么,他那么的平静,那么的怅然……

八岁之后,他的音乐才能逐渐展露出来,凡是听过他弹奏钢琴的人,都觉得他是上帝派来的,专门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分,也从一开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这片海洋上他弹着钢琴,直到与维珍尼亚号一起消失。海洋、船、钢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数。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在好朋友麦士劝他离开维珍尼亚号去大陆发展的时候,他丝毫不为所动。他的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给维珍尼亚号,和它一起经历四季的变换。然而,当爱情降临时,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为心爱的女孩子登陆。可当他走到楼梯的一半时,他忽然停住脚步,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里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还是恐惧?或许世人永远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诗篇。最终,他回过头,眼神坚定,一步一步走上船来。他的眼里,容不得拥挤的城市,他的心里,只有纯粹的音乐。

多年后,维珍尼亚号已是一艘即将被炸毁的破船,麦士得知消息后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结果,他仍旧坚持着,不肯离开。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广阔了,陌生得让他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一样,没有尽头,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也不愿意茫然无措地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

就这样,他生于船,死于船,从未离开过维珍尼亚号,也从未离开过他的音乐。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腾空弹奏着乐曲,仿佛面对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场熟悉的航行。

最终,他与维珍尼亚号一同消失在苍茫的海上。他最后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钢琴。

篇十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之前听过这个影片、今天抽时间看了一下、怎么说呢?这个片子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说的是演员很棒、制片赞!

一个在游轮头等仓出生的白人小孩被遗弃在游轮上、阴差阳错的被一个黑人锅炉工收养、这就已经埋下伏笔他的人生终究不会同于常人!他的身世是个谜、可能是哪家的富贵子弟小王子般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在杂乱无章的不见天日的邮轮底仓长大!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让人不经意会瞎想、他是在一个TD柠檬箱子里、放在钢琴上被发现的,注定他与钢琴有缘。后来有一幕在度报纸,报纸上的TD柠檬大王、也许他可能是他的孩子!

正因为他养夫怕他被带走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小伙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社交、有的只是黑暗的仓底及无边无际的大海、而电影中贯穿着他没有出生证没有国际、始终漂泊在大海上、像一个从来都不存在的人。也因为正是如此他更善于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听不见的东西、养父的离去让他更加的孤独、这些都后续他的音乐天赋埋下伏笔!

他的音乐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讲故事,游轮上每个人,背后不为人能知的故事在他那他用钢琴弹奏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他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清澈见底的。什么金钱什么地位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之所以这样他的音乐才会那么的让人心动不已。

虽然总是在漂泊,总是表现的不在意任何事或展现的很开心、但是终究到了荷尔蒙的年纪他遇到喜欢的人,而羞涩于表达,始终把自己圈在这坐游轮上,导致有些悔恨。他可以下船但是他的脚始终都没有踏过陆地。他有选择地权利、而他选择了大海,他在这长大熟悉大海的一切,陆地对他来说很陌生,也没有在意的东西,在意的人,太多的未知让他有些胆怯,他尝试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海上漂泊!

看到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很多的未知,面对未知有些人胆怯了、安于现状,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圈,不想尝试去改变什么,因为不想去尝试、未知的领域!我想说的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呢?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片的结局我不喜欢但是我能接受、因为每个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虽然与我想要的不同、毕竟是他的选择!

最终我想说的是跳出现状,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但是毕竟你见过!有对比才会有选择!

篇十二:《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在“维珍利亚”号船上的弃婴——1900在轮船上成长的故事,他在钢琴上的天赋和造诣让我叹为观止。然而,才华横溢的他最终未离开轮船,并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似乎是一个悲剧,常人无法理解,我觉得这与他的身份——弃婴有非常大的关系。父母的抛弃,与母亲的分离,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创伤,而钢琴成了他的过渡客体,充当着母性客体的代理人。我们看到,以后这一生他都与钢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没看到妈妈,一出生就没有爱。他遭受了两次被抛弃,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弃了他,后来虽然有丹尼抚养他,丹尼在他8岁时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创伤。丹尼虽然非常爱他,但丹尼向来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说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让1900不要离开船,1900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始终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音乐,从此音乐成了他可以依恋的客体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个钢琴大师,弹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两次可以依恋的客体都离他而去,他无法相信这世界还有什么安全感,无法感受那种爱。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义在那里,他与船构成了紧密的关系,船是证明他存在的客体,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毁,和他有关系的客体也就随之一起都会消失,那么他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是我认为的这个人。但1900没有真正出生,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会层面上没有出生过,他从来没有走入过真正的社会,不敢走下船,人是社会的,他没有走进真正的社会过,也无法扮演他的社会角色,所以他走在悬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惧,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从来没有出生过。

影片一开始就有句旁白“他没有国籍,没有出世纸,连生日也没有,可以说还未出世”从心理层面,1900确实还停留在未出世的婴儿状态。呆在母亲的子宫里,感觉肯定是最安全舒适的,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姑娘离开之后,他改变人生的动力彻底被激活,决定下船。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1900,下船是一个重生的过程,1900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却又慢慢地停下来,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黑暗,恐惧充满了内心。最终他选择与船同归于尽,这是偶然,但却也是命运的安排

篇十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两天内看了两遍《海上钢琴师》虽然是一部老片,但还是让人推荐才知道。个人所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看完后的感受没有其他电影结束时的压抑、难受或者开怀大笑,而是直击灵魂,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所以今天想写点东西。

看完以后看了评论有的人说很好有些人说很一般 我想这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而1900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被人丢弃在头等舱的孤儿 被锅炉工“妈妈”收养 一生中都生活在船上从未踏进大陆半步 有着天赋异禀的音乐细胞 却因为从小的封闭环境让他成为了一个不敢直面未知事物的人 哪怕他遇见了心爱的人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走回甲板。

最后1900说的话直戳泪点 眼泪跟着情不自禁 最后他告诉观众为什么走了一半他又回去了 他这样说的 站在那里并不是我看见了什么 而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看不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原谅我当时看到之处已经哭的稀里哗啦 你能说他是懦弱吗 很明显不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他遇见了心爱的女人知道了她的地址 可他还是没有下船的勇气 他害怕看不见的尽头 他害怕数不尽的街道 琴键是有限的 创作是无限的 在他的眼中要想让他变成凡人 宁可抛弃他的生命 这也许就是我们凡人无法理解的幸福 只要踏上陆地他可以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一切可他不在乎名与利 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自由安宁,这也许就够了 我希望你会喜欢这部影片 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抱着心爱的人再去回味这部影片 希望她也能喜欢!

篇十四:《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曾有人言,美国电影善于创造奇迹。如果说《阿甘正传》是巧合的奇迹,漫威英雄是热血的奇迹,那《海上钢琴师》便是诗意的奇迹。

何为《海上钢琴师》的奇迹?这世界上天才千千万万,难得的是美好逝去时对我们心灵的直击与触动:遗憾的味道,遗忘的音符。

当我看1900,我看到了什么?孩子般的执拗,还是骨子里漂泊一生的孤独。仿佛跨越了古典之殇,他是再世嵇康。“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身为魏晋琴师,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正如1900所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不幸的是,嵇康与1900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都终为他们的谢幕埋下了祸根。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铺天盖地,弹进众人心里,弹毕,嵇康从容地引头就戮,时年叁十九岁。“他”以心为弦,以身为琴键,坐在布满灰尘的车间,不吃不喝也高贵得像个王子。承担他的是汹涌与平静共存的美丽神秘大海,面对不可挽回的命运,一张破碎的碟盘唤醒往昔,奏鸣,在大爆炸中,1900向死而生,没有太多人难过,但没有人会高兴。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宁愿氐惆尘封,不愿抛却纯真。在鲜花与诟病当中,人们总是嘲讽着这部电影的琴艺只是围绕着表面的“唯快不破”,而选择性地忽略故事中遗忘的凄美。

你未曾漂流过,却一直漂流着;你或许未曾孤单过,却始终会感到孤独;你从未停下脚步,却从未曾离开。1900的懦弱,懦弱得真实。“比起奔向未知的茫然,守着旧梦湮灭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

又有谁能说,泯然于世不是理想的一种,成也大海,败也大海。若以世俗的眼光论处,为何要将陆地的重量强加在一名海之子身上?他所不见的无数种选择,他所见的只是一种选择:回到船上,再一次从船头走到船尾,“世界从身边经过,但只有两千人一次……这才是我生活的陆地。”

义无反顾。

大概是早已阅尽,最后在人群中都已无法找到一席之地,因为他是连耶稣都要问他是谁的一个传说、一段故事、一串音符。叁十年来,在船上他对世界冷眼旁观,却得其神髓。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哪怕一分离就是永别,一遗忘就是永远。

篇十五:《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部在评分很高的电影,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确实如此,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就应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取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终才表现出来,最终到达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1900准备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回到,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终他选取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透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状况正好使他在持续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取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无限,能够是欲望,有限,能够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明白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

最终说一句,先把自我手头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选取是可怕的,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好处的选取中时,那真是太悲哀了。

篇十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x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很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由于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由于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由于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篇十七: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篇十八: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TheLegendof1900海上钢琴师”改编义大利小说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为名,成长于往返太平洋间,任风浪翻腾的蒸气船上。天赋异秉的钢琴才华吸引了爵士乐史上普遍公认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来船上与他较量。而这位从未接触过陆地的钢琴师,更因着对爱情与新世界的好奇,离开他原有的世界,去寻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钢琴。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可以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可以挥洒地通过88块音符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生、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纷繁复杂,我们的欲望日益膨胀,所以,我们的思想有过多的束缚,我们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这些,因此,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羡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乐、钢琴,生于海上,长于海上,死于海上,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一个属于大海的人,在陆地上无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动物,离开了海就会死去一样。离开了大海,他听得到只有在陆地上才能听到的海的声音吗?听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唤声吗?不能。他用音乐与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开始剧烈颠簸,两个人并肩坐在钢琴前,随着海浪的起伏,灵动的旋律,与钢琴一起在地板上起舞。看到这里,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摇摆起来,有点晕乎乎的感觉。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让人恐怖与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乐,这个夜晚变得如此鲜活与快乐。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择,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当他的朋友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生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可以寄托的角落,他选择和船一起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己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择和船一起毁灭,我会选择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面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择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择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择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在这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择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择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没有意义。1900没有父母,没有朋友,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快乐,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试着去思考,特别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可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起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膄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当看到1900面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篇十九: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艺术是有生命的,这句话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里,音乐的运用很能够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个带有悲剧和传奇色彩的1900。

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1900在踏上木板准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一生生活的地方―邮轮弗吉尼亚号。在这艘船上,密集着形形色色的人,唯独有一个人,他对大海,有着始终如一的钟情。对名利,他从来没有动过心。对音乐,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他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应付得来。走过跳板,前面有无数的键盘。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么奏得出音乐?那是上帝的钢琴,我弹奏不来。”他说:“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镜,茫茫无际,思前想后,那样的日子怎么过?”有时候,我们在尘世中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而痛苦,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舍弃而痛苦。有太多的选择,就会有很多的杂念,这些往往会让我们忘记了我们最初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1900的心中,他只爱大海,只爱双手在琴键上飞舞。音乐和他是融合在一起的,在那艘船上,只要有音乐陪伴着大海,他的灵魂就找到了栖息的地方。

1900用他的一生守护着大海,热爱着音乐。他最好地诠释了自由来自内心,真正的热爱是细水长流的坚守,是坚如磐石的信念。

篇二十:《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我看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在海面上爆炸时,那冲天的火光在我眼前跃动,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中为什么1900宁愿舍弃生命也要留在船上?我仔细寻找着--

1900年的第一天,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观后感。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8岁的1900养父意外死去,他的养父温和而豪爽,对他极好。

1900不愿离开船,也许这是他怀念养父的一种方法,向养父表达感谢,选择与养父一样,葬身大海。不得不承认一位普通的工人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将一个婴儿养大。这里或许给了我第一个答案。

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规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规矩全都滚蛋。”

1900从此迷上了音乐,这不仅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天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资极高,也因为他发现,通过音乐,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达出来,那一声一声的痛楚打动着他的心,也让他对这残忍的痛苦从此释然。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Max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1900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忽左忽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观后感》。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

或许1900为了音乐而放弃了生命,为了在海上走其他自己的钢琴曲,而选择永远留在海上,而拒绝了他一生唯一的知己Max的请求。我找到了第二个理由。

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他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1900对着镜子练习了一次又一次,但他还是没能将唱片送出。1900也做过大胆的举动,偷偷的跑到船舱,将吻印上睡美人的唇后立刻躲起来,那一刻,该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刻吧。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第三个答案我也找到了。也许他想在船上回忆他那没有结局的浪漫邂逅,守着他那没结果的爱情。他对大陆上的城市感到恐惧,而放弃了本可以获得的爱情,放弃了平凡的陆上生活。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他一次又一次与负责人协商,他多次上船寻找1900,都没有找到。直到他从乐器行老板那借来了多年前1900录下的那首爱情曲的唱片和唱机。失望的Max欲离去之际看到站在阴影中的1900,开始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Max极力说服1900跟他下船重新开始,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中,1900说出了他不再下船的原因,“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到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1900选择了在船上也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他一生中,陪伴他的只有大海、钢琴、音乐。

现在繁复的社会中,也许不会有像1900这样的人了,很少有人能经受得住这个世界的诱惑。在其中,我们的心不免沾上一点尘埃,1900的琴声能带走那些尘埃吗?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试着去思考,特别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可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起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膄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当看到1900面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篇二十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一一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一一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篇二十二:《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的出生,似乎已注定他孤单悲凄的命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成长的环境,让这名没有身份、无师便能自通的天才钢琴师与孤独相伴。88个键盘是他唯一的快乐,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驿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为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他情不自禁地囿于自己的钢琴音乐世界里,拒绝陆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暂的一生永远没能有勇气走出弗吉尼亚号,因为来自内心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让他选择现状。最终,他安心了现状,为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带去快乐,消除他们旅途的乏味与不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认同并坚定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连他唯一的朋友通过尽力也没能改变他。

怜悯他的身世,同情他的处境。有三次为他落泪第一次是他的暗恋,那样青涩又那样的真诚,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看着他在爱面前表现出的懦弱,为他同情。他心爱的姑娘甚至没有感知到他的爱怜!只差那么一小步,他丧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恋爱的机会。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亚号,他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恋人,成为孤苦的人儿,那段爱情成为一生的怀念和伤痛。第二次为他落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决定要走出这个禁固他的大船,开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梦想的勇气。当他与每位看着他长大的弗吉尼亚成员分手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来就会从他的脚下将要开始延伸,然而他却步了。再次为他的懦弱伤感。第三次流泪,是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他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碎,没人疼没人关爱,又那样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弹钢琴的双手,让人呜咽。可怜的人儿,选择了让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宿命,其实是性格所至,是成长环境在心底无形留下的轨迹,让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为1900哀伤!

篇二十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你可以奏出无限的音乐。”

“我喜欢那样,我活得惯。”

……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抚平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弹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际遇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他奏响的是自由理想主义轻灵完美的挽歌。

篇二十四:《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能够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终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明白路该往哪里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能够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齐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篇二十五:《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观看了海上钢琴师,不得不说这是很好的一次体验,记录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场景。

海上风暴中的船随波涛起伏,1900邀请MAX体验他的“晕船药”——钢琴舞。1900坐在钢琴前在起伏不定的风浪作用下滑行于大厅中,他指尖倾泻出的音符附和着船身晃动的节奏,就像在大厅的各个角落翩翩起舞,配乐与画面激荡昂扬,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沉浸在风暴舞曲中。

1900在头等舱即兴演奏时跟MAX讲解了自己观察到的每个人的特质,他此刻不停变换的乐曲风格正是他观察到的人们化为了音符,由他的指尖娓娓道来,音乐的记录和叙事功能被他淋漓尽致地展现。

经典场面——斗琴。三首曲子展现了1900在斗琴过程中心境的变化,最初的他认为这是同样热爱音乐的两人相互切磋交流技艺的舞台,所以他选择了轻松快乐的《平安夜》。为对手高超的琴技折服,为表敬意用自己的方式再弹奏一遍对方的选曲。发现对手将音乐视为斗争的工具并遭受对方的言语攻击后,他选择更高超的技术——单人四手联弹。其实对待音乐的态度各人有各自的自由,纯粹的热爱当然值得称颂,功利却也未必不好,但电影通过斗琴片段让我感受到纯粹热爱的可贵,音乐成为与人交流的桥梁时,传达的情感太细微丰富了。

1900在录制CD时透过窗口看到了让他一见钟情的姑娘,然后,轻盈优雅得像姑娘的气质一般的曲调就从他的键盘上流淌而出,诉说着他的倾慕和爱恋,他将唯一一张CD包成礼物打算送给心爱的女孩,那一眼的心动和随后的忐忑,用音乐诉说心情的青涩举动,夜里船舱中轻轻一吻,让人看了既心酸又幸福。

1900与MAX在报废的船舱中最后一次谈心,我很难轻松地说出“我懂得”。MAX欣赏1900的才华,多次劝说他下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将1900的作品一直留作纪念,为寻找他不遗余力,听到解释后尊重他的决定并认真告别,将他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他们也许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生死的认知也不同,但是,在1900做出了不下船的决定后,MAX总是支持他、接受他、尊重他,这份懂得和支持太宝贵了。成全,即使困难也愿意成全,这就是朋友的意义。

篇二十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隔20__年,“弗吉尼亚号”重新响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抚琴键开始了他的永恒表演。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于11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公认的影史传奇,在技术修复后重新焕发出了光彩。作为首席营销平台,淘票票也在今年连续推广《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奥斯卡获奖(提名)影片之后,再次将一部影史经典推荐给中国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质外片内容。

“谢谢你们,在20多年后赋予我的电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作为一手缔造《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次特地为中国观众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录制问候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可以进入中国的电影院和中国观众见面,是给了电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上映以来,《海上钢琴师》展示出了其作为经典的魅力。这部于1998年首映的影片,此次在登上淘票票平台后开分即达到9.6分,收获了超过45万的想看人数,目前累计票房近5000万元。不少淘票票用户留下评论道:“哭晕在了电影院,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这是我为数不多愿意‘N的n次方’次重温的影片,难得有4K修复”。

在这个周末,除了去影院重温《海上钢琴师》带来的感动,影迷们还可以借助淘票票“爱艺之城”平台,去回顾更多的影史经典影片。在《海上钢琴师》重映之际,“爱艺之城”向影迷们推荐了20__年20部高清修复片单,在优酷平台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霸王别姬》等影史杰作,带影迷走入“爱艺之城”,重拾经典记忆。

今年8月,淘票票联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全国艺联”)推出了“爱艺之城”,旨在为喜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打造一个独特的线上社区,为用户提供电影资讯、社区交流,以及包括周边产品、参与官方活动在内的用户权益。“爱艺之城”将盘活存量全国艺联用户,并利用大数据精准触达更大范围目标人群,推广、普及艺术电影,打造全国最大的艺术电影社区。

篇二十七:《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是个被黑人Danny在船上收养的孩子,他无父无母,甚至没有国籍。五岁的时候,Danny因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1900,从此他又变成了一个孤儿。举行完葬礼,可爱的1900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一个夜晚美妙的琴声在船舱中飘扬,把熟睡中的人们都吸引了过来,大家才发觉凳子上坐着的是1900,他那娴熟的演技震撼了船上所有的人。

从此1900在船上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他用音乐诠释着每个人的心灵世界,给船上的过客带来惊喜和欢乐。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娴熟,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许多次,他的好友MAX都劝他离开船,上陆地,但他都没有走下去。在一次录音时他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的美丽姑娘,他的音乐随着姑娘的一举一动而变化着旋律,他深情地演奏着,陶醉在自己的乐曲声中,象是在向姑娘诉说爱情。这是他唯一的留在世上的音乐,但他却拒绝发表。他决定把它送给那位深爱着的姑娘,可在滂沱的大雨中,他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心思。姑娘要下船了,他挤开人群,找到了姑娘,但在要送上他的礼物时却被涌动的人群挤散了。之后,他更加孤独。过了几年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要下船了。当他带着好友的期待走到舷梯中央的时候,他却停住了,望着岸上的高楼大厦,他却再也不肯挪动双足,很久很久,他就那样站着。那一刻,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随后他把帽子扔向海里,然后来个急转身,大步返回了船舱。这一刻,我们才明白,即使爱情也没能让他离开这首船。之后,他在船上继续他的音乐人生,直到六吨的炸药把这首船炸掉,他也没有离开。电影结束了,我们从他最后的叙述中也明白了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就如他所说,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

我们的一生要怎样度过?海上钢琴师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执著,他生于船上,长于船上,然后宁愿在船上结束自己的年轻生命也不肯离开。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场悲剧,但我却认为他的短暂一生是快乐的。因为,他在船上有美妙音乐的陪伴。而离开船,他的心灵会不安,会焦虑、会恐惧、会孤独。能安然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即使短暂又如何呢?其实每个人一生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船只,找到了就安心地在船上奏出自己生命的乐章吧!

篇二十八:《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主角1900,出生后被遗弃,之后被船上的煤工收养。八岁那年,养父的离去让她就这样一直孤独下去。也是这一年,她接触了钢琴凭着自己的悟性与弹钢琴时的专注,1900拥有着无谱却胜有谱的钢琴演奏之路。眼前头等舱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可将其的内心洞察,然后以钢琴曲的形式演绎出各人的不同心态;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来与他较量,最后黯然神伤地离开…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独的,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儿时没有同龄伙伴的玩耍,从出生到死亡,他不曾离开过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从小演奏的钢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于是,演奏之余,他翻开电话簿,打给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对他的不解,这是他第一次打电话,也是最后一次;当他遇到他心仪的女孩时,他努力去接近她,却总有不同的因素阻拦,他人无意的,他自身很难逾越的;当唯一的好友满怀憧憬地为他设想美好而温馨的生活前景时,他含着泪,默默地望着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象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似乎拥有着登峰造极才华的人们都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感伤与伤痛,还有像入境后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带来文学变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绘画大师梵高…他们的个性与天赋给了他们惊艳的才华,也给了他们无法走出的忧郁,给了大众永恒的养分,却只给他们短暂的成就感。

电影娓娓道来这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的一生,将他的旷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乐家几乎完全没法和他比)与避世的人生态度故事般地讲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听,以一种淡淡忧伤的视角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同身受了没有亲人、没有伙伴的痛苦,给人小小的温暖、友善带来的不同。看完电影,除了感伤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应该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亲人和那些关心着我的人,还有陌生人更好些,减少不解带来的不快。力量微小,但毕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篇二十九:《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记得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我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篇三十:《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电影结束时,黑白字幕慢慢闪现,但我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哀怨的小号声划破了我的心,悠扬,但沉重地压在我的胸口。我心中的悲伤就像浓茶,持续很久。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并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徒劳地演奏的时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由一个锅炉工人抚养长大。他的名字是“丹尼·布德曼1900”。他是一名天才的钢琴演奏者。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随着钢琴跳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们的心灵。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限制在船上。虽然世界从他身边走过,但他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的“弗吉尼亚”。他曾经崇拜过那个平凡但布满灰尘的女孩,但他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在舷梯上,他看着无尽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来。他还有一个真正进入他内心的朋友,但他拒绝和他一起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数百万个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数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种生活?我不知所措,只能选择一种死法。”因此,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与残破的——号船一起爆炸。

一架钢琴,琴键是开始,琴键是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生活的梦想总是存在的,但他终其一生都会退缩至死。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战胜命运的信心,这让他习惯了孤独。他的“无所作为”让他的幸福成为一场悲剧,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看,我不禁想起了距离和我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地问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和工作,但我能仅仅为了生活而生活吗?在我心中没有这样一个自由和诗意的距离。或者,虽然我心里有这么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却因为理想和懒惰之间的矛盾而犹豫不决?

篇三十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有一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篇三十二:《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我觉得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那时候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篇三十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篇三十四:《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篇三十五:《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根据一本书的推荐,我看了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原来这部经典之作早已是很多人的最爱,可我却才刚刚知晓这部大作,领略它的内容。

1900是一个在船上被一位船员收养的孤儿,没有姓名、没有国籍,他靠着自身的天赋,成为了一名船上的钢琴师,却从来没有下过船登上陆地,即使到了陆地上他可以找到他心爱的姑娘,即使到了陆地上他可以有名有利,即使……但最后,他在船与陆地的楼梯中间,仍然选择了终生呆在船上,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也死于船。在影片的结尾,他告诉了他不愿意登上陆地的原因: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1900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在船上,一拨拨的人来,一拨拨的人走,他为他们表演,为他们送行,他深邃眼睛的深处是智慧的大脑,他能够一眼看穿船上的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无论是头等舱的乘客还是三等舱的乘客。可是又如何,这些各怀心事的人在结束了几天的船上行程之后,最终都要回到陆地上开始各自心事中的继续的延伸;唯独1900,他不需要,他的所有世界都在这艘船上,他用钢琴的88个健可以任由发挥的弹奏他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有时是快乐的,是忧伤的,是孤独的,但是可以完全由他掌控的。但是如果一旦登上了陆地呢,他会受到许许多多与音乐无关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让他迷茫,欲望太多太大,他将失去音乐的灵感,失去他心中的那个世界。

一开始,会有人觉得1900很懦弱,为什么不去接触一下另外一个世界,在影片没有结束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难道影片只想表达一个音乐奇才固步自封的心里状态吗,直到看完结尾,我才恍然大悟。其实生活在陆地上的我,又如何不是像1900所担心的那样,欲望太大,无法掌控呢。我常常希望自己无所不能,看到各个领域中的优秀人才,我想成为无数个她们。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杨澜,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她那样的知性才女;当我看到我身边优秀的英语人才,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他们;当我看见周围的朋友一个个都在学车都在出国旅游,我也会把这些内容作为自己的计划中的一部分……因为欲望太大太多,我常常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非常的渺小,无法去实现心里的很多梦想。生活的快节奏,让自己非常的急功近利,为什么不静下心来一步一步的来呢。

1900在弹钢琴的时候,其实是在观察这个世界。他明白,但是他又不深究,也不改变。他是游离于异次元的存在。有时候我也喜欢做一个观察者。想很多,做得少。知道自己的弱点,却从不改变。任性如我,有了1900这种例子,更加想纵容自己。你演,我看,我说,你听。

其实,人类的很多梦想,都是通过比较而得来。今天你买车了,我决定后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买上自己的小车;今天你当上了经理,我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两年内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赶上你……。这些努力和目标,在今天的我们,往往成为了标榜人类奋发图强的、积极上进的褒奖。可是有些东西真正是自己需要的吗?你今天睡家里7尺的床,所占的只是这个床的二分之一,明天睡五星级酒店的9尺床,所占的也不过是你睡在家里的床的那一部分大小。其实,人类更多需要的只是实现这些目标后,心里的优越感和外界带给他们的羡慕和赞叹。1900是睿智的,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仅是音乐的奇才,也是洞悉人类本性的奇才,这个从来没有下过船的人,却比在陆地上生活了一辈子的人看的更深更远。我们不可能像1900那样,在船上生活一辈子,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要有一个让自己的内心所停泊的港湾,心停下来了,才能静下来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许你追求的东西的确在外界看来是追求名与利,但只要你内心要的只是那个拼搏的过程和你所认为的意义,那也无可厚非。

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你如果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一定会错过另外几种生活方式,既然选择了其中一种,就按照这样的状态走下去,生命有限,无法分身,考虑的太多,只会压力太大,心静自然逸,有如1900那般,无欲无求。

篇三十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先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美国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没有出生证明因为他没有在医院出生,没有国籍因为公海海洋不属于任何国家1900TD柠檬从一出生就和钢琴结下了一生之缘;钢琴上捡来的,旷世的钢琴造诣、不一样寻常的人生经历、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却又不去遵守人类通用的生存规律的人,少年时的td1900和其他小孩一样拥有一颗叛逆的心他的叛逆是可爱的无害的。当他穿过禁止通行往高级区的门;第一次听到钢琴的声音,就是那个夜晚他来到那台钢琴前;随心而动拨弄着钢琴发出优美的旋律,惊东一船乘客、当船长告诉他私自来高级区并且弹琴是违规的,他的回答是。theregulation法律法规是用来约束那些因为自私自利而违规的人的,对于一个纯情的人来说他需要最大的自由,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这样一个偌大的世界很多人是生活在忙忙碌碌中、虚伪的表情下、可还是感到彷徨和不安;一个纯情的人什么能很好地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杨雨说;纳兰性德是一个纯情的人他根本就不应当生活在这样的人世间多情的人纯情的人在这个世间的存在,往往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没有好下场的,纳兰性德是这样的南唐后主是这样的魏晋时期的嵇康是这样的,1900也是这样的。

他懂得如何用音乐去表达生活,见到过心动的女孩,他会用音乐抒发情感,他用最笨拙的方式表达爱意获得女孩的芳心,他的出身是孤单的,他终究还是孤单的。

1900他用他一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人能够一生的单纯能够一生的纯洁,每个小孩子都是那样的天真纯洁,但不是每个成年人都是那样,社会给予的东西太多我们都无法选择,完美的音乐是自由的音乐、是自然的音乐、完美的音乐就像1990一生,顺其自然随心而动。

当1900听说大海的声音;那是一种给人力量让人震撼的音乐,他不懂,因为他就生活在没有离开过海的船上,当他听说要听见大海的声音需要离开大海来到陆地上生活几年,他想听,他想去听大海呼呼的声音,他收拾好行装准备来到这个复杂的世界,刚刚走到船头看见漫天的高楼他止住了脚步,一个纯情的人渴望生活到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但他无法控制漫无边际的琴键,世界太大了就没有自由,完美的音乐需要自由,需要自然,需要纯情;失去自由、自然、纯情的音乐不是他想要到音乐。

1900想和人交流他发现了一部能够拨通通向外面世界的电话,翻着号码他的目的就是纯粹地想跟人交流,可是人海中有多少人是闲着的,人们忙着生活、忙着工作、从一出生就注定一辈子跟别人比个高低,小的时候孩子们比聪明,长大了比财富、比地位、比漂亮、比才华,一辈子生活在抱怨和不足之中、死亡也在之中,世界就变得安静了;可之后又重复着一样的命运,自然说不上两句话,就会收到比较难听的拒绝……你白痴啊,你有神经病……

他根本就没不懂什么去跟人攀比,当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听说海上有那么一艘船上有那么一个人有很高的钢琴造诣、钢琴比自我弹得好,杰利为了比个高下搭上这艘船,在比赛的第一回1990弹了一首优美的圣诞曲;在现代社会中称得上的钢琴师是不会用那样的曲子来比赛的,第二回中1990听到杰利动人的爵士乐感动地流下了泪;忘了自我是在比赛在第三轮中吉利说了一句带有侮辱的语言;让你屁滚尿流,纯情的人是有自尊的,就是那一段在1990乱舞的双手下诠释了,辱人者自取其辱。

能够这样说1900是一个孤单但不孤独,没有爱可是有请的人。他的生活环境中、从一出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没有七大姑没有八大爷仅有一个船上的添煤工是他的养父1900还是很小的时候添煤工死去,说他孤单但不孤独是因为他生来就是孤单的无亲无靠,可是音乐陪伴他的一生在音乐的世界他能找到自我意识,养父教会了1900认字,养父死去的时候他流了有情的泪,从哪个时候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在也没有至亲的人。

1900就像是一个看破红尘出家的道人、没有名利他是平凡的没有财富没有家人;没有还是没有;他拥有的就音乐般情怀,《红楼梦》里一首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仅有名利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仅有娇妻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是忘不了、忘不掉的太多太多,1990他从没有这些从来就没有,所以他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喜欢用不一样的眼光来审视不一样于一般人的人,像1900那样的人;人们无日无夜的追逐着荣华富贵,遇到困难了就用抱怨来发泄发泄,年轻时候抱怨社会的不公社会的腐败,当权者的无能,然后一代一代的总是要过去的,当年轻的一代老了有了地位有了权力,他们却忘了年少时候的梦想,反而被残酷现实的社会所改变世界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反复循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可伶人性,做一个纯情的人多好,可是纯情的人在这样一个诱惑的世界多苦。

1900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乐一样,能够用音乐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刚开始的时候音乐缓慢而优美音乐的中间时时刻刻都出现了感人的音符音乐的结尾平淡而凄惨,这种平淡的凄惨能够让人流泪,1900最终随着船的炸毁结束了自我的生命在。死亡的时候他一次抬起自我的双手演奏那无声的音乐,他能够听见。

篇三十七:《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部在评分很高的电影,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确实如此。

一个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就应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取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终才表现出来,最终到达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在1900准备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回到,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终他选取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透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状况正好使他在持续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取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无限,能够是欲望,有限,能够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明白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

最终说一句,先把自我手头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选取是可怕的,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好处的选取中时,那真是太悲哀了。

篇三十八:《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篇三十九:《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给自己保存一些仰头的可能。

篇四十:《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大家都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条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存在,然后判断结果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海上钢琴师》不失为一次人生的实验,最大的条件就是没有父母,不在陆地生活,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观众都对1900在小时候突然就会谈钢琴,能准确说出娱乐大厅里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绪、行为特点,此人刚刚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惊讶。虽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我们都会亲见或听说身边一些类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观察婴幼儿,发现他(她)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行动或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话,这些行为、话语首先让人感觉就是超越婴幼儿实际的成熟年龄,并且行动与话语往往还很有智慧。婴幼儿究是什么?身心特点如何?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观点认为婴幼儿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后有一种身心上的灵性,如何看待、对待,或者教育当中如何培养这种灵性成为一个话题。我们来考察一下发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也不会有所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地、教育目标等等,他也不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竞争等等,虽然有船员们“会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但整个过程来讲是善意和宽松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识文断字,还有必要的思维步骤要求,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收养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词语联结起来形成更全面的意义,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过漫画书刊来获得陆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断的,他也一定与人们交流过他的看法,但那样的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以幽默对待,也不需要刻意纠正他,或者纠正也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嘲笑的纠正。总之这样的教育环境保留了1900的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儿童开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词、学琴、做算术题等等的时候,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理性教育,并且我们往往假定儿童是一张白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师按严格的技能程序来教授。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灵性不失,渐进一些理性,可能我们现实的教育是灵性全毁而理性未建。

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1900没有名利的感觉与思想,不知什么是竞争、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篇四十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喜欢看外国电影是从初中时期周末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我对正大综艺兴趣不大,对正大综艺节目完了之后的正大剧场兴趣浓厚,为了不错过电影我也会把正大综艺节目看完。如今回忆,感觉那些综艺节目还是那么漫长,那时盼着综艺节目快点播完,看正大剧场时又感觉那些电影播的太快,时间不长就播完了,我知道我的感觉是逃不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那些经典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欧美电影,在被岁月侵蚀的记忆中残留下来的镜头还时常在我脑海中闪现。也许那时候欧美电影比较发达,就像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影响人们的生活一样。看过《电影的历史》这部厚厚的书之后,更感觉电影是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美的影像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思想,以不同凡响的组合方式表达了人真实的生活与永存的梦想。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时长2小时45分钟,导演是吉赛贝。托纳多雷,主演是蒂姆。罗斯饰演1900,主演不会弹钢琴,但为了这部影片练习了半年,影片中弹钢琴的手都是主演的。这部电影的配乐钢琴曲是由世界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弹奏的,观看时一边赞叹主演的演技也一边钦佩马克西姆的弹奏,带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这部影片除了视觉听觉上的收获,还有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哲思。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两千多人的船到达纽约,船员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于是他收养了他,起名1900。1900就是在船上长大的,船就是他的家,船上从船长到船工都是他的家人,他的直接收养人死后,他怕被移民局抓上岸,就消失了,当他又出现时就已经是会弹钢琴的神童了,就这样他一直在船上即兴演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他的头脑里有那么多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让音乐在琴键上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快乐,船上的人和每次上船的人都喜欢他的音乐,他被称为海上钢琴师。

有一天,1900遇到了小号手,他带着小号手滑着弹奏着乐曲的钢琴在船上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行”,这个恶作剧惹他们哈哈大笑,好不痛快,从此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开始了在船上的生活。这期间,电影有几段非常精彩的地方,1900与自称爵士乐的创始人比赛弹钢琴,1900满头大汗弹奏着,似乎有四只手在键盘上游走,弹完那一曲,1900把烟凑在琴弦上,烟被点着了,所有人的状态、眼神,都停止不动了,也许是时间停下来了,非常精彩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1900遇到他喜爱的女孩儿即兴演奏出了最美的一首钢琴曲,他不允许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想把唯一一张刻录盘送给那个女孩儿。他为去找那个女孩儿决定下船,却望着纽约的高楼大厦始终没有走下悬梯的那一刻。影片的很多个镜头都表达着人生的孤独,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但1900孤独的背后却是音乐给他带来的无尽快乐,没有孤独便不会感到尼采所说的酒神艺术所带来的美好,原来孤独也是可以享受的,1900又把这快乐美好用88个琴键即兴弹奏出来,让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了音乐的魅力。1900不想与人比试高低,他只想与音乐做伴,当这个现实社会伤害了他,他用不羁反抗着,去他的规定,去他的爵士,这是他鄙视现实的唯一一句,名利也全然吸引不了他,在1900心里也是去他的名利。

小号手下船以后,世界发生了战争,一贫如洗的小号手在影片开始来到乐器店恋恋不舍地出卖他的小号,当店主播放1900掰碎又被粘合好的那张唯一想送给他喜爱女孩的刻录盘时,小号手便给店主讲起了没有人会愿意相信的1900的故事,那张唯一的刻录盘是小号手收拾起来放在那架钢琴里的。

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号手的故事,小号手得知那条船要被炸报废,两次进去寻找1900,他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1900一生没有下过那条船,永远也不会离开那条船,最后小号手在船上播放那首1900为恋爱女孩儿所作的最美曲子,才终于见到1900,听1900讲述了后来的生活。在战争爆发时,1900为伤员弹钢琴,让将要死亡的人怀着美好死去。1900与小号手这段对话也是影片里非常精彩的一段,1900终于告诉了小号手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是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尽头,下了船不能再孤独,不能再找到有限的琴键,不能再弹出自由的乐曲。小号手听着1900讲笑话,泪流满面着离开了那条船,船在海上被炸报废,连同1900这个音乐天才,连同1900的孤独自由与不羁。

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与船同归于尽,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存在的海上钢琴家,给观影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存在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存在,还是人根本没有看见也不愿意去看的东西,电影都为人们表现了出来。孤独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真实有意义的存在,只有用美好才能把孤独表达完整。

我回顾起来,电影除了精彩的影像,音乐,故事,思想。也表现着这几个元素,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艘船。亲情,是1900喜欢的那个女孩去纽约寻找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多年前也是乘着这艘船并和1900合奏过,这个父亲说他只剩下了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小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爱情,是1900看到这个女孩儿时产生的感情,曾让他为此冲动,最终却没有下船,也为此1900沉默了很长时间,把自己整日装在孤独里。友情,也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表达,人与人之间是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称之为友谊的感情的,为朋友洒满热泪,让观影者不禁也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它为人生表现的内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特别的感受。从这部影片中我也觉得,每一个人无论他结婚与否,有无亲人,有无爱人,有无朋友,自己的家肯定是要有一个的,不为别的',只为来安放人的孤独、自由、不羁。那艘船就是1900的家,他的灵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安放在了那里,有那艘船才有了1900那没有被世俗玷污完整又完美的一生。

篇四十二:《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篇四十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00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篇四十四:《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1月电影《海上钢琴师》在内地院线以修复的画质重新上映,这部豆瓣评分9。2的神作,是无数人,无数艺术家,无数男女心中的挚爱。吉赛贝·托纳多雷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曾成功塑造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等经典作品,从人性,美丽,艺术,伦理各个角度完美的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大师”。

我和朋友在17号看这部电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的导演一定是个艺术家,一定是个钢琴家。”用话语描述这段最经典的片段——在那个暴风雨夜晚,1900带着麦克斯弹的那段华尔兹,随着“维珍尼亚号”在海水上下左右荡漾,弥散在大海深处,钢琴在金色的大厅里旋转、飘移,仿佛优雅的黑天鹅在冰湖起舞一般,那无比欢快的琴键,麦克斯那傻缺的嬉笑声,这样的场景一生难得,如梦似幻,飘逸、潇洒、浪漫到极致,完全不像是真实。直到钢琴最后撞碎在船长的房间,才仿若让这个梦醒过来。

1900是电影的主人翁,他出生便被他的移民父母抛弃到船上,本来他的父母是把他抛弃在富人区(“维珍尼亚号”巨轮上的有钱人、贵族消遣的地方),希望他被有钱人捡走,过上好日子。但是,他最后被一名打算从富人区捡点值钱的玩意的黑人旷工收养,开始了他在海上,准确的说是船舱下面的工作场的生活。他在飘摇的大海船舱下幸福满足地长大。

直到在7岁左右,一场飞来横祸,让养育他的黑人矿工不幸意外死去,养父的去世让这个孩子失去了所有的安全感。他在养父的尸体被抛下大海的那个时间,仿佛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海鸥的歌曲,那一秒的触动,让他违背规定离开船舱走到了富人区,那里莺歌燕舞,和他生活的仅有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他在玻璃窗下听到了钢琴的演奏声,他的脸与玻璃窗上画着的天使的手掌重叠,仿佛告诉人们,1900一个被上帝亲吻的钢琴天才在此时就要开创属于他的纪元。

1900长大了,他用他的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注塑在演奏钢琴曲中,他为富人演奏,也为移民演奏,无数人听了他的曲子,说他是最厉害的钢琴天才,让他下船去陆地的黄金殿去演奏赚钱,他一一拒绝。随后他遇见了麦克斯,他最好、唯一的朋友麦克斯,他们一起演奏,欢声笑语,他遇见了人生的初恋,麦克斯劝说他下船和他的初恋一起结婚生子开始新生活,并且他的初恋对他表示好感,并告诉他自己的住址,种种迹象表明只要他下船他就可以得到一切,他的爱情、他的安稳快乐的人生——这也是整篇电影最温柔,最美丽的片段。

但是,当1900终于决定人生第一次走下甲板的时候,他看着一望无际的城市,城市的工厂里冒着滚滚黑烟和天空融合在一起,无数蜂窝般的房子,无数来往匆匆的行人,让他感到害怕、恐惧、不安……1900惧怕了,他回到了船上,荒废地度过了一段时间,麦克斯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说:“延绵的城市应有尽有,却唯独没有尽头。”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而陆地对他来说,是另一架钢琴,一架不属于他的钢琴,无法演奏,无法歌唱。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麦克斯,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艺术家的偏执,艺术家对艺术的疯狂执念,让1900在生命的尽头,仍坚守在船上。爆炸声响,巨轮彻底消失,1900也随着火花消逝在“维珍尼亚号”上,有人说1900根本不存在,他只是麦克斯臆想出来的一个不存在的朋友;有人说1900根本不存在,他只是一个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有人说1900根本不存在,他随时出现,随时消失,他的出生,他的经历,没有一个人可以证明,哪怕最后他死了,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影片已经结束,我们平凡的生活却没有结束,世界的尽头和人生的彼岸,永远存在正在追求美丽灿烂梦想的追梦人,他们永不泯灭,永不停歇,永远如春花灿烂,如秋叶静美,如同那红红的玫瑰“明知会散落仍不惧盛开”。

篇四十五:《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它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没有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但它却是一部关于内心深处最微妙弦动的灵歌。

影片的主人公1900说过这样几句话:“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土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很多观片人认为1900是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害者,他接受了自我毁灭的结局,从而也就没有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反而从中产生了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缺乏了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这种观点我不予否认,但我却不赞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一尘不变的就是它不停的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时刻在改变,科技、文化正飞速发展,我们的步伐也在喧嚣浮躁中驱驰,渐渐地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脚步,只是一身肉体匆匆来往。在这个大多数人都疯狂追逐“钱和权”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渐渐变了质,甚至对某件物品、事物的喜欢,也是基于某些目的。而1900他就像一个孩子,一张白纸,它执着而单纯的喜爱着钢琴,美妙的旋律只取悦自己或是献给心爱的人,他知道他能拥有什么,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根本没有必要拥有的东西;它知道它不了解什么,也不去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迷惘。若是他走下船,他或许可以在陆地收获名利,却只能以遗失本真来作为代价。

最终,他选择与巨轮一同消失在天际,不是懦弱,而是遵从自己罢了,因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如此平静。1900,一位驻守在我心中的美丽。

篇四十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一个人,一艘船,一架钢琴,一辈子的光阴,一段传奇的故事。“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目前为止我在海上体验的时间很短,我总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轮,在大海上航行几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体验在海上的感觉。一艘船孤独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阳光和星空,四周几乎没有分别,可以学着放松,让晃动的船体带我回到婴儿时代,感受对周围的未知,对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无所事事。也许最初几天我会到处溜达,保持亢奋和好奇的劲头儿。然而也许十天,也许二十天,当这种新鲜的感觉一天天消散,厌倦、疲惫、无聊、焦虑、愤怒、恐惧……随之而来!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运!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须和孤独长时间相处。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自己交流,船上来往的旅人,正好给了他多元化的感官体验,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给了他无惧生命的力量。而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也为他的演奏注入了灵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学习,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独有的,是任谁也无法夺走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开启了自主意识模式,并擅长用意识创造和体验生命。我们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等行为模式的意义是为了打开我们的意识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体验到的去创造更多可以体验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从不期盼那个目的地的到来,开船的瞬间,他为同行的旅人开启一场音乐盛宴,驱散陆地带上船的雾霭。没有分别心,却更愿意在有梦想的人群中抒发自己的梦想,没有评判心,更纯粹的倾听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过思考把感受融入灵魂,融入梦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体可以说被禁锢在船上,可并不影响他的心灵在宇宙间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没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传奇也都在船上创造,而他的音乐,却拥有法式爱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诉说,美式激荡的呐喊……

他用意识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名利对于他的音乐执著,对于他的创造守护,卑微而肤浅。生命的意义!深奥的话题,却有着无数简单的回答,可谁也说不清哪个更为贴切……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也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篇四十七:《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但这一切却在1900看到城市后都变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队用600吨炸药将巨轮炸毁,他也没上大陆一步。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让我十分影响深刻。第一个镜头,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画面选择了一种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第二个镜头:当1900与Max分离时,二人拥抱时,这里用了一个十分经典的仰拍镜头,在这一刻,我看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人格的高大。1900的人格在这一刻无疑是高大的,他拥有一个对音乐十分虔诚的灵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几乎全部都是从自己的音乐里悟出的,所以说,用一个仰拍来突出一个虔诚的灵魂;第二层是Max,他对1900的成全与尊重。自己的朋友选择了死亡,他并没有选择强行带走,而是尊重与理解,这是,仰拍镜头将这种高尚的做法表现出来;第三层,是两个人的友谊。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拦也执意上船,说明二人的友谊已经是另一种高度,并且,Max作为1900口中的少数人,说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说,用一个仰拍镜头,将二人的友谊体现的十分高大。

最后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个天才,他从小就会弹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个孤独的人,特别是在一艘巨轮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来来往往,1900群看到的永远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他们怀揣着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前往美国,再美好的音乐也会因为那一声“America”抢去关注点,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