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八佰》有感

今天观看了管虎导演的新作《八佰》,从战争题材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战争大作,而是于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形势下。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的故事。

观《八佰》有感

这场战争最特殊的地方在于,苏州河畔的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而另一边是被日军包围的四行仓库和八佰壮士,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场面。日军白天疯狂的进攻,企图占领上海最后一个国军据点,而夜晚四行仓库对岸的租界却传来莺歌燕舞。租界是灯红酒绿,对岸是人间炼狱,那是一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真实写照。

日军因为怕对租界造成损毁,便放弃使用重型武器,由士兵组成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战斗场面是在日军准备炸毁搂基的时候,他们扛着钢板抵御我方军队的火力,开凿墙体,填充炸弹,正在我方无计可施之时,年轻士兵陈树生捆着炸药包,让战友将写有遗言的布片寄给家里的老母后,便纵身一跃,跳进日军之中,下一刻爆炸声响,尸骨无存。那份遗书只要寥寥八个血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为了保卫据点,战士们身上捆满炸药包,排着队依次的跳进日军中,纵身跃下时喊出自己的故乡和姓名.......这种无畏的反击让敌人胆寒,日军无计可施,只能败北撤退。

一场场血与火的战斗,直至一兵一卒的抵抗精神也让原本将这场战斗视作一场表演的租界的“观众”实实在在的了解到爱国的真实含义,他们为对岸捐款捐物,用生命接力送去了一根电话线.…..还有从电影中描写的那帮散兵游勇,他们中有从没有战斗过的少年,有贪生怕死的“老算盘”…...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也在这场战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诠释了各色人物在战争中的归属。

这部电影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对战场上人性的解读,值得我们深思。大江东去,四行仓库仍矗立在苏州河畔,在这里,我们缅怀纪念曾经护国的英灵。同时今天也是“九一八”事变八十九周年纪念日,我们先辈浴血抗战数载才有了今天的国富民强,虽然没有炮火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国耻,长鸣警钟,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居安思危,艰苦创业,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国家强大才能不受欺凌,我们携手齐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