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观后感【多篇】

《隐入尘烟》观后感【多篇】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 篇一

电影名是“隐入尘烟”,实际上却“砸向心间”。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概括起来,核心只有三个字:真、善、美。电影的主旨和表达以“真诚”贯穿始终,电影的主角“和”而“善”,电影的画面美得平淡又讲究,真善美相融相洽,又有所侧重。我觉得导演等人很厉害,最厉害在于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核是什么,并且以一种在大部分人看来有些难以置信的方式,坚持用心而朴素地表达了出来。

在电影刚开始的半小时,我还关注着由于周围人过于没有表情、语气平淡而稍显灵动和格格不入的海清;半小时之后便入佳境,我随着男女主的生活情绪起起伏伏,早已忘记什么导演的三姑六婆姨夫二叔与演员海清之间的差异。整个内容如此真实,我也没有觉得它像一部纪录片,不得不说演员们真的很棒,导演最棒,引领整个剧组达到预期。

内容平淡、真诚、真实,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无论是马有铁的朴实,一辈子任劳任怨帮老三干活自己却一直贫苦,贫苦却坚持不靠“劳动”所得都为借,借必还;是老三一直“把他当作免费长工”在政府补贴分房时却仍然帮他争取;是张永福的儿子在他献血期间给送了贵英两件大衣在之后算账时还是按钱折算回去。与周围所有人相比,男主角马有铁显得那么的遵从“超我”,他在全片中唯一显露出人类“自私的基因”的时候,只有在收麦时对贵英帮不上忙时的埋怨与推搡,可他又立马向贵英服软道歉。他对得起村里人,对得起家人,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这样的人却过着麦穗般的生活,甚至在我们这些“小康”的人看来有些苦的生活。可是我想,他并不会觉得苦,他们心中,生活本就如此。自由?那是什么东西?分量几何?能换几两麦芽?

电影的镜头同样朴实、平淡又讲究。它朴实地平移或推进,没有花里胡哨或特效,真诚地记录着自然的美景和人的生活,却不失美感,还充满细节。马有铁把新婚时贴的“喜”字随搬家摘下又贴了一次又一次;马有铁和贵英用驴播种时,隔壁开着拖拉机;马有铁临走前将驴放生,可他自己盖的房子被推倒时,驴跟着家里的家伙事儿一起出门……我想世界上所有能感动人心的事儿都有两个一致的要求:真诚与细节。无论是写一篇论文,或者处对象,都是一致的。

最开始看到结局时我的内心很不能接受,我想,这世上怎么还能有“殉情”的人呢?马有铁是个典型的“一生要强的中国男性农民”,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一辈子,居然会为了一段情而失去生的希望吗?可仔细琢磨,又觉得合乎情理。我想很多人都早有过这样的感悟:如果我从来没有得到过,那么我也不会因为失去而感到痛苦。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包括《变形记》也很多人评价,说,那些从村里回去的城市孩子大都变好了,可进过城的乡村孩子却很多变得不好了。城市的孩子体会过苦难,再回到甜蜜的城市生活,自然倍加珍惜。可乡村孩子却是尝过甜的滋味,又很难再吃到。如果老四一生未娶,从未感受过与贵英之间相互惦记的真情,我想他也会平淡勤恳过完这一辈子。可是没有如果。

在这部平淡的影片里,导演真的表达了很多,却一点儿都不乱。同样是真诚用心的作品,相比《李焕英》,这部片子的格局更大,因为没有玄幻的穿越而真实到可怕。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社会变化与发展背后的阴影只隐隐显露。一部分人乘势而上,更多的人却像海里的小鱼小虾,鲸吞一来便湮没。可是努力没用吗?当然不是。如果不努力,甚至可能都活不到鲸吞吧。

整部影片看完,回荡在我心中最大的感受只余惭愧:我够努力吗?

我的爷爷是跟马友贵一样的农民,且不如他。为人木讷,不会说话,不擅交际,只会干活,一生勤勤恳恳却在女儿都成家后仍存不下钱。家里的老宅很早就被卖掉,现在老家有的一套房子是爸爸工作后盖起的。对,我的爸爸很努力,他冲出农村的圈,从麦穗进化成了面粉。可他的女儿我却不够努力,是靠他混在面粉的圈子里。如果不经历水的混合、手的揉打和蒸汽的高温,我是成为不了馒头、面包或蛋糕的。努力,我应当以马友贵为榜样,付出劳动获得产出;可更重要的是,我要向导演学习,赶紧想想清楚,我想做的是像《隐入尘烟》这样朴实无华却能果腹的馒头,或者别的什么?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 篇二

含泪看完了电影《隐入尘烟》,此刻夜已经很深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仔细咀嚼那份无边的苦,认真品味那种无言的爱。

全剧没说苦,却都是苦,全剧没有一句爱,爱确已深入骨髓。

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影片的场景是黄土,麦田,晒场,打土坯,驴……浓浓的大西北方言,一个小山村,一间土胚房……习惯了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楼大厦,望着这样的农村,如此贫穷,犹如站在阳间看阴间。

一个大小便失禁,生活勉强自理的女人嫁给了农村的一个老单身汉。从此,他们开启梦想重塑家庭生活。在这两人建造的小世界里,不需要闹钟,不需要手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所做的那样。

两个苦命人,相互成为了对方的牵挂与希望,关爱点燃了生活的热情,惺惺相惜彼此守护。麦子熟了,房子盖好了,玉米掰完了,鸡也下蛋了,猪也肥了,当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希望却没了!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弱者。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俩好不容易有个自己的家,却又那么容易就失去了那个家。

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一个五十几岁的人竟然是为了缓解农药的苦,生平第一次吃鸡蛋。

劳碌奔波了一辈子,用勤劳的双手辛勤劳作,像驴一样只顾埋头苦干的苦命人,吃尽人间万般苦,却始终葆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为了全村人的收入舍弃自我,一次次地献出鲜红的熊猫血。却受尽白眼,倍受侮辱。众生皆苦,而马有铁委实太苦了。一直生活在哥嫂的盘剥之下,200元钱就被一脚踢出门外。

一场滂沱大雨,差点让摆在院子里的土胚化作泥水。雨中的俩人相拥而泣,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这份苦也成就了俩人甜蜜的爱。

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抱团取暖,爱入骨髓的真挚情谊令人泪目。瓶中的热水换了一次又一次,焦急地等待只为爱人平安归来。手背上的那朵小麦花是那般生动形象,这是我爱你三个字,最笨拙的表达。

一条烤鱼成了俩人的美味大餐,有铁不怕烫手,把第一口鱼肉递给了贵英。每一次献血,贵英都在用无比疼惜的眼神注视着这个不卑不亢的男人,小心翼翼地说:让他缓缓……

村民说马老四宠媳妇,恨不得把她拴在裤腰带上。盛夏的夜晚,俩人睡在房顶上乘凉,有铁真的用绳子拴住贵英,怕她不小心咕噜下去。

故事的最后,她死在了给他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也带走了他的心,死在了粮食成熟的秋天。唯一的一张婚照却成了遗照,那张红红的喜字曾经跟随他们一次次地搬家,每一次都是那么郑重其事地贴正贴好。

最终,他还了借来的两袋土豆,还了春天借的十个鸡蛋,还完了种子肥料钱,放生了跟了他一辈子的驴。然后他走了,带着麦子花,和那只用草编的驴。可能他也死在了她给他送鸡蛋和馍馍的路上,死在了那个秋天。

有铁恋恋不舍地望着那个草编驴,镜头里的那两株绿盈盈的草恰似这一对苦命的人,希望仍在,带着这份特殊的印迹来生再见。

我的心里原本空无一物,你来之后万物生长,你走之后,便是一片荒凉!最后,尘归于尘,土归于土,也应了兰亭序里的一句词:白头并非雪可替,相识已是上上签。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两个正直善良的人就这样隐入尘烟,我在想他的那个三哥良心何安?利用弟弟贫困户的身份花费一万五在县城买了房子,在老四死后又坐享其成分得了拆迁款,他真就一点也不愧疚吗?人性的善与恶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

苦出天际,爱入骨髓。我清清白白来,也将清清白白去,就像你干干净净地进我心里,又要干干净净地进坟里去。

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人世间的沧海一粟,一生劳碌最终也是化为尘烟,隐入滚滚烟尘,无影又无踪。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善良的人最终落为尘土,苦难终究没能开出幸福的花蕊。没有想到在大西北真的还有如此贫穷的人群,我想此后定会倍加珍惜属于我们的小城生活。

愿好人一生平安,我还是坚信:好人终有好报。

隐入尘烟观后感 篇三

《隐入尘烟》不是纪录片,只是通过电影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出了两个被世界抛弃的人,独立于冷漠的人世间,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心疼,用爱和尊重换来一丝默默守候的希望。

马老四为了全村人的地租和希望,无偿多次献出自己的熊猫血,还被嫌弃脏,坐的地方都铺上一次性薄膜,两件大衣的钱还让扣出来,接受者不知恩不感恩让人心寒。等到日子好起来了,庄家成熟了,小鸡长大了……贵英溺水身亡的河边坐满了人,临了手里还紧紧握着给马有铁的馒头,马有铁最后还了1570块钱,还了借的十个鸡蛋,说到做到,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给帮助他的人送了两袋土豆,放生了自己养了多年的驴,直到马老四和贵英盖的土坯房子被推倒,又看到了那头驴……

正如网友评论“仔细看,他把他的驴放走的那一段,其实他不是老实,他活的很通透,他只是无奈向命运低了头,他心中也有大爱,为了村子里面的人,只是他人微言轻,没人会听,他勤劳农活都会干,房子自己也会盖,他太看中亲情,如果刚开始选择自己一个人生活他不会在老三家过的那么艰难。其实无论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需要双向奔赴的,不要伤害重感情的人,如果不喜欢可以拒绝,但是不能消耗和利用。来时清清白白,走时也干干净净。最后第一次吃的鸡蛋居然是用来压一压农药的苦瞬间泪目了。句句不说苦,却苦到天际。句句不说爱,却爱到骨子里。全剧不说苦,却苦出天际,全剧不谈爱,却爱入血液!”

看完后久久压抑,真的特别压抑,晚上睡觉失眠难受,尘归尘,土归土……假如,如果好人可以长命,假如,如果钱都流向了缺钱的人那里,假如,如果爱都给了缺爱的人,我想世间不会有那么多意难平和穷苦命的人了!

虽说人各有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但造化弄人啊,善良的人永远都是那么善良,他不想欠别人的,临走前都想着把欠的东西全部还清,只能说这就是命运吧!联想到自己身上,自己又何其有幸,内心忍不住拷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又在追求什么?《让子弹飞》中有一句台词让我感触颇深“好人就该被人用枪指着?”这是什么道理?现实当中此类情况比比皆是,时常就在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情,有倚老卖老、当变色龙两面人的,有躺平摆烂的聪明人,当然也有发奋勤劳、任劳任怨的老实人,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但这是个病态的社会,不是个健康的社会,如果不重视这种情况,社会有可能都会土崩瓦解!在我看来,现在整个社会有可能比起鲁迅的人吃人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社会底层的人,究竟应不应该、能不能做到苦中作乐、坦然面对呢?这将是个大命题,而且也是道必答题,面对人性和现实的残酷,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何选择合适的道路等等,这都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 篇四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家乡的生活跟电影里差不多。我也有过耕种收割的体验,也见过黄土盖房子的过程,我也很能理解导演想要跟观众表达的情感。而《隐入尘烟》可以说也是近几年来,我看过代入感很强的电影了

首先,电影拍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不管是对庄稼地里长出的麦苗屋檐下搭窝的燕子,还是刚出壳的小鸡,被人们使唤的牛马驴。从头到尾,电影都在表达着对这些生命的敬重之情。是的,农村就是这样,他们不仅爱护自己的庄稼,要是屋檐下来了蜜蜂或者燕子筑起了巢,他们都会视为是一种吉祥。而电影,也把这种情感传递了出来,我觉得很感动;

其次,电影把对劳动者的尊重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现在许多成功学的观念认为,甩脱基层劳动者的身份,就算是人生的成功。所以,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不把基层劳动者放在眼里,许多的影视书籍作品也在极端的渲染基层劳动者的苦难和心酸,然后为在'苦难中'的主人翁一个华丽的转身——摆脱了作为底层劳动者的困境。这样的电影看起来很爽;

其实,仅仅是在贩卖人生的悲剧,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贬低了一群人,贬低了一种生活,也劝退了人们对这种生活的选择权。但《隐入尘烟》没有卖惨,有心酸,但是也让观众在男女主人翁的生活中,看到了一种美好和幸福,它也没有贩卖成功,它只是把劳动者的不易呈现在了大荧幕上,同时也像人们展示了几干年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每一帧,每一个画面,它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它也告诉了荧幕前的观众一种生活的方式,也许,有一天,真的可以有一群人向往这样的生活方式。一个朴实勤劳的劳动者形象,理应能感动任何人。

再次,要尊重生活。也许见惯了台面上的大鱼大肉,让许多人早已忘记了一粒米、一粒麦子,怎就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食。《隐入尘烟》则从耕种到秋收,为我们展示了一粒种子到变成食物的整个过程有汗水、有辛劳、有天灾、还有无奈。直到一粒种子变成了手中的馒头,碗中的面。每一步,不管是作为地里的庄稼,还是作为耕作的人,都活得不容易,但是生活本就不易、不管是身处闹市,还是躬耕农亩,不管是身居庙堂,还是远走江湖,活者,都要经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没有谁能是例外,也没有谁真正的活得轻松容易。但至少我们还能活着,还能坐下来谈谈生活。所以,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苛责,好好生活,尊重生活。

最后,电影向我展示了一段干净且受人尊重的爱情。现在的电影电视,说起爱情,都会以甲爱着乙,乙爱着丙。或者甲同时爱上了乙和丙,纠纠结结,让人看了扑朔迷离,貌似每个人都很博爱,爱了都很难割舍。其实只是营淫之心在作崇,仔细一推敲。其中满是污垢与恶臭。而电影《隐入尘烟》中的男女主人翁,他们的爱情,或者说应该是亲情,虽不完美,但是干净纯洁得多了,他们的相扶相特,表面上看是一对难夫难姜,其实他们的情感让所有人看了都羡慕和嫉妒。他们的结合没什么情感基础,但他们凭者自己的本能,自己的朴实和真性情,让两个孤寂的心彼此有了依靠。

没有豪宅和豪车的烘托,他们之间依旧建立起来了伟大的亲情纽带,是爱情也友情。而豪宅和豪车,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无疑都是一种玷污和摧残。如此干净的情感,以至于让每一个观众都觉得,她走了,他也应该跟着离去。其实他要不要跟着一起走,已经不重要了。荧幕下,让我们觉着他也走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就全到位了,该被感动的人,此刻也足以被感动了。

当然,我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在这里说了电影的一大堆好,我知道,有许多人还是不喜欢这部,或者说不喜欢类似的电影,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让那些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改变自己的立场,只是希望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能够包容一下类似这样的好电影,别把它说成是一无是处,让喜欢这类电影的人望而却步,毕竟电影里面包容了我们那么多。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 篇五

以马有铁夫妇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和悲苦命运。但是它的主旨并不在于向人们展示穷人的生活,而在于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卑微生命的伟大灵魂。这是遗落于尘埃的被欲望淹没的人性之美。

贫苦的马有铁,没有自己的房产没有家,寄宿在三哥家中,成了他家的免费长工,给他们干了许多的苦活累活。因为侄儿要结婚,他的存在成了多余,于是,有人撮合,将同样多余被人嫌弃的残疾女人曹贵英嫁给他,在村中找了一处闲置房,组合了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本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剧中的场景,生活,语言都离我们很近,那些事似乎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有真实感,才会吸引观众进入剧情,融入主人公的生活当中,随其命运而悲喜忧乐。

伟大不仅体现在轰轰烈烈的事业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体现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起居之中。影片对于细节的把握很到位,剧情并没有多少故事,肢体语言多于情节,人物性格的表现在于日常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于一笑一颦之中。就在不知不觉中打动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奉献精神是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为三哥免费干活,为老板三次献血,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曹贵英。这些都体现了主人公的无私奉献。而这奉献的背后就是大爱,忘我的爱。这是卑微生命的伟大。

他贫困,但善良。他帮助别人不遗余力。他珍惜他们的婚姻,几次搬家,没有忘记把那个红纸喜字。他甚至牵挂筑在他家屋檐下的燕子窝,搬家后,原封不动地安在新房的屋檐下。当记者问他搬进新楼房的感受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享受,而是饲养的畜牲的安置问题。在他心目中,那些驴,鸡,猪,甚至燕子的生命和他一样的重要。他帮助别人不是因为愚昧,他不是痴呆傻,他们很能干,耕地,播种,锄草,收割,碾场,磨面,盖房,养殖等等,样样他们都会做,一点也不逊色于别人,甚至他们还会用电孵化小鸡。他们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于改善生活的劳动上,而不是用于求助或骗取。

作为弱势群体的马有铁,应该是社会周济的对象,但是他自食其力,不依靠别人,不求助政府,不怨天尤人,不羡慕嫉妒。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生活的状况。他从编草席,倒泥坯做起,一步一步的干,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勤劳给了他回报,他丰收了粮食,饲养了鸡,猪。他和妻子相互关爱,相濡以沫,他的家充满了生气和欢乐。他们认为是人就要依靠自己,自立自强,这是做人的本分。

他们贫穷、弱小,但他们活得有志气,有尊严。他不沾别人的便宜。赊欠了化肥、种子,要偿还;借了别人的十个鸡蛋,要偿还;穿了别人给买的衣服,要偿还。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得见他生命的光辉,感受到他精神的温暖。

贫穷的他,并不是昏昏噩噩的活着,得过且过,延续生命。面对困难,他们不气馁,不退缩,勇于面对,迎难而上。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有自己的理想,积极乐观。他不知疲倦地干活,希望多打粮食,想把包谷卖掉,买台电视,还想到市里去看看,给妻子看病。他们一边种玉米,一边谈论把脚印种在地里的想象,浪漫而有趣。他们用麦粒在手上压花纹,用草编驴子,野外烤鱼吃。这些都显示出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内心光明灿烂。这是生命的本色,也是生命的闪光点。

但是残酷的现实击碎了美好的向往,有一天生病的贵英去给田头的马有铁送饭,突然头晕倒,掉进河里淹死了,丧妻之后的马有铁万念俱灰,生无可恋。他卖掉所有粮食,还清了所有的欠债,放生了陪伴他半辈子的小毛驴,然后,喝农药自杀。

活着,有富贵贫贱之分,但死亡对每个人是平等的。

在尘世中卑微如蝼蚁的马有铁夫妻,生命的归宿就是一缕尘烟。活着,微不足道,死了,销声匿迹。但是,他们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显赫而尊贵的人没有做到的,他们做到了。他们的存在总给人一丝温暖。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活着的意义,但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些许的利益,寄生虫般的活着,甚至损人利己,贻害他人,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至此,我突然想起来了作家张发海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你穷,并不代表你懒,而是你赚的钱太干净了。当人上了年纪,尤其是看透了世事沧桑之后,才会彻底明白,世道,是物欲横流的世道。而不幸,那是老实人的标配。”

我想,如果有天堂,像马有铁一样的人一定能够进入天堂的,因为,天堂不是为富贵人准备的,是为高尚者开设的。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 篇六

昨天晚上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隐入尘烟》。电影里两个主人翁马有铁和曹贵英,两个被家庭抛弃的弱势个体,组成了一个家庭。

马有铁给三哥干了半辈子的苦力活,没落下一点好,最后还因为侄子结婚,被迫娶了身患残疾的曹贵英,另立门户过日子。曹贵英从小没爹没妈,跟着哥嫂过日子。在哥嫂家,睡在窝棚,过着非人的待遇,被哥嫂虐待的大小便失禁。还因为一次心善,把家里馍馍给了一个要饭的,被他们打的一个月起不了床。长大后嫁给了她别无选择的马有铁,两个没有自主权的苦命人就这样结合在一起。

他们结婚的家里,唯一喜庆的就是那个大红囍字,每次搬新家,马有铁都把那个囍字重新贴在墙上。所谓的新家,也是别人搬到城里了,没人住的旧土房。

曹贵英和马有铁结婚的第一个晚上,贵英就就因小便失禁尿炕。马有铁非但没有怪她,还去了外面,让贵英有时间处理尴尬的事情。贵英在尿湿裤子第一次没有被骂而觉得欣慰,她心里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

在日渐的相处中,马有铁像照顾孩子般照顾着贵英。他没有嫌弃这个残疾且不能生育的妻子。看到电影中的贵英,让我想起了我娘家邻居女孩。她从小就有点憨,别人不跟她玩。可能是邻居,我和她接触机会多,所以她对我显得特别亲,时常见了我姐常姐短的叫。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她又患上了羊癫疯,本来还能上学的她连学也上不成了。憨就不说,再加上这个病,她几乎连说话都迟迟顿顿。家里条件也不好,病也一直没怎么看好,有一次看见她犯病,吓得我待在原地哆嗦了半天。她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母亲患偏瘫卧床不起。自从二哥娶了媳妇后,哥嫂就跟她和她父母分开过了。父亲为了家里能好过点,和哥嫂商量着把她嫁给了一个家里娶不起媳妇并且不是很傻的男孩。结婚后,男孩一直不喜欢她,所以两人也没有孩子。加上有病,婆婆也不待见,几年后,又被男方送回娘家。此时,女孩已失去了最爱自己的母亲,老实无能的父亲没能力照顾女儿,就由哥嫂做主嫁给了山里一户有钱的傻子。再后来,杳无音讯,后来我回娘家看母亲时,听说女孩因为什么病,早死了,具体怎么死的,没人知道。

纵观八九十年代最基层的农民,思想落后,对孩绿色作文网子也不重视。对于那些有智障,有残疾或有病的女孩,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随便找个人家嫁了就算完事。从来不考虑孩子会不会幸福,婆家人对女孩好不好,一切听天由命。农村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就算你看到了,却无能为力。所以电影中曹贵英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善良的马有铁,他给了一个女人在家里的地位和存在感。

马有铁和贵英虽然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可是两个人彼此却相互体贴关心。心是热乎的,对生活的希望就充满了力量,他们不怕苦,因为他们还有跟着他们一起苦的驴。马有铁给村里有钱人献血,贵英为了给他补身体,能让他吃上鸡蛋。就从别人家借了十个鸡蛋,用电灯暖出了十个小鸡。每次搬家都要把房檐下的燕子窝搬走,在新家的房檐下把窝再安好。他们一起种地,一起建房子,每一处都体现了马有铁的善良和贵英无声的关爱。在贵英死了以后,马有铁拿着贵英唯一的照片。还是结婚证上裁出来的遗照,他抚摸着,擦拭着流下伤心的泪,让观众也湿了眼眶。

马有铁没有任何礼物给贵英,但是他却给了贵英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的礼物,这个礼物包含了爱与贵英在他心里的位置。那就是在贵英的手上为她种了一朵麦花。他说:“我给你种了麦花,不管你走到哪儿,都不会丢了。”贵英给马有铁编了一只草驴,两个人相互幸福地笑了。然而他们简单的幸福是多少人羡慕的,又是多少人望而不及的。

然而幸福并没有眷顾这两个苦命人,麻绳专挑细处断。贵英再给马有铁送馒头和鸡蛋时,晕倒掉进水里死了,使马有铁失去了对生活活下去的希望。他放走了跟他受苦的驴,变卖了家里所有的粮食,还了春天借的十个鸡蛋以及化肥种子钱。一辈子没吃过鸡蛋的马有铁,用贵英送给他的鸡蛋来压制农药的苦,拿着贵英给他编的草驴,死在了他们的新家。

有多少人在看这部电影时哭的泪如雨下,或许是电影中有自己的影子,苦难的影子,幸福的影子,或许更多。全剧没有说爱,却爱入了骨髓暖人心;全剧没有言苦,却苦比黄连胜三分。再看看世间的人,一生所求,不过是温暖与良人,所爱的不过是守护与陪伴。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家和爱你的伴侣,它不仅仅是家,更是两个相爱的人的心灵港湾。

隐入尘烟观后感悟 篇七

之前一直都不太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因为它过于写实和沉重,会让我难过,会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无意中看到剧组的宣传:整部电影,除了海清是演员以外,其余的人皆不是演员,且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非常高,吸引我想要去观看这部电影。

网友说:“全剧不说苦,却苦出天际;全剧不说爱,却爱入血液。”是的,有铁和贵英之间传达的爱是细腻的、价值观是正确的、生活是淳朴的,人性是善良的,给处于“物欲”社会的我好好地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马有铁(大龄单身汉)和曹贵英(残疾人)本是各自生活中悲惨的独立个体,家人想让他们两个组成家庭,共同生活,以此“摆脱”他们,减轻负担。刚开始,他们两个是陌生的,无言语交流,全靠眼神领悟和心灵体悟。他们之间的爱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表达,全靠生活的点滴成全:贵英尿床,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默默起床烧起火炉,只为让她夜间不受凉;有铁被抽血,桂英坐立不安,只为心疼他;贵英尿裤子,有铁为她买长衣服,只为让她遮挡屁股,活的有尊严;有铁拉家具晚归,贵英多趟怀揣热水杯,只为让他喝一口热水,暖身;有铁借鸡蛋,两个人一起用灯光孵蛋,只为让生活过得更好;他们搬家,有铁赶车,贵英永远坐在车上;有铁打水,贵英赶驴运水,一同为新家奋斗;有铁用小麦在贵英手上印了一朵花,给了她浪漫……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简单,朴实,他们之间的爱是“无声胜有声”的,是细腻真挚的。通过他们的双手和努力,终于让贵英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也让他们两个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成为彼此的“依靠”。

他们虽然贫穷,但有自己的骨气和价值观,借用有铁常说的一句话:“一码归一码”,不贪小便宜,不占别人便宜。有铁计划为贵英买一件长衣服,奈何钱不够,只能无奈转身,抽血的那家人为了以后能更方便的抽血,送了他衣服,有铁说:“当我向你借的,150元”;向别人借了一袋土豆,承诺还两袋就是还两袋,放在别人家的门口;卖粮食的商家要算他1000斤,他就让别人实际计算,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不用他还鸡蛋,他没有一点犹豫直接放在别人面前,转头就走。尽管生活困难,但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骨气。

尽管生活给了他们磨难,但他们一直都是那么的善良和充满热忱。为了拯救“欠债人”,收回欠款,村里人统一意见,让“老实人”有铁去献血。然而,“欠债人”抽了他的血,还嫌弃他“脏”,同时还要多次去抽他的血,每次都只有一顿饭的补偿。遭遇这样的经历,有铁都还在为村民们争取欠款;为了省点搬运费,哥哥让有铁帮忙运输家具,没有任何的宽慰和体谅话,还嫌他回来的太晚,把“情分”当成“本分”;犹记得印象深刻的这一幕,村头闲聊的一个妇女说:“有铁,你现在有房有钱,真好嘞!”有铁犹豫着转身,欲言又止,但又转身走了,不知道他此那时的心境是什么?另一个村民却道出了现实:“那让你过他的生活。”然而那个村民立马回绝了。可见,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他们搬家即将要拆迁时,遇到一个燕子窝,担心它们受到伤害和找不到家,他们驱赶它们离开和帮它们搬了一个新家。在多次搬家时,总会把“囍”字小心翼翼的张贴在床头,足以见得它是多么的珍贵和幸福的。生命的最后,放生一辈子都在辛勤的驴子,无论怎样驱赶它,也不离开,可见驴能感受到有铁的“爱”。无论他人是多么的“恶”,生活是多么的“苦”,有铁和贵英一直都是那么的善良和对生活充满了热忱和向往。

他们的善良是可贵的,是高尚的,却也是令人心疼的。他们相互扶持,相互依存,相互救赎,彼此给了生活的希望,成为生命中的一道光。但好景不长,意外总是不期而遇,贵英因给有铁送餐,意外落水“走了”,有铁的“光”也消失了,生活再一次给了他痛击,带走他最为珍贵的东西,他最后也走了,就像满天黄沙中的一粒粒尘土,随风飘散,飘散在黄沙中。

他们的一生困苦,却也充满了希望和爱。尽管这样,他们都在努力的过着每一天,享受着生活,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更何况我们呢。人间走一遭,终将会变成那一缕尘烟,消散在人世间,何不好好的享受生活带来的小确幸和温暖身边人呢!希望自己也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