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室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美术室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1

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与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来推进我本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提高。

本次参加美术研讨活动,听了5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从精彩的5节课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在”,授课教师在讲课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的距离可谓是近之又近,没有花架子,他们注重利用身边的生活注入教学,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路,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通过这次学习,也让我有了一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挖掘美术课的价值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

二、美术课程逐步“多元化”

进入“视觉文化”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当今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美术不仅仅是审美和创造,它和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一样是人类文化中各具特色却又无可替代的语言系统。现在学习美术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

视觉艺术的冲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发达在美术中得以应用以及所取的视觉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观摩学习虽然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可心里有些意犹未尽,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有新的创新,对教材和学生多琢磨,使自己的美术课有新的提高,以此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2

最近这些日子,每晚都在认真地参加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远程培训,通过学习,我无论在自身素养还是在美术教学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理念上也得到了革新,这几位老师的课,可以说,启迪了我的智慧,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引了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感触很多,收获更多!

通过认真学习了何默荣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总认为渗透文化意识即是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把“美术文化”理解为讲美术作品中的故事。其实不然,要想把一节课讲透,就要从注意渗透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文化是根基,有文化内涵的课提升了课的高度。评价一节课,即使有多条标准,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格调高,立意新,有文化内涵,学生作业不仅有一定的技能,而且有自己的思想、态度、情感,学生看待问题能进行深入思考。

看了巩教授的视频讲座,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视野,这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讲座中,一些教师总结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学生的创新,不是盲目的,正确有效的引导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实现创新型教学,应该是教师依据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及学习的灵活性,而这些正是创造性学习所具备的特征。因此,研究创新型教学,不能不研究创造性学习,更要研究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下就是我这次学习的体会与感悟:

一、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认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中堆砌词藻华而不实,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在继续教育培训时深入课堂教学,分析研究,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二、认真总结分析,优化教学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中,为了达到培训要求与效果,培训机构以教学案例,对培训者提出观看教学录像的具体要求。着重抓住课例设计、课程讲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转向为研究和学习互动为主体的教学。从而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使我感悟到培训是自身的再教学、再提高过程;与平常教学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更多的理性分析要素,特别是培训专家的点评,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提升了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更多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美术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动手制作,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感受美。其次,美术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通过“寓教育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是情感、道德与知识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另外,美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美术学科具有多种多科性质的特点,除了它属于艺术学科或人文学科外,从美术是创造美的艺术和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来说,美术属于表现学科和技能学科,从美术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了解了这一些,不仅关系到美术课程能否更好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而且关系到美术教学改革的方向途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得重要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气氛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方面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教师和学生一块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的、要求,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明确问题,这项工作极大地制约着活动课程的实施效率,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及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作品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在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领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画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准确巧妙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在黑暗中探索的指明灯。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点评、讲评要细致讲给学生听,它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电教媒体及图片,巧妙设情境,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美术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多进行创作性的训练活动,挖掘想象力。想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美术创造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人的想象要情感作发动力,生活经历越多,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想象的途径越广,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绘画技能之后,应布置学生进行记忆画、命题画等创作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展示自己得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潜能。

3、音美结合在无意中受到熏陶。

在绘画中,注意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中的变化统一,韵律的有机结合,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充满激情,让美术作品充满活力。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当然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小学生通常都喜欢听一些富有韵律感的音乐,可能更喜欢一些节奏欢快,优美具有“孩子气”的乐曲。

4、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做完画之后,急切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评价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就是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把作业都摆在桌子上,学生有顺序的进行欣赏,并作评价,这样在“评”与“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显露出尴尬的神色,有的学生显出不甘落后的神色,一瞬间,学生的上进心、竞争心充分的被激活了,下次作画时,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好胜的心态作画。教师评价主要是对低年级来说的,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多找优点多给予表扬,对学生不够完美的作品给予鼓励性的表扬,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创作绘画,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以美为本,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作为美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将来在伟大祖国的这个大花园中竞相开放,以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4

8月29日在六零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20xx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活动,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富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虽然只有一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是受益颇多。本次培训听了五堂课。根据美术教学中的国画、衍纸艺术、重彩油画、彩泥画、常规教学五个教学领域进行指导。

活动开始由教研员孙占海老师讲解了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

上午第一堂课是由汪荣全老先生的国画课,他不同于照字念经的老教授,用幽默风趣的对话和提问向我们讲解了国画的特点和国画工具的选用,接着他就现场作画,从线条、调色、构图等方面,一边绘画一边给我们讲解,老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底及对国画的热爱之情令我们叹服。

接着第二堂课是许晓明老师带来的手工衍纸课程。许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衍纸画,并且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她自己制作的成品以及网上一些优秀作品。然后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衍纸画制作方法,并且现学现做,十分有趣。

下午第一堂课,孙占泳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重彩油画棒的使用技巧。孙老师还制作了一个教学小视频,学习完后,他组织大家现场作画,并且进行了一场小组pk赛,大家兴致高涨。

随后是李辉琴老师精彩的彩泥课。李老师借助路边拾来的小石头,与彩泥组合,创作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工艺品。艺术源自于生活,李老师不仅教会学生欣赏美,更教会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最后,许高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常规实践课教学。

此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觉得这种学科专业性的培训应当多组织,因为针对学科去培训才能真正去学到深刻有用的东西,这才是“进修”,一个新教师成长的踏板。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5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理论进行支撑。因此我们就必须在闲暇之余不断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自从研究课题以来我就不断潜心研读《美术课程标准》,从中也是受益匪浅,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成都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因地适宜、因材施教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但是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实实在在地站在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角度精心地去分析、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根据情况来采纳或者重新设计课堂作业,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美术学习从学生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将过程与结果等同对待

在美术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重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应该把血生的“学”考虑进去,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地体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中将如何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要从以前的教师“满堂灌”的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学习、快乐学习。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们就必须勤下功夫多做研究,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身,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课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喜爱,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6

回首这两天的学习,是充实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本次培训即将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到本次培训听课研讨活动是我急需要的,我受益匪浅。在此次专家教授讲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更关注其授课方法。

专业讲座课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在专业教师的课堂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我个人很喜欢美术教学,当教学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业教师的示范课满足了我的需求。两天的听课研讨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

二、转变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把音体美科目当成专科观念已经过时,学生及家长已逐渐意识到了音体美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学生喜欢的合格教师。

三、加强学习: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音体美专业教师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每个教学环节我都觉得很新鲜,走进他们的课堂给我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跟我无所事事,对学生缺乏指导的课堂相比,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美术室心得体会篇7

大学美术鉴赏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鉴赏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陶冶个人情操。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美术鉴赏使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领略到了美术领域的独特魅力。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学习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美的追求,毕加索作品的魅力是不可阻挡。“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千道光芒。除此外则别无所有。”毕加索对埃·泰蕾阿德所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与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没有衰退。素描《基督祝福撒旦》,这幅素描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矛盾与强烈的冲撞。毕加索踟蹰在巴塞罗那的街巷,流荡于各个咖啡馆之间,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对于他来说,对象已成为它自己本身。他对光不感兴趣,聚集全力表现改变了的形,让它以不同于外表世界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1898年夏天,应好友之邀,毕加索去了帕利亚雷斯的乡下小住。在这个叫做奥尔塔的山村,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八个月。毕加索此时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创作了一幅名叫《阿拉贡人的风俗》的作品,并在马德里和马拉加的画展上再次获奖。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此外他的著名作品还有《格尔尼卡》、《海滩上奔跑的妇人》、《人生》、《梦》等等。

绘画美术与土木工程上的建筑,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却又是紧紧相依。然而“绘画与建筑”的确要被一一拆解开来,才能比较看个清楚。概言之,联系绘画的确有助于建筑师理解诸如构图、画面空间层次、远近、色感、色差、对比。在这个意义上,当下的建筑初步教育仍然保留着一定额度的绘画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跟建筑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建筑制图,配景,效果图,表达,也可以不太直接有关。练习一种节奏感,形式感。这个意义上,绘画和建筑的关系,一般性些,不那么一一对应,跟个体的设计关系也不太大。

从任何一种情形看,建筑和绘图都有着诸多的不解之缘。但,归根到底。建筑,不等于绘画。因此,把建筑和绘画彻底地或是大面积地重叠,在古代还不是个大问题。因为古代的绘画,也包括工艺,打铁,制作;而在今天,就是个大问题,因为如果建筑只满足于图纸,那它的命运可能还不如当代艺术。建筑之所以能够逃脱概念艺术的范畴,因为它几乎不可能只为了概念活着。一个画家可以画一幅别人看不懂的画,自己欣赏。但是,建筑首先或者说在城市里,一般不是为了概念才出现的。老百姓可以10年不看一幅画,却天天要住房子,要去商场,学校。这些被成为房子的东西,就是建筑的日常性的一面。它动用了好多的金钱,劳力,涉及到了政府和客户,需要考虑技术施工生态等诸多问题。这些东西,几乎绘画艺术都不太需要考虑。不是说建筑没有形而上学、没有其艺术的维度或是想象性。但是,建筑的形而上学从来不能离开墙体和屋顶独立活着。您管这叫建筑的羁绊也好,建筑的特殊性也好,还是建筑的物质性也好,建筑的确不会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独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