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七天的暑期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新山村及非遗现状的另一面,所见所闻不仅仅只能从资料获得,而是真真切切地亲身去感受、去实践、去办实事,这与“纸上谈兵”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

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汕尾戏曲非遗现状,保护传承面临困境

地方非遗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由民间艺人及文人在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因具有的浓厚生活气息、亲切的乡音土语而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20世纪以来,随着电视及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娱乐及消遣方式更加多样化,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对于地方非遗戏曲而言,其与观众多通过舞台剧院进行交流。汕尾戏曲非遗主要有西秦戏、白字戏、高阳渔歌、麒麟舞等,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及精力到固定场所欣赏传统的地方戏曲,这种以舞台剧院为中心的交流方式过于陈旧。此外,随着观看人数的逐渐下降,地方非遗戏曲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缩减,传承人员后继乏人,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无人演、无人看、无人传”的“三无”传承生态和“老艺人、老观众、老剧目”“常演老戏、老戏常演”的演出现状,实践期间,我们分别走访西秦戏、白字戏剧团,西秦戏由于采用的是中州腔调,难以打开当地的市场,但是易于“走出去”,而白字戏因为采用的是当地方言,受到当地观众追捧,常常下乡演出,在当地则有76个剧团,但相反却面临“走出去”的困境,地方非遗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面临重重困境。

二、传承与传播共发展,网络激活非遗生命力

传播地方非遗戏曲,主要包括3 条途径。其一,由个人进行传播。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由传承人进行传承与传播,传承人可以通过戏剧演出的方式将剧目传播给公众,也可以通过戏曲教学的形式将戏剧经验及技能传递给徒弟。其二,由表演组织传播。剧院作为组织,通过组织戏曲传承人进行演出的方式,在为观众提供良好视角体验的同时,实现对地方非遗戏曲的传播。其三,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在现代社会,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欣赏戏剧的方式逐渐多样。将地方非遗戏曲与现代电视媒体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促进地方非遗戏曲的传播,提升其影响力。

三、网络时代的戏曲传承途径

首先,搭建线上戏剧传播平台,促进地方非遗戏曲的传播与保护。其次,可以通过移动媒介实现多元化传播。可以利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传播地方非遗戏曲。具体可以由剧团或者戏剧传承人在抖音开设账户的形式,通过展示戏剧化妆、脸谱、戏衣、唱段、念白、绝活、戏曲段落或者戏曲文化知识等形式来吸引用户的关注,达到宣传地方非遗戏曲的目的。最后,应注重地方非遗戏曲传播创新与内容升级。互联网的技术处于不断升级发展过程中,戏曲要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思维,对其自身进行传播创新与内容升级。一方面,由于戏剧的保护与传播离不开人,互联网环境下的戏曲传播同样要以观众为基础,从观众的年龄、地理位置、审美等角度研究观众的喜好,然后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传播方案,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网络宣传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坚定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建设现代化中国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贡献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