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孝道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孝道心得体会 篇一

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承。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孝”字,便可知一个家庭的幸福。

父爱与母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就像是一捧土壤孕育了一株生机勃勃的幼苗。孝行是一种对滋养我们的“土壤”的一种回馈。古有二十四孝图,今有新二十四孝。从儿时起,我们就受到孝道文化的熏陶,但我们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

孝道是一种品德,是一种良知,是一种感恩。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恩情,并不能只在言语中体现,还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时光匆匆,人总是会老的。每个人都会有步履蹒跚的那一天,土壤也不会一辈子都能保护那一株幼苗。而当脆弱的幼苗成长为茂盛的大树时,就是我们应尽自己为人子女的义务的时候。父母含辛茹苦的为我们操劳一生,他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也要以这样如高山如深海般的爱来回报他们。

孝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孝需要发自你内心深处的付出,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没有尽孝的人,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笑柄,是精神的漏洞,就如同缺少品质道德人并无二处。生命经不起漫长的等待,真正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才是我们终生的遗憾。尽孝一定要尽早,正如某公益广告说的一样:“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要忘记我们肩上的重担,无论时光如何匆匆……孝道,永远都是最不可忘怀的。

孝道心得体会 篇二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感悟,就会被那蓉智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广阔胸襟;《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宇宙万物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人格魅力和深刻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品德、强烈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本是根,人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根,是我们成长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深根。 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生命,在破碎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深谙其中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东西,在重复考试和自我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中国文化研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人生幸福根源确实是爱和被爱。看着自己家人和朋友获得了成功,自己同样地兴奋和雀跃。默默地把自己爱给予别人,自己心同样是温暖。而作为被爱人,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最真切便是抚育我们父母。只有他们从你一出生,即开始担当两个守护天使角色。纵使你到了那遥远天边,他们还是始终不离地关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们,他们却将你时时挂在心头。每次说到父母,正在嬉笑我都会心有濡湿,对他们充满了爱敬。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微不足道、在常理之中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现在看来,所不同就是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我才开始明白,别人没有错,所有错误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幸运就是聆听到圣贤教育,然而当自己修养没有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时,很有可能出发目是好,做着做着就偏离方向了。在这个假期国学经典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从小好逸恶劳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要改习气,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自己一定要坚持改过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从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该予年纪时,还是一事无成。我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事,学习尽自己本分做人。国学经典使我明白做一个真正人,一个大爱人,一个高尚人。使我们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转变。国学经典,圣贤涤荡了我们心灵污垢,净化了我们灵魂,使我们有一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感觉。如果把这几天学习用两个字概括,我想会用这样两个字:感动。国学经典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怎样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之心。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系努力将中华文化承传,成全我们家庭,成全我们幸福,谁能说,国学经典不是我们生命中贵人呢?你们用自己善行义举实践着圣贤教诲,用自己一片爱心去成就他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你们今日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种子,他日定能开出世间最美丽花朵,结出累累善果。

学习经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回校以后,我要积极地向全校师生、推广力行经典理念,让全校师生都来接受经典教育,并通过青年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使全校师生受益一生,来影响和带动兰州市经典教育开展,让更多学子接受圣贤智慧教诲,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美好人生!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性德是最大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绝对快速现前。国学经典道义、情义那厚重力量生养了我们,我们懂得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经把父母伤得那么深,可是父母对儿女爱,却永远不会改变,那是一种最最真挚永恒爱。我是在幸福中长大孩子,比起父母来说,我简直就像金枝玉叶一样,而父母只是卑微小草。但是父母这株草,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也不奢求,非常快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社会污染,从来都没有诱惑、动摇过父母。

人一生,有很长很长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支持力量,伴随我,也引领我。《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啊!

孝道心得体会 篇三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孝道心得体会 篇四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进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不只是穿什么吃什么的问题,还要秉承父母之志,他们生前的志愿、思想,做子女的不能违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们在时一样遵循,这样才是从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则故事叫《闻雷泣墓》,讲的是三国时魏国王裒的父亲被无罪处死,王裒愤恨难禁,隐居了起来,教授一些学生。王裒的母亲怕雷声,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陪伴在母亲身边。

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时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母亲不要怕,孩儿在此呢。”他教授学生《诗经》的时候,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这首诗了。同样的还有《齐书·高逸传》中的顾欢,顾欢早孤,每读到《诗经》中的“哀哀父母”这句时,就会拿着书恸哭不止,于是他的学生也废弃了《蓼莪》一篇,以免触动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终养父母的诗,让王裒和顾欢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说可怜的父母生我这样辛劳,此诗后面有几句家喻户晓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父亲生我,母亲养我,从小爱抚护着我,养我长大培育我,庇护不愿离开我,进进出出抱着我。这诗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哀伤至极,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才得以长大的呢。从儒家的大道中学习体会孝道,在内心中培养感念父母慈爱之心的种子,即便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施行,也已足够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传扬开来,社会当日渐和谐,因为这就等于奠定了仁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