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精品征文【多篇】

2022绿色低碳节能先行精品征文【多篇】

低碳环保主题征文 篇一

今天是全国低碳日,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在多年宣传普及下,在“绿色出行”“义务植树”“光盘行动”等活动持续开展后,生活中的“绿色低碳”于大多数人并不陌生。空调开高一度电,短途出行少开车,生活中节水节电节约能源,哪怕是使用纸巾这样的小物件,够用就行。

绿色低碳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未来生活方式。过去虽然有不少人积极响应倡导,出门带环保餐具和环保袋,少使用不可降解制品,多用公共交通等,但是从观念上说,只是认为绿色低碳是一种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需牺牲生活中的某些方便为代价,并没有把低碳生活当作一种风尚。

细细想来,并非如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奢、去泰、去甚”“抱朴见素,少思寡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都是倡导以物质的节制带来精神上的提升。如今老一辈常说艰苦朴素,不但是传统美德,也是革命传统、良好家风。“绿色低碳”是从能源角度对生活方式进行描述,从根本上说,就是节制人对资源的使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内在一致。

“绿建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绿色生活方式将是主流。中国人告别物质匮乏以后,对生活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健康成为重要主题,常运动、低碳水、更环保将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通过网络,我们看到很多自律达人的生活,比如有人控制饮食,以卡路里来规划饮食,按钟点来规范进食,不要说铺张浪费,连暴饮暴食一齐戒了。有人瞅空运动,骑车、跑步,甚至游泳上下班。武汉就曾经有渡江奇人,每天横渡长江来通勤,说是运动健身,连清晨和黄昏时最美的城市风景一齐收了。如此种种,演绎了绿色低碳方式带来的生活精彩。这些生活态度与方式,与其说是牺牲了某些方便,不如说是奔向更健康、更愉悦的生活。

有人认为牺牲了生活中的那些方便,其实是一些习惯。有些习惯是过去习以为常,但其实未必绿色健康,有些则是尚未形成的未来生活习惯,比如分盘就食、环保出行等。试想,当我们在绿树成荫的马路上,骑着自行车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而非仅仅履行一份责任。绿色低碳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方式,更应是人们的观念和意识,那是未来生活吹过来的一种新风尚。

低碳环保主题征文 篇二

低碳生活,别样美丽

疫情再起。有人说疫情和这两年全球频频出现的极端气候,大火高温风灾水灾地震冰川融化等等都在警示一个要点: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实低碳生活并不麻烦也不遥远,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诺奖获得者帕乔里博士的话说:“不吃肉、骑脚踏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制全球暖化。”不仅如此,简单健康的低碳生活还可以让人的身心状态调整至最佳,体验一种别样美丽。

不吃肉很多人觉得做不到,那就尽量少吃,反正肉吃多了与健康指标南辕北辙。我自己基本吃素十余年的秘诀很简单:量化小目标。比如一个月固定哪些天不吃肉,完成了用其他方式犒劳自己。再比如跟亲友聚餐时,事先严正声明我只吃青菜蘑菇豆腐,大家也乐得成全我。

回想当初因为生重病吃昂贵药,但必须素食配合的我何其艰辛难捱。在小区里散步,闻到一楼邻居家的红烧带鱼香味,垂涎欲滴停留好一会儿才肯离开。我开玩笑说年轻时热爱五花肉、哈尔滨红肠小肚和熏肉火腿,把吃肉指标给提前用完了!曾经有将近四年尝试过不吃鱼肉蛋奶的全素饮食,无他,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否做到。原来都是可以的!十多年的基本素食坚持下来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既贯彻了低碳生活的最重要目标(肉食是增加碳排放的重点大户),每次体检指标也好看的,自我感觉不错,精力充沛,更年期都静悄悄和平度过了。身心变得宁静喜悦,对今后的退休生活充满欢欣期待。

我理解的绿色生活,也就是低碳生活,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物质层面。比如绿色出行,喜欢走路,愿意用脚触碰和丈量我喜爱的土地,在很多城市骑过共享单车,享受公共汽车里鲜活的民生特色;出门自带餐具和洗漱用品很多年,环保、安全,没觉得麻烦;平时基本看纸质书,不看电视少看手机,刚结束的今夏东北避暑行一个月没开过电视;少用塑料袋,随身带朋友亲手缝制的美丽布袋;随手关灯已经成了习惯,不管是谁的灯没人用还要开着我就是感觉不爽。少消费也不难,很多东西不是买不起,关键是能控制自己不去消费,把这笔钱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这才算自律的本事。曾跟朋友打赌约定一年为期不买新衣服,慢慢形成习惯了,真的很多年没买过新衣服。素食、运动和早睡早起带来的自然瘦身效果,确保以前的衣服都能穿,还有从姐妹和女儿那里讨来她们淘汰的衣裳,款式面料都很好。一个人旅行时穿着拍照发朋友圈,大家都欢喜得很呢。感谢身边热爱环保生活的朋友们教会我低碳绿色,跟好朋友韩姐学会用手帕直到现在,从邹邹的分享了解到很多有机食品,闺蜜明顺强令我湿纸巾必须和人分用,后遗症是从不敢单独用一整张湿纸巾,会有严重的犯罪感。所以说一切好习惯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坚持低碳生活可以带来身心健康和美丽,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收获,我懂得了简单更快乐。人到中年必须扔掉过往的负累,把一路精神包袱清零,神清气爽再出发。下一步目标是继续扔扔扔,从简化物品开始,最高理想是只拥有两位数私人物品。人生如寄,过不持有的低碳生活,才有可能把一个完好的地球家园留给子孙后代。

2022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 篇三

2018年5月,备受关注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从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到组建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我国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脚步从未停歇,美丽中国建设步步向前,逐步从概念变为现实。

所谓知易行难,短短一句话的目标凝聚的是无数环保人的心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工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体系重塑,责任层层压实,多措并举,只为告别灰霾满天,迎来澄净如洗的碧空。

那么,“美丽中国”怎么建?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实字当头,既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求真务实做好科学规划,又要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能增进全民福祉,也需要全社会积极投身其中,成为践行者、推动者。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既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责任,又要运用法律、环境经济政策等手段,调动其他社会主体的积极性,落实相应责任,共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断加剧。低碳、环保必须要引起重视,绿色消费理念应成为社会共识,一己之力难成大事,我们应该全员总动员,切实地行动起来,将环保的理念植入我们的生活中,推动绿色生活理念。

一、环保无小事,引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模式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1、绿色生活:

节约水电、绿色出行、节约纸张、少用洗洁精、选用无磷洗衣粉、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充分利用可回收物品等。

2、绿色消费:

选购绿色食品、拒绝过度包装、抵制珍惜动物制品、选购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等节能产品。

3、绿色办公:

全面推行绿色办公,提高办公设备和资产使用效率,尽量做到纸张双面打印,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分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完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倡导绿色消费及出行意识,是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只要我们做好宣传,合理引导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让生态消费作为习惯,随手节电,减少塑料袋使用,合理开关大功率电器,短途出行以自行车等绿色方式,积少成多,积习成惯,一定可以形成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

二、践行垃圾分类

任何事情都是说得容易,行动难。垃圾分类也不例外,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生活在社区中每个居民,都想过舒适的生活,而不愿意和脏臭的垃圾有任何联系。

但是生态容量是有限的,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在更多因环境带来的疾病或慢性病不断高发的现实中,我们必须要觉醒。而且仅仅停留在觉醒还不够,我们要采取切实的行动。

1、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该奖惩同步。既要有乱扔垃圾或不分类行为的惩罚措施,同时还要提供正向的激励,来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比如上海的绿色账户积分、矿泉水瓶的押金制度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主导的垃圾清运过程透明化,来给公众参与提供信心和持久的行动激励。把垃圾分类和清运的过程讲述清楚,让公众明白,每个人分类的努力对环境改善有贡献、有回报。

2、从社区居民来说,应该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教育项目或者自我学习的过程,养成习惯。有孩子的家庭,不妨把垃圾分类做成对孩子的一个家庭教育小项目,在跟孩子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孩子的个人,垃圾分类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交(比如台湾的“垃圾不落地”运动),以及了解你的周边邻居和了解你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

生活垃圾分类首先是要养成好习惯,其次是为了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为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垃圾处理,而是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汇点,是中华文明融入世界文明的新标志。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要提倡全民族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自然资源。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是手段,不是目的,把各种垃圾投入其自然属性的垃圾桶(箱)仅仅是手段之一,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灵活务实、客观经济进行调整。

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万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绿色发展,不仅是一场关乎产业结构和生产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是一次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的绿色革命,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行,更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形成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的新风尚。促进绿色消费,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绿色生产、绿色制造,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凝聚共识,汇聚全社会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强大合力。

总体规划,多管齐下,长期坚持,不懈引导,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全面科学的绿色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的胜利旗帜一定会早日飘扬在蓝天碧水的美丽中华大地上。

低碳环保主题征文 篇四

漫谈低碳生活

四月,气温回暖,草长莺飞,正是踏青赏花时节,但不时来袭的沙尘却让绽叶吐蕊的娇艳花朵瞬间失色。

人与自然,唯有和谐相处,才能相安无事。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的精髓是让人们认识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比如要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据二十四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懂得休养生息,《礼记·月令》篇和《吕氏春秋》里就有禁止在树木生长旺季伐木的禁令,劝告人们“不竭泽而渔”,戒杀诗有云:“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古人尚且知道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现代人更没有理由不保护环境。

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让人们在返璞归真中体验到一种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在当下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能让自己慢下来一些,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反倒更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生活虽清苦,也有种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趣。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虽已不愁吃穿,但生活条件远远不及现在,我们没有各种新奇的玩具,没有五花八门的零食,也没有网络游戏可打,整日奔走于田间地头或村道小巷,风吹日晒却无比快乐,身体好像也格外结实。

那时父亲在外地,母亲持家过日子一贯节俭,一台黑白电视只准我们周末看,晚上等我们姊妹几个写完作业,就催促我们老早关灯睡觉,她则借着月光或摸黑掐麦辫换钱补贴家用。那时家里没有冰箱可储存食物,夏天母亲会将馍馍和西瓜放空桶子里吊在井中,想吃时可随时用辘轳绞上来,日子过得简单却舒心。

我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家从细处来,富是攒下的。这种“细”的生活之道与当下的低碳生活理念不谋而合。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相比之下,爱人反倒显得有些大手大脚,我俩常常在用水用电这些琐事上意见相左,他喜欢晚上打开家里所有的电灯,人躺在客厅沙发上玩手机,电视却开着无人看;我喜欢把洗过衣服的废水收集起来冲马桶,他每次乘我不备将这些废水倒得一干二净。我嫌他铺张浪费,他笑话我抠门,俩人说说笑笑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我接触到低碳生活的理念,便常常在他耳边唠叨,在我的影响下,他也慢慢养成了出门随手关灯、拔插头的习惯,还将家里的灯全换成LED节能灯,去超市购物也是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值得一提的是,在家用汽车基本普及的今天,我家居然是“无车族”,我爱人的理由是他对开车没兴趣,我自己又胆小不敢开车。有时出行不方便时我也会随口唠叨几句,但转念一想:家中无车,就没有排放尾气的烦恼,我俩每天用“11”号上下班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碳足迹”,还为环保做了贡献,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味追求低碳环保就让历史的车轮倒退回去,而应该是一边发展,一边重视生态,在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把对生态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我国更不例外,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低碳生活就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要在不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对生态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点。追求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每天减少自己的“碳足迹”,力争成为一个“低碳族”。

低碳环保主题征文 篇五

手机充电,你是否记得电池满格后拔下充电器?超市购物,你是否习惯自备一个耐用手提袋?夏日炎炎,你是否坚持空调不低于26摄氏度……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藏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为导向,过一种低碳的生活,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更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态度,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

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如果说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那么,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便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觉醒,是一种生活观的绿色转型。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满分作文网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需要夸夸其谈的演说家、指手画脚的旁观者,而需要每一个人自警、自省和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从少用一度电,多行一步路做起,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

态度决定方向与成败。每一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将“低碳”作为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就一定能换来泱泱大国的天蓝地绿、河清海碧,就一定能赢得中华民族的山川秀丽、基业长青。

2022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 篇六

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经济建设的鲜明主题。自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展了丰富的实践,真正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新路子。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运用中国智慧,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之间并非不可调和,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理念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更要保护后代的生态权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不是消极的进行环境保护,而是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相融合,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经济,同时又将发展成果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绿色发展理念彻底转变了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它的指引下,各地区结合实际,创新了发展方式,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幸福感。

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集约化发展,与以往的粗放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其本质上是使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种资源,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管理精细的城市集群,有效化解“城市病”。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更是我们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个大国必须坚持的责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珍惜现有的资源,而是肆意妄为、毫无节制的索取资源,那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更会是全世界的灾难。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总结中国经验,走出了一条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低碳环保主题征文 篇七

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日子裹在淡淡的烟火里,一生,仿佛也只够爱一个人……”唯美诗词里那些诗意浪漫的慢生活,其实也象征着一种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而低碳生活就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如今,低碳生活这股潮流逐渐在我国很多城市兴起,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

而低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在生活中注意节电、节气、节能、减排……反映在具体行动上,可以植树,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坚持爬楼梯,减少机动车出行……这些点滴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2022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 篇八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保护地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所以保护环境,善待地球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车水马龙”曾经是我们对于城市发展的赞美之词,但是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的全球视野下,这是一个应该让我们倍感担忧的词汇。作为从事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的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和市政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项目的蒸蒸日上,市政设施和新建道路的增加,道路等级的提高,道路功效日益加大,在对城镇道路养护维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我们怎样才能做好绿色发展?我们需要美丽的蓝天,美丽的树,美丽的水,选择低碳生活,创造绿色家园,与绿色相伴,我们就要要行动起来。

节能是当前时代的主题,在实地的养护维修过程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减少水、砂石、混凝土材料的运转周期,以减少人员和油耗,同时,我们积极采用先进、科学、节能的施工工艺、方法与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节能的效果。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节能。对机械的整体情况综合性能进行考评,把性能差、能耗较大的机械进行更换或者检修,使其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操作人员为机械设备节油。人在整个道路养护维修过程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全体施工人员都应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尤其是机械操作人员,因为市政道路养护维修都要用到大型机械设备,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燃油,所以此方面的节能潜能更大。相关研究表明,在施工环境、机械设备、节油装置等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专业水平不同的操作人员使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其结果有着很大的差距。为节约更多的燃油,需尽量选择高水平且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并使用最先进的施工工艺。而且增强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市政道路施工单位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机械操作人员积累经验,积极开展好技能培训工作,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使操作人员熟悉新设备性能,熟练应用新技术;有效控制油门和变速杆,锻炼其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劝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绿色海洋的汇成,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绿色海洋中,有你,有我!为自己,为家人,为地球添一份绿,许一份美好的愿望,让我们积极带头掀起低碳生活习惯。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我开始,做行为节约绿色办公的自觉者。行为节约、绿色低碳办公,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要求,防止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最经济高效的方法,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最直接行动。作为公共机构的一员,应在工作中自觉做到纸张双面书写、双面打印;使用再生产品;尽量运用互联网、局域网进行电子无纸化办公;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控制每一个能源资源使用行为,不因贪图个人便利而浪费能源资源,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做行为节约绿色生活的先行者。行为节约、绿色生活绝非口号,而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作为公共机构的干部职工,应遵循垃圾减量,减少污染的原则,在生活中养成适量点餐,合理搭配;剩菜要打包带走,减少浪费;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品和纸巾等好习惯,以做好身边事示范引领身边人,形成绿色生活群效应,带动影响更多人行动起来,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做行为节约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行为节约、绿色发展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文化。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学习节约能源资源知识与要求,带头分享节约能源资源经验,带头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文化。

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用智慧践行绿色办公,用毅力养成节约习惯,用热情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用勇气阻止能源资源浪费,为建设“美丽兰州”做出积极贡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2022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 篇九

一。生活环境日渐恶化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这个变化中也有一些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比如:河水变得浑浊,自来水味道恶臭,天空变成了灰色,夜晚抬头仰望天空,却看不到一颗星星,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得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与日俱增,垃圾随处可见,城市里除了人类和宠物几乎再也看不到其他的动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想想6500多万年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不就是因为地球的生存环境突然变得极度恶劣么?再想想我们人类如果再这样“破坏性”的发展下去,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恶略。

二。加大力度治理环境,初见“蓝天”

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地理地貌特殊、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兰州深受大气污染困扰,一度成为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虽然持续实施了“蓝天计划”等治理大气污染工程,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显。

庆幸的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随后的十几年来,我们国家在大力的改善环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也是在这样的国家政策之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做大做强,做美兰州,提出打一场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战攻坚战。在省市联动的强力推动下,兰州市闯出一条科学化、目标化、工程化、法治化、创新化的治污之路,摘掉了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黑帽子”,打造了人人共享的“兰州蓝”,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也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同时取得环境大幅改善、群众直接受益、发展明显提速、作风不断转变等方面的综合效应。也正是因此在2015年兰州市荣获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中国低碳联盟、美国环保协会和中国低碳减排专项委会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本次大会,兰州市作为全国唯一的非低碳试点城市应邀参会,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设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以及向世界发出绿色发展的“兰州声音”,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三。垃圾分类,造福人类

记得有一次看电视节目说杭州市唯一的垃圾掩埋场设计的是可以使用24年,但短短12年就已经满分作文网被填满了。而且是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根本无法再利用,只能埋在地下,并且这些垃圾中有很多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自然降解,甚至还有些是永远无法降解的,更可怕的是这些垃圾中还有许多有毒有害的垃圾,这样的混合垃圾埋在地下,会对当地的水土,环境等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而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00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1。16亿吨,是1979年的4倍。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占地60公顷,日处理量为2000吨的阿苏卫填埋场仅能处理北京六分之一的垃圾,且在第11个年头就会被填满。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对待垃圾目前最好的办法的就是垃圾分类,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我们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最近这段时间上海的垃圾分类成了“头条”,人们在调侃的同时,也真正感觉到了我们国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中,兰州也在其中,虽然一开始有点儿不适应,但这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不但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同时还能让我们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加美好,为整个地球的环境做出贡献。

四。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为了保护地球,为了使地球母亲不再哭泣,为了让黑色的天空变回蓝色,为了晚上能够看到满天星辰,为了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为了使地球不再受污染,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家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