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说课稿

【整体地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测量主题。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度量体系,之前已有时间度量、质量度量,有一维的长度度量、二维的面积度量,今后还将进一步学习三维的体积度量等,这节课要学习的角的度量是整个度量体系的重要组成,由此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一致性。

《角的度量》说课稿

【教材分析】教材从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激发需要精确测量的需求,引出测量单位(1°)和测量工具(量角器)。同时呈现了1°角的产生过程,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构成要素,为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提供帮助。例1教学用量角器量角,并用填空的形式对操作步骤进行梳理。做一做3题对读角、量角进行巩固,同时深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也积累了度量长度、面积、时间的经验,初步体会了找到合适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积累了一定的度量经验,即以小量大、逐步累加。但是,学生对度量本质的理解尚不清晰,对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量角的方法还不了解。我曾做过前测,让学生比较两个相差不大的角的大小,50%以上的学生会通过重叠、剪拼的方法得出结果,同时80%左右的学生会想到借助量角器,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角器。根据顾泠沅教授对学习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操作、了解、领会、分析,可见学生对角的度量仅停留在根据生活经验直观操作比对,对量角器的理解尚未达到操作水平。

【目标、重难点】新课标将“量感”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在结构化的度量知识体系中,增强学生对角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理解度量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小的测量单位”,是发展学生量感的关键。基于我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识角的单位“度”,知道 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2. 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抽象能力、量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教学难点:理解度量的意义,发展量感。

【教学设计】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让我形成了“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原则是:基于学生学情,展开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习成功。就具体一节课而言,我将从情境创设、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思维,梳理总结,反思提升四个版块来设计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