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汇总多篇

美术教案汇总多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等知识,掌握运用色彩归纳方法描绘大自然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联想,讨论色彩相关知识等过程,提高学生创作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探用色彩表达自己对美好实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用色彩归纳方法描绘大自然的作品或文字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准确把真实景物概括成简单色彩关系。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各种造型不同的笔等

八、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一)谈话导入

提问学生课前作业准备情况,学生说出表达自然美景的古诗并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教师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自然景色作品,提问学生说出感受,学生说不同作品的色调;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夜晚景色是如何的?教师学生探讨光与色的关系。

2。深入探究:

教师展示摄影作品,提出问题:“颜色和之前欣赏作品有何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作品是相同色调的。画面更急和谐统一。

教师展示画家作品,提出问题:“画家如何用色调表达的?”教师总结:确定色调,概括表现。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分布讲解作画过程。

(四)作业练习

回忆你印象最深刻的的景色,就用这种概括的方法来记录,让画面更加丰富有趣,播放图片,教师巡视指导并演示。

(五)展示评价

学生讲台展示作品,学生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并评价,自评,教师总结。

(六)小结拓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九、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色彩

光与色

色调

表达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学生对于春天不是很熟悉,特别是不能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描绘。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掌握春天的特点,学会用色彩来表达对春天的爱,设计本案例。

活动目标

1. 根据歌曲《春天的秘密》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想象表达出春天的景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绘画时注意颜色搭配、涂色要均匀。

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颜色搭配、涂色要均匀

2、孩子们想象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1.熟悉幼儿歌曲《春天的秘密》(已有的知识经验)

2.材料:彩笔、油画棒、图画纸6张

活动过程

1. 集体唱幼儿歌曲《春天的秘密》,从中引导幼儿想象春天的景象。

2.提问:

(1)“你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歌曲中都说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是春天的秘密?(小燕子、小草、小动物)

3.讨论绘画春天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分组讨论:设计本组绘画内容,并进行分工(谁画什么自己要说出来,最好不与别人重复)商量时小声点,不要把自己的内容让别人听到,要不然就不是秘密了。

5.在《春天的秘密》的歌声中,幼儿开始分组画,每名幼儿都要参与,一个一个的画,画好了的就可以涂色。

6.在指导过程中,注意要将各组内容保密,每组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特点,为以免重复,老师可以提一些建议。

7.启发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画成为秘密?

8. 讲评幼儿的绘画作品

延伸活动:

装订好幼儿的作品放到表演区编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在以往的绘画中都是自己画自己的,这次不同的是分小组创作,集体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更增添了孩子们绘画的兴趣及创作的欲望。如:黄尘她们组:黄尘、天宇画画比较好,黄尘画了一棵开满桃花的桃树,天宇画了2只小鸟和3只蝴蝶,万良画的花,胡炜玉画的太阳,何鸿才画的大柳树,底色为粉色,显得画面干净清新,很有特点。每副作品都体现了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大家在一起涂底色,一起选颜色,互相指导,都想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最好的。最后一项怎样使大家的作品成为秘密,孩子们想了许多的办法。

如:用布盖上、放在窗帘后面、反过来摆放等。最后大家一致认可的是张天鑫的办法:在上面盖一层纸,上面写上“春天的秘密”。经过大家同意后,我将作品整理完成,幼儿看了很高兴,使孩子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在活动中,绘画与音乐的结合引导不够,只是针对歌词进行了简单的绘画,听曲作画还要进一步加强。

美术教案 篇3

美术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行知幼儿园正在开展生活化美术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它们,并能用自已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比如:我们班发动幼儿带来小时候不穿的袜子,开展了一次有趣的“创意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将棉絮塞进袜子里,然后利用小皮筋等将袜子进行各种造型,利用袜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DIY作品。

活动一开始当我将自己的一些袜子作品向幼儿呈现时,他们一片欢呼,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是用袜子做得。特殊的材料“袜子”,让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活动兴趣。孩子们急于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的。我并没有示范怎么做,或则要求幼儿怎样装饰。而是一一出示了各种材料,让幼儿猜想这些材料分别可以用来干什么?接着出示了一些赛满了棉絮的袜子半成品,让幼儿想想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动西?于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我要用袜子做一个娃娃”“我要用袜子做一条鱼”“我要用袜子做一直小熊”“我要用袜子做一条虫”“我要用袜子做一个电话机”……

所有制作的材料都已经在活动室的盒子整齐地准备好了,这些也都是课前发动幼儿家长帮助一起准备的。孩子们在投放材料的盒子面前来回走动,搜寻着自己满意的材料,他们边想边说边做 ,一个个兴致盎然。当一些幼儿发愁时,老师给予及时的指点,于是他们又开心地忙碌起来。因为有了丰富的材料为基础,最后孩子们都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袜子创意作品。这个趣味的袜子DIY,让孩子们都“动”了起来,孩子们通过这个常见的生活材料“袜子”,在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生活化美术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所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幼儿的参与性非常高。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们和孩子一样都得到了更多的启示。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容形式很多,让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更多趣味的材料,用艺术的手段去拓展我们与孩子的思路,相信我们在实施生活化美术的时候,思路会更开阔,内容会更丰富、范围会拓展。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

教具:

放大范图若干张。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心中的梦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画笔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他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小画笔的童话》

2、读画。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其中小画笔的一家画的小朋友和小画笔快乐地玩耍。画笔和天上的小星星-----画笔像树木一样的生长。这幅画和画笔小树林画得有点相似,这几幅画都把画笔拟人化,突出他们的可爱和实用。欣赏范图:小画笔愁眉苦脸,原来它们抱怨主人不好好爱护它们,把它们弄得遍体鳞伤,有的还折断了。这幅画教育我们什么?

生:……

3、作画步骤:

(1)先划出小画笔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画出画笔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二、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三、进行小结。

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美术教案 篇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巩固对色彩的认识。

2、运用粘贴技能为节日准备彩链。

准备:

同样长度的彩色纸条、胶水。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五颜六色的彩链,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每个幼儿按一定规律的彩色纸条粘贴彩链,数数自己粘了八个圆环,每组的彩链接在一起。

3、用彩链布置教室或幼儿园环境。

建议:

节日前开展此活动,增加幼儿对节日欢乐的感受及集体创作美的乐趣。

美术教案 篇6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美术教案 篇7

第12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点:抓住海星的形态特点,设计出美观的图案。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美化物体的能力。

3、德育渗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重点:如何美化海星。通过教师讲解、及观看例作解决。

教学难点:海星外形的绘制。通过教师讲解、演示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白纸、铅笔、水彩或彩色水笔、油画棒。

教师教具准备:配套CAI课件、海底景象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师:美术课开始了!生:我的工具带齐了!师:注意观察勤动脑,人人争当小画家! 生:(举起手)我是!

二、导入新课1、CAI课件,出示海洋景象,并听到涛声!教师引导:听——海浪声 看——海洋景色师导入:海洋浩瀚而深邃,在海洋里有许多神奇而美丽的生物,瞧!它们来了!(CAI课件,出示海星在海洋中活动的情景。)师问:你认识他们吗?(生答)师:是!(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海星图片(CAI课件)感受海星的美,激起学生对海星的兴趣。

2、讲授画海星外形的方法看了这么多,看看谁能用线条来描绘一下海星的外形?(请几个学生上黑板上画海星外形,其他学生思考:他们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难点?画出后的效果怎样?)

师总结:画海星的方法先用“点”定出海星外形的位置,再用直线连接各点,画出大架子,再用曲线勾出外形。 (1) (2) (3)师提示:用这种方法还可里画出六角、八角等海星。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用铅笔按步骤,画出海星外形。

五、课堂小结看,画海星并不难,只要方法正确,可以画得又好又快!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

二、复习与回顾看CAI课件演示绘制海星外形的步骤,让学生说说画海星外形的步骤。

三、讲授新课看海星图片,说说海星美在哪里?

提问:你觉得如何来么美化海星呢?(学生自由畅言)教师总结:大家说了这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种

1、简化法 ;(对海星原型进行了省略与提炼,简化成色块。)

2、添加法;(在海星的基本型上,添加其他形状如:触角、画边等物。)

3、装饰法;(用花卉、云纹、水纹等纹样,有规律的排列进行装饰美化。)

提示:三种方法要灵活应用,可以互为补充。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五、德育渗透,展示学生作品由CAI课件小故事导入:

1、德育渗透:海边一只灰白的小海星“瑞克”在哭泣,叙述了它是因为人们污染了海洋才变成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展示学生作品:小海星叙说能立即复原的方法——让许多,都把颜色分给它一点,“瑞克”就能立即复原!教师挂出海底景象的挂图,让学生自由贴上自己的海星!CAI课件出示“瑞克”复原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画海星,如何去美化它,还懂得了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的环境,而不是为了一点点利益而去破坏它!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吧! 汉阳区洲头小学周凝文20xx/6

美术教案 篇8

主题活动

《手套金鱼》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精细动作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发展,让幼儿养成关爱小动物和废物利用的好习惯,所以我伸成了这次活动,本活动的题材来自幼儿的生活,手套、报纸、鱼儿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提问法、游戏法、演示法、操作法等”。把美工活动贯穿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探索、操作,让幼儿感受使用常见物品进行创作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撕、揉、塞、扭等的技法,用手套来制作金鱼。

2、让幼儿感受使用常见物品创作作品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让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能用废旧材料和常见用品创作作品。

活动难点:掌握“撕、塞、扭等的技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成品(手套金鱼)、手套、毛根、报纸、颜料、棉签、歌曲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今天的魔术师,猜猜看,我会变什么?(一条小鱼),它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你们谁愿意和它做游戏呢?

2、请个别幼儿和小鱼做游戏(律动《小鱼儿游啊游》)。

二、集体讨论让手套变成漂亮小鱼的方法

1、播放幻灯片提问: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ppt(手套),让幼儿猜想手套哭的原因,(因为它也想变成漂亮的小鱼。)

3、教师: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把手套变成漂亮的小鱼吧!

4、教师根据孩子们提的办法呈现所需材料并总结示范(教师示范做小鱼的全过程)

三、幼儿集体制作小鱼。

1、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把白白的手套都变成漂亮的小鱼吧。

2、交代操作步骤:先把报纸撕成小碎片,揉成团塞到手套里,用毛根将手套口扭上,然后用黑色给鱼儿画上眼睛,再用漂亮的颜色给鱼儿穿衣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鱼创新多种花纹)

3、交代安全问题(用自己喜欢的颜料给作品涂色,注意不让颜料涂在桌、手和衣服上)

4、让幼儿到操作区自由操作,老师巡视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5、作品欣赏并提醒幼儿要懂得废物利用。

四、使用制作的小鱼,进行游戏。

1、教师:宝贝们真是大魔术师啊,都把小鱼儿变得这么漂亮!我们给他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吧?(五尾鱼)

2、教师:今天,五尾鱼们很高兴,它们要邀请你们一起做游戏。

3、播放音乐《小鱼儿游啊游》,集体游戏。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使用手套创作不同的作品。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把美工活动贯穿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探索、操作,让幼儿感受使用常见物品进行创作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幼儿对本活动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强,参与性高。活动中,幼儿掌握了操作技能并独立完成了创作,整个活动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本活动受的启发:此类型的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以后多给孩子们开展类似的活动,让他们主动地探索、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二至三组静物、线描范画若干幅。

(2)学生准备教具:图画纸、钢笔、铅笔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教师出示课前所作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表现校园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②启发学生欣赏时注意找出在范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哪些地方真实地表现了场景和静物的本来面貌,哪些地方与真实面貌不同。

(2)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室布置二至三组静物,并在校园里指定一至二处场景,由学生自由选择对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线描或黑白画写生练习,进一步体验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创作方法。

(3)展示与讲评

作业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3、课后拓展:课外注意搜集美术作品图片,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二、教学评价建议:

在课堂写生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反映出再现生创作方法和特征。

美术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清晨》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清晨学生每天清晨都要离开家赶往学校上课,一路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清晨户外常见的活动场景,目睹一些发生在身边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教学希望引导我们的学生留心观察这些或许只是擦肩而过的人物与习以为常的场景,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

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活动一”设置的核心目标是制作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两个教学组成部分,一个是模拟表演,另一个才是制作作品。其中表演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造型动态的表现,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穿插在几个版面中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既有于庆成的粗浑、质朴的泥塑作品《庄头》,又有亨利·摩尔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家庭群组》,还有动态、表情惟妙惟肖的东汉陶俑作品等。这些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不同的表现力,或静或动、或繁或简、或诙谐或庄严。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有机组合,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材重点介绍了泥塑的工具、方法和步骤。教材提供的运用支架进行雕塑的方法比较适合制作较大的雕塑作品,在操作中工具材料的准备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实际教学中,表现清晨人物的造型更加适合,且不宜制作太大,直接运用把陶泥捏制成形的手法,通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就可以达到展现动态特征的教学要求。

“活动一”在制作作品的活动要求中也有“捏制”这种具体的技术提示。另外一个值得提示的是正确理解“印象最深的一个动态”。既然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有必要经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一些比较与选择,帮助学生从平时若干动态印象中提纯出一个最为鲜明的视觉印象来进行整理、加工。 “活动二”的设置与“活动一”比较,没有再强调清晨的环境与动态,而突出的是给一件雕塑添加景物。需要重点理解的是教材中“仿照陶俑的形象做一件泥塑作品”的活动要求,仿照的只是优秀雕塑作品中表现动态与表情的造型处理,雕塑题材则可以学生自己选择。结合“恬动一”的题材选择,建议“活动二”的题材以清晨的校园生活动态造型为主。至于添加景物,可以通过教学讨论与选择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特定造型动态与特定背景、道具呼应的关系。

教材中示例的学生作品考虑了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社会活动范围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宜性,突出整体的造型动态,淡化细节的深入刻画。

教材从立意构思、整体造型、神态表现、造型手法等方面提出关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建议,教师和学生均可将此纳入到学习活动的审美和评价体系中。

“资料库”涉及面较广,包括概念、代表人物、制作方法和用途等,具有章节内容收尾、提升的作用.也有埋下线索,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动机。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现实生活中舞台布景、演员表演的虚拟动作等,引导学生领会写神、写意的传统美学,延伸到对戏剧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了解。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拘泥实景、实物,而以神态、情绪、整体效果等为重点,对生活素材进行大胆的夸张、简化与加工,以服务于作品主题。

学生作业中有表现校园题材的《晨读》,有日常生活题材的《该起床了》,也有表现户外晨练的《老当益壮》,还有表现清晨工作题材的《展曲》。这些作业提示了两次教学活动中题材选择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

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能够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以“清晨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清晨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在常见的起床、晨练、环卫等常见人物活动之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停顿,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去发现那些平常得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动。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这是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关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变无序为有序的交警等等。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进入第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将刚才的语言叙述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加以表现,既可表现个体活动,也可表现群体场景。这种想像加表现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生活有意识的理解、分析,培养良好的观察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收集一些生动的、表现力强的典型造型,将有代表性的动态表演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将它们记忆定格,并提出本堂课的作业:利用陶泥捏制人物造型。这项活动需要比较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水平,而且也要注意为下堂课的作业打好基础。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协调、重心是否平稳、动态是否有韵律感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及时指出学生对泥性掌握不够的一些共性错误。评价以鼓励方式为主。作业基本完成后,教师注意组织集体评价活动,在学生相互评价基础上,提出一些帮助学生改进的积极建议,学生在课后可对造型再进行加工甚至重新造型捏制。

第二课时,教师首先拿出几件圆雕作品实物给学生欣赏,并加入到学生当中讨论圆雕的特点,结合复习《与米罗游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圆雕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的空间造型实体。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组投影演示,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尝试、了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点与泥塑技艺外,还需要启发和诱导他们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在欣赏之后,教师开始传授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师可以示范或播放录像带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一课时的作业主要是完成大体造型,确定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大体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进一步塑造作品。

上大泥时,教师需重点介绍立体雕塑的常用方法——几何体块分割法。这种方法将加快对泥塑技能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创造出表现力强、美感更加丰富的作品。最后一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分析造型的变化,逐步完成一些细部刻画与调整加工。

学生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的方法,还可启发学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进行组合展示,一定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选择

对于泥料的准备,可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城市学校可直接选用陶泥,乡村学校可选用田间的大田泥或潭泥。一般不要提倡学生选用相对缺乏材料塑造表现力的橡皮泥。

造型团块化是适合展现泥性的一种造型选择,也是适应捏制成型的一种造型取向。为了体现人物造型的团块变化,把人物形体变化简化分割成几个有机组合的几何体块是必要的。

针对“活动一”的捏制人物动态过程,因为运用陶泥捏制小型人物动态造型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作业修改变化也特别方便,所以提倡选择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可以先学生自主尝试捏制,接着教师评价引导,然后学生尝试动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最后在积极修改中完成作业。

五、教学建议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泥塑作品的创作需要非常强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了强化学生对观察力的理解和印象,选取的清晨场景最好接近授课对象的日常生活,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学生清晨所见可能差别比较大。而第一课时安排的学生表演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观察后的概括能力。在“活动一”之后可以点明上述欣赏、表演的意义,这样学生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刻画细节在中学生的泥塑作品创作中不是重点。在学生接触泥塑初期阶段,过分强调细节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注意整体动态的夸张与强调才是塑造的核心。

游戏不是目的。观察生活、表演造型、“玩”泥巴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教学本意,所以,所有的游戏、活动最后都要落实到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在把握评价方向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