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学案例分析

劳动工具到哪儿旅游了

班主任教学案例分析

——班主任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学生开始参与校园卫生区打扫的大军,我们班负责的是进学校门口到教学楼的一块水泥地面。平常日子还行,每周打扫一次,垃圾不算多,秋天来了,学校的花坛绿化树开始落叶,每天打扫三次也不行。两周过去,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扫帚,笤帚,托子也出现了越来越少的现象,工具到哪旅游去了呢?这一情况引起我的注意:是学生对劳动有抵触情绪还是思想教育出现问题了。

二、案例分析

首先,我认为学生参与打扫卫生,能极好的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这是真正的劳动教育。一开始,从学生如何拿扫帚,如何把托子合适的倾斜,到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都要不厌其烦的示范,这一点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很快就上手了。前几周学生经常问,什么时候打扫卫生?后来听到打扫卫生就会出现厌烦情绪,是的,重复的简单的劳动很容易让人感到厌烦。但是,我们这个班只有7个学生,不能分组,轮流上场做不到,学生厌烦也得理解。

我叫学生到办公室座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说:作业多,打扫卫生浪费时间。有时急着上班,就忘记拿工具了,可能被临班捡去了,所以工具就越来越少了。

原因找到了,工具丢了,是放到劳动现场了,背后的问题是作业太多。我细想,真正的原因还是学生不愿意扫地,有抵触情绪。

我再次召开专题班会,讨论如何树立班级主人翁责任感,爱惜学校公物;如何讲卫生做到学校容貌人人有责。每个学生都要发言。最后达成共识:我们每个师生都有义务让校园干净卫生。如何从思想到行动,我和学生观看了《天龙八部》扫地僧的影像,学生大笑的同时,理解扫地能磨炼心性。我尽量抽空扫地时陪着学生一起,一起看看树叶的形状,一起看看树叶的颜色变化,有时还把树叶制成标本,收集不同的树叶在美术课上搞创作。就像罗丹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通过劳动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审美。

慢慢的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劳动工具也不再丢失,并且爱惜劳动工具,有时捡到别班的工具也主动归还。

三、总结反思

我深深认为,教育无小事,教育的问题,就是培养好习惯的问题。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始终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