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以高中阶段地理课本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作为研究案例进行理论阐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以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活动,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这三维目标的培养与运用。本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进行知识的重难点分析与剖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采用“创办学习活动,进行小组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以“问题”为主线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与分析,通过问题解决,建构学生自己的新知识体系,并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围绕问题链条,抓住知识的相互关联性,使学生反思,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学设计洋流分布高中地理

问题式教学是由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丘什金、马赫穆托夫等共同提出的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地理思维与“问题”线索的内在联系,以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促进学生对问题链条中所穿插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用创新型思维和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贴近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使学生理解情境中的问题。此外,问题式教学还需要特别关注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世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受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化的经验体系,每个人的认知风格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各有差异。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而不是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正确描述,知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表征。在某些问题中,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已有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发展的丰富的内在潜能,重视学生原有的客观经验。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的理解。学习不是每个学生单独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学习者也并非一个孤立的自然的探究者,而是一个社会的人。

(二)情境认知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布鲁纳重视学生主体的能动功能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的认知结构,所以他认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掌握与运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学科知识的概念、内容规则、方法和情感态度组成。布鲁纳重视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发现学习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已有的经验结构体系探索知识,熟悉系统原理。发现不只是知悉未知事物,还有通过自我实践发现探索知识的各种方式。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强调一切可传授的知识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并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才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进步。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发现学习所需要的材料,创造一个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罗杰斯认为我们应该取消“教师”这一称谓,取而代之的是学习的引导者。

二、问题式教学在高中讲授过程中的应用1.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观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使学生牢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特征规律,使学生能够粗略描绘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并口述世界洋流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牢记寒、暖流分布的顺逆时针规律特点,如北半球北逆南顺,南半球都是顺时针。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2)通过对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基础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上,提高学生用建构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给学生观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视频和分布示意图,组织小组讨论洋流的分类、成因、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世界洋流的成因、分类、等温线表示、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树立保护和探索海洋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运用洋流的事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具有漫长的海岸线的国家之一,大海不但给予了我们食物,更带来了便于人类航海交流的广大贸易路径和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从而激发爱国爱海洋的情怀,将生态理念变为蓝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