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高中化学学困生崛起

爱让高中化学学困生崛起

爱让高中化学学困生崛起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共同特征及成因,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策略,最重要的就是要关爱学困生,让高中化学学困生崛起。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学困生 转化 策略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数量也逐渐增多,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因素很多,探索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成因及矫正对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教育一直是学校及班级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又常常忽视学困生,往往以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参照对象,结果在初中升学考中本来差距不大的学生在高一就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其结果必然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出现,这时教师在教学中显然不能顾及两头,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少学生在初中是学习的佼佼者,但在高一阶段就开始落伍了,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上课听得也很认真,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可一进行检测就会发现掌握得很不理想,特别是对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的问题的解决更糟,在经历一个反复失败的过程后,导致丧失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以人为本,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多角度、 全方位地帮助学困生,这是教师教学职责之所在。

一、学困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1. 缺乏自信和动力。

具体表现在: 无上进心;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缺乏刻苦钻研、知难而上的意志品质;自卑胆怯,不愿意请教他人;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爱讲小话等。

一个人的学习自信和动力的缺乏必定有其复杂的个人因素及形成过程。学困生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教师不重视甚至忽视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即便是今天这个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教师只关心教书,而忽视了育人,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志向。其次,教师还没有树立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成长成才的的责任感和迫切感,致使学习问题在发生的萌芽阶段未得到及时纠正。再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2. 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

具体表现在:上课不知做什么;不预习或不知怎样预习;不复习或不懂得怎样复习;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抄作业;记忆力差,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等。

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一直以来都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其实学生还是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学习的佼佼者往往在这方面更具有先天优势,相比之下,学困生就比较缺乏学习的策略意识和方法了。

3. 缺乏应有的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表现在:不会观察或不懂怎样观察化学实验;畏惧化学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能力差;不会收集处理信息;连起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说不出来;不会做鉴别题,不能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通常我们发现学困生智力正常,聪明机灵的也为数不少,可是为什么一学化学却不灵了呢?

我通过对学困生的观察,学困生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绝大部分学困生回答问题都吞吞吐吐,不能顺畅表达化学概念,更不能顺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即学困生化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4. 缺乏必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具体表现在:化学基础理论及化合物知识薄弱;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不能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特别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等。

由于前边的三个“缺乏”,必将导致第四个“缺乏”,加之化学知识的表达形式不是纯汉字的,附加了许多陌生的符号和式子,所以学生学起来头痛。那么 , 怎样为化学学困生排忧解难呢 ?

二、培养学困生化学学习兴趣

1. 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困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让优等生积极参与,还要多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感觉到同学们和教师都关心他,也能与优等生一起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让学困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参与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 降低门槛,引入殿堂。

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在教学中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类别,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优等尖子生作难题,中等生作较难的题,学困生作浅显的题。让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他们的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锐,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最终成为中等生或优等生。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终身受益。

3. 不断鼓励,放大亮点。

虽然学困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学困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不算太难。学困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会在某一个时间或某是一个学科中取得成绩,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成绩。扬长避短,大讲他们的长处,闭口不谈他们的短处,要不断鼓励,放大亮点,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是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其他同学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 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在与学生座谈中,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基础挺差,我也曾经努力过,但还是不行,无论我怎样努力,总是学不好。很多学生由于经常遭受学习失败的打击,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学习上提不起任何兴趣。转化这些学生首先要运用情感激励艺术,创设优良的教学情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学生热爱某一个老师,也会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但是要想让学生热爱老师,老师必须爱护学生。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5. 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变为由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特别是学困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对任何事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因此,实验是学困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同时,激发兴趣,理解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本质,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6.精心设置疑问,培养学习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适时适度巧设悬念,使学困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困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诱发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们获得了圆满的结果,显得非常高兴,特别是学困生看到自己也行,也能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自信,使他们感受成功。

三、让老师真正关爱到每一位学困生

当然无论是哪类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教师关爱的阳光和真诚的赏识。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无私地向学困生播撒关爱的阳光,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情感支持,他们才能成为学习上的阳光少年。因此,在爱的阳光下,实施针对性的帮困赏识教育是我们培养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步探索了以下关爱学困生的方式。

1. 谈话,书信或电子邮件

谈话是常用的沟通手段,它包括师生谈话和老师与家长的谈话。谈话形式可以是师生座谈,也可以是家长座谈,还可以是电话谈话。由于学生个别差异因素的影响,往往使谈话具有一定的难度。谈话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对学生要做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考虑好适当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达到谈话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但在平时的谈话过程中,往往是老师主动找学生,多少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有些事情学生未必能当面说。这时就可以采用写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学生主动写信给老师,是学生对老师的谈话,这样可以更努力地做到师生平等,做到对话的双向性、互动性。学生写信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心灵的剖析、自我教育与提高的过程。老师应鼓励每位学生向老师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在信中反映自己的疑难、困惑,老师对学生的来信进行阅读和整理,可以书面或口头答复。

2. 学业辅导

有些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就难以应付,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老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帮助其找到并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邓某同学以较高的入学成绩进入高中,学习态度端正,然而学习方法较死板,学习效率较低。课前很少预习,学习缺少计划,只是每天去多做题,不去归纳整理,知识漏洞较多。这导致他的成绩下滑,对化学产生一种无奈的心理感觉。

针对邓某同学的以上问题,采取针对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必须讲究方法。对初中所采用的好的方法要沿用,对不好的方法要放弃和改进。如:肯下功夫积极解题就要沿用,而预习方法就要改进。

(2)改进预习方法。预习要明确概念、性质是否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抓住,自己还有哪些疑难不能解决的,听课时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3)改进听课方法。上课时“听”什么,听自己在预习中的疑惑,听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同学的理解的不同之处。上课“记”什么,记重点和难点,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化学思想和方法。

(4)改进复习方法。在平时每一节、每一章结束都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解剖,总结章节知识体系结构,总结解题的思想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邓某同学已充分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逐步地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化学学习方法,成绩也有了稳步上升。

3. 学生成长记录

老师应该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在记录中收集学生一般状况,基础学情分析,每月表现,成果记录等信息,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变化。教师要适当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老师要赏识关爱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应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各有特点,相信学困生能行,引导学困生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摆脱困难,走向成功。教师应积极采用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困生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与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小学自然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9,1。

[3]牛拥,李广洲,学困生和学优生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差异的探讨, 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5 , (2) 1。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1。

[5]冯克诚.布卢姆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思想与论著选读.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6]陈桂生.教育研究空间的探求.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