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五个转化

浅谈如何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五个转化
浅谈如何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五个转化
  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和新的课程评价观的实现,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得语文教学实现了五个转化,贴近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实际的生动实例搬进了课堂,教学内容鲜活了,不再枯燥乏味了;讨论答疑替代了死记硬背,明理分析取代了题海战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多边交流代替了教师单向灌输,课堂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有效。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做法与体会,与大家共析。
    一、由两极分化向照顾全面转化
    所谓“两极”,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在语文教学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镜界。教学内容的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答案的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绝大部分同学相比,另有一小部分同学,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够,无学习兴趣,他们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甚至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班级的“旁听生”。在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给好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而学困生只是机械的参与,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加之自觉性差,懒于动手,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不利于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都促使学生向两极分化发展。作为教师,偏向学优生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心态,但社会的需要和职业责任告诉我们,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给学困生吃“偏饭”,多提问,多参与,多关注,多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內驱力,课后多布置一点基础性的作业,结合学生实际多进行个别辅导,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由重传教向重学习交流转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对于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语文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重读书轻实践,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这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让学生在交往中凸显主体性、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教师的上课应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角色的转换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化
    书本知识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的,就其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就认识活动而言,它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开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教学中无需智慧的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知识就可以了。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生长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就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现出来。如在学习古诗时,先把教学内容分解,一是理解并背诵古诗,二是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这首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接着根据这两个内容思考安排如何才能完成,最后考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培养创新。依据这样的思路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听读中感受意境,默读中概括内容,朗读中体会意境,从而使知识和能力得到统一。
    四、由重读写向全面发展转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输出信息;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就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因此,我们作语文教师的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那种重读写,轻听说,甚至认为“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听说”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那么,受到宠爱的“读写”的命运是不是就非常好呢?中学生读不懂现代文,作文不尽人意,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而是摆在行内外人士面前的一个很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每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学生丢分最多,平心而论老师学生在这方面投入不可谓不多,什么技巧、秘诀、宝典并没有少授少学,却总是显不出奇特的效果;什么日练、周练、月考并没有少考,却总是考不出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不能不让人深省啊。如此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变换,循环往复,才能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促进学生读写、分析、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升华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许多说话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和实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适时地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观看精彩而优美的动画,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和动画內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语文中的语言素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抓住几件事的几个要素,训练学生说话;并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表现机会,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活动,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化,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意图,把农村语文教学搞得更活,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