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证照发展困境及解决办法

近几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国家战略,电子证照作为具有法律、行政效力的电子文件,日益成为企业和个人办事的主要电子凭证。目前,目前,全国已经有超 200 个城市支持 90多种“电子证照”,包括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社保卡、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电子结(离)婚证等类型,覆盖了购票出行、酒店住宿、网吧登记、看病购药等领域。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

浅谈电子证照发展困境及解决办法

对此,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电子证照推行的困境:

一是电子证照的亮证,表现为信息孤岛。电子证照依托于数据交换和实时共享,这就需要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成本高,易造成部门配合度低。同时由于涉及部门多,业务系统杂,形成数据壁垒,沟通协调周期长。

二是电子证照的存在,表现为电子化材料认可度不够。在电子证照具有法律、行政效力的前提下,办理某些事项时仍然无法取代纸质材料。其次部分地方出于档案管理、纪检审查要求提供等原因,一些部门要求窗口人员打印申请人的电子证照后,由申请人签名确认,材料才可以归档,给审批部门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工作流程,

三是电子证照的使用,表现为持证者如何安全使用、使用过程中如何安全保管电子证照存在一定难度。电子证照作为一种电子化的文件,易于复制,也易于在网络上传输,容易成为黑客窃取的对象。

四是电子证照的查验,表现为如何提高电子证照的防伪性。电子证照作为一种电子化文件的形式,传统的防伪手段是无法精准识别真伪的,需要利用数字证书相关技术进行安全的验证。但有一些场景处于离线状态,无法进行在线的验真操作,所以除了在线验真服务外,电子证照文件在离线的情况下,甚至打印出来后仍需要具备一定的防伪性。

针对以上四个困境,有四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要形成自上而下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运行体系,尤其应从省级层面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顶层设计开展事项目录、事项标准、实体大厅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便民化措施、效能监察等关键标准的制定,为市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统一的指导和依据。

二、加强工作意识,加强信息共享。首先,服务窗口的培训指导亟待普及。面对群众出示的电子证照,一些基层窗口的工作人员不知道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也不清楚如何对电子证照进行查验和留存,只得要求群众重新提供纸质证件,按传统流程办理。其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体系。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不动产电子证照 知识,引导用证机构、市民积极应用电子证照进行 网上办事,让利用方切实感受到电子证照的便利。2016年底,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机动车交强险电子保单。由于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保险行业和交警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警无法查询到异地车辆交强险承保情况,一些北京车主驾车到外地时,当地交警不认可电子保单,依然按照不粘贴标志罚款扣分。

三、修订制度标准,构建新型体系。电子证照是“互联网+政务服务”下的新生事物。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都无法满足电子证照管理在法律效力、证照互用、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新需求。因此,需要加快清理修订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细化工作标准,构建新型标准体系,解决标准不兼容问题。

四、创新技术应用,提高数据安全。电子证照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抓手,深入研究“互联网+政务服务”下政务云、大数据、身份认证、电子印章、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的实现路径和应用方法。如运用大数据,对证照档案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与深度挖掘,完成数据清洗、关联、校核和监管等工作,解决问题。同时,电子证照核验机制中保障“实人实名”双重验证,其次,从业务受理 开始系统自动生成的二维码具有加密的接口,通过“实人实名”后生成的 唯一二维码具有有效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