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原文翻译(精品多篇)

过秦论原文翻译(精品多篇)

“过秦”与“讽汉” 篇一

秦统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六国旧贵族和政治上的反对派残酷镇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经略边疆,这些措施大多数是比较切合实际、符合历史进步趋势的。关于秦灭亡的原因,较流行的看法也与贾谊的“仁义不施”基本一致。贾谊在《过秦论》(中)中说:秦定天下之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以仰上”,但事实上呢?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得饱经数百年战乱的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百姓被奴役欺压到无论如何也难逃一死的时候,“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就会一呼百应,暴怒的潮水掀翻大船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贾谊写作《过秦论》的时候,秦已灭亡近30年,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当今的统治者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实际情况是,自汉立国至汉武帝初年50多年间,汉所采取的基本上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国策,贾谊作《过秦论》时的汉文帝也是个难得的仁君,可以说,《过秦论》的背后现实批判的色彩是远远淡于苏洵的《六国论》的。当然,“过秦”的现实指向是“讽汉”,但这个“讽”,委婉含蓄地提出意见的意思,贾谊此文也只不过用自己的方式阐明一己之见,或者客观上可能有给皇帝提个醒儿的作用罢了。

讲解 篇二

《过秦论》在《史记》中为一篇,载于《秦始皇本纪》之后,《陈涉世家》后又引第一大段。《文选》则分为上中下三篇,三篇实为一篇,分别评论始皇、二世、子婴三代的过失,总结秦亡的教训。这里选录的是上篇。文章不仅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而且也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贾谊认为,秦之过,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贾谊写作此文,目的在于为汉文帝提供政治上的鉴戒。文章使用了前后对照的手法,铺陈排比,有一泄千里之势。在中国散文史上,《过秦论》首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作者偏于注重文章豪迈的气势,文中列举的论据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

本文放笔极言秦朝兴盛的过程,以大量的事件和人物进行铺张和渲染,层层推进,直泻而下,大有一发而不可收的气势。可是,待到高潮之际,忽而一转,勾出一群“俛起阡陌之中”的“罢弊之卒”,竟将“亡秦族矣”,令人感叹不已。当读者犹在感叹之际,贾谊却仅以一短句作结,指出秦朝的过失在于“仁义不施”,从而点明写作意图,又将思考的余地留给了读者。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词类活用 篇三

【追亡逐北】

“亡”、“北”动词活用为名词,逃亡的人

【崤函之固】

“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地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便”,形容词作名词,便利的形势。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袋子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西”、“东”、“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名词作动词,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瓮作、用绳作。

【将数百万之众】

“将”名词作动词,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名词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小。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钝。

译文 篇四

秦孝公凭据崤山和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关隘,又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疆土,暗中窥探东周王朝的虚实,怀有席卷天下、包举四方、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之地的野心。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农民种田和织布,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武器装备;对外推行连横政策,使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祖上的事业,遵循既定的政策,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在东面占据了肥沃的土地,割取了地势险要的州郡。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聪明、忠诚、讲信用,对人宽厚而友爱,尊重贤士,相约用合纵来离散秦国的连横,联合了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的兵力。于是,东方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班人替他们出谋献策,有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班人替他们互通消息,有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班人替他们统帅军队,常常以十倍于秦的土地做后方,率领万大军,逼临函谷关进攻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入境,但九国的将士徘徊犹豫,结果逃之夭夭而不敢进击。秦国既未丢失土地、又不化费兵力,而各诸侯国已陷入了困境。于是合纵离散,盟约解除,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讨好秦国。秦国有余力控制并利用各国诸侯的弱点,追逐逃亡、失败的各国士兵,被杀的人多达百万,流的血可以漂浮起大盾。秦国乘着胜利的机会,宰割天下的土地,分裂各国的河山,迫使强国请求投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短,国家没有重大的战事。到了秦始皇,他继承了六世祖先积聚的功业,挥动长鞭统治天下,吞并了周王朝,又灭亡了六国诸侯,终于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统治了天下四方,手执棍棒鞭挞天下百姓,威震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设置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把绳索套在脖颈上前来投降,听命于秦朝的官吏。于是,又派遣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守边境,把匈奴击退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再南下放马,士兵也不敢挑起战事报仇。

于是,秦始皇完全废除前代君王治国的原则,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使百姓愚昧无知。又毁坏六国的名城,杀害六国的豪杰俊才,收集全国的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锋刃而铸成钟鼓,又制作十二个铜人,以削弱百姓的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咸阳的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据守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以为这样就固若金汤了。又派遣良将手持硬弓,驻守要害之处,派遣忠实的大臣率领精锐的士兵,手执锐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天下已经安定了,秦始皇的心里,自以为关中地势的坚固,就象千里铜墙铁壁,真是子孙后代称帝万世的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波及偏远地区。然而,陈涉,这位用破甕作窗、用绳子拴着门板人家的子弟,卑贱的农夫,后来是谪罚戍边的士卒,才能不及一般人,又没有孔子、墨子的贤能,陶朱公、猗顿的富有,置身于士卒之间,却崛起于行伍之中,率领疲惫散乱的士兵,统领着数百人的队伍,辗转推进,攻打秦朝。他们斩断树木作兵器,撑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象云集般汇聚,象回声般响应,身背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于是,殽山以东的豪杰英俊就一齐起来消灭秦王朝了。

至于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受到侵夺而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仍然和过去一样。陈涉的地位,也不比齐国、楚国、燕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的君主尊贵;他手中的锄头和木棍,并不比鉤戟长矛锋利;谪罚守边的士卒,战斗力并不超过九国的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略战术,又比不上过去六国的谋士。然而,成功和失败却发生了变化,建立功业的人正好相反。如果比较一下殽山以东的诸侯国与陈涉的强弱,比较二者的权势和实力,那就不可以同日而语了。然而,当初秦国凭借小小的国士和千辆兵车的国力,却迫令八州诸侯称臣,使原先位处同列的诸侯入秦朝拜,达一百多年之久。然后以天地四方为家,把殽山和函谷关当作宫墙。谁料陈涉一人起来发难,秦朝的社稷就毁灭了,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王兴康)

《过秦论》的中心论点 篇五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过秦论》原文 篇六

《过秦论》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⒓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e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拓展:过秦论解释词语大全 篇七

【秦孝公据肴函】

秦孝公:献公子,名渠梁。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富强。肴:一作“崤”,山名,亦名肴谷,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函谷关东。函: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雍州】

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北部及甘肃省西北部与青海额济纳一带之地。

【窥周室】

窥:,窥伺,窥探。周室:指周王朝。句意谓企图篡取周王朝的政权。

【席卷】

象卷席一样包括无余。这里借喻吞并。

【包举】

包裹(收拾)起来,意即全部占有,也是吞并的意思。

【囊括四海】

囊括:即包罗。刘良注:“括,盛也,犹囊盛而结之。”(见六臣注《文选》)也等于说吞并。四海:指全国各处。古谓中国四境皆有海环绕。

【八荒】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颜师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

【商君】

战国时卫国的庶出公子,名鞅,也称卫鞅。因为仕秦而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连衡】

一作“连横”,是战国时使山东的一些国家放弃合纵而事奉秦国的一种政策。

【“拱手”句】

拱手:两手相合,不必费力。比喻容易取得的意思。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史记·商君列传》载,秦孝公二十二年,使卫鞅伐魏,尽破之,魏惠王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求和”。

【惠文武昭】

惠文:秦惠文王,孝公的儿子,名驷。武:秦武王,惠文王的儿子,名荡。昭:秦昭襄王,武王异母弟,名则,一名稷。

【“蒙故业”二句】

蒙:承受。因:依照。这两句是说,承受秦孝公的旧事业,依照他留下的政策办事。

【南取汉中】

汉中:想当现在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的地方。取汉中事,见《谏逐客书》。

【西举巴蜀】

巴蜀:两个古国名。

【“东割”二句】

膏腴:肥沃。要害:这里指山川险阻。

【弱】

用如动词,作“削弱”讲。

【饶】

富。

【致】

招致。

【合从】

一作“合纵”,战国时,六国从南到北连合起来,缔结盟约,与秦对抗的一种政策。

【“齐有”四句】

孟尝:即孟尝君田文。平原:即平原君赵胜。春申:即春申君黄歇。信陵:即信陵君魏无忌。

【约从离横】

建立合纵,拆散连横。

【“兼韩”句】

韩、魏、燕、赵及楚、齐,时为东方六大国。宋、卫、中山是存于大国间的小国。

【“有宁越”句】

宁越:赵人。徐尚:宋人。苏秦:周人。杜赫:周人。属:类,一流。下文“徒”、“伦”,义同此。

【“齐明”句】

齐明:周臣。周最:周君之子。陈轸:楚人。召滑:,一作“昭”,楚臣。楼缓:魏相。翟景:魏人。苏厉:苏秦弟。乐毅:燕人。通:沟通。意:意图。

【“吴起”句】

吴起:魏将。孙膑:齐将。带佗:楚将。儿良:儿,同“倪”,越将。王廖、田忌:齐将。廉颇、赵奢:赵将。制:管理。兵:军事。

【叩关】

叩:指攻打。关:指函谷关。

【“秦人开关”三句】

延敌:引进敌人。九国:指上述韩、魏、燕、赵、楚、齐、宋、卫、中山等国。《史记·楚世家》:“怀王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兵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

【“秦无”句】

亡、遗:皆作“丢失”讲。镞:箭头。句意谓秦人并未损失一箭。

【追亡逐北】

亡:逃亡。北:同“背”;逐北:从败者背后追赶。句意谓追赶战败逃走的敌人。

【橹】

大盾牌。

【因利乘便】

乘着有利的形势。

【“延及”】

延:延续。孝文王:秦昭襄王的儿子,名柱。庄襄王:秦孝文王的儿子,名楚。

【享国之日浅】

享:享有。浅:指时间短暂。据《史记·秦本纪》载,孝文王即位后三日而死;庄襄王在位三年即亡。

【始皇】

秦庄襄王的儿子,名政。

【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发。一本作“续”。六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烈:功绩,功业。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挥动。策:马鞭。御:驾御,这里比喻统治天下。

【吞二周】

二周:指西周和东周。周王朝在周赧王时,分为东西二周,西周都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周都于巩(今河南省巩县)。西周灭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东周灭于庄襄王元年(前249)。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践。至尊:指天子之位。履至尊:即登上帝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以统一之业成,更号为皇帝。制:控制。六合:上下四方,即指天下。

【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敲、扑:都指杖。李善注:“臣瓒以为短曰敲,长曰扑。”笞:竹板。鞭、笞:都是刑具,这里都用如动词,是鞭打的意思。

【百越】

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总称,一作“百粤”。

【桂林象郡】

二郡均为秦置。桂林郡:当今广西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象郡:当今广东西南部与广西僮族自治区南部及西部等地区。

【俯首系颈】

俯首:低头。系颈:用绳系在脖子上,表示屈服。

【委命下吏】

委:付与。命:性命。下吏:属吏。又指狱官。吕向注:“言任性命于狱官也。”(见六臣注《文选》)

【“乃使蒙恬”三句】

蒙恬:秦始皇的将领,二世时赐死藩篱:篱笆。此喻国家的屏障,即指长城。却:击退。

【南下而牧马】

指匈奴南来侵扰秦朝。

【士】

指东方六国之人。

【焚百家之言】

焚:烧。百家之言:诸子百家的著述

【黔首】

指百姓。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秦称黔首,如同周称“黎民”。

【隳】

毁坏。

【兵】

此指兵器。

【咸阳】

秦都城,故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城东。

【“销锋镝”二句】

销:熔化。锋:兵器尖端。镝:箭头。锋镝:这里代指兵器。金人:金属铸造的人像。《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錿(乐器),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

【践】

登。此作“据”讲。华:指华山。因:依。河:指黄河。池:护城河。这两句是说,然后据华山为城郭,依黄河为护城河。

【不测】

指深不可测。

【信臣】

可靠的将官。

【谁何】

李善注:“问之也。”即盘问的意思。意谓盘查过往行人。一说,作“谁敢问”讲。(见六臣注《文选》张铣注)

【关中】

秦以函谷关为门户,关中即指秦雍州地。

【金城】

比喻城郭的坚固。金:金属。

【“子孙”句】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究。”“也”字原无,据五臣本补。

【殊俗】

不同的风俗。此指远方的部族。

【“然而”句】

陈涉:又名陈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事见《史记·陈涉世家》、《汉书·陈胜列传》。牖:窗户;枢:门轴。瓮牖绳枢:以破甕为窗户,或云窗陋如瓮口,以绳索拴门枢。因以形容居住的简陋。比喻陈涉出身微贱。

【氓隶】

当时对农民和奴隶的贱称。

【迁徙之徒】

指被谪罚而服劳役的人。此指陈涉被征发去戍守渔阳而言。

【中人】

指平常的人。

【陶朱猗顿】

陶朱: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范蠡晚年曾在陶山经商,号称陶朱公。(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猗顿:鲁人,范蠡教以畜牧,他就到猗氏(山西省临猗南)大畜牛羊,十年为巨富。(见《史记·货殖列传》集解)

【蹑足行伍之间】

蹑:踏;蹑足:这里如同说“插脚”。行伍:此指戍兵队伍。

【倔起阡陌之中】

倔起:自下而起。阡陌:田间小路。此指田野。

【揭】

高举。

【云集响应】

云集:如云之集合,形容众多。响应:如响之应声,形容快速。

【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景:同“影”;景从:如影之随形,比喻归附的人紧紧追随(陈涉)。

【山东】

指函谷关、崤山之东。

【自若】

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锄耰棘矜】

耰:锄柄;锄耰:即指锄。棘:棘木;矜:杖。棘矜:即“伐棘以为杖”。(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一说,棘:同“戟”。(李善注)

【“非铦”句】

铦:锋利。钩戟:带钩的戟。铩:长矛。

【谪戍之众】

被谪发往戍所的人们。

【抗】

高,强。

【度长契大】

度:用作动词,度量物之长短。契:动词,计量物之粗细,引申为衡量,比较。

【致万乘之势】

致:得到。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后因以“万乘”代指帝位。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统治。八州:古时分天下为九州,此即指秦所据雍州之外的八州,即六国之地。朝同列:使原来同等的六国之君来朝。

【七庙】

祖先七代的庙。古宗法制度,天子祀七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隳,毁坏。

【身死人手】

指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

【攻】

指秦始皇及其前代君王用强兵攻打他国。

【守】

指秦二世胡亥及秦王子婴兵力疲弱困守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