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故事精品多篇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故事精品多篇

我的教学故事 篇一

一、原来老师也不会唱

我是一个科班出生的文科教师,我很自信能带好专业课,但我的确没有音乐细胞。我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唱不好一首歌曲。每每办公室里同事在引吭高歌时,我一定会心生羡慕并默默地欣赏,但我绝不敢卖弄自己的歌喉,即使真的想唱,也只是找一个无人的地方轻声哼哼而已。

但在教学中,当教学内容涉及到音乐时,我又不会轻易放过。因为我不会唱,班上有学生会唱,这是让学生展示才艺表现自己的绝好机会。如果实在不行,利用多媒体手段,也会很好地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比如,教学《阿炳在1950》,我播放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学习《愚公移山》,学生会象江涛一样高吭“抬头望望天外天…”;体验《蒹葭》,我让学生欣赏《在水一方》歌曲里苦苦追寻的心声;品读《香菱学诗》,我和大家一起倾听《叹香菱》里人物凄苦命运的诉说…尽管老师不会唱歌,但课堂上学生依然能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我在七年级五班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闻一多,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齐唱《七子之歌·奥门》。我交代完毕后,底下没有丝毫动静。等了等,仍没有同学唱。我于是变通一下,就不要求齐唱,而是叫会唱的某位学生带大家唱。我说完后,哪知班上同学的头低得快够到腿上了。我用疑惑的眼神望了望班长和语文课代表,结果他们很无奈。班长解释说,他们以前的音乐课上老师没有教过这首歌,只是偶尔听过,而且歌词记得也不清楚。开始就不顺利,我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想以前上这篇课文时班里的`同学们唱得好好的,怎么这届学生没有学呢?正在我犹豫时,班上几个胆大的要请老师唱几句。面对学生的要求,我不能发呆,又不愿让学失望,于是硬着头皮哼了一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一出口我的底气就不足,唱到“三百年来”成了阴阳怪调,学生们哈哈大笑,这时,明显听到有学生喊,原来老师也不会唱呀。

这堂课结束后,我清楚地知道这堂课出了问题,如果我事先制作了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或者把歌曲下载下来在课堂上播放,或许就不会如此尴尬。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的备课太草率了,而没有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没有好好地备学生。其次明知不善唱歌却不该唱,自己不够沉稳导致操作的失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次事件过后,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地谨慎,扬长避短,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第一的原则。

二、“苍蝇”来学《论语》

20xx年,我们学校配备了“班班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好,老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资源,学生能每天享受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方便。每次上课,我看到学生们那红扑扑的脸蛋,笑眯眯的眼睛,深感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生长在“阳光雨露”中,感叹我们那个时代读书的艰苦。

然而,也有意外情况发生。

那是20xx年9月下旬的一天,天气有些闷热,教室的的墙壁上趴了一些苍蝇,我正在给七年级三班讲解《论语十二章》,学生们很投入。这时,不知怎么弄的,有一只苍蝇飞到投影机里去了,荧幕上一下子出现了这位“不速之客”的身影。

这只苍蝇,也挺有意思,从屏幕的左上角沿对角线向下移动,正在慢慢“品读”《论语》课文里我在讲解的文字内容。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这位“黑侠”身上,此时,他们哪有心思听课,课堂上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我无法去驱赶苍蝇,又想学生认真听课,心中不免一丝慌乱。也是急中生智,我说:“同学们,《论语》堪称经典,我们的课堂也十分的精彩,连苍蝇都被其魅力所吸引,这不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这只苍蝇是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论语》的,大家不要奇怪,我们精彩继续。”学生们先是一阵笑,片刻过后,又投入到学习中来。

这只苍蝇不久就飞走了,我的这堂课也顺利结束了。我为成功驾驭这堂课而高兴。后来,我在学生的作文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对我们的语文杨老师很敬佩。有一次,杨老师在给我们讲《论语》,一只苍蝇飞到“班班通”的屏幕上去了,同学们都在为这样奇特的事情感到兴奋,更有期待,期待老师如何处理这个事情。……杨老师笑着说:“同学们,这只苍蝇是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论语》的,大家不要奇怪,因为《论语》是经典课文,而且我们的课也精彩。我被杨老师的幽默和机智所吸引……”

三、两份“试卷”

上图是两份试卷的正反两面,我们可清晰地看到,一张是87分,一张是130分。这是20xx届初三某次模拟考试是两个不同学生的试卷。关于这两份试卷,还得从张XX说起。

张XX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孩。到初三时,几次模拟考试,他的数学、理化成绩能考上140分以上,发挥好的话,甚至会是满分,但他语文却考不及格。更要命的是,他好像一点都不着急,这可能与他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大有关,但我却很揪心。因为我知道,如果他仅仅因为语文学科考不上理想的省示范高中,那对他和我都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我先是多次找他谈心,告诉他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指出他诸如书写、背诵、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对他提出好多具体的要求。他当面都表示出虚心接受的样子,但考试过后,进步还是不大,这说明他还没有花功夫去学语文。

眼看中考的日子迫近,我不给他下点“狠招”是不行了。

这是4月底的一次考试,在全班不及格的几个人中就有张XX,他考了87分。我在所有同学的试卷上作了详细的标注,指出失分原因,分析考点等,尤其是张XX的卷子,被我的红笔画的满满的。然后,把重点和有代表的卷子用手机拍了照片,准备用到课堂上评讲用。

在这堂评讲试卷的课上,我先是把一份优秀的试卷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上图中那份130分的试卷,学生们很羡慕这位同学考了如此的高分,我则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这高分不容易,要付出心血,更要平时养成答题规范,书写工整的习惯等,并引用冰心的话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知道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芽儿,沐浴了奋斗的汗泉,洒遍了牺牲的血泪。

接下来,我就显示张XX的试卷,作为重点问题试卷评析,一方面,他的试卷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我就是要有意在全班失一下他的颜面。此时,班上极其安静,我一边讲课,一边不时的观察着他。只见他的头一直的低着,好像在认真思考着什么。

这堂课结束后,他主动来找到了我,表示愿意认真学习语文,我再把先前的话同他说了一遍,并且帮助他制订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又额外布置许多训练的功课。20xx年中考,他的语文考了117分,被望江二中录取。

对于这堂课的两份试卷,我的感悟很多。我想张XX肯定是意识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和良苦用心,只有当一个人的自觉意识被唤醒的时候才有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初三的孩子,他们在矛盾和失败中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帮助。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三则教育故事,有过失误,也有收获;有过困惑,也有快乐。但不管怎样,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课堂。“教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教学如初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的教学故事 篇二

一晃三年,特岗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三年里,饱含了各种辛酸泪,也充满了各种欢声笑语;付出了,也得到回报了。

三年前,我踏上了特岗这片土地,这到底是一片沃土还是一片瘠土呢?我不知道。

一、懵懵懂懂涌大潮

大学一毕业后,我就直接进入了一所民办中专学校,在这所中专里,每个教师的才华都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也不例外,于是个性一如既往地得到纵容与施展,而才能更是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与中肯。而和这些年纪相仿的成年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与共处才是最愉快最惬意的一件事情。然而中专注重的最终还是技术教育,而我这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似乎很没有用武之地,更觉得委屈了自己含辛茹苦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知识人,同时有人奉劝我说我比较适合在公办学校进行有规律的教学,于是我彷徨、苦闷与踌躇: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我该何去何从?

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也许我更应该为党组织工作与服务。事实上,我更希望改变现有生活而将我立志为教育事业奉献激情的满腔热忱付诸于实践中,我只想完成在大学时就播下的教书育人工程的美好梦想。于是我选择了离开中专,和当年毕业的大学生一起报考了20xx年的特岗。只想借助此平台一路高歌、勇往直前、风雨兼程,只为心中那美好而又遥远的目标,至于特岗工作条件的艰辛与落后也就忽略不计了。也许是成年学生教多了的缘故,最终我选择了小学语文教育。从来没有教过也没有研究过小学生的我,对小学生似乎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考试很顺利,我如愿进入了小学语文的行列,终于成为20xx特岗大潮中的一员。

二、既来之则安之

经过层层安排,我被安排到了檀圩镇的CX小学。我不是本镇人,对于这个镇我了解甚少,更别说是村心小学了,连CX这个村委长什么样在何方生活条件如何,在我心中只能充满着一个个问号。所幸和我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个特岗老师,一个是我师妹,一个是长在我村隔壁的姓H的姑娘。能三个一起进入同一间学校感觉还是挺幸运的,最起码不让我感到孤独与陌生。

我们如约一起去学校报到,在H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自己驱车前往。一路上,两边的树木苍翠欲滴,田野很宽阔,貌似很丰腴,故而庄稼长得甚是旺盛。一条看不到尽头而又曲折起伏的小道似乎专为我们三人所辟,因为在我们一路行驶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与我们擦肩而过。走着走着,两边的土坡由道路开头的桉树苗演变成了越长越高大茂密的松树林,道路两旁的荆刺开着细白的鲜花,可还是掩盖不住它们的浓密,整个环境显很是幽深。而“鸟鸣山更幽”所描绘的情景运用在此时此地此景更是恰当不过了。走着走着,我的心更显灰凉与惊恐与消沉,当时我真害怕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打我们三个女娃的劫,要真这样的话我们真的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有此景作伴的学校,我想环境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此时,后悔的念头似乎不听使唤地冒出我的心头。

过了一会儿,H老师指着左边告诉我们:“那就是我们即将要去的。学校!”我们循着她的手臂看过去,我们都惊呆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像是一片森林里如隐若现冒出的一点建筑的棱角,这些楼房不是很高却是这么残旧,而且方圆几百里都没有人烟就这么孤零零地杵在那里,很是孤单。我们的表情都僵住了,不再有人愿意发出点声音,就这么默默地踏着车循学校的方向走去。道路还是这么弯曲,明明就在离我们不远处,可是道路还是这么遥远。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却是名符其实的水泥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车子的两个轮在上面行走弹跳得又这么的有规律,走在上面,更是你提高车技的最佳途径。

一路不辞辛苦的奔波总算来到校门口了,同样校门口也是充满着乡土气息。校园里,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洗礼,枯黄的落叶铺满地,九里香等花枝稀稀拉拉地飘着远扬,整体感觉是这么的荒凉。而我心却悲凉、沮丧了:这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这就是我要生活继续成长的地方?这就是我堂堂一个大学本科生所应守候的地方?真想打退堂鼓,可是想着心中的梦想,还是把这念头给打压下去而服从了学校的一切安排。

学校离家很遥远,我只能住校。学校安排给我的宿舍在一栋教学楼的三楼的单间宿舍,没有厨房、没有自来水,更没有卫生间,一切的条件都是这么的原始与简单。从此,一个人的艰苦而又漫长的历程开始了。

三、这帮娃

我接手的是五年级,五年级在小学来说算是高年级了,可与我曾经教过的高中生和中专生相比,一下子真的很难适应这帮调皮而又纯真得蛮横不讲理的小屁孩。给他们讲课或者与他们对话,我也不知道该用哪些语言怎样的语调,因为脱口而出的成语或者典故,他们听起来却是满脸的茫然与懵懂,搞得我们之间的交流就此中断与产生了隔阂。我很是郁闷,于是乎,我只能想办法适应他们,尽量让我们的对话变得简单、通俗易懂。而更让我头疼的是,这些学生的纪律非常的差,每天给他们讲大道理,他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我真的很无奈。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在家缺乏父母的管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对他们可是溺爱有加、千依百顺。他们除了玩还是玩,甚至有些学会了赌钱,学会了抽烟,学会了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村里游手好闲、打架斗殴的烂仔,吸粉、输毒液的吸毒帮是他们的警戒,可又是离他们仅一步之遥的距离。在学校,他们无心向学,根本搞不明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更加不懂得如何去学习。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更没有学习的动力,更加没有想到离开小学后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真的很令我担忧!于是,一向雷厉风行、讲究做事干脆利落的我也变得婆婆妈妈、啰里啰嗦地每天重复着人生大道理一天天地给他们讲了又讲,仿佛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或者弟弟妹妹一般。

当然,他们也有可爱的一面。

曾经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尽管这帮娃有太多的不是,但他们终究还只是年龄只有12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童真,他们幼稚,他们淳朴,他们同样也渴望教师给他们带来更多新鲜的趣味与知识,他们同样也希望老师尊重他们凡事征求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还是像对待高中生那样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我采取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措施,凡事讲究民主从不对他们专制,更没有无理要求他们为我为班级为学校做这做那。如果有哪些同学不配合或者从中搞鬼的,我都会叫他们摸一下自己的胸口,看是否良心还在,我更会借助全班同学正义的力量,让那些同学遭到全班同学的声讨,于是乎那些同学再也不敢从中作梗了。

而有些做错事的同学同样也会遭到我严厉的批评的。可批评过后他们还像往常一样见到我依然能说声:“老师您好!”他们从来不会记恨于你也不会记仇于你,所以我认为小孩子的心胸也许是最宽广坦荡的了,这一点我还是挺欣慰的。而更让我感动的是,那帮平时最顽皮的小屁孩看见我在劳动个个都跑来帮我的忙。为了方便我的生活,同事让出了一块地给我种菜。于是我就拿着铲子、水桶等用具在地上劳作。吃了饭来在一旁玩耍的小屁孩看见了我就跑到我身边说:“老师让我帮你挖地。”“老师让我帮你提水。”“老师让我帮你浇菜。”说着就抢过了我手中的工具在地上瞎忙活着。看着他们我真的是又气又好笑,他们根本不会干活反而把我刚才弄的都给搞砸了。于是我一声令下:“行了还给我吧,你们都站一边去!”他们都乖乖地听了我的话,我以为他们会跑去别的地方玩,可没想到他们却一字排开地坐在田埂上看着我劳动,看起来他们是那么的乖那么的听话。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已是为人母,他们就是我的一帮孩子,那时候我分明感觉到母性原来就是这样子的。

四、图书一角,他们真心感谢

面对他们只懂得面对语文、数学的态度与惯性,我决定了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于是我向校长讨来了一个老式的木柜子,向全班同学征集课外书,组建我们班独具特色的图书一角,这在全校实属首例。我想,要教育好学生,特别是贯彻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老师勤勤勉勉的说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懂得抛砖引玉,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或者是他们找一个自我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让他们看课外书,让他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最好的一个手段与方法。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头脑和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故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只要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就不再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等闲之辈。

同时,他们也厌烦了整天关在教室里只有语文数学而又枯燥的上课模式,课余能阅读课外书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额外的山珍海味。不管平时多么厌学的学生、多么贪玩的学生,只要他们手中捧着一本课外书,他们同样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此时他们同样也成为好学、安静的学生。学生除了只能在课堂里学到科学知识的途径外,书的海洋才真正地吸引他们不断地往知识的彼岸遨游。

所幸,学校的图书室也交由我来管理。我要借助这一个平台把全校的学生都推往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知识的甘霖里自由翱翔,也让学生好好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操。因此我每周都开放图书室让学生都能借阅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只要借书窗口一打开,学生就排好了长龙班的队伍等着借书。而我也培养了几个学生作为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负责图书的借阅与登记,而我只在旁边监察与督促。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与管理,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要比让老师直接介入的效果更好,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会心生隔阂,他们的活动才能轻松愉快而又自如。同时部分学生的办事能力与责任心也可通过此平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学生特别喜欢借书的日子,而也有不少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来感谢我的这一做法。

五、结束语

我的特岗生涯已结束,在这些年里,除了酸甜苦辣,我收获更多的还是感动。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学生,我们就有收获!接下来我的教师生涯里,我会继续努力做到厚德博学、知行合一,更会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操守的,只为了心中的梦想,只为了乡村里孩子的那些充满求知欲望而又迷茫无助的眼神!

我的教学故事 篇三

暑假,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本书,知道这是为了提升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说实话,有时面对一堆堆的理论学习,心里还是有点浮躁,因为很多时候学的时候挺有感触的,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点不着边际。因此,我特地选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之《我的作文教学故事》一书,为了就是不让自己读得太过晦涩。出人意料的是,这本书我看得很快,是很少的一本能让我有如此阅读速度的专业书。呵呵,因为那是一个个吸引我的具体形象的故事,形象得就像是每天发生在我和我的学生中间。因为书中有很多管老师的学生写的作文,它们记叙着真实的生活,诉说着孩子们作文的成长之路,简直就是一部校园生活小说。读着读着,我仿佛忘记了这是在读专业书,而是在欣赏孩子的充满灵性的心声。

然而,当我掩上最后一页,心中感慨万分。我佩服于管建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执著,从20xx年开始坚持办《班级作文周报》,办《评价周报》。我们一般的老师为每学期还在为批不到十篇的大作文而疲于应付,管老师却要每周办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一张张周报中凝聚着的是他对作文教学的执著精神。想我在低年级时,也曾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学生一学期的优秀习作整理编辑后,印刷成册,每人一本,短暂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没有恒心坚持下去。这大抵就是特级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吧。

我佩服于他对作文教学的探索精神,为了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他给每个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一张“刊用纪念卡”,还评“作文新苗”,评“作文小能手”,评“班级小作家”,更有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稿费活动”,有了这一个个新招,学生不想写都难。

我佩服于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创新思想,他的作文教学理念是从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出发的,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为孩子们考虑,点起了孩子作文的激情,让孩子在其中享受着作文带给他们的乐趣,享受着童年的酸甜苦辣,而他自己也享受着作文教学带给他的成果。

我佩服于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管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真挚和谐的师生之情。管老师是一个民主的老师,学生之间会为一些小事争论不休,管老师会给他们争论的阵地——《评价周报》。当然,师生之间也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管老师也没有一副主宰者的高高在上的架势,他会让学生在报上把矛头直指自己。这一切,没有一颗细腻的爱生之心,又如何能做到。而这一切,改变了孩子们写作的方式,让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心声的吐露,让孩子们有了表达即写作的意愿,写成了一篇篇习作,成就了管老师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我佩服于在管老师的班上,没有不会写作的学生。费文星,一个从抄袭作文开始写作的学生,在那次抄袭故事中受到了震憾,成为了在《苏州日报》上真正发表文章的学生。顾惺雯,一个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化疗”事件中,写出《怒》《我忍无可忍了》,用学生自己的真情写就的作文,怎么还有写不好道理?那两篇发表于《评价周报》上的作文,鼓舞了她,让她的作文从此有了飞跃。这一个个故事,在不断地告诉我,作文教学一定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管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幸吧!

“一个成功的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读着《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想起自己和学生的一个个故事,虽然不尽是作文教学的,但也尽是值得回味,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