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筑梦 水木清华——学子的清华梦

明德筑梦 水木清华

明德筑梦 水木清华——学子的清华梦

——宜宾市六中学子张敏的清华梦

清华大学,对于大多数山里的学子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在2018年的高考中,来自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大山里的寒门学子张敏,却以优异的成绩圆梦清华,成为宜宾六中百年办学史上考取名校的第一人,也成就了寒门再出贵子的传奇佳话。

今年4月,在拥有百年“明德”文化积淀的宜宾市六中读高三的张敏被学校推荐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自强计划”,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获得加分50分的资格,最终以文科总分65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录取。

回顾她的求学历程,小学六年在条件艰苦的蜀南竹海大山里度过。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幸运地被宜宾市六中初中部录取。初中三年,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引导下,加之自己的努力勤奋,到初三毕业时她已经变得特别优秀。就在这时,她面临着人生一次十分重要的选择,因为中考成绩优异,市里面一些更好的高中用十分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她,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宜宾六中。她作为学生代表在一次学校的开学典礼上说到:“我感恩这里的一切,我就想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随后的高中阶段,她变得愈加出色,学习成绩稳居年级前三名,年年获得奖学金,在市里的大型考试中也表现突出,被列入全市特优生行列。现在回想起来,张敏觉得自己很幸运,正是因为六中的培养、老师的关爱,她才变得更加优秀;也正是因为自己当初的坚定选择和和后来学校的大力推荐,她才有幸和清华结缘。

从偏远的竹海小镇到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到底有多远? 从一个农家女孩到莘莘学子向往的清华学子,她靠的是什么?曾经陷入生活窘境的她,在亲友师生的关爱中和艰难环境的锻造下,用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走向了高考的门槛,完成了青春岁月中一次最为华丽的蜕变。

张敏出生在宜宾的一座大山深处,它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蜀南竹海。这里常年山清水秀,绿竹成荫,风景优美。然而众所周知,与山林的自然风景之美相伴相生就是物质的贫乏和思想的滞后,她生长的地方也不例外。从小张敏就感知了山民们生活的艰辛,经历了山里孩子求学的不易,更为不幸的是在她五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给予她精神支柱的父亲也撒手人寰,这使本来就拮据的生活变得更为不堪。此后,在外公和乡邻的帮助下,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供她上学,教她做人。宜宾六中的校长程帆犹记得当年他们一行人去张敏家里了解情况时的情形:张敏和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全家人靠经营一间茶馆艰难地维持生计。房屋简陋,地方不大,几张桌椅,几张凉棚,无不透露出山民们生活特有的简朴。看见来人时,小小的张敏就主动拿板凳,倒茶水,十分可亲。交谈中,邻居们都说她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又乖巧,做完功课就帮大人们干活,端茶递水、打扫卫生等等。关键是她从小就爱读书学习,平时总能看见她在竹林里读书做题的身影。所有这些程校长都记忆深刻,他认为张敏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一定要将其带出大山,走出窘境。随后,张敏就被带到了宜宾六中,来到了成就她清华之梦的理想新天地。

走进六中的校园,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求学生活。沐浴着“明德新民,经世致用”教育思想的春风,接受着“为善、感恩、创造”育人理念的滋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张敏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学习生活十分充实。回忆三年初中生活时她说:“在这三年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合作,懂得了感恩;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获得了很多奖项,取得了很大进步。最重要的是在课外阅读中我记住了一个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他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我向往大学,更渴慕大师,因为我知道,唯有真才实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山里的面貌。从此我心中产生了一个梦想——我要上清华!我想在清华园的幽径上留下我求学的痕迹,我想追随大师们的足迹来拓宽我的眼界,丰厚我的思想。”可是,她很清楚,当时的自己与理想中的清华园还有很长的距离,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高中学习生活的推进,她的这一梦想更加坚定,更加清晰。为了清华梦,她更加努力。在学习中总结方法,在知识中发现规律,在考试中历练心志。张敏的突出优点就是勤学善思。她说:“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关键就在于课后的反复练习。”她的练习本堆了一大堆,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文字。她还有专门的错题本,把每一道错题都记录下来,把相关知识点写在旁边,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她平时经常把错题本拿出来翻看,做到完全掌握。经过大量的练习,再加上反复的总结,她完全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年级文科第一名,大市联考也跃居前三甲,其中数学、政治、历史成为了她的优势学科,常常位居全市第一名。而且参加的全国、省级、市级的各项竞赛也纷纷获奖,这些都增加了她对考取清华的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去北京、上海进行研学活动,而张敏就参加了去年暑假学校组织的北京研学之旅,参观了她多年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宁静的清华园,高耸的明理楼,无不充溢着博大深邃的思想之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无不彰显着拼搏厚重的华夏之气。她瞬间被深深地吸引,觉得如能在这样的大学读书,真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当然,在备考的过程中,她也有过失落和挫折。面对老师、家长和学校的多方期待,她有时也觉得压力很大。在一次市里的联考中,她考的不是特别理想,看到她失落的神情,这可急坏了班主任廖丽英和各学科老师,随之也牵动了学校的其他领导。对于这次考试出现的问题,先是召开学科老师分析会,每科老师仔细分析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制订了应对方案和措施;然后班主任及时的进行心里辅导,使其走出了心里阴影,重拾信心;接着学校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专题研究了如何确保特优生的学习状态持续稳定的问题。真正做到了精细周密,科学有序,真可谓举全校之力,助学子圆梦。这也许就是一所百年老校能够给予学子的最好承诺!

张敏同学用自己的自强不息,再一次证明了山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她的清华之路,有力的诠释了事在人为的箴言。她说:“我的成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注,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怀,离不开所有老师的关爱和引导。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来实现梦想。感谢所有在我成长中给予我关爱的人!也感谢滋养我成长并赋予我坚韧意志的大山竹林!将来学有所成之后,我一定回报母校,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是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她一样,家在农村却心怀梦想,毅然选择留在宜宾市六中就读并最终考取名校的还有很多,比如考取上海交大的刘文学、考取同济大学的刘煦以及考取“985”、“211”等双一流大学的诸多学子。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明德”教育的光华---“为善、感恩、创造”,见证了作为百年老校----宜宾六中十年来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他们的成功,充分地表明名校并不是寒门学子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充分预示着新时代的宜宾六中必能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