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城计读后感

关于空城计读后感

关于空城计读后感1

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了,因为它体现出一种古人的大智慧,《空城计》读后感。其中,我最喜欢看的一计就是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它有一个经典战例:

三国时期,司马懿攻占了街亭后,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进攻。可是,诸葛亮的西城只有二千老弱病残幼和一批文官驻守,所有武官和精兵都被派出去了。大家都惊慌失措了。诸葛亮沉思片刻,随即传令:把所有旌旗收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又下令:大开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每个门前,派二十个老少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洒水扫街,即使魏兵冲到城前,也不许慌张,要安心扫街。

后来司马懿来到城下,看到了诸葛亮端坐城楼,悠闲自在地在弹琴,琴声中听不出一丝慌乱。司马懿看看四周,发现城门大开,“老百姓”都安心扫街。于是,他下令:“马上撤退!”后来,他才心有余悸的解释:“这肯定是有大军埋伏的一座城啊!诸葛亮故意显出空地状,引诱我军上当。”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诸葛亮利用司马懿过度猜疑的个性,使他退兵,不战而胜,读后感《《空城计》读后感》。

啊!诸葛亮真聪明!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智慧,不学司马懿的过分猜疑。我要遇事不慌、不忙,认真分析情形,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被假象所迷惑。

比如:课余跟同学比赛乒乓球时,不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倒,要看清楚对方发的每一个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击。

同学们,有空你也看看《三十六计》吧!这本书对我们大家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些启发啊哦!

关于空城计读后感2

合上泛黄的书页,我静静凝神思考,望着窗外的春藤叶,聆听到了时光的'旋律。恍惚中我仿佛回到了1800年前,那个英雄辈起的时代,那个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三国演义》心中的一幕幕在眼前展开

我最惊羡于孔明的智慧,从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到《三气周瑜》,无不体现着他过人的才智和随机应变机巧。其中《空城计》也是一个最能呈现他神机妙算、机智绝纶的精妙篇章。正如杜甫诗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空城计》内容讲的是司马懿带领魏军前来攻打,而孔明身边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文官,他们进退两难,硬拼吧,却势单力薄;弃城而逃吧,很快会被追上。

于是,孔明心生一计,他独自在城楼上淡定自若,焚香抚琴,两个书童各手持宝剑和拂尘侍立左右,安排文官们分头扮作百姓在地头洒扫,就这样制造了空城的假象,迷惑了司马懿的双眼。

事后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我经常思考,他为什么能够迷惑司马懿,成功脱险呢?一番深入思考后,我明白了他之所以成功的因素有三:第一是他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第二是他知己知彼,深知进退两难;第三是他巧识人心,了解司马懿的个性多疑。就是这三点,造就了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的壮举。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孔明那样,遇事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巧识人心,才能把握更多的机会,这样才能像他一样创造出成就辉煌!

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巧识人心,机智勇敢,正是这些成就了蜀国一代贤相诸葛孔明!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正是: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曹,常怀谨慎励臣躬。

观三国烽烟,闪现出一个千年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思索中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发现了另一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