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读书心得交流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读书交流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我分享的书是《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读书心得交流

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正式认识胡适,可能都是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黑白照片上这位穿着西装,戴着圆框眼镜的男士,严肃庄重又风度翩翩,十分符合我们对大学问家的想象。

然而,近些年来胡适在学生时期的一些日记在网络上的传播,让人们发现,这样的大学问家居然也曾是如此鲜活的年轻人。

比如,胡适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贪玩打牌的故事: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这本留学日记,正是写于胡适在1911年至1917年美国留学期间。

1910年,清王朝苟延残喘的最后一年,时年20岁的胡适进京赶考,参加公款留学考试。这次考试,他以国文得分一百分的成绩,顺利过关,成为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留学生之一。

尽管学业繁重,但无论怎么忙,胡适每天总要腾出一点时间来写日记,有时候一天可以写几千字。

有时他和朋友谈论一个问题,往往把谈论的大概,或通信的概要摘抄在日记里。

有时候,胡适自己想一个问题,也把思考的材料、步骤、结论,都写出来,记在日记里。

胡适在学生时期的很多思考和见解,比如世界主义、非战主义、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等,这些逐渐成为了胡适后来研究方向的基石。

胡适为什么如此爱写日记呢?他自己的回答是: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在这本多达33万字的日记里,我们能够跨越时空,认识少年时代的胡适。他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喜欢到处演说,到处同人辩论。从日记里我们能看到少年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七年间的私人生活和思想的演变。胡适自己也认为,这几十万字是绝好的自传。

留学期间,国内时局动荡,胡适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动向,他的日记里满满都是对国内亲人的担心,和对国内外政治社会形势的记录与思考。

但留学时期的胡适,也并不缺少红颜知己,他在留学期间认识的女同学不胜枚举,能够常常往来的女性朋友,在日记中出现了近十位。而这些女性朋友中对胡适影响最大的,当属一位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的女儿,名叫韦莲司。在胡适的日记中谈到最多的女性就是这位。

韦莲司在纽约学习美术,胡适评价她: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狂狷,身为富家小姐却衣着朴素。

有时候胡适到教授家里吃晚饭,胡适和韦莲司聊天能聊到半夜。周末去爬山,两个年轻人且行且谈,聊上一天也不嫌累。韦莲司和胡适常常互相赠送一些书籍。韦莲司有时还会将一些画作、照片赠给胡适。胡适都记录在日记里。

听闻日本进犯中国,两个人一起分析局势,讨论中日开战的可能性。胡适因此事失眠了一夜,早起上山看到瀑布流水,忽然想起老子说的话,水是天下之至柔,却能抵抗天下之至刚的石头,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这件事说给韦莲司,对方回答:“老子说的也对也不对。水能胜过石头,是因为大力的冲击,不是因为它柔软。”胡适听完十分受教。后来他这样高度评价韦莲司:女士见地之髙,不是寻常女子可望其肩背。我见过很多女子,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的,只有韦莲司。

胡适在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感人的话语:“我自识吾友韦女士以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对于男女交际之关系亦为之大变。”胡适之前认为的女子教育,不过是注重培养贤妻良母,做家庭教育的根本。而现在胡适明白了,女子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一种能自由独立的女子。“国家有能自由独立之女子,然后可以增进其国人之道德,高尚其人格。”胡适的先进妇女观,直到今天仍然能够警醒我们部分人的思想。

读书、忧国、思乡是胡适留学日记的三大主题。胡适从教育、社会、政治、文学等多个角度吸收了西方的可取点,但同时又保留着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热爱,尽管身在大洋彼岸,却引领起了国内的新文化风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开卷有益,让我们一起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同事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体悟生活的乐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