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书笔记

第一篇:zmy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读书笔记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书笔记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书笔记

从电视里知道的九把刀,从电影里了解的小说。终于忍不住情感的诱惑,在电影之后疯狂的看了小说,然后沉醉在这梦般的回忆里。

有人说是电影美化了真实的人物,才产生了这么令人感叹的故事,而我认为恰恰是小说的真实让我们相信了美好的存在。看完电影,小说,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和小说里的情节,只是深深地纠结在它们勾起的我的青葱回忆和畅想里。虽然我的故事远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这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也应该就是这一点,成为打动我们大多数人的主要原因吧。

“我的青春,可不是一面墙。”小说的这个开头和结尾红包上的祝福“新婚快乐,我的青春。”遥相呼应,让我们在对结局潸然泪下的时候,暮然回首,才发现其实过一次热血轰烈的青春就是我们的“那些年”,那段回忆里最完美的画面。

结尾说“一场名为青春的潮水淹没了我们。浪退时,浑身湿透的我们一起坐在沙滩上,看着我们最喜爱的女孩子用力挥舞双手,幸福踏向人生的另一端。下一次浪来,会带走女孩留在沙滩上的美好足迹。但我们还在。刻在我们心中的女孩模样,也还会在。”不管是小说里的柯景腾还是生活里的九把刀,都只是一个人,一个这一生都在念着她的人,自己念不够,还要拿着大喇叭念给全世界听,生怕别人不知道,“沈佳宜,我喜欢你!”九把刀已经32岁了,而此时的沈佳仪也已经嫁作人妇六年。正如这样一句话:有的人即便不能相守一辈子,也会在心底最深处刻下深深的印记。九把刀把沈佳仪刻到了心里,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 如果说结局令人遗憾,那是因为由于双方在表达爱和理解爱的方式上的不同,而在矛盾冲突中又多少都带着点固执,所以小说里一次电话的争吵,扼杀了一段让人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局。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个警示,那就是不论是面对爱情还是友情,适时的理解和让步,该是多么的重要与必须。同时我们也学到了爱情必备的要素:学会包容,用心去爱。

但这样的结局又真的是遗憾吗?正如九把刀在小说的结局里说的一样“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局,只需要起个精采的头。”他想说的,想表达的,或许只是自己对已逝去的青春和青春里那段美好的回忆的回味,而不是对自己是悲或喜的判定。而这份感情现今是否还在,结局的悲与喜,又怎么能比得上我们此时此刻上扬的嘴角和脑海里浮现的的那些自己青春里的片段呢?

其实,不管是《裸婚》,《青春期》,还是《那些年》,都给了我相似的感受。它们矫正了我们这些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们的爱情观,友情观和对青春的看法。不再是房,车,钱,亦或名,利,欲。就是简简单单,为了自己的那份感情,可以如此的不顾一切,放浪形骸。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豪骄傲的回忆起我们的青春:那些年,我曾经执着的为着一份纯真的感情。这个世上没有谁规定了谁一定要陪谁走完一生,能共同历经一段精彩的岁月,这已经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大的恩赐,就像电影的最后,九把刀也说出了他最真实的声音“原来当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地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能不能长相厮守,海枯石烂原来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我们曾经真心拥有过就足够了。 在我的青春里,我不会去期望拥有那么一个柯景腾,也不会羡慕想成为被人想念着的沈佳仪。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度过,我也会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喜欢自己,以后也会喜欢现在喜欢自己的自己。我也不会奢求有完美的爱情友情。因为即使是没有结果的恋爱和友谊,只要开了花,颜色就是灿烂的。而只要见识了那道灿烂,我的青春,就再也无悔。 这些年,我自己走过的青春,依然很美。。。。。。

第二篇:那些年我们(本文来源本站)一起追的女孩_读书笔记_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读后感 如果还可以回头,柯景腾会不会真的牵起沈佳宜的手,然后一走就是一辈子。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部小清新电影,在内地掀起热潮,激发了我读一读这本小说的兴致。读完后,我发现我还想再读一遍,品味品味,那瞬间出现的感觉。 柯景腾,一个外表张扬,极富个性又内心幼稚的男孩。沈佳宜,一个成绩优异,乖乖女气质的女生。他们都是青春的代表,也许我们并没他们那样鲜明的身份性格,但是在他们身上,总是能找出青春中恋爱的痕迹。为了一个女生的美好而奋力学习,为了一个男生的努力而扎起马尾,他们都在以一种暗暗的方式告诉着对方,其实我还是那么在乎你的。

每每看到最终柯景腾并没有和沈佳宜走到一起,心中总会有小小的失落。数年的感情,最后铸就的,也只是一生的挚友。可能小说如此收尾也是十分精彩的方式吧?? 文章有很多对细腻感情变化的描写,把少男少女心中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在一起时那朦朦胧胧的感觉,有心仪的女生不再搭理自己时的苦闷与惶恐,有对既是情敌又是死党的朋友使用的小计策,有??对于我们正处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本小说正是有无限的乐趣和吸引力。也许是因为我们和主人公的年龄相差无几吧,总是会在心中因为故事的转折而引起小小的波澜。

不同于其他很多的言情小说,这部小说中并没有什么搂搂抱抱的场面,只是很单纯地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单纯作为和经历。还记得小说中在描写到地震后男女主人公互通电话的时候,沈佳宜说道:“情侣之间最享受的时候,就是嗳味的时候吧!”还说道:“也许在平行世界里我们是在一起的吧??”此刻的通话,并没有流露太多的情感,虽然彼此互相喜欢。但是让人难以忘怀,总想珍存在心中。语言中也些许有那么些嗳味吧?? 文章的题目翻译成英文也十分精炼:“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最珍惜的人。确实!真正喜欢彼此,就要坦诚相待,彼此珍惜,才能铸就最后的爱情!

忘了作者——九把刀是在哪儿写到过的了:“青春期的男生可以在一百个人面前极尽丢脸之能事,还兼得意洋洋,只要其中没有他喜欢的女孩;青春期的男生可以在篮下被盖一百次火锅,还觉得打篮球是件有趣的事,只要附近没有他喜欢的女孩;青春期的男孩可以因为成绩差劲、上课捣乱、乱跟墙壁说话,变成某种反其道而行的英雄,只要他不需要坐在喜欢的女孩前面??”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一些同学内心的写照?

这部小说彻底的改变了我对于青春文学的看法,原来爱情小说、校园青春小说也能写的这样唯美、感人。读完让人感觉有些酸涩,又回味无穷。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没有犹豫,没有构想,只想把最纯真的那份属于过去的青春的记忆展现给读者吧!这种小说,我最喜欢,也最爱读??

第三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4年1月份就上映了,各大媒体好评如潮。尽管本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偏爱看爱情片,但是直到5月份,我才鼓起勇气看了这部传说中闻起来有初恋芳香的电影。为什么要说鼓起勇气呢?有时候我觉得,死并不可怕,怕就怕一次次的被触动心弦,勾起某个人生阶段的某某回忆,关于和那谁谁谁的故事。那种钻心的痛,会生不如死。我不怕死,就怕生不如死。当然,也会有欢乐,快乐伴随着泪水,在那个青涩的年纪,热血、执着、白痴、幼稚等诸多举动复杂的交织着。以至于剧本、导演、演员和观众永无休止的轮回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一遍又一遍??生活亦是如此。 按照人类发展史也好,按照国际惯例也好,初恋,自然是要从甜蜜说起的。

念高中的沈佳宜是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子,成绩好已经足够有杀伤力了,这就相当于长大后看到某人事业成功一样。关键的是这个沈佳宜还是个美女,那就相当的不得了啦。她不用和谁pk,自然晋升为班级乃至全校的女神。那个年纪的男孩子的生活,除了读书、捣蛋外,就是疯狂的想女人。那份冲动,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了。总之,沈佳宜成了众多男生追求的目标,有一个死党团队更是花样百出,煞费苦心,这个团队中有一名成员学习成绩超级烂,名字叫柯景腾。在一次课堂上“打手枪”的违纪活动后,柯景腾的桌位被调到了好学生沈佳宜的前面,于是原本处于对立面的坏学生与好学生就这样关联在了一起,故事也就不得不发生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回忆正式被

开始挖掘了。当年我也是在一次违纪后被换了桌位,不同的是我坐在了她的后面,必须强调的是,我不是因为上课“打手枪”而被处罚,这点很重要。

沈佳宜想方设法想帮助柯景腾,希望他好好学习,可是柯景腾总是吊儿郎当的,故意惹沈佳宜生气。在一次英语课上,柯景腾因把教科书让给了沈佳宜而被罚,沈佳宜对柯景腾的感觉发生了变化。柯景腾为了不让沈佳宜瞧不起,开始发奋念书,从此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当沈佳宜为了柯景腾扎起了马尾辫时,柯景腾对沈佳宜的爱注定一辈子都收不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的幽默,《山楂树之恋》也是表达初恋,可是过于严肃,情节比较揪心。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从头至尾,幽默搞笑的镜头从未离开过。观众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中享受着电影带来的各种感受。

很多人的初恋很短暂,机会稍纵即逝,缺少的就是表达的勇气。柯景腾就是这样的一个男生,宁愿一直喜欢她,也不愿意表白,生怕被拒绝。沈佳宜高中毕业时对女伴说的那句话和在孔明灯上留下的字迹,柯景腾一辈子也听不到、看不见了。

柯景腾总结了一句话,非常经典,概括了天下大部分初恋失败的原因:同龄的女孩总是比男孩成熟,男孩总被冠以幼稚的头衔,这是绝对据有毁灭性的,因为这一点,男孩总被一个个的悲剧下去。这点又恰好让我想到到了某人在某年对我说过同样的话,真乃悲剧。回忆再次被挖掘,心理不是滋味。

大学里,柯景腾为了表示自己的不幼稚,组织了格斗比赛,结果遭到了沈佳宜的不理解。原本一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优点,一个是为了关心对方,但那个年纪的男孩女孩,还不懂爱的呵护,不懂理解和沟通,不懂正确的表达方式,结果两人从此彻底分开。两年后的地震,柯景腾疯了般的联系身处震中地带的沈佳宜,这让沈佳宜非常感动。可惜这时候的二人,爱还在,但感觉已经越来越远了。这话似乎有点矛盾,但这种状态真真切切的存在。2014年的文山,地震了,我也为分手后的女友疯狂的着急,但联系上后,剧情基本和电影一样。彼此都希望有个平行时空,在那个时空里,两个人已经走到了一起。而现实的时空,早已注定了前世今生的因果。

时光还是那样的快,转眼间,沈佳宜嫁人了,大部分人的初恋女友也都嫁人了吧?曾经一起追求过沈佳宜的死党们聚在了一起,有人提议给新娘下绊脚,当然这样的事情到底是没有发生。柯景腾在婚礼上想,一个人真心喜欢上一个即将成为别人新娘的女人,到底该不该衷心祝福她呢?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初恋都过去多少年了,自己到底是祝福多一点呢?还是恨多一点?我说不好,有时候偏左,有时候偏右。不过我敢肯定的是,我一直恋恋不舍的,并不是那个人,而是可惜了那份纯真的感情。我的回忆被彻底倒腾出来了,彻夜难眠。

突然很想听刘若英的《后来》,那时候的爱情,为什么就能那样简单??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初恋该有的结局,一个按照国际惯例的结局。

第四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后感

不知不觉,就已经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看了三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后感。想当初是因为等电影等得快发疯了,才决定下电子书来看的。虽然小说看完,又等了好长一段时间,电影才出来,但总觉得小说里的情节更让人意犹未尽。如果有人想看《那些年》的话,我更推荐看小说。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吧。

“ 桌位前,桌位后,男孩衣服背上开始出现蓝色墨点,一回头,女孩的笑颜,让男孩魂牵梦萦了好几年,羁绊了一生。”

作者九把刀(柯景腾),用小说的形式,将自己的青春展示给了各位读者。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自传,一部记录着作者那青涩的、痛苦而又甜蜜的初恋的自传。

初恋的滋味如何,我没品尝过,无从得知。对于爱情,我没过多的思考,也讲不出什么发人深省的话。所以容我多引用作者在经历那段令他一生难以忘怀的岁月后总结出的爱情哲学吧。

故事从一面墙开始,一个因爱上课吵闹兼成绩烂而被调到墙边冷落的男生,尽管一个人在墙边,但他仍不断的战斗着,用自己搞怪的天性来娱乐大家。终于班导忍无可忍,将他调到了一个品学兼优且气质十足的女孩前面,希望她帮忙管教他。于是,镜头便从一面墙来到了这座位前后,而这名为“青春”的乐曲也开始奏响了它的序章。

就在女孩硬拉着男生听她讲着生活琐事,硬拉着男生用功读书的同时,在男生心中渐渐产生了一种感觉,只是这感觉还只是一颗种子,一颗未萌发的种子,而女孩却只是当那男生是个能聊得来的朋友。然而,一段突如其来的插曲,打断了男生心中那颗正在汲取力量,准备萌发的种子,迫使它进入漫长的休眠期。班导将男生调到了另一个女生(李小华)的后面,而女孩身边也多出了男生的好朋友亦是男生以后最大的情敌——阿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果不其然,男生喜欢上了李小华,而女孩也和阿和越聊越起劲,但男生心中的那颗种子却从未消失过。当多年以后,男生和阿和聊起这段时光时,阿和质问他:“柯景腾,既然你那个时候就很喜欢佳仪了,为什么还可以一边喜欢小华?”阿和不以为然,他算是个爱情基本教义派。

“这算什么问题?一次喜欢两个女孩有什么好稀奇?很多女生也常常一边喜欢刘德华,一边喜欢张学友啊!”我老实回答,语气漫不在乎。

回避情感才是最不正常的事。

人如果无法在心底深处感受灵魂的所有向往,情感才会变得残缺。

真正认识了情感——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才有“大人的成熟世故”跟“小鬼头的义无反顾”的差别。对我来说是这样。

我认为, 在爱情的世界里,很多人都是个小鬼头,没有大人的成熟世故,更多的是属于小鬼头那特有的义无反顾,只知道爱上就是爱上了,能有什么办法。也正是这种义无反顾,才能让爱更饱满,不是吗,热恋中的各位?

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女孩与男生进入了高中,分别进入了社会组和自然组(大陆的文、理科),男生由于李小华的一句“你适合读自然组”,选择了有自己不擅长的理化的自然组,而女孩选择了社会组,读后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后感》。 男生由于某系原因与李小华分手了(虽然从来没就没牵过手),疗伤期的一天却发现了晚上留校读书的女孩。此时,男生心中那颗尘封已久的种子,不仅褪去了尘土,还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瞬间成长为一棵树。男生疯狂的爱上了女孩。男生得知女孩只想专心读书,便下定决心坚守女孩三年,并发奋读书,只想靠女孩近一点。

刀大(九把刀)说过:“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我人生的味道。”

“每个女孩都是我们人生的烛火,照亮了我们每段时期疯狂追求爱情的动人姿态,帮助我们这些男孩,一步一步,成为像样的男子汉。”

“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再多喜欢那女孩一点。再多一点,再多一点一点。”

“只要够喜欢,就没有办不到的等待。 就可以一直靠信仰爱情,坚持下去。”

坚持爱下去,就算他(她)不知道。有个傻小子爱上了一个女孩,他只希望女孩能过得好,就算最后陪在她身边的不是他,只要她能幸福,他也能衷心地祝福她。这个傻小子整天担心女孩是否有吃饱,天气冷了,是否有穿暖(当我跟他说:“吼,对方不是小孩子了啊,大哥。”他傻笑着回答:“还是会担心啊。”)。会因女孩生病请假回家而担心得无心功课,一放学就急着询问病情,女孩一进学校就会倾之所能地送水果。会想为她做他所能做得一切。更扯的是,这傻小子能为了这女孩克服自己赖床的习惯,只为了到食堂寻找可能出现的女孩的身影,而他几乎每天到,因为她已成为他每天的动力。我笑他傻,他却回答我:“她值得。”我整个无语掉。我问他:“这样你不苦吗?”他却引用刀大的话,“越是深沉的痛苦,代表我曾经爱得越饱满。”,我想他真的傻了。

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沈佳宜”,但并不是每个男生都可以成为柯景腾,真正深爱一个女孩,只要看到她有人疼,幸福快乐,就足够了,你能做到吗?我现在也不清楚自己以后能不能做到。

人生不是一个人的,喜欢,也不是一个人的。虽然曲终时,让人感觉这么悲伤,但其背后的温馨更弥足珍贵。

小鬼头的义无反顾,只因那句“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最珍惜的人”

各位看官们,我熬夜写了这一篇文章(虽然是因为宵夜吃太饱和一些原因睡不着),希望你们给点点评,帮帮小弟这位考试作文离题的常客吧。还有,其中提及的人,因为牵涉隐私问题,就不要追究是谁了,就算问了,也不会回答的。

第五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后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了····

纯爱系列的青春小说中,男女主角,从来只有一个,其余的,都是配角。

即便如此,柯景腾,依然是最鲜明的人物,而沈佳宜,也越看越喜欢,呵,这句真是是废话。每个人,每一段青春,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可为什么偏偏有些人的青春,就那么让自己倾倒而自惭形愧呢?我承认,我羡慕了,真心的羡慕了,甚至嫉妒了。

我是跟下铺同时看的电影,都戴着耳麦,为了不相互影响,但却无法阻止我们忍不住地交流。 这部小说的代入感太强了,足够掀起所有男生心中的那份占有欲,恨不能欲以身代。 我想了很多如果,很多很多。

如果当时一开始柯景腾就是个好学生。

如果当时柯景腾本来就坐在沈佳宜的前面。

如果当时柯景腾没有把那本英语课本放在沈佳宜桌上。

如果当时柯景腾没有做沈佳宜给的那份爱心试卷。

……

如果当时柯景腾愿意听沈佳宜的答案。

如果当时柯景腾愿意在雨中转身道歉。

如果当时,柯景腾,沈佳宜,他们俩能够相互包容。

如果上面这些如果都成了真,结局是否会有令人欣喜的改变呢?

只可惜,没有如果。

也许这些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这个故事就不会出现吧。

这段没有如果,生动清晰的青春,没有人可以更改任何的部分。

对柯景腾来说,心中有一个可以喜欢那么多年,却只能祝福的女孩,很幸福吧。

而对沈佳宜来说,生命中有一个喜欢自己这么多年,却只能收到他的祝福的男孩,也很幸福吧。

还有对那些出现的一个个生动的人儿来说,可以身处这段青春中,让这段青春有了那些不同,应该也很幸福吧。

还有还有对被这个故事这些人儿而有那么些许不同的世界与人们,也应该很幸福吧。

我们都太年轻,不懂认错,不懂理解,不懂包容,过去一直在为未来交那昂贵的学费,留下多少遗憾。

我们都太念旧,缅怀着那些已成为过去却始终无法忘怀的岁月,怀念那被输电线切割成块状的天空。

我们都还在长大,伴随着或埋葬或怀念的那些或不堪或美好的回忆,慢慢地长大。 突然觉得,可以这样边怀念边后悔地长大,我很幸福。

只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发现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为了不让遗憾有更多的激活亲近我。

也希望世上所有相恋或还未相恋的恋人,能够好好珍惜自己的感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因为一旦错过了,或许就是一辈子,哪怕是因为某一些不经意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