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固拉哈玛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共固拉哈玛乡委员会

固拉哈玛乡人民政府

 “十二五”期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战略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加快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制定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乡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圆满完成编制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2011-2015年**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固拉哈玛乡乡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固拉哈玛乡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做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乡建设的指导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

“十一五”期间,固拉哈玛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地区精神和县委、政府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固拉哈玛乡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围绕“保稳定、保民生、促增长”的工作思路,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紧紧抓住特色林果业种植不放松,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沉着应对持挑战,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截止2010年,经测算,今年全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县上指标是12022.34万元,目前实际完成7614.14万元,完成率75.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是1300万元,目前完成2640万元,完成率20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741.81元,增收461.86元,目前人均纯收入达到2917元,同比增长636元;解决222户1000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目前已解决250户1125人温饱问题;计划新增225人就业,680人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目前已完成225人就业、695人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出生率控制在22.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9 %以上,出生人口上报准确率达到99%以上。政治文明全面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乡、村两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运行规范,村级组织管理正规有序,团委、妇联、工会等组织发挥作用明显;人大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两个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入人心,“两基”工程顺**过国家验收,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社会保障事业有效落实,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以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乡”为契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是固拉哈玛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明显跃升的历史时期,从宏观环境分析中央**经济工作座谈会召开,**市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启动,各项扶持政策出台,**县县域经济快速递增,为固拉哈玛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本乡实际情况分析,315国道贯穿全乡,交通便捷,信息通畅;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农村经济产业化调整步伐逐步加快;广大农牧民文化知识水平增强,思富、盼富、奔富、致富心切,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劳动力转移工作效果明显,农牧民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稳定环境持续向好,本乡自我发展活力,弹性空间较大。

三、“**”时期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措施

“**”时期是固拉哈玛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战略机遇期,是抢抓援疆机遇,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久安搞扎实,实现全乡经济实现追赶跨越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是贯彻落实**县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和构建生态、绿色、和谐**的一个关键时期。“**”期间,固拉哈玛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加快**跨越式发展与**久安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机遇,立足固拉哈玛乡基本情况,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坚持以“发展特色林果业为抓手,带动乡域经济整体跃升”的总思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牢固树立“抓经济,保稳定,促和谐”的理念,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久安,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

四、“**”期间经济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时期,固拉哈玛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地区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指示精神为要求,紧紧围绕着 “稳粮,扩果,强畜,抓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解放思想,打破束缚,整合资源,注重自我经济发展与外部合作共赢相结合,注重产业优化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依托和放大资源优势,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等多方面的紧密性、互补性、高流动性合作,打造梯度差,形成有别于其他乡乡的相对优势和潜力,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全面实施“两大战略”,扎实推进“三大工程”,积极发展“四大产业”,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固拉哈玛乡建设成为农业高效,优势明显,富裕和谐,环境优美的示范乡。

概括为:“1234”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两大战略:把农村经济建设搞上去、把

社会**久安搞扎实

———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工程、小城乡推进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

———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传统种植业、特色林果业、规模化养殖业、富裕劳动力转移

发展目标和任务

固拉哈玛乡“**”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以经济和社会跨跃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在2015年,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根据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乡主要预期指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3.82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2亿元,占总收入的75%;第二、三产业完成0.67亿元,占总收入的10%,劳务收入1.03亿元,占总收入的15%,人均创收约36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工作措施:

(一)坚持以传统种植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从事社会生产的第一物质基础,紧紧抓住粮食安全战略不放松,“**”期间,在粮食种植上坚持总量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精心选种,科学施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粮食高产田,到2015年小麦良繁田达到2万亩以上,单产达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550公斤以上。

(二)坚持以市场价值为导向,调优结构,不断扩大林果种植面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果品产业大有作为,事实证明林果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紧紧围绕红枣、核桃等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从市场获取信息,调优种植结构,调大种植面积,2015年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果品总产量0.69万吨以上,其中红枣3万亩,核桃2万亩;加快推进林果业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到2015年之前,培训林果业技术员80名,成立赢利性林果业服务组织1个。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点动辐射,增强农民群众发展林果业的内动力,成立业余宣传队5个。注重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注重技术指导与资金投入相结合,增强抵御自灾害的能力,到2015年,新植农田防护林1200亩。林果业参加农业保险面积达到85%以上。

(三)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牵引,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效益调高”的思路,改变我乡农产品散户种植的局面,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理念,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引领农村经济转变,引领农民致富观念的转变,通过产业化经营,形成富有本乡特色的农产品和品牌,提高价值含量,提高参与市场经济的综合实力,到2015的新成立林果业专业合作组织4个,注册农产品无公害商标2个以上。

(四)坚持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支撑,科学规划,不断增强农业效益。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节水滴灌覆盖面积,做好防渗渠建设,开展高标准土地平整,减少田间渗漏损失,到“**”末,全乡完成平整高标准土地2万亩以上,防渗渠建设达到150公里以上,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到2015年棉花、果树为主的高效节水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棉花种植节水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在**率先建成农业节水示范基地。提高农用机械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将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率与区域布局结合起来,加快林果业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步伐,扩大农村购置补贴范围到2015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亩均效益6000元以上。农业机械达到300台,其中大型机械200台,小型机械 100台。

(五)坚持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因地制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找准市场定位,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养殖业发展,坚持种植养畜、草畜配套相结合,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扶力度,注重将培育养殖大户与个体养殖结合起来,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养殖,努力使养殖业成为农牧民增长的重要途径,饲草料生产是畜牧业大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工,2015年间作套种饲用甜菜0.3万亩,胡萝卜0.1万亩,青贮饲料加工10万吨以上, 肉羊存栏达到1万只左右,肉产品产量达80吨以上。

   (六)坚持抓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不放松,加强组织,不断优化增收方式。紧紧抓住农村劳动转移这个课题不放松,对农村富裕劳动力,主要通过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自愿进行转移就业。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政策引导,示范带动,鼓励农民走出去,使劳务创收成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为6000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529元。

(七)坚持开放、合作、共赢,注重对外交流,不断加强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政府组织,搭建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立足疆内市场,放眼国内市场,吸引和固定一批信誉度高、实力强的农产品收购企业,扩大本乡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农户到先进地区取经践学,不断更新种植观念,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含量。适时引进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八)坚持以人为不,积极引导,不断增强农牧民投资理念。引导群众增强投资理财观念,逐步转变传统消费方式。顺应百姓理财需求,广开投资渠道,让群众有更多机会和更宽渠道去合法的追求财富的保值增值。

五、社会事业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期间,充分利用这五年时间,以提高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为落角点,加快推进小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目标  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乡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现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99.8%。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农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98%、98%、95%、96%,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城乡建设目标  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城乡化水平明显提高。“****”工程快速推进,到2015年,**1500户,2011年350 户,2012年350户,2013年 350户,2014年300户,2015年 150户,改扩建3000户。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利、交通、电力等网络体系,农村公路通达率100%,通油率达到85%,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小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功能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化率达到45%,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开始形成。

———可持续发展目标  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到2015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达23平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生活污水纳入排水系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污水处理厂1个,日处理污水达80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不超过170升/人•日。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

———维护社会稳定目标   政治大局稳定,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健全维稳长效机制,实现稳定保发展,发展促稳定。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化解,民族团结教育扎实有效,不发生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项。依法管理宗教,爱国宗教人士作用发挥明显,培训爱国宗教人土10次以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5次以上,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年违法案件控制在10起以内,犯罪案件5起以内。

———党的建设目标  加快思想观念解放,强化服务政府理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创建求真务实、廉洁透明领导班子。

工作措施:

(一)以****工程为载体,大干快上,力争上游,扎实推进小城乡化进程。以巴扎主街道作为推进全乡小城乡化进程的示范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整合****、乡村道路、户用沼气、卫生厕所等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五通五有”的标准,通过农村村庄整治项目、新农村建设改善卫生条件等项目的实施,利用5年的时间完成全乡所有行政村的村庄整治、庭院改造工作,完成庭院改造的农户均能用上水冲式厕所、太阳能洗澡间,彻底改善农村现有的卫生条件。紧紧抓住****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利好政策,在推进小城乡化建设上,注重争取外部资金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注重城乡化综合体系建设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规划小城乡建设,配套建设和改善学校,卫生所,养老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村庄和城乡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和周边绿化等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实施乡村道路建设项目,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完成英**村、昂巴尔村, 20公里的村级公路修整工作。到2015年全乡19个行政村,要达到通水、通路,公共设施完备,初具新型小城乡发展格局。

(二)以**市对口支援为契机,合作交流,改善民生,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改善民生是**市对口支援我县的重中之重。通过立项和争取资金支持,加强教育、卫生等事关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援助。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发展教育事业,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经费的较快增长。继续加强和巩固“两基”成果,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书本费,特别是继续坚持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以国语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力度,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2015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基本普及14年教育(学前两年到高中阶段三年),到2020年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实施健康普惠工程,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设施,提高乡中心卫生院医疗水平,建强村级卫生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医保范围,2015年参保率达到100%。依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配套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规范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紧紧围绕稳定降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目标,全面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到2015年,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意识明显增强,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年均人口出率控制在16‰,总人口控制在 32400人左右。

    着力改善农村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百姓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扩大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主要进行水源地加固完善,自来水入户工程。继续做好农村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的支扶工作,普遍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求救助、医疗救助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人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好农村“四老”人员的待遇问题。做好婚姻登记、殉葬管理工作。完善优抚安置制度,建立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妥善安置退伍士兵。及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三)以构建和谐固拉哈玛为理念,完善体系,注重方法,实现固拉哈玛政治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全乡集中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和民族团结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思想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以推进“平安固拉哈玛”建设为载体,夯实团结稳定基础,高度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坚持“教育、管理、打击”并举,以最广泛地发动群众、更细密的管理机制在全乡形成“不愿、不能、不敢”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强化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担负起维护团结稳定的第一要责,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请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抓好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决杜绝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依法严厉打击、严密防范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止和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防范和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以及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教育、改造和挽救违法犯罪人员,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施政,不断改进党风和工作作风。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以加强党委班子、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强化政治标准,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为标准,选拔、推荐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求真务实,问计于民,廉洁高效,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调动和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增强跨越式发展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