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毒 教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 病毒 教学设计

湖北省沙市六中周伊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

学会从视频资料中充分挖掘信息,扩展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于病毒与人类疾病、免疫学的关系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病毒、疾病与人体的免疫。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需解决的知识目标不难,课标的要求也比较低,但要对病毒与疾病的关系(包括人体的免疫、疫苗的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则有相当的难度。另外,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也需要学生彻底的厘清过程和原理,不能迷迷糊糊。针对本节课的这些特点,我挑选了一段学生感兴趣的国外视频,将之切割成不同的段落(六段小视频),配合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网上的小动画(病毒的繁殖)来介绍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经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自己揣摩填写。最后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通过题目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评讲,结束本课。

主要的教学手段: ①大量的视频,将课本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介绍国际上病毒研究的历史和动向。视频将流感、天花、乙肝、艾滋病、脊髓灰质炎这些学生常听到的疾病融入其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病毒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认识,而非仅仅了解一些知识的碎片;②大量的图片(动画),使抽象的病毒学变得生动直观,配合课文中的文段,挖去关键词,让学生填空,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③教师积极活泼的语言引导,将各个环节紧密串联起来;④作业训练,精选典型习题,巩固落实。

本章教学中,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的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在免疫学上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四、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1:引入病毒。

教师提问:视频中提到了流行性感冒、天花这两种人类的疾病,引起它们的病原体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1。

学生齐声答:病毒。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病毒有进一步认识的意愿。

病毒的发现

播放视频2。

结合视频提问:

1.病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它吗?

教师引导: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病毒并不了解,在过去人们把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瘟疫。(展示壁画)这幅图展示的就是当年瘟疫发生后劫后余生的人们恐惧无奈的模样。

过渡到病毒的发现,介绍伊万里夫斯基的烟草实验。

PPT展示段落。

教师提问:

1.伊万里夫斯基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他把这种病原体取名叫?

3.引起动物的口蹄疫病的病原体是?

教师引导:这个时期科学家有没有观察病毒?

直到20世纪初,哪种仪器的发明使科学家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它呈什么形态?

PPT展示课文90页第一段,学生完成填空。

学生观看视频2。

学生回答:小。不能。

学生完成填空。

思考并理解,参考课本,回答:

1.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

2.滤过性病毒。

3.滤过性病毒

学生回答:没有,病毒太小。

学生回答:电子显微镜。杆状。

学生完成填空。

带领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病毒的形态、结构

PPT展示病毒的形态。

任务:

回忆各种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过渡:

这些细胞结构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病毒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这些细胞结构呢?

展示图片:病毒的结构

教师补充: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核酸有两种: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大部分的病毒都属于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

学生总结:病毒形态各异。

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推想: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学生总结: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复习旧知。

学生通过对比和思考作出重要猜测。

训练学生看图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认识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生活、种类

播放视频3。

教师提问:

1.病毒的分类依据?种类?

2.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死亡吗?

观看视频3。

学生完成填空。

参考课文,回答:

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适宜,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初步了解生物分类。

训练学生自学课本的能力。

病毒的繁殖

引入:病毒是如何繁殖的呢?

播放视频4

展示PPT,播放病毒的繁殖动画。

学生观看视频4。

学生结合flash,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

完成填空。齐声读一遍。

从视频中了解病毒如何引发疾病。免疫系统怎样发挥作用。

病毒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教师:下一段视频我们来了解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播放视频5

PPT罗列:

1.病毒对人类有害的方面?

2.病毒对人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呢?

观看视频5.

学生完成填空。

自己总结:

⑴病毒对人类有害方面:引起疾病。

⑵有利方面:

①利用病毒制作疫苗;②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③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病毒与健康、免疫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传染病和免疫学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练习

播放视频6。

观察、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讲解题目。

观看视频6.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进行校对。

通过视频对本节内容做一个梳理,通过作业检测知识掌握情况。